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怀疑与学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的。那么,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创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起来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我国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等。
四.新授
一、整体感知,明确论点
1.请同学自主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明确文章的论点。
2.完成课后二题表格,理清本文论证思路。
二、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自主学习3—5段
说说“怀疑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又有什么內涵?
(2)合作学习第六段
1.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答题格式:首先……然后……最后……)
2.说说这段话运用的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
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举例论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 力。
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论述浅显易懂。)
3)品析语言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三)拓展积累 补充论据
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入,精辟充分。让我们再为本课积累补充一些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1)道理论据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4.怀疑,像针一样刺激人的头脑。——高尔基
5.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①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用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几乎同时落地的实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②从古希腊时代到16世纪之前的1300多年间,“地心说”在欧洲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16世纪中叶,哥白尼大胆地对“地心说”提出怀疑,他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提出了“日心说”,并为后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所证实。虽然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存在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大胆质疑却推动了天文学的变革。
③20世纪50年代初期,二十多岁的陈景润还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在研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中的它利问题时,对一个地方产生了怀疑。他大胆质疑,反复推论,在确信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它利问题的进展后,主动写信给华罗庚,指出错误,得到了华罗庚的肯定与赏识,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四)推荐作业 妙笔生花
“读书贵有疑”。在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因怀疑而获得新知的经历。请选一则有意义的事例,写一段话。
结束语
成长是一次一次地怀疑自己以前深信不疑的东西,然后推翻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自己,带着迷惘与不确定,坚定地走向下一个阶段的自己。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手握一把“怀疑”的钥匙去打开学问的大门,在生活中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相信你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喜悦和无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