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0: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上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单元语文要素
阅读训练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习作训练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阅读训练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中“体会感情”,从纵向来看,在四到六年级分别渗透,教材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在本单元之前学过了抓住关键词体会,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课文解读
《慈母情深》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选自梁晓声的《母亲》,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在本课时的教学时,可以从课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中体会慈母情深,能找到反复出现的词语,体会表达的效果。
任务群定位
本单元归属于发展型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舐犊之情”,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我们设计了以“读场景 品细节 悟真情”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聚焦场景,领悟深情
01梳理场景,感悟母爱
了解场景。出示场景的概念,明确刻画中心人物、环境的事件可以称为场景描写。请同学看课本插图,明确这是一个去工厂向母亲要钱的场景,请大家说说课文还有哪些场景。请大家将几个场景串联起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情?(板书场景)
02品味场景中的人物
师:按理说,爱看书,要买书,是应该很支持的。可奇怪的是,母亲的工友看见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1.出示女工的那段话看着屏幕一起读: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2.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与一般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出示母亲的话看着屏幕一起读: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她爱看书的!
4.母亲的工友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挣钱 她又是怎样挣钱的 让我们先到母亲工作的地方看看。
03品味场景中的环境
请大家默读第6—9自然段,请你找出并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慈母情深的句子,并从旁做批注。
预设:我找的是第七自然段,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这里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然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母亲为了养活我和弟弟妹妹们,还坚持挣钱,而且凑足了钱给我买书,可以看出慈母情深。
预设:我从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厂房噪音特别大。
师点拨:什么是震耳欲聋?欲是什么意思?大家想一想,那噪声把耳朵都快要震聋了,是什么感觉?带着体会再来读这句话。
假如是你在现场,是你置身在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请问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预设1: 我会捂耳朵。
预设2:我会迅速离开此地。
预设3:我会让他们停下。
师:带着体会再来读这句话。孩子们,你们面对震耳欲聋的噪声想逃离这个地方。可是,母亲可以像你们一样逃离吗?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吗?消失过吗?带着理解再来读这句话。
师:此刻,“我”第一次看到妈妈工作的环境是如此恶劣,是什么样的心情?
预设:十分震惊和心疼。
预设:说明母亲挣钱非常不容易,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非常震惊,不由得鼻子一酸。
师:是呀,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凑足钱给我买书,这就是慈母情深!我们继续交流。
活动二:聚焦细节,体会深情
01自由诵读,初步从细节中感受深情。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在这些场景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
预设1: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从这一细节描写中,说明了“我们”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很困难,“我”的家境实在太贫寒了。
预设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从这一细节描写中说明了“我”家很穷,家庭困难,这钱来之不易,母亲很珍惜这为数不多的钱。
师:看来呀,我们在文章的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一份深情,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课后第二题聚焦到两处细节描写中,借助下面这个学习任务单,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慈母的深情表达出来的?
02品读想象,深入从细节中体味深情。
师:大家要注意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份深情如此亲切感人的表达出来的?你看看你在填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1:这一段中反复出现了“我的母亲”这个词。文中拆分出了母亲转过身来看我的动作,写出了母亲十分疲惫,身体因为长时间工作而僵硬麻木的特点。
预设2:这句话写得很特别。一般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这里写的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
预设1: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师:谁的身转过来了?
预设2:我的母亲的身转过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预设3:我的母亲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这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
我们继续看这个慢镜头: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母亲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一双怎样的眼睛?
师:为了生计,我的母亲竟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工作!艰辛的工作夺走了我母亲昔日的容颜,健康的身躯,但母亲停下来了吗?
出示句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预设:作者用反复的写作手法,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忙碌,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对我的关爱。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作者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还用了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真情?
预设:作者把母亲的动作拆分开了,就有了画面感,让我们看到母亲进入机械忙碌的状态。
师:作者不但使用了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立刻”,而且还把母亲简简单单一转身,一抬头,一坐下的这些动作进行了拆分。先是直背,然后转身,接着眼望。再看,先是坐下,再是曲背,接着俯身,而后手脚并用。我们读这些词语时,头脑中就出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就好像在看电影一样。
师:母亲即便是坐下也争分夺秒,为什么?母亲真的不会累、不需要休息吗?请看下面的资料。
03补充材料,加深理解。
资料1:课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国家正经历着“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闹饥荒,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全国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100万人以上,所以用一元五角钱买那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资料2: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师: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母亲依然坚定地支持“我”读书,所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里的“鼻子一酸”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预设:体会到母亲的艰辛以及对母亲的感激。
师: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活动三:迁移方法 表达真情
01学法迁移 表达真情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通过环境、语言、神态等描写,展现当时的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02思政教育 感恩母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齐背《游子吟》)
03开展活动 歌颂美德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