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结合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服饰的起源1、实用需要说
“衣,依也,人所以依也,以避寒暑也。”
——《尔雅.释名》
2、性别遮羞说
“太古之时,被韦,能覆前而不能覆后”
——《白虎通义》
3、审美装饰说
“衣之始,盖所以为饰”
——吕思勉《先秦史》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前(1840——1949)
(1)男子服饰变化穿在身上的历史:从溥仪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近代中国男子服饰变革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2)女子服饰变化:宽松肥大到合身适体、短袍窄袖★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原因: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外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内因: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在双半的中国,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另眼看待西方的侵略:问题:如此突显女性柔美的旗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渐渐不再受到女生们的追捧。那么,20世纪50、60年代的女生们追捧什么样的服装呢?阮玲玉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布拉吉(连衣裙)Brage(布拉吉)问题: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联关系友好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
内因:①政治上: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②经济:生产力水平低。
③思想:封闭保守
外因:国际形势变化,中苏交恶
特点:单调1949——1978年服饰特征: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改革开放后至今(1978年至今)特征:
异彩纷呈(多样、大方、个性、时尚)
原因:
政治: 结束“文革”左倾错误,拨乱反正
经济: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思想:更加解放
外因:受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列宁装
布拉吉
绿军装异彩纷呈中西结合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政治色彩强烈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二、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其中,鲁菜、川菜、淮扬菜和粤菜、并称为“四大菜系”川菜特点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美誉正宗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中西餐有哪些不同?烹饪方法:西餐烤、炸为主,中餐方法更多
就餐工具:西方人吃饭用刀叉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
西餐是每人每制,一般客人点餐都点自己的 中餐是点一桌菜,大家一起吃
中国人吃饭很豪爽 西方人吃饭更讲究氛围,很绅士 中西餐差异西方饮食的传入对普通百姓的饮食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能在你们家饭桌上找到一些痕迹吗?西餐中常用原料开始进入中国饭桌西式调味品、糕点、饮料受到欢迎三、住:居室建筑的演进福建客家土楼(围屋)地位: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已有3000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分布最广泛,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四合院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上海石库门四合院传统建筑(北方)中西合璧别墅新式住宅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
2、外国人来华后,西式住房开始出现,中国的居室建筑出现中西合璧的 特征。
3、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完全 欧化的新式住宅 。
4、家居西化。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姻风俗的变化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问题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可以离婚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从遵循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社会条件: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成立);②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③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近代婚姻风俗变化A、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B、婚礼形式:旧式婚礼新式婚礼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清末传统婚礼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80年代的人终于又穿上了婚纱和西服。
现代人的个性结婚照?缠足——这种与吸食鸦片、男子留辫子齐名的陋俗曾被列为近代中国人在世界上最可耻或最野蛮的三桩丑事,而男权社会崇拜小脚的畸形风尚却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挣扎中千年不衰。 缠足迫令放足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小脚最为突出。几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女子裹足小知识: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 “裹脚”是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 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是禁止裹脚 男子留辫剪辫易服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贻笑为“豚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传统社交礼仪
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鞠躬、握手结合所学的知识,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思考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外因:外 来 文 化 的 影 响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物质生活的变化小结1、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的是( )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A课堂练习2、(2010.江苏)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自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预期约定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材料1: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材料2: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材料3: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课外延伸】探究:西装何时传入我国?为何流行?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流行
从穿的角度:适体、潇洒
从社会转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民国初年崇洋风气的产物。西装的传入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