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灿烂的西部
哦,香格里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能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情感,体会藏族的风俗特色。
2.通过对歌曲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新疆音乐的节奏感,并加强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用准确,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理解歌曲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用准确,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理解歌曲内容。
【难点】
通过学习作品能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情感,体会藏族的风俗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藏族舞蹈锅庄,并提问:老师刚才跳的是哪个民族舞蹈,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老师刚才跳的是藏族的锅庄,他们的舞蹈是不是非常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藏族的歌曲,顺势揭示课题《哦,香格里拉》。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哦,香格里拉》,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的速度是中速。
2.教师在此播放歌曲,并提问:希望同学们感受下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是热情、愉快地。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开口音啊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哼唱。
教师提问:第一次哼唱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用手画出旋律线。
老师和学生一块进行用手画旋律线。
3.老师再次弹唱,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再次跟唱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地方唱得不够准
学生自由回答一些节奏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老师刚才也发现大家有些地方节奏把握不准,大家看由于我们这首歌的节奏有很多后十六分音符,还有十六分音符,这些快的节奏型连在了一起,不用担心,我们先来慢慢拍打节奏,跟着老师,我们先用嗒来代替歌词,接下来我们带入音符,非常好。(突破难点)
4.完整演唱谱例,保持音准和节奏。(关注难点的二次演唱)
5.教师引导学生有节奏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是的,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在我们香格里拉非常美,大家想去吗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带着赞颂的情感再次演唱。
6.男生女生分开声部再次演唱,用多种形式演唱。
(四)拓展延伸
学生进行创编舞蹈和打击乐伴奏。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希望大家四人一组一部分进行创编舞蹈,一部分进行打击乐伴奏。
学生上台表演并评价。
(五)小结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回顾,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搜集更多的关于更多藏族的歌曲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西部放歌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降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力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听《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提问导入
这首歌叫什么 它的风格怎样 你能唱几句吗
(十多年前,这首歌红遍了全中国。这么高亢、这么粗狂、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 )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入西部,说说黄土高原,黄河和我们这里的区别
2、简介西部
说一说黄河、黄土高坡以及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
黄河与我们湘江有区别吗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性格呢 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咆哮怒吼的黄河与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赋予那里的人开朗豪放、纯朴淳厚的性格,在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和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空旷。高亢的声调和喉咙。听,他们的歌声传过来了)。
二、西部放歌
1、听《黄河船夫曲》
(1)、聆听(放《黄河船夫曲》)音乐光盘)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 他们在干什么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你听出他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 师:我们在听一遍,请你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粗圹、高亢、空旷、雄浑、朴质等特点。)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1)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歌曲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 (陕北方言)还有那一句用了方言
(3)、表演
(!)体会:你觉得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曲调有多处重复,速度比较慢。)
平稳稍慢的速度,让你感受到此时的船是在急流险滩中还是在平静的河面上行驶呢
(平静的河面)
听了这首歌,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船夫们是怎么划船的,你能学一学吗
歌曲开始处有一大一小两个吆喝声,这是怎么回事
(是交错而过的两只船上的船夫在打招呼)。
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排成一条船,一起来扮演黄河上唱着《黄河船夫曲》的船夫们。比比看谁唱得韵味更足。
2、唱《走降州》
(1)、过度语
船靠岸了,船夫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到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声音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歌。
(2)、听听《走降州》
①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他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你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
生:一根扁担……..
②说说走《走降州》
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降州”,降州在哪里 为什么要走降州而不是坐车到降州 降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现在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拉钱到超市去买。可是那时侯高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降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降州”的说法。(3)、学学挑担子
师:你回条扁担吗 能学学吗
(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
学生随音乐《走降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4)、学唱曲谱
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5 1 5 1 5 1 5 1这句音比较高,不能叫喊,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想象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5)、学唱歌词
1、随琴唱词
2、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并唱出他的重音。
(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苦中作乐得心情。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波幽默。)
(6)、感情处理
挑夫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可是他们却能苦中作乐。请想一想,要怎么唱才能让他们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脚步变得更加轻快呢
(7)、扮扮挑夫的模样
师:你们看看挑夫的打扮有什么特点 我们也来学学。
(8)、表演
挑着担子,边唱边表演走降州。
三、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你还了解那些高原上的情况呢 学生交流
(2)今日光秃高原新貌
今天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平庸的土地上开垦出了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正在启动,黄土高原一步步走向繁荣。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他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下课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675861&idx=4&sn=fecf106f8cdc251952789a37476eed5f&chksm=8821bc95bf563583f0b3fa48daed7b70ad0dd8f36279068d97ef95855e9890ac0d61adc4a93a&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学内容:
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材分析 :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这是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曲。它借鉴了中国民间器乐曲的特殊演奏手法和外国现代作曲技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响色彩,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的: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听赏,使学生了解器乐曲的表现方法,了解小提琴、大提琴的不同音色和表现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2、培养学生听辨多声部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发声练习。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许多民族尤其擅长歌舞,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少数民族的乐曲。
二、欣赏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乐曲的创编意向、乐曲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2、完整地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新疆风格。
3、集体讨论乐曲的段落,以及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4、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注意乐曲所描绘、表达的欢腾场面。第二部分可编一段舞蹈跳一跳。
5、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会跳的学生可以边听边跳。
三、课堂总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丝路花雨
教学目标
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几首舞剧音乐中辨认出民族舞剧音乐。
教学重难点
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并能够随着音乐唱出这两首乐曲的主题片段,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介绍
①.《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
1.作者简介
《丝路花雨》由韩中才、呼延、焦凯作曲。甘肃省歌舞团编剧。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编导。
2.舞剧《丝路花雨》简介
六场民族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于甘肃兰州。
剧情梗概: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各国商旅络绎不绝。突然狂风四起,老画工神笔张带着女儿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强盗劫去。数年后,在敦煌市场中,伊努思仗义疏财,为沦为歌舞伎的英娘赎身,父女得以团聚。在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
英娘与波斯人们朝夕相处,互授技艺。为免遭市曹毒手,英娘随伊努思出走波斯。后来,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随之踏上归国的旅途,市曹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于阳关外烽火台下拦劫,神笔张点火报警,救伊努思于危难之中。在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上,英娘化妆献艺,借机陈诉市曹和窦虎的罪状,剪除了丝绸之路隐患。
《丝路花雨》音乐采用以我国民族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演奏,音乐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另外,音乐还将一些波斯音乐素材加以发挥,体现了剧中波斯人的风俗特征。、
2.乐曲分析
《飞天仙子》是《丝路花雨》的序幕"飞天仙子舞"的音乐。配合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的舞台场景,以起伏流动的优雅旋律和徐缓轻盈的节奏,塑造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的形象。
(二)欣赏《飞天仙子》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这首乐曲的风格,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乐曲的背景、理解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三)相关知识的学习
中国舞剧的发展
我国的舞剧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作为可发展成舞剧的因素,则可追溯至商周年代。在我国的民间舞蹈中,尤其是戏曲艺术中,保存着不少小型舞剧和舞蹈性很强的剧目与片断。20世纪40年代前后曾有过吴晓邦创作的《虎爷》、《宝塔牌坊》等作品。1949年后,舞剧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型舞剧有《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五朵红云》和《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近年来,舞剧创作不仅在戏剧结构、舞蹈语汇、舞美设计等方面,而且在音乐创作表现手法上,都有不少突破和创新,出现了《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魂》等有影响的作品。我国的舞剧有的增加了歌唱形式的插曲,如《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四)教学后记:
略
走进西部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演唱山西民歌《绣荷包》和陕北民歌《黄土高坡》;
2. 通过学唱山西民歌《绣荷包》和陕北民歌《黄土高坡》,感受山西和陕北民歌的魅力,并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
二、教学重点:
背唱歌曲,并体会它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学会用声音来表现民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把握好民歌演唱中的音高、节奏和韵味。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有多少同学看过,里面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多次出现陕北民歌。
听赏:聆听一首影视《血色浪漫》的插曲西北民歌信天游《绣荷包》。
师:你听过这首歌曲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中国西部、陕北民歌),基本特征(“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是怎样的?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源于陕西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山西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这些地区民歌种类繁多,且极富感染力,音乐形式异彩纷呈,堪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信天游。
信天游:中国民歌中山歌类的一种,又叫“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 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 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其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 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 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 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 。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
(二) 新课教学
信天游歌曲欣赏、分析、学唱、自由创编。
1.歌曲山西民歌《赶牲灵》。
(1)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这首歌曲歌词分为几句?(2句)
b:歌曲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奔放、开阔)
c: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节奏不规整,歌者自由发挥)
(2)学唱歌曲:
a.教师唱谱,学生唱词,逐句教学。
b.注意前倚音的演唱。
自由创编:让几位学生将课本中的歌词填入旋律或自创西北风的旋律。
2.歌曲《黄土高坡》
(1)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歌曲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苍凉、高亢、悠扬)
b.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节奏不规整,歌者自由发挥)
(2)黄土高坡简介
形成条件:干燥,大风,黄土,造成了这些地区特殊的景观。由于气候干燥等原因,这片地区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春冬季,干燥的气候使得黄土浮于地表,大风又将这些黄土带到空中,使得这些地区更加添加了一种悲壮又豪放的气氛。窑洞是这个地区典型的住房。
(3)让一位学生根据歌词在黑板上画一幅画。
(4)学唱歌曲
a.教师逐句进行歌谱教学。
b.教师唱谱,学生填词,逐句教学。
c.分析歌曲的节奏,演唱时强调学生注意唱准升半音符号和连音符号。
(5)歌曲小结:一首经典的《黄土高坡》,从上个世纪唱到了现在,让这歌声永远流传!
3、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刚才我们学习的两首歌曲是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黄土高原陕北一带的山歌。请你根据刚才对两首歌曲的分析,总结出信天游的特点。
(1)唱词一般为两句,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2)是即兴之作。
(3)口语化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
(5)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信天游会节奏比较自由、曲调高亢、悠扬?
(这与陕北地貌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信天游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三)新课拓展
1.欣赏歌曲《信天游》,感受歌曲的苍凉、悲壮。
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它广为人们接受。在信天游等其他形式陕北民歌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陕北民歌为基础的西北风格的歌曲。
2.学生分组讨论:陕北高原的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什么样的?
(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在沟沟川川里,以自然耕作为主,到处都是黄土。)、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烽火历程
游击队歌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675942&idx=1&sn=28863eee8638cc3daf4758dc5e4c6b4e&chksm=8821bce6bf5635f0688c4fdca9fe59ba68036bea71a6396f9c1ff3e1a7c6752561b968fd2250&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 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
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关键:
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 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
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 ,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
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
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一一《游击队歌》 。
3.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 要求:继续U的发声练习,要求深吸一口气,保持住气息,嘴撮起来,笑肌抬起,声音竖起
来。
2.音乐知识
弱起小节: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有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
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 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
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个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国 歌》是用弱起的形式写的。
3.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X X X _X
16分音符 8 分音符4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师小结:时值越高,速度越快, 16分音符的速度比 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 4
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4.节奏练习
4/4 O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
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一一贺绿汀。
1) 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2) 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一一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速度:轻快 一一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 4 xx I xx xx x xxx I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3) 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 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 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段(9 — 16小节)分两大乐句 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
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 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 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 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 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分析:① 4 / 4 55 | 11 22 3 234 | ……
② 4 / 4 33 3 22 2 | ……
音域:① 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 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4)学唱
a.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
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XX | XX XX X x xx|xx XXXX X . X X
b.学唱
第一乐段:1、“La”模唱2、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 “# 4”唱准音)
比较:345 , 3 # 45 , 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生: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
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生: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生: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5)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a.夜间伏击 b.奋勇前进 c.欢庆胜利
四、 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 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
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
五、 布置作业
岁月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 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课后回去收集
些不同年代,不同故事的音乐作品,如:爷爷的歌一一、奶奶的歌一一、爸爸的歌一一、妈 妈的歌一一、我的歌一一。
过雪山草地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16470&idx=1&sn=3612e7861f43814ccd745a29c905490a&chksm=88211f36bf5696202d4806904cb5b930baea497ab2241840494f96b03a6f3c495a9603919de5&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过雪山草地》,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及音乐情绪的变化。
2、能力目标:能《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过雪山草地》,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及音乐情绪的变化。
2、能力目标:能为音乐划分段落。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为歌曲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歌曲内容和时代背景。
2、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导入:让我们走进革命军人的生活,一起来感受歌曲。
三、欣赏教学:
1、初听歌曲。
2、分析作品:歌曲为E大调,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
3、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时代背景,感受革命精神。
4、引导学生随旋律哼唱,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声领唱与合唱)
5、为歌曲划分段落,每段落间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6、鼓励学生联想、思考、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的崇高思想境界。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聆听音乐积极性高,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十分感兴趣。
欣赏歌曲《过雪山草地》,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及音乐情绪的变化。
2、能力目标:能为音乐划分段落。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为歌曲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歌曲内容和时代背景。
2、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导入:让我们走进革命军人的生活,一起来感受歌曲。
三、欣赏教学:
1、初听歌曲。
2、分析作品:歌曲为E大调,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
3、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时代背景,感受革命精神。
4、引导学生随旋律哼唱,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声领唱与合唱)
5、为歌曲划分段落,每段落间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6、鼓励学生联想、思考、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的崇高思想境界。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聆听音乐积极性高,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十分感兴趣。
为音乐划分段落。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为歌曲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歌曲内容和时代背景。
2、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导入:让我们走进革命军人的生活,一起来感受歌曲。
三、欣赏教学:
1、初听歌曲。
2、分析作品:歌曲为E大调,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
3、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时代背景,感受革命精神。
4、引导学生随旋律哼唱,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声领唱与合唱)
5、为歌曲划分段落,每段落间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6、鼓励学生联想、思考、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闯难关的崇高思想境界。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聆听音乐积极性高,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十分感兴趣。
保卫黄河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16470&idx=2&sn=d4ed0020b88e9834ea192512a2494957&chksm=88211f36bf569620d8d5929449bc36036bb22f979f75f7106b06e1e382f7b6bc98630ecae16c&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重点)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难点)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课件: 黄河录像。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
8、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9、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学生回答。
板书:《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板贴:冼星海 曲)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3、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4、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三、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板书:齐唱。)
3、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4、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前两乐句,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课件旋律线。)
5、范唱第一遍 教师指旋律线,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歌词的高低变化。(教师手势遥指,无伴奏范唱。)
6、教师小结:这个旋律走向,表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这种变化就像黄河的波涛,上下起伏。
7、范唱第二遍,教师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请学生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走向(没有前奏)。
8、演奏第一遍,学生轻唱歌词。
9、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准确!老师要为大家的演唱加上前奏,这段前奏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听一听,加上前奏之后,在那些字的演唱上加重了语气?(教师弹琴范唱。)
10、学生回答,(课件字变红色)风、马、黄河、黄河。
11、看老师指挥演唱歌词。
12、老师为大家加上歌曲的前奏,仔细听,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看老师的指挥,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一种:在高处,但无力。一种:低处,有力。)
教师小结: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
1、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2、(课件第二乐段)有几个声部演唱?(课件:两个声部。)
3、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课件:先后演唱。)
4、师讲解“轮唱”知识点。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课件:轮唱。)
5、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板书:二部轮唱。)
6、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7、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强调重拍)
8、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9、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10、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板书:三部轮唱。
3、与二部轮唱不同处
4、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5、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 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课件:第三四部分。)
6、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板书:齐唱。)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7、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四、完整复听:
1、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色块)第一部分的。
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
2、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3、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五、教学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我们青岛人现在每天喝的就是黄河的水,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者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学内容
1.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 音乐 ( http: / / k. / yinyue / " \t "_blank )知识:西洋管弦乐队编制,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 思考练习:创编简单的进行曲乐句。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 ( http: / / www. / " \t "_blank )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
2.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了解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 http: / / k. / " \t "_blank ),部分管弦乐器等。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演唱〈〈中国少先队队歌〉〉
2.导入新课
〈〈中国少先队队歌〉〉属进行曲体裁。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屏幕上出现文字:进行曲通常伴随人群进行,有明显步伐特征的音乐,具有统一步伐,鼓舞情绪,把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的作用。)
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先完整地听一遍作品,听完后跟钢琴轻轻地哼一遍旋律,(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现歌乐谱)。
让同学们走到讲台两侧,对摆放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摸一摸,看一看,试着奏一奏,能发出什么声音。(大屏幕上出现西洋管弦乐队座次图,学生们通过辨别西洋管弦乐器,结合观察乐队座次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由弦乐器、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四组乐器组成。)
2.第二遍参与欣赏
四组队行每组两行变成一个方行。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每组学生在老师 ( http: / / www. / " \t "_blank )的指导下,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心中油然而生崇高的爱国情感。表演完,让同学们通过参与、体验作品,自己总结 ( http: / / j. / " \t "_blank )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第三遍欣赏(解决难点,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使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层次)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跟老师做拍手动作,第一乐段,每小节击一次,在强拍上击掌。第二乐段每小节击二次,由助于表现旋律自由摸进,推向第一个高潮。第三乐段“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两句具有抒彩的乐句轻轻拍腿,后面再拍手。
教师提问:杂哪个乐句上变换了动作 整首作品变换了几次 学生们通过参与于欣赏,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感受、分析此首歌曲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摸进等。
三、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演出录象让学生感受它的进行曲风格)
学生听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进行比较,说出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
哪首更庄严有力 更富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哪首轻松活泼 带有舞曲风格
四、思考与练习
1. 写出进行曲中常用的节奏型。
X —; X。 X ; X XX ; X X X ; XXX XX ;
2. 按2/4拍要求创编四小节节奏谱,要求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创性。
例(一):
2/4 X —| X XX | X。 X | X — |
例(二):
2/4 X — | X X X | X XX | X — |
3. 在创编节奏的基础上,有1 3 5 三个音创编乐句,也可以用更多的音创编。
例(三):
2/4 1 — |3 55 | 5。 3 | 1 — |
英雄赞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雄赞歌》这首歌曲的背景资料。
2、了解英雄在危险时刻的英雄气概。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阅读明白得文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品,明白得课文,体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英雄舍身忘死、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2、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无比仰慕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播放歌曲《英雄赞歌》,初步感受英雄形象。
二、朗读体验
1、师范读,生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流利。
3、检查朗读的情形。
4、生齐读,读出赞扬之情。
5、摸索:文中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英雄在危险时刻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2、3)
6、体会英雄在危险时刻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7、朗读体会1—4两个小节
三、学唱歌曲
难忘的岁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木刻艺术的介绍导入版画教学,突出木刻版画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学术作品的宣传教育功能。教材所选版画名家作品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为学生再审美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革命战争年代的版画中学习版画文化,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轻松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对版画兴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传统版画教学过于专业化,初中学生的水平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过于专业的东西同时也失去了趣味性,课堂学习材料较难准备的客观方面,我选择最常见的吹塑纸纸、美工刀做材料,运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革命战争年代的版画中学习版画文化,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轻松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对版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艺术在革命年代所起的宣传教育作用,使同学们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
2、使同学们掌握吹塑纸版画的技法创作,并激发同学们用新的工具﹑材料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学习兴趣。
3、通过版画历史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吹塑纸版画的技法创作。
教学难点:激发同学们用吹塑纸版画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美工刀、吹塑纸、黑卡纸、铅笔、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教师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版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轻松掌握版画的知识。多媒体播放人民币、指印、车轮印等。
师:人民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人民币为什么用版画的方法来制作,版画具有什么特点
生:钱是复印机复印出来的
印钞机印的
教师顺势板书——复 印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革命历史背景导入改为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导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版画知识,师生互动性更好。
学生欣赏版画作品
版画的特点
师:对,版画的特点就是复数性、间接性和印痕美。
教师介绍版画的历史背景与作品
学生充分认识版画的历史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生仔细观察并互动交流感受,自主探究。
通过对版画作品进行观察,借此自主探讨版画的特点。
图片欣赏,观察比较
版画的分类
①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
②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和实物拼贴版画等。
小结:在那难忘的岁月里,通过版画不仅可以很好的宣传抗敌,也可以尽情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将画面中具有不同材料、色彩的版画进行对比,并简短表述出来。
欣赏版画作品,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对照——启发联想。
教师演示,启发想象
制作过程:
①画稿——用碳素笔(或彩笔,圆珠笔) 根据草图或想象直接在版面上图构。
②刻板——用铅笔沿线条压划出凹痕线。
③涂色——将版与印纸固定,用毛笔调颜 色涂版面。
④拓印——反复涂色压印。
学习掌握吹塑纸版画的技法创作。
直观地掌握吹塑纸版画艺术表现的手法。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用版画表达自己的艺术情结的。
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师:你们又准备创造一幅怎样的吹塑版画呢
学生欣赏课件中的作品,发现并表述出来,思考自己准备创造的画面
将不同表达的题材进行对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评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学生作业,注重技法
作业内容:每人刻一张吹塑纸版画,题材不限。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会用吹塑纸这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单幅版画创作。
作品赏析,分享成功
口琴琶音奏法
第三单元 外国民歌集锦
驾着马车上市场
教学内容:
歌曲 《驾着马车上市场》(二部合唱)
教学目的:
一、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民歌的音调,及其表现的生活情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并能用轻快富于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二、 教会学生掌握变音记号的写法与用法;学习竖笛的吹奏姿势、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歌曲中二声部的演唱——音准及声部和谐的能力。
二、 认识变音记号,了解不完全小节。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基本练习:
1、 竖笛练习:
1 基本姿势: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
2 吹奏方法:气息平缓、均匀、用“吐”音
练习:do、re、mi、
2、 发声练习: 12 34 5 54 32 1
u u
要求:声音柔和、明亮、圆润、连贯、注意控制气息。
3、 声势训练:
拍手
跺脚
要求:节奏整齐、速度平稳、声部清楚。
三、 复习:
1、 复习上课时所学的变音记号:
① “#”升号 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写法、名称及意义 ② “b”降号 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每项举例1-2个) ③ “ ”还原记号 将被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到原来的高度
2、 复习齐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第一声部
要求:①演唱时声音统一、自然、有活力,咬字、吐字清楚。
②教师再学生演唱前表述歌曲表达的感情和演唱要求。
四、 导入新课:
1、 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体会歌曲中二声部的演唱效果。
2、 全体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与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视唱第二声部的乐谱。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将音唱准,二声部分解属七和弦中“fa”的音准,可采用随琴唱的方法,使学生将音唱准,以保证顺利完成合唱教学。
4、 填词演唱。
5、 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两遍,尤其注意歌曲中二声部的唱法。可把全班同学分成组,反复演唱歌曲中的两个声部,唱出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五、 小结:做鼓励性的课堂小结。
六、 作业:
1、 复习本课所学的乐理知识及竖笛练习。
2、 熟唱歌曲。
伏尔加船夫曲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11882&idx=5&sn=d4d134adea5c248565d5446de9d044c7&chksm=8821014abf56885cbd2f92c02aa986ea086252a86b1b557adecf87b39de96d2a794d383bbd33&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力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①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师:这幅画是哪个国家、哪位画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生: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船夫曲》。
3、 师:作品表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一)初听歌曲
1、课件②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并结合油画欣赏歌曲。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2、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二)复听全曲
1、引导学生复听全曲,回答问题。
师: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下歌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②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③人声类别,④歌曲的主题思想。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哪条河?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
2、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三)再听全曲
1、再听全曲,让学生即兴表演,体验一下拉纤的感受。
2、聆听的同时,让其他学生随着录音的力度变化用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来伴唱。
3、 师:谁能伴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为大家表演一下,来体验一下拉纤的感受。
4、学生上来后,师放录音让其他同学随着录音的力度变化用劳动号子的固定音型来伴唱。
5、学生表演完毕,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反思: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照镜子
【教学目标】
1、分声部以和弦音阶来进行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和声意识、建立学生的合唱概念。
2、尝试学唱二声部歌曲。
3、用活泼俏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识谱学唱二声部歌曲《照镜子》。
【教学难点】
和声部分旋律的学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直接导入,感受和声
声音训练:强调歌唱状态、声音位置、气息。
(1) 音阶练习(用唱名来唱)︱
1=C 4/4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A、先用唱名来唱;
B、音准、音色较为稳定后可分成二个或三个声部(甚至更多声部),依次从两个小节后加入(2)加入二声部的练习
1 — 2 — 3 — 4 —︱ 5 — 4 —︱ 3 — 2 —︱1 — — —‖
0 0 0 0 1 — 2 —︱ 3 — 2 —︱ 1 — 7 —︱1— — —‖
,用轮唱的方式来唱练习曲,直到指挥收拍时才能停(指导学生的急吸急呼的吸气方法)。
(2)感受和声
挑出刚才练声曲中的几个音放慢一倍的速度进行二声部声音训练,注意聆听两个声部的和声音响效果。
3 4 ︱ 5 4 ‖
1 2 ︱ 3 2 ‖
(母音练习) 呜
(3)加入歌词,感受和声
3 4 ︱ 5 4 ‖
1 2 ︱ 3 2 ‖
(歌词练习)轻 轻 关 上
2、 用练声加入歌曲三声部片段中的歌词进行旋律的学唱。
3、 练声形式:学生依次进入或一起进入。
4、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
二、 新课内容
1、 简介歌曲背景
2、 读
阅读教材,熟悉歌谱。
3、 听
(1)播放歌曲伴奏,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2)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注意聆听歌曲二声部部分的旋律,培养学生纵向的和声概念。
4、唱
(1)第一声部歌曲的学唱(歌谱)
全体同学学唱第一声部的旋律。
(2)主旋律(一声部)旋律的学习。
全体同学学唱第二声部旋律。
(3)完整齐唱
全体同学跟教师钢琴伴奏齐唱歌曲,第一段全体同学唱高声部旋律,第二段全体唱低声部旋律。
(4)轮唱歌曲
以轮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二声部歌曲
A、复习刚上课时练声部分的旋律。
B、将学生分成两组(三组),分别同时演唱各自声部旋律。
(6)加入伴唱来对歌曲进行处理
将学生分成两组,在歌曲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结束部分分别加入后四个字进行旋律伴唱,(第一组唱主旋律,第二组唱伴唱部分)
(7)跟伴奏加入伴唱有感情地完整演唱二声部歌曲。
5、拓展
视频欣赏:播放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晚会的罗马尼亚语演唱的《照镜子》。
山鹰之歌
一、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哼唱《山鹰之歌》,体验乡村音乐的风格韵味。
2、能简述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的内涵,并能判断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3、探究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一)乡村音乐
1、介绍作品
2、欣赏歌曲《山鹰之歌》
3、问题:①你能听出几种伴奏乐器?
主要有吉他、提琴
音乐有什么特点?
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分节歌形式
②这首歌曲的风格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A、摇滚乐 B、乡村音乐√ C、布鲁斯
4、简介乡村音乐
5、用节奏练习哼唱《山鹰之歌》片段。
《山鹰之歌》的节奏平稳有规律,4/4拍子,以四拍为单位编配新的节奏型。
老师示范:歌曲当中的固定节奏是X X X X|,老师换一种节奏X X X XX|(教师边哼唱旋律边打节奏)。同学编配新的节奏型.......最后用X X X XX|节奏型随音乐打节奏(提示学生:弱起小节、4/4拍的强弱变化)
6、齐唱《山鹰之歌》,再次感受乡村音乐的韵味。
(二)通俗音乐简介
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两首歌的特点来说说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就是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也叫流行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
(三)小结
所以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每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独立发展的,尤其是通俗音乐大都是此时此地创作出来的音乐,其中鱼龙混杂,有待历史的检验,不象民间音乐、古典音乐那样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欣赏通俗音乐时要有所选择,让健康优秀的作品伴你成长。最后我们用莎拉·布莱曼的歌曲《Time to say goodbay》作为本课的结束。
异域传真
第四单元 西乐经典
G弦上的咏叹调
教学内容:1.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小提琴曲)
2.器乐:理解小提琴
3.表演:教师演奏.
4.活动:学生诗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配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了解作曲家巴赫,充分感受这首咏叹调的抒情性。
2.通过直观教学,理解小提琴。
3.学画旋律线。
4.通过师生演奏促动对作品理解 ,使学生对乐器小提琴感兴趣。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G弦上的咏叹调》,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 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 通俗名曲。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 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 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因为主奏小提琴 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 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 “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 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 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特别少,器乐曲欣赏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 理解乐器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理解音乐。
教学准备: 小提琴、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 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导入新课
三、 欣赏 音乐 《G弦上的咏叹调》 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 1.认真聆听。2.回答问题。3.认真听讲。 带着问题听,能够使不熟悉的歌曲有兴趣的欣赏完。 激发学生对乐曲和乐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并学习巴赫的勤奋刻苦的学习音乐的精神。
四、欣赏 分析 《G弦上的咏叹调》 1.教师送惊喜:现场表演该曲(第2次听),提问音色特点。2.教师演奏的时候只用了G弦,顺便简介小提琴这件乐器。结合乐曲音色和情绪为乐曲起名字3.讨论听乐曲感受到的画面、场景、情绪4.教师分段赏析讲解该曲(第3次听),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5.通过度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 1.欣赏演奏,给以鼓励,回答问题(音乐要素的知识)。 2.《G弦上的咏叹调》3.回答自己感受(静静的、夜晚、悲伤、悲凉等)4.自己画出旋律线,并回答旋律特点(起伏较大)5.抒情性强。 本节课第一个小高潮,有助于学生对乐曲音色的掌握。加深对乐曲了解。有助于学生对乐曲所表达的情绪的理解。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从而得出情绪的起伏。通过音乐要素的特点了解乐曲。
五、课堂活动 配乐诗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1.根据对乐曲的分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样的抒情性乐曲的用途。2.教师设计个活动用《G》做背景音乐,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虽然大家都很想马上参与,但是老师先抑制一下学生的高亢情绪,先听名家来朗诵。再一次感受这首诗的意境,竟然也是静静的,舒缓的,有起伏的情绪然后再来和着《G》一起朗诵一遍(第4次听),最后选出四位同学参与教师现场配乐(第5次听) 1.学生回答很活跃(教堂、咖啡馆、背景音乐)2.学生都来了兴趣。哇! 前面的分析很有效果,学生自己找到该类乐曲的用途。名家朗诵很震撼,带给学生惊喜.这节课的高潮。我想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真的记住这首歌曲的旋律,并有较深刻的理解了。
六、课上练习题 你会做乐曲说明吗?请你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使其成为《G弦上的咏叹调》的“乐曲说明”《G弦上的咏叹调》是( )代表人物巴赫创作的,整首作品速度( )、力度( )、音调( ),开头两小节形成一个“问号”形状图案,似在表达了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 ),感人至深。, 积极回想整节课收获,完成练习。 加深和巩固本节课内容。
七、结束全课 同学们“下课” 全班起立,老师“再见”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后记:
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鉴赏与感受”,我们初中音乐课教学通过广泛的欣赏各种音乐形式的音乐艺术,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整体水平。八年级的学生正是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都会有自己的认识。
对于古典音乐这部分,在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中接触的很少,我们教材的第四单元,是《西乐经典》,赏析的都是古典音乐中较有代表性的乐曲。
《G弦的咏叹调》是音乐家巴赫的代表作品,我在讲这节课前做了大量的设计和准备,反复研究乐曲挖掘这首曲子中的音乐基础知识。为了在课上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上现场用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并且也是只用了一根弦来完成全曲。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使学生被这首乐曲所震撼,并认识了西洋乐器小提琴。最后设计的课堂活动真的是在教师给的惊喜意外又多的意外,因为《再别康桥》这首诗很著名,同学们都会背上几句,我又找到中国最著名的朗诵给大家欣赏,又是一个震撼,再来让学生配《G弦的咏叹调》来朗诵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这节课,我仔细认真的研究想了很多办法手段,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听了5遍音乐,制造了3个惊喜,最终让学生掌握了该乐曲的作者、音乐的基本要素、乐曲所表达的感情情绪。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感受到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感受体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音乐端庄典雅结构规整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3)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4)聆听感受并能分辨同名大小调:G大调和g小调。
教学过程:
1、 导入:聆听《英雄凯旋歌》、《G弦上的咏叹调》、《小夜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音乐片段,分别说出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音乐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
注重知识的衔接利用学生更好的理解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欣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1) 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速度是怎 样的?
(2) 老师简介莫扎特,以及奏鸣曲式和快板的含义。
(3) 聆听乐曲,思考:乐曲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情 绪是什么?
(4) 随音乐视唱主题,并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
(5) 聆听乐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不同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聆听、随音乐哼唱主题、记录主题的变化、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结构规整、风格典雅的特点,加深对古典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
(6) 播放歌曲《不想长大》听一听:有没有熟悉的音调?
(7) 随音乐唱一唱《不想长大》,对照曲谱,想一想《不 想长大》的旋律是如何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发展变化而来的?
二、认证聆听,学习乐曲。
在对莫扎特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同学们要用心去感受才能听感受到它的美,舒伯特曾经赞扬这首作品:“你可以听到天使在唱歌”。
这一章是以奏鸣曲的形式写成的,大家可以说说大家对奏鸣曲的认识,然后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些音乐是奏鸣曲?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乐器对这首乐曲进行再创作,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想办法,如果有意向的话大家可以尝试,然后遇到什么问题再来请教老师好吧?
三、总结,下课。
c小调练习曲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16470&idx=3&sn=9c4a7f704a20511f7ce6f28c2a699155&chksm=88211f36bf569620b27291f11a0f4212d0581426efb5b801a44142b0b13aa9ad690f19451d41&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练习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
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在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段李云迪的钢琴演奏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则片段中李云迪演奏的是哪位作曲家的名作?
(播放李云迪演奏《升c小调夜曲》的演出视频)
学生回答: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
教师总结:非常准确。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像这样优秀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C小调练习曲》。(板书:C小调练习曲 肖邦曲)
环节二:初步感知
课前预习反馈,学生分享一下课前自己所了解的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
学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事业。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首乐曲就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也叫《c小调“革命”练习曲》。而这首作品的体裁则是练习曲。这种体裁是为练习某种器乐演奏而创作的乐曲,一般专用于一、两种专业技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肖邦是第一个把练习曲当作独立的音乐体裁来进行创作并搬上舞台来表演的作曲家。
过渡: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学习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首先,老师要为大家播放一遍这首作品的主要音乐主题,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思考并感受这首乐曲所传递递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悲愤、激昂,热血沸腾……
教师总结。
环节三:鉴赏分析
1.分析作品结构
再次聆听作品,思考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结构上的特点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个部分。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我们可以将它标记为A + B + A’。
2.分段欣赏作品
过渡:下面咱们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聆听,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思考,这三部分的音乐分别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首先我们来听A部分,大家在听的同时可以重点感受钢琴右手高声部的旋律。
学生回答:感觉这一部分慷慨激昂,很刚毅。
教师总结:是的,我们可以说第一部分是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高声部的旋律清澈明亮,表现了在愤怒中抗争,在痛苦中挣扎的情境。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为全新素材的B部分所传递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这一部分相对于A部分来说,没有了它的激昂,相反,给我的感觉是略带悲伤的、难过的。
教师总结:你的感受可真到位。作者将这一部分设置为呐喊式的主题进行反复、变化、和发展。使音乐逐渐走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那么我们现在再来听第一部分的再现,也就是之前我们分析的A'部分,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思考并感受一下,这部分旋律所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这一部分与A部分的主题很像,从高音向低音冲击,气势逼人,塑造了自豪、刚毅的音乐形象。
教师总结:你的回答很准确,但是老师需要再补充一点,这一部分出了旋律上高声部的再次运用,大家可以注意,在节奏上,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三连音,并且在力度上通过强弱对比的力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加强了作品火热的气氛。
环节四:拓展延伸
过渡:接下来,老师和大家分享电影《一曲难忘》的片段,我们一起走进肖邦和他的生活,了解肖邦。想一想肖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播放电影《一曲难忘》的片段)
学生回答:这位钢琴家不但具有着卓越的音乐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的作曲家,他一生的钢琴音乐作品都与自己的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教师总结:是的,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关注作品背后,音乐家们所绽放的人性的光辉。
环节五: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所学。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并思考两位浪漫大师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所形成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下节课共同交流讨论。
五、板书设计
c小调练习曲
作者——肖邦
体裁——练习曲
结构——A(英雄主题)B(呐喊主题 爱国)A'(再现主题)
蓝色多瑙河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A4ODM4MDI3MQ==&mid=2650704076&idx=1&sn=e8d71a8c2a315ca17d3cc6d2b1245c74&chksm=88212eccbf56a7dae9bf6acfdfaf01ae4db3c4d3ab8ea90ce9a4eb7296d42efb125ed39bc630&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_blank )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多瑙河》。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 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 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
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学生体会欣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 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
乐思如潮
第五单元 梨园乐(六)
智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脸谱、乐器及唱腔。
能力目标:欣赏现代京剧《智斗》,能够感受角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所描绘的形象,并分辨角色的行当。
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脸谱、行当及唱腔。
难点:感受现代京剧《智斗》中角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所描绘的形象,并分辨角色的行当。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欣赏歌曲《唱脸谱》
设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以往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粹——我们的京剧艺术。
二、 知识积累
.1、介绍京剧的行当
行当:是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来划分的。但是,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划分的。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 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 ( http: / / baike. / view / 875465.htm" \t "_blank )、小生、武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真声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介绍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要问,末行呢?其实,末行现在已经并入净行了。
(课件展示图片)
(4)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
2、 介绍京剧脸谱
(1)脸谱:是戏剧人物在面部用图案化的化妆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图谱。
净和丑两种角色要勾画脸谱
生和旦则很少使用
(课件按脸谱颜色分类展示脸谱和人物姓名)
第一组: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形象。
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用蓝色来代表勇猛、刚强。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二组:
将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这些脸谱的主色是金银色、紫色、灰色,有时也用绿色代表。
(2) “猜猜他们是谁”——小练习
孙悟空、猪八戒、蝎仙、牛魔王、二郎神
3、 介绍京剧的唱腔
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
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的、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4、 介绍京剧的板式
京剧的板式泛指其节拍和节奏形式。其一,指其板眼形式,亦即节拍形式。通常,强拍被称作“板”;弱拍或次强拍被称作“眼”。其二,指下板的形式,即节奏形式。
板式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类:
(1) 一板三眼类(四拍子)。主要有慢板、快三眼等。
(2) 一板一眼类(二拍子)。主要有原板、二六等。
(3) 有板无眼类(一拍子)。主要有流水板、快板等。
(4) 散板类(节拍自由)。主要有摇板(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散板(慢拉慢唱)、导板、滚板等。
三、 新课教学
(一)、走近作者(见课件)
(二)、扫清文字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掸 dǎn净 凶横 hèng
斗篷péng 瞭liào望
沙家浜bāng bàn拌嘴
蛇蝎xiē 荒谬miù
篦bì子 拢lǒng共
交差chāi 榔láng头
不卑不亢kàng 风声鹤唳 lì
恍huǎng然大悟 晕yūn头转向
(三)、欣赏京剧《智斗》(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1、.简介人物身份、故事情节后听赏《智斗》。
明确: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了18名伤病员。党组织为保证伤病员的安全,把掩护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地下联络员阿庆嫂。与此同时,与日寇暗中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头子——胡传魁、刁德一也进驻了沙家浜。他们企图搜捕伤病员,一场不可避免的斗争开始了。阿庆嫂利用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灵活地与敌人展开斗争。最终在群众的支持下,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忠义救国军”这股汉奸武装。
2、.分角色朗读,熟悉剧情,感受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⑴、这三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⑵、这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阿庆嫂——智(沉着、勇敢、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
胡传魁——蠢(愚蠢、残暴的草包司令形象)
刁德一——滑(狡诈、凶狠、阴险的汉奸形象)
3、.这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行当?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阿庆嫂——旦(明亮、婉转)
胡传魁——净(浑厚、高亢、宏亮)
刁德一——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
4、学习念白部分,分角色让学生上台来表演。
胡传魁:(白)你问的是她
(唱)想当初,
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
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阿庆嫂上)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
俺胡某讲义气, 终当报偿。
阿庆嫂:(白)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总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后来您猜怎么着,我还真有点儿后怕呀。参谋长,您吃 茶。呀,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下)
刁德一:(白)司令,我是本地,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呢?
胡传魁:(白)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儿。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
你怎么会见过她呢?
刁德一:(白)哦,这么说,这个女人还真不简单呐。
胡传魁:(白)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白)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白)你这个人那。(阿庆嫂上)
阿庆嫂:(白)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唱)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白)抽烟。
胡传魁:(白)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查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白)阿庆嫂,
(唱)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竞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抢。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望,
江湖意气是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这也是司令的洪福广,
方能遇难又逞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荫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得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胡传魁:(笑)哈哈哈哈
(四)、合作探究:
1、人物对白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人物语言逻辑严密,波诡云谲。
例如:刁德一的心怀叵测,暗藏机锋,阿庆嫂的机智灵活,随机应变。
刁德一(打探) ——— 阿庆嫂(提防)
一赞(舍己救人) ——— 岔开话题
二赞(安排照应更周详) ——— 回避话题
三判断(还不容易) ——— 拆穿
2、 演员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
念白:人物间的对话,人物内心的独白或描绘事情做文字上的说明,有利于观众对剧情 的理解。
3、 理解这几句对白的弦外之音:
1 、“这回来了,可得多住些日子”
(虚为热情好客,实为摸底 。)
2 、“哎,这个女人是司令恩人,不寻常。”
(怀疑,暗示又不冒犯上司。)
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并模唱。
四、简介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之间的区别
现代京剧尽可能地把京剧向群众演唱、话剧、电影方面靠拢,向现代生活靠拢,因而消磨掉了许多传统京剧艺术的个性特征。比如伴奏加入了交响乐的元素,舞台美术更贴近于话剧,演员化妆勾脸也只是简单的涂一些粉彩。
另外,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还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区分,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霸王别姬》、《铡美案》等,而现代京剧多反映现实题材,如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等。
五、教学小结
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京剧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收集和学习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准备下次课的京剧常识抢答赛哦。
六、拓展练习:设计情景对话
第二课时 京剧大舞台
(活动课)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2、了解京剧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识记一些有关京剧等戏剧常识,
活动内容:识记京剧常识(详见课件)
活动方式: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进行
活动流程:
一、导入:欣赏《红灯记》-----临行喝妈一碗酒选段
二、概说中国戏剧: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 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三、简介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
1、 内容:分组抢答中国戏剧常识,
2、 规则:①按人数平均分成甲乙2组,每组选派3名代表答题,每答对一题得相应的 分数 ,分数高的小组胜出
②抢答题“开始抢答后”方能开始答题,否则倒扣10分
四、 活动开始:
第一部分:戏剧基本常识
1、 必答题(6小题,每组3题,每题10分)
2、 抢答题(10小题,1---5题10分,后面5题每题20分)
3、 连线题(4小题,美小组2题,每题10分)
第二部分:脸谱常识(抢答,每题10分)
1、 看脸谱,说角色(4小题)
2、 赏脸谱,识人物(8小题)
3、 赏图片,识人物(4小题)
4、 猜猜图中人物是谁(3小题)
5、 赏图片,辨剧目(8小题)
第三部分:名段赏析(听赏,不计分)
1、《苏三起解》 2、《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3、《刘海砍樵》
五、活动总结
1 、本课你有那些收获(说出一点以上加10分,不可重复)
2、教师宣布胜出小组,颁奖。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代表。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一、教学目标
1、听赏豫剧并能有韵味地跟唱《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2、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3、了解地方戏和方言的联系,并通过感受醴陵本地乡土民歌《思情鬼歌》进一步了解和感悟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并对此产生兴趣。
二、教材分析
豫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课结合学唱豫剧经典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选取了最为重要的豫剧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豫剧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豫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教学难点:
唱出豫剧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座位,男同学坐左边,女同学坐右边)
一、激趣导入:
这几天,我看了一个方言版的《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看的时候就很想和同学们分享,后来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小段,咱们一块来看看。看罢,咱模仿一两句,中不中?看片……模仿……
师:
同学们,看了这个动画片大家开心不开心?(师用河南方言与生打招呼)
师: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方言吗?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