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完整版共6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完整版共62页)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5-09 10:0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 家乡歌舞情
单元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 2、能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 学 过 程 学生行为
一、明确目标,情景定向。 1、 导入。 欣赏 《放风筝》 同学们,春天来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放风筝。 播放歌曲。 歌曲《放风筝》中使用了许多衬词,说说他们在演唱中的表现作用。 二、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学唱歌曲。《献花》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 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三、生生互动,反馈达标。 欣赏歌曲《打枣》(5分钟) (1)初听《打枣》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乐曲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打枣》由一人使用唢呐、咔戏和口弦三种形式吹奏,分别表现男女老少逗趣对唱的情景。说说他们各自的音色特色。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小结 1、课下去放风筝,体验歌曲情绪。 2、哼唱《打枣》。
单元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歌曲《献花》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 学 过 程 学生行为
一、明确目标,情景定向。 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献花》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 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嘚儿"的 时值),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 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 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 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学唱《献花》歌谱及歌词。 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背唱《献花》,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二、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欣赏歌曲。《回娘家》女声独唱《回娘家》。 歌曲中使用了那些装饰音?说说他们在演唱中的表现作用。 三、生生互动,反馈达标。 活动民间灯会。 (1)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活动。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 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创编的活动中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 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 少年的活力。 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学唱尾声部分 分小组创编活动 各小组汇报表演 改进与反思:
放风筝
教学目标:
欣赏《放风筝》,体验人们踏青时的愉快心情。能够根据音乐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准确把握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衬词、衬字及各种装饰音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欣赏《放风筝》。
(1)音画结合导入。教室的墙上悬挂形态各异、多姿多彩
的风筝(最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播放歌曲《放风
筝》,鼓励学生边欣赏边用彩笔将歌中唱到的情节画
下来。
(2)鼓励学生发表对音乐的理解。
(3)复听歌曲。音画结合,边欣赏边播放幻灯片或学生的
作品。
①绿绿的草地上点缀着黄色的迎春花,人们悠闲地在踏
青。
②蓝蓝的天空中花花绿绿的风筝随风飘荡。
(4)再听歌曲。教师: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美丽的天空,
让我们随着音乐来感受这种美。
(5)鼓励学生随音乐哼唱。想一想,歌词是怎样描述和赞
美风筝的形状以及放风筝的情景的。
(6)教师范唱,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7)学生学唱带有下滑音和衬词的乐句,并进行对比演
唱。(教师去掉衬词演唱一句,学生加上衬词重复演
唱。)指导学生说说下滑音和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8)再次欣赏歌曲,指导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体验歌曲
的旋律特点。
(9)播放舞蹈《放风筝》的录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载歌
载舞的风格特点。
(10)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11)分小组展示成果。
(1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打枣
教学目标:
1、赏识《打枣》,感觉乐曲风趣、风趣的音乐形象。进一步体验吹管乐器唢呐的独到魅力和演奏技巧。
2、经过活动“民间灯会”,进一步感觉民歌的魅力,喜爱我国的乡土音乐。
教学重难点:
1、如何调换学生的踊跃性,认识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如何让学生经过赏识乐曲《打枣》,体验唢呐的音色特色和演奏技巧,喜爱河北吹歌。
教学过程
1、赏识《打枣》。
(1)导入。播放乐曲。教师: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高云淡,硕果飘香,各处是丰产的情形。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用奇特的
乐器叙述的相关收获的故事。猜一猜这个奇特的乐器是什么?故事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2)出示课题。教师介绍乐曲内容并出示唢呐实物或图片,介绍唢
呐的形制、音色及简单的演奏方法。(假如教师或会吹唢呐的学生现场演奏更好。)
(3)指导学生唱熟主题乐段。
(4)复听乐曲。指引学生认识作品构造。(乐曲运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是由主题部分略加变化组成的。)听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五次)每次有什么不一样。
(5)分段赏识。
① 引子。教师:你忧如到达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② 赏识第一段。教师:这段音乐在演奏方式和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速度如何?表现了如何的情形?全班分两组随音乐小声跟唱,一组模拟唢呐演奏姿势唱唢呐声部,一组模拟自己喜爱的乐器演奏姿势唱伴奏声部。
③赏识第二段。教师:你能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像是什么人在说话?教师为学生解说咔戏独到的演奏技法。
④ 赏识第三段。教师:这段音乐与第二段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又是谁在说话?教师出示口弦图片为学生解说。
⑤赏识第四段。教师: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对比又有什么不一样?是几个人在说话?他们在说什么?你能听出哪一句是唢呐演奏的,哪一句是咔戏演奏的,哪一句是口弦演奏的吗?
⑥赏识第五段。教师:这段音乐在速度、力度、演奏方式、音乐情绪上有哪些特色?刻画了什么场面?
(6)播放演奏家候彦秋的演奏视频,鼓舞学生边听边构想一个打枣的故事。(标题建议为“打枣妙闻”“枣庄之行”“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等。)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一样的表演形式(如配乐故事、情形剧、哑剧、小品等)随音乐表演。
(7)教师评论,提出建议。
2、导入活动“民间灯会”。
(1)播放所选民歌,将全班同学以风筝命名,分为蜈蚣队和花蝴蝶队,用小组擂台抢答的形式,进行比赛。
(2)教师宣布成绩,进行评论。
3、教师小结:今日,我们不单赏识了风趣的民间乐曲《打枣》,体验了河北民间音乐的独到魅力,认识了唢呐演奏家高明的技艺,还进行了“民间灯会”的民歌比赛活动。希望大家在此后的日子里,找寻更多优异的民间音乐作品,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流传者。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和喜爱家乡河北的民歌民乐,歌曲《献花》的学唱是要点,赏识在于让学生拓宽视线,加大对我省民歌民乐的认识。
因为存在年纪差,孩子从前对这样的内容认识较少。在赏识学唱时不免课后反省感觉有些奇特,一些孩子还会偷偷发笑。对这类现象要理解包含,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学生们从生分到熟习,对传统民歌乐曲感兴趣。
回娘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明亮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回娘家》。
2、在演唱《回娘家》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方言民歌创作的基
本特点。
3、通过歌曲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和河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美,以及用歌声表达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北民歌《回娘家》,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
旋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生互动。
1、师生共跳《回娘家》。
师:你们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曲子吗?(河北民歌《回娘家》。
2、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河北民歌《回娘家》。(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内容。
(1)聆听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跟着音乐选择摆头或者拍手。
(2)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老师也想给大家常常这首歌,请注意听歌曲中最后一句,然后
模仿出来好吗?
2、欣赏河北民歌,知道地方方言是民歌和戏曲的重要形成因素。地方方言是一般民歌和戏
曲形成的重要因素。
3、用河北方言学说歌词。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河北话?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用河北方言来说说我们这首歌的歌
词。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歌词,师生一起说歌词。
4、练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有能力的学生跟音乐轻声哼唱。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5、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小组合作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较困难的学生。
6、完整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总结课堂、结束活动。
这节课小朋友们跟老师学习了河北民歌《走娘家》,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
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献花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创编歌词通过创编歌词让同学们心存感恩之心,把最鲜艳的花献给最尊敬的人。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了解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活泼轻快的歌曲情绪。
2、通过创编歌词让同学们心存感恩之心,把最鲜艳的花献给最尊敬的人。
3、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三、重难点的解决
1、指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献花》,并以多种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如:对唱、加伴奏演唱、表演唱等。
2 、根据学生特点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河北民间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我解决的方法是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把它融入音乐课堂。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衬词、衬字、及节奏的表现力。
四|、教具:录音机、手风琴、为歌曲伴奏的手绢扇子,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我还请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
五、设计意图: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达不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学科综合”。我始终以“献花”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发现—创造”将音乐、舞蹈、器乐、创编等综合,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
六、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
1)兴趣导入
为了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我把“小沈阳”请进了音乐课堂。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宣布一个好消息:“今天我请来了一位超级明星来参加我们的音乐课,他正迫不及待的为我们表演节目呢!不信你们听!”“小沈阳”众所周知的一名超级笑星相信把他带入了课堂就把快乐带给了大家,为大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再提问1、“小沈阳”唱的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告诉学生答对有奖,奖励就是给他一个表的机会学唱一句。)
2、说出这首民歌是什么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并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但难不住既聪明又细心的孩子。)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孩子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孩子们多发言。最后,我来总结: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无论从东西南北、民族区域他们的民歌都有他们的特点,那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自己家乡的民歌呢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河北民歌—《献花》。
2)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河北民歌的特点。(淳朴自然、红火热闹)请同学们回忆歌曲的哪一部分最能够表现热闹的场面(提出衬词来)。
2、复听歌曲. 用生活中的打击乐器来打节奏(可以是自制的简单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是身边的打击乐器比如钥匙、铅笔、纸张等等)。
3、再听歌曲,请同学们说出歌中唱出几种花分别献给哪些人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迅速的记下歌词,在播放歌曲的时候我用一分钟的时间把这四种花画在黑板上,图画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达意功能。
4、请学生跟老师的琴声小声演唱歌曲,并纠正错误
5、请学生放开歌喉用欢快的声音集体大声演唱。并纠正错误
6、全体男女生以比赛的形式对唱,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7、发现同学们的比赛的激情仍在所以再设计一个“创编大PK”.
3)合作创编
《献花》这首歌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歌词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创造性的续编,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分组为歌曲创编歌词,内容就是把你喜爱的花献给你身边的人和事,并以各种形式展现给大家,如合唱、对唱、领唱、加伴舞、加打击乐,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展现个人特长,看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出色。
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创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合作创编歌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4)课堂延伸
通过今天的创编,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爱心,长大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手捧一束鲜花心存一份感恩,愿我们的生活如花一般绚丽如歌一般美妙让爱充满我们每一片天空!
民间灯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民间灯会的类型和特点,并能够理解民间灯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2.技能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和绘画的形式,表达对民间灯会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第一重点:了解民间灯会的类型和特点。
2.第二重点:认识和理解民间灯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环节:
–老师用图片或实物给学生呈现民间灯会的场景。
–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在灯会上看到的景象。
–引入“民间灯会”这一传统文化话题。
2.呈现环节:
–老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民间灯会的类型和特点,如花灯、龙灯、狮灯等。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看图片,了解灯会的热闹气氛和特色。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尝试发现不同类型灯会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记录下来。
3.操作环节: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黑白线条图案,进行绘画和涂色。
–老师为学生介绍用彩灯和彩纸组成的民间花灯,并要求学生模仿制作花灯。
(主要是利用彩纸和剪刀等工具进行剪贴和拼接)
第二课时
1.导入环节:
–老师通过视频、图片和话题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灯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生通过自由谈论和表述了解民间灯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2.表达环节:
–学生准备活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对于民间灯会文化和社会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围绕着学习到的民间灯会信息,撰写小文章或手抄格言等,加深对民间灯会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3.总结提高环节:
–学生结合自己对民间灯会文化的感受,总结这节课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灯会文化的认识和自信心。
四、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感性认识与思维交流”原则,我尝试通过观察和表达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民间灯会文化的内涵,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在教学目标的层次上,我希望学生不仅了解民间灯会的类型和特点,更要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开展各种观察、表达、创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进行认识和体验,为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2单元 雷锋在我心中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少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雷锋的事迹,懂得做好事、做好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
3.着重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懂得做好事、做好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 教学难点
1.能够真正懂得雷锋为人的气质与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我们的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值得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可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讲述雷锋事迹,激发学生对好人好事的认识与尊敬。
1、欣赏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2、初听歌曲。教师: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身体律动体验歌曲弱气小节的节奏特点。
5 ﹒5 ︱1 5 ︱6﹒5 4 3 ︱2 5﹒4 ︱3 - ︱
跺脚拍手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手
4、组织学生随琴哼唱,边唱边画旋律线,体验歌曲的情绪由朝气蓬勃
——坚定有力——充满激情——推向高潮的变化过程。
5、鼓励学生对比分析歌曲的不同段落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6、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再听歌曲。引导学生结合少先队队会活动的场面,选择合适的动作,
随音乐进行表演,如:宣誓、行队礼、队伍行进等,表达自己要做
雷锋式的好少年的自豪感。
8. 学习
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雷锋精神,同学之间互相讲述自己的感受、对社会的责任感,课后要求逐级扩散,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展示机会。
9. 总结
将班级的所有实践行动汇总,评选出优秀少年、好少年、好学生等,以此为荣誉,互相竞争并提高班级的整体品质。
学习雷锋好榜样
引言
学习雷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是我们今天社会
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更是我们培养崇尚奉献、关注他人、彼此
协作、助人为乐的新时代公民的必备素质。本文主要介绍冀少版六年级下学生的学
习雷锋好榜样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树立崇尚奉献精神和良好
的品德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感受雷锋无私奉献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2.学习雷锋服务于人民群众,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雷锋的例子,树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
的新时代公民。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老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锋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看完后自由发言谈谈看法。
学习内容
1、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
教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例如: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在他20年的生命中,有13年是在军营当志愿者。
雷锋的最著名的事迹是给战友洗衣服、擦鞋子、写信,最终因种地助农烈士牺牲。
雷锋非常爱滑冰,但因为自己经常滑冰的习惯而说话带气,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更好地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感受雷锋无私奉献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2、了解雷锋服务于人民群众
教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雷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事迹,例如:
雷锋不仅为战友洗衣服、擦鞋子、写信,也曾在记者那里看到一篇文章,
“抢在春种前,先把沟到了的事”;看到沟渠里的水流太慢,就下去捅土堵洞,前后不间断工作了十几天。
在驻地南京的某天,雷锋到一家老字号药店买药时,被影响力大妈特别感谢,说是昨天夜里的烧伤药塗不到背部,自己扭着屁股还没打耳光呢,雷锋当场就摆脱
市场的暴利跟大妈三包协议,将药买下送给大妈(实在没钱,就to掉了若干比菜卖钱摆平一波一线生存)。
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雷锋不断为人民群众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树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雷锋精神,为什么雷锋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通过学习雷锋的例子,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好公民。
教学方法
布置任务:学生自己从互联网上搜索雷锋的事迹和文章,汇总资料,与同学分享。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任务进度,老师给予不同的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多元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多种活动相结合,如文艺演出、读书活动、志愿服务等,达到多元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资料
1.《爱国主义之光 雷锋》(刘春华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2月初版)。
2.冀少版六年级下册《学雷锋好榜样》。
总结
本文介绍了冀少版六年级下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教案,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崇尚奉献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思想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好公民。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人争当小雷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雷锋叔叔的先进事迹,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2、喜欢和同学们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在音乐活动中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出色地完成
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将教室布置成小舞台的形状,黑板上悬挂“颂雷锋音乐会”标题。
2、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雷锋事迹的资料成果。
3、指导学生进行“颂雷锋音乐会”表演。
4、主持人上场主持,各组按节目单顺序进行准备。
5、各评委入座。(评委由学生代表和教师担任,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6、演出开始。
7、对表演从各方面评出奖项,做到人人有奖,如最佳乐手奖、最佳效
果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配角奖等。
8、教师点评。
节目单
1、小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2、相声《一件小事》
3、电子琴独奏《唱支山歌给党听》
4、快板《雷锋叔叔在列车上》
5、舞蹈《接过雷锋的枪》
6、小品《风雨中》
7、情景剧《我们班的小雷锋》
8、雷锋叔叔生平有奖知识竞答
9、配乐诗朗诵《雷锋精神代代传》
第3单元 古诗新唱
读唐诗
教学目标;
欣赏《读唐诗》,体验古诗与音乐结合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
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喜欢与他人合作,自选音源表现古诗的意境,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喜欢与他人合作,自选音源表现古诗的意境,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孩子们你觉得唐诗离我们遥远吗生:遥远。师:怎么遥远生:唐诗已有近
千年的历史了。师:有道理。生:不遥远。师:为什么不遥远呢生:我们的铃声是古诗,
我们每天的早读读的是唐诗。。。。。。师:我们牙牙学语时妈妈教我们读唐诗,来到学校老师教我们读唐诗,学唐诗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像粒粒种子撒在我们的心田,滋润我们的心扉。
2.引出课题《读唐诗》。师:《读唐诗》这首歌曲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啦,每天我们听唱着这首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就再次和这位老朋友驻足详谈,细细品味它的魅力。
3.边听边唱《读唐诗》,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作曲大师谷建芬(看视频)
师:这首歌仿佛在跟祖先对话,聆听祖先的谆谆教诲,是谁的付出让我们让我们有了这样的
感受呢曲作者谷建芬,词作者魏德泮,在这里我们认识一下作曲家谷建芬,看黑板。
4.复听歌曲,指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师:看歌词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古诗,这首歌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让我们分头找找看看一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准、又多。(找歌词中的诗句出处)
5.各组展示成果,老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窗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相思的红豆”《相思》王维
“边塞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回乡的客”《回乡偶书》贺知章
6.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师:咱们仔细地读读歌词,试试把对唐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
7.师生同唱(《读唐诗》),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表演。师:唐诗里有画,是什么意思呢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古人用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画卷、美景。
师:你的见解很好。生:古代的诗是唱出来的。师:我得给你点个赞,你懂得真多。
8.体验吟诵师: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比如说曲中“高飞的白鹭”是谁的作品古人喜欢见物咏怀,见景抒情,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想想看吟诵这种方式跟我们现在的朗诵,歌唱有哪些共同点呢生:都有调,
生:都有节奏,生:都有韵。生:都抒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融合吟唱,体验韵律感,体会与今天的歌唱,朗诵,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听古诗新唱(老师提供若干的耳熟能详的歌曲伴奏和熟悉的唐诗,创编成新的古诗新唱
师:孩子们现在有的歌曲引用古典诗歌的语意,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的意味,又注入了现代思想,有的直接取自古典诗歌来演唱。我们来听一听。
10.欣赏完好听的歌曲之后,你们的小任务就来了,利用你手中的材料,选择你手中的任何一首用你熟悉的旋律演唱出来。师:你们太棒了让你们手里的古诗词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11.拓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唱、配乐诗朗诵、舞蹈、绘画、书法),表达对这首歌的理解
9.小结
孩子们,古诗不管怎么发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古诗的原貌和我们的生活,它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在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当中呈现出它另外的一面,与时俱进的一面,表现出它别样的魅力。让我们再次演唱《读唐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学生随音乐演唱,教师指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本节课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融合了语文、美术等学科,帮助孩子理解中华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欣赏《回乡偶书》,能够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聆听后
的感受与体验。
2、欣赏《静夜思》,感受歌曲的古典风格特点,体验诗
与歌曲相结合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古诗与音乐相融合的作品感兴趣,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增进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过程
1、欣赏《回乡偶书》。
⑴、用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播放教师或同学制作的幻
灯片“贺知章的故事”。唐朝诗人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86
岁时告老还乡。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相送,唐玄宗还
亲自写诗送行。
教师:当贺知章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50年
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⑵、播放歌曲《回乡偶书,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⑶、教师:两鬓斑白、头发稀疏的贺知章,离开家乡50
多年了,今天回到家乡。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围着老人,
笑着问他:“老客人你从什么地方来呀?”孩子的问话,
引起了老人很多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请同学们带着
这种心情齐读诗文。
⑷、指导学生随音乐朗诵这首诗。
⑸、鼓励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
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情景剧的表演。
⑺、教师总结、评价。
2、欣赏《静夜思》。
⑴、听录音范唱,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歌曲的情绪怎样?
听后有什么感想。
⑵、教师范唱,指导学生体验歌曲的古典风格特点。
⑶、再听歌曲,鼓励学生用旋律线或色块表达自己对歌曲
的理解。
⑷、指导学生通过分段对比欣赏,感受歌曲在旋律进行、
演唱速度、力度等方面对塑造歌曲的意境和情绪所起到的
作用。
⑸、教师小结。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从中感受歌
曲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指
挥大家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
2.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
教材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
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
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
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
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
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学生在练习大跳音程时,先请学生注意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
生再开口演唱。
教学要求:通过三度和声练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来欣赏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乐曲《思乡曲》,听一听
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听后感受。)
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许多艺术
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
口的诗《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同学们一定都非常熟悉,
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诗。
师生一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
师:同学们朗诵得非常好,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把这首诗谱写成了
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学习歌曲
1.欣赏《静夜思》动画,学生整体感受音乐。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
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2.聆听《静夜思》范唱。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这首歌曲的力度、节奏、速度是怎么样的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老师随着旋律单手划四四拍指挥手
势。)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合唱,
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较弱、节奏比较舒展、速度较慢。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首
歌曲。
3.《静夜思》歌曲学习。
(1)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先来学唱第一声部。
要注意用连贯、较长的气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第二乐句的八分休
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唱准第三乐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连。
(2)学唱第二声部。
注意听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 指导学生用连贯、较长的气
息唱满全音符的时值。
(3)练习合唱。
①学生在演唱第二声部时,要注意聆听这个声部的准确进入。
②在合唱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仅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另一
声部的旋律,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
而不是产生对抗的效果。
4.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
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静夜思》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静夜思》伴奏张口
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静夜思》。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较长而
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指导学生用声断气
连的方法唱好第二乐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达思念家乡的情绪。
在演唱倚音时,要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乐句的开
始同第二乐句结束音是八度关系,演唱时力度要稍强,突出思乡的情
感。歌曲的结尾要渐慢渐弱,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久久难以忘怀。
7.聆听《静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较弱的力度,优美抒情的情绪演
唱歌曲。
8.欣赏视频《静夜思》。
9.学习四四拍指挥图示。
(1)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已学过的四二拍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复
习。
(2)教师画上四四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观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
挥图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感受到《静夜
思》这首歌曲的意境,体会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在
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巩固。
锄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
2.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
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整首歌曲。
难点:1、独立地唱准整整首歌。
2、每个同学有节约粮食地意识。
教学过程:
(一)音乐练声
1、师生问好
师;每次我们上课的问好方式都是“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换
一种问好方式,既然是音乐课,我们就唱着来问好吧。
2、随着老师模唱旋律。
(二)导入新歌
师:下面我们就要来上新课了。今天在学习新歌曲之前,我想问大家
一个问题:
我们吃的粮食是从哪啦来的?
生:……
1、随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老师读一遍,学生读一遍)
2、教师范唱
师:读完歌词了,那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吧。
3、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锄禾》。
(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4、生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自己跟琴唱一遍,行不行?(生唱)
5、分小组演唱
师:同学们真棒,学得可真快。下面我们分小组演唱,一共分成两小
组,男生组和女生组。
(三)感情升华
1、ppt文字介绍农民伯伯的辛苦。
2、ppt图片“我们的浪费”。
3、呼吁大家“节约粮食”。
诗情乐意
教学目标
喜欢与他人合作,自选音源表现古诗的意境,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古诗与音乐相融合的作品感兴趣,体验
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增进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与热
爱。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诗情乐意”第一题。
2、教师小结。
3、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诗情乐意”第二题。
学生自由结组,选取声源,表现唐诗《春晓》的意境。教师进行小组
评价。
4、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各小组搜集跟古诗有关的作品,如:国画、音乐、诗歌、
摄影、雕塑、书法等,进行交流欣赏。
将你熟悉的歌曲旋律与古诗结合起来,编成一首新歌,取一个合适
的名字,下节课唱给大家。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歌曲学生们比较喜欢听,带领他们做的身体律动练习也完
成的较好。不过个别孩子不太爱动,也许是大了有些害羞。
第4单元 乐海泛舟
天鹅
教学目标
1、欣赏《天鹅》,能够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了解大提琴的音色及表现力,能够背唱乐曲《天鹅》的四小节音乐
主题。
3、欣赏《沉思》,能够说出乐曲的基本情绪,进一步感受小提琴的音
色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
民族风格和情感,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2、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欣赏为主动欣赏,在
参与表演的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过程
1、欣赏《天鹅》。
⑴初听乐曲。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去感
受美好的景色。
⑵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畅谈自己联系到的画面。
⑶复听音乐,并播放洁白美丽的天鹅在清澈的湖水中游来游去的画
面。
⑷教师出示大提琴的乐器实物或图片,简介大提琴的音色及演奏特
点。
⑸再听乐曲。鼓励学生思考:音乐是通过哪些手段表现天鹅的形象
的?
⑹指导学生背唱音乐主题,并用口琴演奏音乐主题。
⑺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的视频,进一步体验乐曲的情感及意境。
⑻鼓励学生随音乐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欣赏完芭蕾舞演员优美的舞姿,让我们也尝试用自己的美丽
身姿来表现天鹅的美丽吧。
2、欣赏《沉思》。
⑴初听乐曲。引导学生思考: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怎
样的情绪?
⑵复听乐曲。鼓励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或色块,观察有什么变化,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⑶与《天鹅》对比欣赏。指导学生讨论分析:两首乐曲在音色、演
奏乐器、力度、速度、表达情绪、塑造音乐形象等方面的异同。
⑷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沉思
一、教材基本情况
1. 教材名称:《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2. 教材内容
教材中包括小提琴独奏曲《沉思》的乐谱及演奏指导。
3. 课程时长
本节课时长约为6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沉思》小提琴独奏曲,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和乐理知识;
掌握《沉思》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理解《沉思》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意义。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沉思》小提琴独奏曲,培养以下能力: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
乐曲《沉思》的演奏技巧;
乐曲情感表达和音乐意义。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环节
1. 热身活动(5分钟)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拉琴和音阶练习,为后面的乐曲演奏做好准备。
2. 基础技巧训练(20分钟)
让学生练习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左手指法、右手扫弓等,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3. 乐曲学习(30分钟)
让学生学习《沉思》小提琴独奏曲的乐谱和演奏技巧,以及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意义。
4. 总结巩固(5分钟)
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六、课堂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表现、反馈和演奏成果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
八、教学扩展
与学生一起观看和聆听音乐会,参加小型演出等活动,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多参加乐器比赛和演出,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赛马
教学目标
1、能够体验乐曲所表现出的热烈、欢腾的场面,感受内蒙古人民勇敢、
豪放的精神面貌。
2、进一步了解二胡的表现手段及音色魅力,能分辨各段音乐所表达的
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
民族风格和情感,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2、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欣赏为主动欣赏,在
参与表演的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教师或学生演奏。鼓励学生欣赏完后回答:你认为乐曲
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一段,指导学生随音乐哼唱主题,并鼓励学生回答:这段音
乐表现的是什么场面?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表达了什么情绪?
组织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响板、双响筒或木鱼等),随音乐伴奏。
旋律6﹒35︱6﹒ 35 ︱65356535︱
双响筒 XXXX ︱XXXX︱ XXXX ︱
碰钟 X 0 ︱ X 0 ︱ X 0 ︱
3、欣赏第二段。鼓励学生思考: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用口琴吹奏或哼唱主题,用弹舌
的声音随音乐模仿马蹄声XXXXX︱XXXXX︱
4、欣赏第三段。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旋律与哪一段相似?情绪怎样?
5、播放蒙古族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进一步体验乐曲所描绘的场面。
6、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一组模拟二胡演奏;一
组选择打击乐器随音乐伴奏;一组用弹舌模仿马蹄声;一组模仿骑
手做骑马的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
7、教师总结、点评。
8、组织学生随音乐做骑马的动作走出教师。
“月光”奏鸣曲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乐曲的风格和意境,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坚强不屈的精神,培养热爱生活
的情感。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
民族风格和情感,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2、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欣赏为主动欣赏,在
参与表演的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过程
1、布置教室环境。
2、组织学生安静地进入教室。
3、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
受这首乐曲,欣赏完后把你“看”到的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
4、鼓励学生谈感受。
5、请各小组展示关于贝多芬的生平资料,教师简介作品。
6、复听乐曲。教师或同学有表情地朗诵课文《月光曲》(人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精彩片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
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
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波涛汹涌的大海。
7、再听乐曲。鼓励学生用散文、图画表现乐曲的意境。
8、教师总结。
9、组织学生完成音乐活动“旋律连连看”。
10、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本单元内容学生理解起来稍显困难,以后在欣赏课的教学上还有多下功
夫。
旋律连连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课歌曲《星愿》的旋律,能够清晰地唱出大意。
2.学生通过“旋律连连看”的游戏方式,加深对旋律认识程度,提高听力鉴赏能力。
3.开展音乐史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旋律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歌曲《星愿》旋律的教学。
2.通过游戏“旋律连连看”提高学生对旋律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旋律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
2.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听辨并匹配旋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播放《星愿》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这首歌曲的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还可以把歌曲中涉及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词语提出来跟学生们讨论。
2.呈现
老师通过幻灯片呈现旋律图形,让学生在对应的旋律上面打上“勾勾”,来练习对旋律的辨识能力。
3.游戏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旋律连连看”,让学生试试看。游戏包括音符及不同长度的虚线,同学们需要选择对应的音符把虚线连接起来。
4.练习
老师把幻灯片上的旋律图形去掉,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辨认,然后在音符卡片中选出随音乐响起的音符拼出旋律。
5.拓展
介绍旋律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
演示如何通过辨识经典曲目的多种旋律,来创作自己的旋律,以及如何掌握旋律的变化方法,用心造旋律。
6.巩固
以游戏“旋律连连看”作为课堂巩固,让学生进行游戏练习,同时复习课堂所讲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引入歌曲到学习旋律、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旋律的认识、最后拓展知识点,把旋律分为创作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创作方法介绍,对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了促进作用。
在反思中,特别要提及“旋律连连看”游戏的制作,此游戏利用了图形、音频、虚线等多种元素进行营造,为学生们了解旋律的不同因素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也考虑到了游戏难度及娱乐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更好地吸收旋律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教学方式及内容上都有了优秀的表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音乐的兴趣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演奏 口琴二重奏
教学内容
学习口琴二重奏。
教学目标
通过对口琴,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音乐的了解。
教学工具
口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你们有了解过口琴吗?
生答。
二、介绍口琴
口琴,自由簧气鸣乐器。为小型的吹奏乐器。琴身呈长方形,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见的为24孔双簧口琴,用自然音阶演奏。此外还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弦口琴、变调口琴等。一般琴长约16~20厘米,上下有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音。所有口琴都靠将空气呼入或吸出琴孔振动簧片从而发音,并来回移动,吹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音。布鲁斯口琴每孔装有一对簧片,演奏者呼气时发一音,吸气时发另一音;而复音口琴因为相邻的上下两格音高相同,而相邻的左右两孔一孔为吹音,一孔为吸音,所以演奏时将口含放在约4个方格的地方。复音口琴旧
式吹奏方法与布鲁斯相同,而新式吹奏方法则为口含7孔(即14格),舌头盖住左边6孔,有节奏的放开作伴奏。伴奏吹奏方法详见教程。每对簧片一般调成相邻的音高,如呼气产生E音,吸气会产生F音。上面描述的口琴19世纪在德国发明,它是以从亚洲带入欧洲的某些口风琴为基础改进的。
三、进入课程学习
1、用口琴演奏《卖报歌》片段,二重奏。
2、分小组演奏。
四、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学习了口琴的二重奏,希望大家都能热爱音乐并能继承发展下去,下课。
第5单元 母亲河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愿意了解不同国家母亲河的
相关文化,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和民族自豪感。
2、欣赏《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依恋和赞
美之情。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歌曲的旋律特点。
3、欣赏《沃尔塔瓦河》,体会乐曲所表达的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
情,知道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能够从旋律、
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
4、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和乡土韵味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体
验陕北民歌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演唱特色。
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与同学友好合作,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
内容分析
1、《长江之歌》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
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王世光作曲。节目播放时还没有歌词,为了
更好地表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
的应征歌词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这首词,成为一首填词歌曲。歌曲
以比拟的手法,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
内容分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陕西民歌。
歌曲运用了连问连答的歌词和重复的旋律,表现了黄河船夫的生活,
富有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1、CD机或VCD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乐曲《长江之歌》、《黄
河船夫曲》、《沃尔塔瓦河》、《梭罗河》的音响资料。
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小打击乐等伴奏乐器。
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欣赏《长江之歌》,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特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长江与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沿岸
亿万的中华儿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孕育了光辉灿烂的
中华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
翅膀走进长江,走进黄河。
2、播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视频。
鼓励学生思考:这段配乐具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教师讲解创作背景,引出歌曲《长江之歌》。
4、初听歌曲。播放有关长江的地理图片。
5、复听歌曲。指导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或图形谱。并思考:旋律线的进行具有什么特点?与歌词有什么联想?(旋律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紧密相连。)
6、师生共同是总结旋律线的特点。
7、鼓励学生为歌曲划分段落。
8、对比分析每个段落在节奏、旋律、速度等方面的异同。
9、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指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11、有表情地随音乐演唱歌曲。
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之父斯梅塔那的代表作及主要贡献。
2、引导学生从力度,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
生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3、通过作品的赏析聆听,引导学生感受作品内涵,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乐曲聆听感受。
教学难点:力度、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对作品的表现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哪段音乐是描写河流的?(播放音乐《乡村婚礼》《引子》片段。)
语言连接:对的!第一段音乐的节奏跳跃轻缓,不像是水波流动,更像舞曲的节奏;第二段音乐让同学们想到了涓涓细流的形象,才是描写山谷中水流的形象。其实啊,我们刚才聆听的这两段音乐都是出自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2. 《沃尔塔瓦河》简介。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出自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总共有六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最受欢迎、流传最广。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纵贯南北的最大河流,捷克人民把它比作民族的摇篮。——捷克的母亲河。
它是由被誉为“捷克的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作曲。
3. 斯美塔那简介。

二、引子学习
1.师:今天,就让我随着斯美塔娜的脚步走进这条河流吧!同学们,你来听!音乐向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河流源头?(第一次聆听,教师可以随音乐动作表现引导)
师:怎么样?你感受出音乐向我们呈现出了怎样的源头呢?
生自由回答:银光闪闪,波动的源头……
师:你是怎样的感受出的呢?
生:波动音型演奏,还清脆的拨弦和竖琴的晶莹的泛音演奏等。
2. 师:那你听出只是一条小溪的源头吗?
生:不是,两条。
师:是呀!音乐很明显的向我们呈现出了两条源头。它们怎样?一条在模仿另一条。本来是分开的后来汇聚成在了一起,因为音乐交织在了一起。
那分别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小溪?我们再来听一次。(第二次聆听)
总结:长笛第一源头(清凉);单簧管第二源头(温和)

三、沃尔塔瓦河主题学习
1.师:两条小溪汇合了成了沃尔塔瓦河,在你的眼里这会是条什么样的河流?(初次聆听在后半部分就可以提问)
生:弯弯曲曲的、宽广的……
过渡语:我们能不能用指挥的方式来表现一下我们这条河流呢!来跟老师一起指挥,你感受出音乐会几拍子呢?
2.指挥动作表现。
师:音乐几拍子啊?你感受出来吗?师可以哼唱指挥引导。
生:6拍子。
师:这样的6拍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自由回答:流动、延长的感觉等。
师:是的6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那讲到这里有些同学有疑问了,以往老师告诉我们的三拍子的指挥方式使划三角形。而我们这里指挥怎么会像二拍子呢!其实啊,真正的指挥家在指挥的时候不会这么拘谨,他们会根据音乐的情绪和风格需要,和对音乐的自己理解,采用更自由的方式指挥。如,6帕子往往会采用合拍子的方式来表现我们的音乐。(师引导)同学们在把手拿起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6拍子的指挥。
师:同学们发现了河流流动时是这样动作;河流有力时动作变得有力,它是这样的强烈的(师示范引导生模仿);河流变得宽阔时动作幅度更大。我们这样的指挥是不是更加灵动,更加富有情感。我们继续随着音乐再来一次吧。(再次表现音乐)
3.声音表现。(曲谱演唱)
师:我们来演唱下曲谱。
师:音乐上、下行力度。用“Beng”来演唱。随音乐边用“Beng”演唱边划旋律线。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理性目光来分析下这段音乐。
四、各主题截剪聆听
1.师语言连接:其实,斯美塔那从小就受捷克民族音乐的熏陶,并深深扎根在他心中。而我们刚才聆听学习的河流主题它的音乐素材就是捷克的民歌,在整部作品中,斯美塔那正式将这一段河流主题作为主线,用音乐手法描绘了河流两岸美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那接下来时间,我们就跟着音乐去旅行。

2.(播放音乐)师介绍:舒马瓦山源头的两条小溪一条温和、一条清凉。汇成了沃尔塔瓦河向我们缓缓而来。河流深情如歌。河流经过了茂密的森林,圆号和小号奏响了狩猎的号角。一个乡村的民俗场面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在这里举行着乡村婚礼。渐渐夜幕降临,月光下水仙女在翩翩起舞。黑夜过去沃尔塔瓦河迎来了崭新的黎明。正午时分,沃尔塔瓦河来到了圣约翰峡谷。
3. 圣约翰峡谷主题赏析
(播放音乐)师:听冲出峡谷后的沃尔塔瓦河有变化吗?
提问:怎样怎么样的峡谷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生:激流峡谷,很险峻,气势磅礴,蓄势待发……
连接语:那我们看这么险峻、气势磅礴的大峡谷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向我们刻画出来的呢?同学们。来看图谱,首先来看它们的乐器配置?
生:铜管、木管、打击、弦乐器。
师:发现了没有哪一类语乐器作为主打乐器呈现?
师总结:打击乐器、铜管乐器加入,木管乐器选择了尖锐的短笛,加上力度的加强,然后不同的旋律线条交织在一起,听起来复杂的织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惊涛骇浪敲打岩石峭壁发出了雷鸣般的声响,突然音乐变轻了好像积蓄能量后,冲出了峡谷,那冲出峡谷后的沃尔塔瓦河还是我们之前深情如歌的瓦尔河吗?
4.大小调主题的分析
(播放音乐聆听体会律动)师:加指挥动作体会。
师:我们把这强有力的感觉用“Beng”来演唱。(点击ppt)
师:还记得我们记忆中的那条沃尔塔瓦河吗?(播放音乐)有什么区别?
生:力度。
师:主干音?生答。 师(弹琴):色彩变化?生答。 (大小调讲解)
师总结:相同的民歌素材通过力度、速度、调性的变化,将深情如歌和勇往直前的这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交响的魅力,而冲出峡谷后的沃尔塔瓦河的那种坚定和勇敢就像饱受奥地利大国侵略的捷克人民的顽强性格一样,他们内心拥有必胜的信念,争取美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斯美塔那对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的讴歌。
5.继续聆听欣赏
师:沃尔塔瓦河带着它的滚滚波涛来到了它的首都布拉格,流过了象征古城堡的维谢拉德,流入了易北河,流向了远方。(随音乐播放幻灯片)
师总结:这就是斯美塔那为我们带来的沃尔塔瓦河。整部作品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同学们来看多个主题发展把整个沃尔塔瓦河两岸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一般来说多主题的写作手法很容易造成结构散乱,缺乏统一性,而该曲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运用了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特点的结构(点击幻灯片),即避免了创作上的散乱,又可以按照提示去理解、想象音乐意境。当然整部作品当中除了河流主题运用外,在乡村婚礼中也运用了捷克的民族民间音乐,同学们来听,用手来触摸下音乐的律动。(波尔卡介绍)
6. 完整欣赏乐曲
师:即使没去过捷克,但随着斯美塔那创作的旋律,仿佛看到在夕阳和晚霞的辉映下,沃尔塔瓦河异常绚丽夺目。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在斯美塔那爱的旋律当中,开启我们完整的音乐之旅吧。
7. 师:斯美塔那把毕生的音乐创作都留个了捷克,捷克的民族民间音乐深深的影响着他的一生。他的很多作品带着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子。民族音乐的交响化是他创作当中最最重要的特点。所以为什么他会被人们称为“捷克的民族音乐之父”?(播放幻灯片)
民族情结:民族化 音乐造诣:交响化 顽强的毅力

五、小结
师:滔滔奔涌的瓦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摇篮,斯美塔那用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最后,同学们让我们重新出发,带着对我们自己祖国的深情厚谊,唱起着动人旋律吧!(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唱出陕西民歌粗犷、
高亢的韵味,体验歌曲所刻画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黄河船夫曲》的特点与风格。用自然、豪放的
声音和乡土韵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教学过程
1、播放以《黄河船夫曲》为背景音乐的黄河船夫劳动时的图片和当地
人民生活的情景图片,导入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师:在陕北高
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
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
的心情,聆听来自黄河上的歌。
2、播放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师:歌曲的情绪和语言都有什么特点?
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3、欣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原汁原味的民歌《黄河船夫曲》。教师:
民歌手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找出使用陕北方言和衬词的句
子。(如:我晓得、船、艄公等。)
4、复听歌曲。指导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或图形谱。教师:旋律线进行
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跌宕起伏、跳动较大,表现了船夫们
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5、随音乐轻声哼唱,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6、教师逐句教唱。边唱边让学生思考:2521 6 5︱1- 2 20︱在歌曲中
反复了几次?这样重复有什么作用呢?
7、随琴演唱重复乐句,并设计相应的动作。
8、再听歌曲。鼓励学生随音乐模拟船夫摇橹或撑杆的动作进行表演。
9、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学生模唱。
10、
教师教唱有下滑音的难点乐句。
11、全班同学随伴奏整体演唱。教师:应该用怎样的唱法才能宣泄
情绪、唱出民歌味的真情实感?(真嗓、随意、直白的、原生态的。)
12、全班分为两组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对
唱。(注意用方言演唱,唱出歌曲的韵味,第一组唱第一段,第二
组唱第二段,或进行接龙演唱。)
13、鼓励各组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小组对唱、一领众和、男女声
对唱等。)进行排练。
14、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代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梭罗河
教学目标
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准确打出歌曲的节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愿意了解不同国家母亲河的相关文化,体验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梭罗河》作为背景音乐,组织学生进入教室。
教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我将作为一名普通
学生坐到你们中间。这个讲台将留给咱班著名的歌手XXX同学。下
面,有请主持人XXX同学闪亮登场。(乐队同学奏乐,其他同学随
音乐鼓掌。)
2、主持人XXX同学上台宣布活动策划。(台词自拟)
3、XXX同学教唱歌曲《梭罗河》。(方法自选)
4、全班分组巩固学唱,各小组长负责。
5、全班同学齐唱。教师点评,找出不足。
6、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自评、互评。
7、乐队小组长指导大家进行节奏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导。
8、第一组与乐队配合进行节奏练习,其余三组分别配乐进行节奏练习。
9、四个小组分别用跺脚、拍腿、拍手、捻指的方式进行声势练习。
10、乐队、合唱队合作表演歌曲《梭罗河》。
11、教师做评价性的鼓励点评,并给全班评分,颁发自制奖品、奖
状。
课后反思
本单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好接受,在教学设计上要多找找教师自己
的问题,怎样安排设计能让学生喜欢、乐于接受。
第6单元 乐海拾贝
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本单元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感受不同音乐要素所塑造的不
同音乐形象,能够分辨中外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了解作曲家
的生平和在音乐上的贡献。
2、欣赏《卡门序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回旋
曲式”的结构和序曲在歌剧中的作用,并能背唱音乐主题片段。
3、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欣赏《金蛇狂舞》,能够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我国民
族管弦乐的独特音乐风格,了解乐曲的创作特点和作曲家聂耳的生
平及代表作品。
5、欣赏《跳蚤之歌》,感受歌曲幽默、滑稽、讽刺的风格特点,体验
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哲理。
6、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走进音乐厅”。
内容分析
1、《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开
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由歌剧中三首主要乐曲组成,树回旋曲式,
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
目单独演奏。
2、《金蛇狂舞》是聂耳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老六板》的变体
《倒八板》改编而成的一首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我国南方人民端午
节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学习准备
1、CD机或VCD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乐曲《卡门序曲》、《拉
德斯基进行曲》、《金蛇狂舞》、《跳蚤之歌》的音响资料。
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小打击乐等伴奏乐器。
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
《卡门》序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卡门序曲》,了解作品的结构及作曲家在音乐上的贡献,初步感受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知道序曲在歌剧中的作用。
2、能够背唱《卡门序曲》的音乐主题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分辨、划分乐曲的段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乐
曲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过程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各组搜集到的有关《卡门序曲》及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评价。
2、利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的录像片段。
3、引导学生随音乐边打节拍边小声跟唱。
4、指导学生运用听唱法或模唱法背唱教科书40页上的两个旋律片段,
并鼓励学生为这两个主题,设计不同的表演动作。
5、欣赏全曲。当听到两个不同的主题时,用设计的动作,或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谱分别表现,感受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6、师生共同总结。
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感受乐曲基本情绪,分段聆听,能够用身体律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完成音乐活动《走进音乐厅》。
教学重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分辨、划分乐曲的段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乐
曲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过程
1、以幻灯片的形式介绍《拉德斯基进行曲》及其作者。
2、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像,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及演出时的剧
场效果。
3、分段欣赏。对比、分析乐曲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绪。
4、鼓励学生用身体律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击掌、跺脚、
拍肩、拍腿等。
5、完整欣赏全曲,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6、教师简介观看音乐会的基本礼仪。
7、完成音乐活动“走进音乐厅”。
8、师生总结。
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体验我国民族管弦乐的独特风格,
了解乐曲的创作特点。
2、了解我国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欣赏《金蛇狂舞》,了解“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感
受乐曲喜气洋洋、龙腾虎跃的欢乐情绪。
教学过程
1、导入。先不出示主题。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一首乐曲,听完后,
可自由结组,将所感受的情景或画面用哑剧、小故事和图画等形式
表现出来。
2、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并进行评价。
3、播放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面的录像,并以《金蛇狂舞》为背景音乐,
出示课题《金蛇狂舞》。
4、教师:乐曲分为几段?分别表现了什么场面?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这种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场面,作曲家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
的?
5、师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
6、指导学生采取分析、对比、参与表演等方法,体验乐曲的节奏、速
度、乐句的长短、乐器音色等表现手段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不同段
落中的表现。
第一段: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按XX XX ︱0X X ︱
的节奏型,随音乐进行表演,体验欢快、热闹的场面。
第二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第二段音乐编创情景剧并表演。
第三段:鼓励学生用不同颜色、长短不等的色块或图形谱,记录乐句
的长短,观察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第三段在创作手
法上运用的是“螺蛳结顶”的方法。其特点是:上下句对打呼应,句
子越说越短,情绪逐渐高涨。)
问句答句
红色□□□□□□□□□□□□□□
蓝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7、鼓励学生分成两组,视唱第三段的音乐主题,感受“螺蛳结顶”的创作
手法,并编创适当的歌词进行演唱。
8、完整欣赏全曲。
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打击乐伴奏组,第二组为红队,第三
组为蓝队。红、蓝两队分别以彩绸、花环为道具,模拟赛龙舟的场
面,随音乐进行表演。
9、教师点评。
10、教师总结。
跳骚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俄罗斯音乐的特点与风格,体会歌曲对当时朝政的讽刺。
2、了解音乐家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跳蚤之歌》,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旋律的特点,以及歌曲中包含的哲理。
2、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指导学生分析《跳蚤之歌》独特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1、讲故事导入。
教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跳蚤,
于是,他养了一只大跳蚤,对它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不仅让它吃
好、喝好、穿好,而且还封它为宰相,给它挂勋章。结果会怎样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这节课我们来慢慢分解。
2、出示歌词。邀请朗诵好的同学根据歌词内容分角色为大家有表情地
朗读。(角色分配提示:画外音1至3人、国王1人、笑声1人。)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故事中表现笑声的“哈哈哈”出现了几次?每
次出现的含义是什么?
3、引导学生对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诵做出评价,教师点评。
教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精彩,朗诵的同学也非常出色,生动形象。
这段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
梅菲斯特与一群朋友在酒店里所唱的《跳蚤》一歌中的诗句。俄国作
曲家穆索尔斯基将它谱写成曲,变成了一首著名的讽刺歌曲。下面
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么复杂的内容,作曲家是怎样表现的,歌唱家又
是怎样演唱的。
4、初听《跳蚤之歌》。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指导学生为歌曲划分段落。
6、分段欣赏,对比每段在笑声、旋律、节奏、表现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欣赏引子。教师:钢琴伴奏具有什么特点?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
到了什么形象?(十六分音符的快速上行级进、装饰音和跳音的运
用,表现了讽刺的笑声和跳蚤蹦跳的形象。)
欣赏第一段。鼓励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和图形谱,并观察有什么特
点。(旋律近似口语和朗诵调)
欣赏第二段。教师:与第一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描写了什么?
欣赏第三段。教师:这一段的笑声和前面有什么不同?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具有怎样的作用?
7、欣赏男低音歌唱家刘秉义的演唱视频,进一步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8、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特色。
⑴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和生活气息。
⑵词曲紧密结合,感情真挚动人。全曲旋律既风趣、自然,又非常口
语化,如:“跳蚤”音调是短促念白式的,显得滑稽可笑;笑声巧妙运
用音乐语言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嘲讽口气。
⑶音乐形象生动、泼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笑声、跳蚤多次出现,
但情态各异,生动地刻画了愚昧、昏庸的国王,傲慢、张狂的跳蚤和
人民群众的形象。
9、鼓励学生自由结组,以国王和跳蚤的故事为题即兴编创一个小品来
表现这部作品。(角色分配提示:画外音1人、国王1人、裁缝1
人、跳蚤1人、人民群众若干。)
10、各小组分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提出合理建议。
11、各小组成果展示。
12、教师点评。
课后反思
《金蛇狂舞》设计的比较仔细,基本达到教学目的。本单元内容还要多打磨,打算准备一堂精品欣赏课。
走进音乐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厅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学习音乐厅中传统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3.通过参观音乐厅和欣赏音乐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厅的构成要素;
2.传统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3.参观音乐厅和欣赏音乐会。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10分钟)
1.通过播放音乐厅内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音乐厅的兴趣;
2.通过图片展示音乐厅的外貌和内部结构,让学生对音乐厅有初步的了解。
2. 学习音乐厅的构成要素(30分钟)
1.为学生展示音乐厅的平面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如舞台、观众席、灯光音响
设备等;
2.让学生根据平面图模拟音乐厅的不同部位,学习各部位的用途和作用。
3. 学习传统乐器的分类和特点(30分钟)
1.介绍传统乐器的概念和种类,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
2.聆听传统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4. 参观音乐厅和欣赏音乐会(50分钟)
1.带领学生参观音乐厅,了解其实际情况和历史背景;
2.让学生欣赏音乐会,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音乐会中的乐器构成和演奏技巧;
3.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和艺术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体验。
5. 总结(15分钟)
1.整理学习笔记,回顾所学内容;
2.对音乐厅和传统乐器的构成和演奏进行再次总结;
3.培养学生的个人表现和艺术才能,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和表演。
四、教学评估
1.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和参观音乐厅的过程中观察到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2.通过学习笔记和作业的评分,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通过欣赏音乐会时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和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
1.PPT演示;
2.平面图和音乐厅图片;
3.传统乐器音频或视频;
4.音乐会活动安排。
六、拓展延伸
1.学习电子乐器和数字音乐的构成和演奏;
2.组织学生参与乐器制作和乐队表演活动;
3.建立学生音乐爱好者学习小组,定期组织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
第7单元 梨园乐(四)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木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进一步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我
国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够有韵味、流畅地演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唱段。体验京剧牛行的唱
腔特点,了解京剧牛行的分类及表演特色。
3、欣赏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音乐,了解其独特的配乐特点。感受音乐所
表达的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和民族风格,能够从动画的角度了解京剧方面
的基础知识。
4、愿意与同学一起参与演唱、表演活动,体验与同学合作的乐趣。
内容分析
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第一 场,是李玉和接应
交通员之前,遇到铁梅后有感而唱,表达了李玉和对勤劳懂事的铁梅的喜
爱与自豪的情感。唱段的曲调为“西皮'',板式为“一板一眼叩勺“原板
S即四二拍。前四句节奏规整,旋律明快、高亢,夸赞了铁梅是一个小小
年纪却能帮助家里分担责任,又吃苦耐劳的好孩子。
2、《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由吴应炬配乐,上海京剧团乐队演奏,其配乐具有以下特点:咅乐主题由昆曲、京剧、广东粤剧的曲牌、咅乐材料写成。
乐队以民族乐器和一套中国的打击乐为主,还用了一个小型弦乐队及作用
特殊咅效的铜管、木管等乐器。配乐的锣鼓伴奏基本采用京剧的锣鼓经。
学习准备
1、CDVCD机等咅响设备;本单元歌曲乐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闹天宫》配乐、《盲人摸象》的咅响资料。
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小打击乐等伴奏乐器。
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
学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感受主人公坚毅、勇敢的英雄形象,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能够初步了解京剧生行屮老生的唱腔特点和伴奏乐器。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生行的分类及表演特色。知道京剧中板式的含义。
2、如何运用生动有趣的方法,使学生有韵味、流畅地演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唱段。唱出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1、播放积极背景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教师:我们曾经讲过《红灯记》的故事,欣赏了铁梅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今天继续欣赏一个唱段,请大家想一想:这是谁唱的?这段唱词讲述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播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录音。
2、教师:这段唱词是李玉和在夸女儿铁梅小小年纪却能里里外外帮助家里分担责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充分表现了李玉和对勤劳懂事的铁梅的喜爱与自豪的情感。
3、教师讲解生行的知识。
教师:李玉和属于京剧中生行的老生,生行全部扮演的是男性角色。按照年龄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出示图片加以辨认)
4、复听唱段。指导学生听辨生行的声音特点。(宽亮、明快、高亢,用真嗓演唱。)
5、教师边打节奏边有感情地范唱。鼓励学牛自己用手打节奏(拍板眼)为教师伴奏。
6、教师介绍唱段中的两种板式:“四皮原板”和“垛板覽教师:京剧音乐中的强拍叫作“板",弱拍叫作“眼雹这个唱段由“一板一眼”的原板(四二拍)和“有板无眼叩勺垛板(四一拍)板式组成。我们一起来边听音乐边拍板眼,注意音乐的速度。
7、鼓励学生模仿生行的声音,按节奏用高位置朗读唱词。教师加上动作逐句教唱,解决唱腔中的难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句。(注意准确地吐字、咬字和唱腔的行腔韵味。)
8、教师和学生分句接龙演唱。
9、鼓励学牛跟伴奏完整演唱。
10、观看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视频。指导学生模仿剧中人物李玉和的表情、动作。
11、分组为唱腔设计动作并表演。
12、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
13、学生自己点评或互评。
14、教师鼓励、评价。
15、全班同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加上动作,完整地演唱唱段。
16、教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红灯记》中的精彩唱段,了解了京剧的牛行行当,还展示了自己。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自豪。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京剧,热爱我国的京剧艺术,为弘扬我国京剧艺术多出一份力。
大闹天宫
教学目标
1、感受动画片《大闹天宫》配乐的特点。了解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和
鲜明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动画片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热爱我国的京剧艺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愿意参与和京剧有关的各种咅乐实践活动。
教学环节
1、导入:教师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片段。学生:没有音乐!
教师:是啊!没有音乐,画面就没有生机,显得苍白无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音乐。
2、介绍《大闹天宫》剧情。
3、播放《大闹天宫》里的几个场景:
孙悟空当上弼马温,挥着鞭子在天宫放马的欢快场景;
(1)
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从一粒到两粒,到全部送进口中;
(2)
孙悟空与二郎神、哪吒打斗。
(3)
教师:如果给这些画面配乐的话,我们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4、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场景,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配乐设
计,并说出理由。
小组场景使用乐器速度节拍力度简单旋律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5、教师到每个小组进行启发式的指导。
6、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陈述本组配乐设计思路。
7、各小组互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8、欣赏原版配乐的动画片,组织学生将原版动画咅乐与自己的设计进行对比评价。
9、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大闹天宫》表演及配乐的特点。
(1)吸取戏曲音乐的特点,进行加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动画的每个身段设计与鼓点设计都是根据京剧表演身段所设计的。
(3)用京剧锣鼓经表现打斗的场景,节奏明快。
(4)人物形象脸谱化,台词运用京腔念白的风格。
10、全班分组,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演奏或念唱锣鼓经的节奏“吧嗒丨乙个丨仓丨仓丨仓「',另一部分同学模仿孙悟空变成土地庙举棒对二郎神打三下,注意做到节奏要与那三下打吻合。
11、教师点评。
12、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想一想”和“猜一猜覽
13、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盲人摸象
教学目标
1、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角色表演。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唱、演奏、表演等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2、通过戏曲小品《盲人摸象》,知道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愿意参与和京剧有关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戏曲小品《盲人摸彖》,不知大家准备得怎样。下面有请主持人
大家欢迎。
2、主持人宣布注意事项及主要人物扮演者名单。
3、教师指导全班同学念唱锣鼓经。
4、鼓励学生用京剧板眼的方式,边打节奏边学唱合唱的谱例。
5、扮演剧中人物的同学分组进行排练,其余同学排练锣鼓经及合唱部分。教师巡回指导。
6、全班同学共同表演戏曲小品《盲人摸象》。
7、主要人物扮演者谈表演感受。
8、教师鼓励性评价、总结。
这一届学生在戏曲教学上存在断档,三四年级基本没怎么上戏曲课,所
课后反思
以学这一课很吃力。孩子不理解不接受,教师教学也觉得很累。以后戏曲教学一定要在低年级打好基础。
想一想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和理解课文《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2.掌握休养生息的智慧,理解节制欲望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课程安排
本节课教学时间为1个课时。
三、教学步骤
1. 呈现问题
教师开始本课的教学设计,先通过呈现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者教室电脑上用PPT等工具呈现一个问题,并请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问题:你们听说过桃花吗?你们有没有看过桃花?桃花有多美?
2. 导入课文
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正式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用演讲、朗诵等方式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课文《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并简要地讲解桃夭的文化背景。
3. 阅读课文
在学生听取桃夭课文简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地阅读这首诗,同时要求学生做到阅读流畅、表现自然、感悟深刻。
4. 探究疑问
在学生完成阅读课文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1.为什么诗中要用“桃之夭夭”的形容词句,而不是用其他的词汇来形容桃花?有何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吗?
2.诗中说:“不曾食肉长养性”,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不同?
3.诗中载颂“桃之夭夭”是美好的,但也提到“其实忧心”是为什么?
5. 诗歌分析
教师在交流学生的探究疑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诗歌分析,对于桃夭这首诗进行有深度的解析。
1.诗歌分析的主题是什么?
2.诗歌分析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何特征
3.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有哪些?为什么要运用它们来表述诗歌的主题?
6. 总结归纳
教师和学生在完成诗歌分析之后,一起共同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升华诗歌主题,展开思考,让学生跟着诗歌走进一个文化的境界。
四、课后作业
1.简要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学的桃夭这首诗,列出诗中涉及到的词汇和意象;
2.找到并准备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为什么喜欢?通过阅读、诵读、背诵等方式,让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
上述参考教案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灵活调整。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课程设计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猜一猜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新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画板或白板,标志一些编号的环节或用图片标志,需要准备一些卡片来展示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4.1 活动一:猜数字
1.教师将0到9的数字用卡片或者标志写出来,并贴在画板上或者写在白板上。
2.教师向学生描述一个数字,学生必须在所有卡片或标记之中猜测出正确的数字。
3.教师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开始,例如“这是一个比2大的数,但是比4小”。
4.2 活动二:猜字谜
1.教师提出一个字谜,并进行讲解。
2.学生在听完字谜后,根据所学知识,在给出的卡片或标记之中猜出正确的字。
3.教师可以适时地调整学生的难度,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示或者更加具体的描述。
4.3 活动三:猜动物
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并给出一些提示。
2.学生听完提示后,猜出图片中所展示的动物,并在卡片或者标志上选择正确的单词。
3.教师可以在猜测答案之前,提示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猜测。
4.4 活动四:猜单词
1.教师给出一个单词,并在画板或者白板上列出该单词的各个字母。
2.学生听完单词后,在卡片或者标记之中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字母进行拼写。
3.教师可以给出拼写的提示,例如强调重音的位置或者念出部分字母,协助学生准确拼写所需单词。
五、教学反思
通过猜数字、猜字谜、猜动物和猜单词这四个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加强其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适当调整难度,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示和帮助,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演一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单词和短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正确使用所学语言表达情感和态度;
3.能够利用所学语言模仿和创作诗歌;
4.能够编写一份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冀教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为“演一演”,通过学习阅读文本,深入了解戏剧艺术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学生表达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增进对文学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等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精彩幽默的戏曲片段吸引学生注意,介绍戏曲的历史与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2. 教学目标呈现
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3. 阅读课文
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学习关键单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然后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表演等形式演绎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学习创作诗歌
让学生学习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然后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请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和评价。
5. 阅读、理解并编写短文
请学生阅读所提供的短文,理解内容,然后请学生模仿这个格式编写一份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反思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表演、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综合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艺术形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戏剧文化的魅力和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在一些地方还需更进一步的教学
指导,比如诗歌的学习和创作,需要更多的例子和实践引导。
第8单元 毕业畅想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感情的演唱与欣赏,感受歌曲的不同风格及所表达的
情感,体验童年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2、欣赏《告别童年》,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即将告别童年的依恋之情和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憧憬。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
感受。
3、欣赏《相亲相爱》,理解我们是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
关心家庭中的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