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9: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猫》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细腻的心理刻画;
3.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细腻的心理刻画;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猫吗?(图片出示)瞧,这些猫真可爱!其实,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都喜欢与猫结友: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和猫一起散步;海明威在猫的陪伴下完成著名小说《战地钟声》;英国首相丘吉尔为猫立下遗嘱……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在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他的猫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图片、名人与猫的趣事引入,到郑振铎先生家“永不养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曾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和各种反帝爱国运动。
三、预习检测
四、默读,感知养猫经历
(过渡语:让我们深入文本,仔细聆听作者和猫之间的动人故事,感受郑振铎先生的家庭琐事。请大家明确要求,默读文章,圈划重点语句,完成相关任务。)
1.在预习三读的基础上,再次默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重点语句。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自学提示: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方法“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表现了/ 表达了……”
格式:人物+事件及结果)
学生交流明确:文中的句子是“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自己的话概括: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本文围绕作者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又按时间顺序排列,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亡失---复得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五、自学,探究特点各异
(过渡语:作者笔下的三只猫各有怎样的特点和命运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2.跳读,体会情感波澜起伏找出作者养猫过程中表示心情的语句,大声朗读体会作者养猫之乐。
(自学提示: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用“□”圈出写猫来历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猫的语句(外形、性情); 用“—”划出猫在“我”家地位语句;用“○”圈住写猫结局的语句。)
(生互相交流,师引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吃得胖胖的”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 可以微笑着消耗过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小结:
作者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三只猫,让我们体会到他们虽外形不同,性情各异,但他们同样有生命之美,然而它们的结局都是死亡或失踪。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猫的命运之悲。
六、品读,体会情感波澜起伏
(过渡语:过程总是快乐的,作者在养猫的过程中也曾有过短暂的快乐,但每一次失去也让他无比痛心,文中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你能从文中划出生动细腻描写心理的句子吗?)
3.找出作者养猫过程中表示心情的语句,大声朗读体会作者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以读代析,体会作者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小结:
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要“率真”。读这些句子,我们真的体会到了那种平淡中的哀愁。
七、思考,明主旨,悟哲理
(过渡语:三次养猫,情趣不同,结局不同,心情也不同。对于前两只猫,失之痛,是因为爱之深。对于第三只猫,“我们”一直不曾喜爱过,可是它的死亡让“我”最难过,仅仅是因为它死了吗?)
4.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的多”这是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小组可合作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主旨: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但在思想上他却又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而《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明确:
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是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八、拓展延伸,谈启示
(过渡:其实,作者不仅仅是在写猫,而是借第三只猫被我的偏见,我的主观臆断冤死后的忏悔,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同情无辜。这个事件,是不是也引发我们的反思呢?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启示。)
5.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角度提示:
A.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
B.“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
C.人类与猫的强弱对比;
D.“我”过后的反思。
学生交流:
1)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判断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2)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应该弄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理。
3)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4)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时,应该平等、友爱,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虐待他们。
5)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要勇于自省。
九、梳理小结
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作者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人物曲折的情感波澜,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待人,尊重生命,不断自省,防止因为私心、偏见造成悲剧。(学生归纳,教师引导)
十、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生动细致描写猫的语句;
2.运用圈点勾画、做摘录与概括的方法,课外阅读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并制作读书卡片。
十一、寄语同学们
感人的养猫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无尽的,不光是可怜无辜的猫,其实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被人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关注、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同学们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