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8 22: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嘉峪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它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西端的最大关隘,距今600多年。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说说李时珍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热爱医学,立志悬壶济世。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在30岁时已经成为当地名医。
后楚王聘李时珍到王府掌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推荐他到太医院就职。但李时珍觉得在朝廷无法实现自己专心从事医学的理想,毅然托病辞职,回乡行医。
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存在着不少错误、遗漏,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于是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学士,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处方。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说说李时珍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刻苦钻研
淡泊名利
勇于实践
名称 《本草纲目》
类别 医药学著作
作者 李时珍
内容 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评价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你结合课本P77,为《本草纲目》撰写一段推介词。
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加强推广运用。
李时珍为何在《本草纲目》中插入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并注详解?
姓名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东周 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 明朝 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
屠呦呦 当代 萃取中医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A. 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 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 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 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A. 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名称 《天工开物》
类别 工艺科技著作
作者 宋应星
内容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评价 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请你结合课本P78,为《天工开物》撰写一段推介词。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并考中举人,后来连续6次会试不第。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深刻意识到实现救国济民的美好理想并非一定要靠科举功名,改良社会增强国力还要靠发展生产力。于是他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中国的狄德罗”——明朝科学巨匠宋应星
( )在家乡,宋应星走遍了田野和村镇,遍访各类匠人和艺人;在赴京应考途中,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并随时作好笔记。材料反映了《天工开物》
A.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B.秉笔直书的著书态度
C.包含丰富的社会实践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包含丰富的社会实践
“中国的狄德罗”——明朝科学巨匠宋应星
宋应星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治丝图
灌溉图
挖煤图
炼水银图
纺车图
冶铁图
( )下表内容为某学者对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的插图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统计。该表反映了
领域 农产品及其加工 衣料 染织 金属 铸锻 陶瓷 砖瓦 造纸 交通
工具
数量(幅) 33 12 32 13 10 5
占比(%) 26.83 9.76 26.02 10.57 8.13 4.07
A. 明代手工业空前发达 B.经济发展推动消费的变化
C.以农为本的社会特征 D.古代科技服务于生产生活
D.古代科技服务于生产生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编排?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会通中西文化的科学家——徐光启
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抵达澳门。他来中国后,感到“基督教在中国人民中不引起兴趣”,因此首先花时间研习汉语、中国礼俗及儒家经典,并通过西方书籍、世界地图、天文仪器等吸引人们兴趣,与士大夫交游。
在利玛窦影响下,徐光启习得西方天文、历法、舆地、算术、水利、军事火器等学科知识,后来,两人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友谊展现了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盛景。徐光启也被称为“晚明的西学领袖”、“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
当代画家李根之作《对话——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文化盟约》,再现400年前这对友人的亲密交往:,身着儒服的利玛窦与官员着装的徐光启展开对话。
( )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A.东西方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
B.中国农耕经济走向没落
C.中国古代科技实现了向近代的转型 D.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A.东西方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
名称 《农政全书》
类别 农学著作
作者 徐光启
内容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评价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学科学巨著。
请你结合课本P78,为《农政全书》撰写一段推介词。
《农政全书》提出“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徐光启强调农业生产应 。
遵循自然规律
是明代医药学家编著的一部药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的农学著作,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识的农业百科全书。
请你概括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
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实用性强,科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②注重对古代科技经验的总结。
请你结合课本P79-80,为“世界建筑的奇迹——明长城”设计文化名片。
名称:明长城
推介词: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推荐理由: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 ) 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
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
A.功能具有多样性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作用:①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②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取得帝位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历时15年,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根据示意图,指出明朝北京城的特点。分析其体现的政治理念。
特点: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②规模大。
政治理念: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内容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地位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优秀的长篇小说。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请你结合课本P82,为以下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写推荐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书法名家:董其昌
绘画名家:徐渭
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
明朝艺术
趋势:走向世俗化(通俗化)。原因: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
②印刷术的发展,使小说的传播更快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