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神经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3.3神经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1-18 15:07:23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第3节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____和____,并以____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__调节 。
2.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____来控制和调节的,____;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____。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激素 神经系统 快速短暂缓慢持久那么人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会有反应呢?1、两个同学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步骤1回答:在夹住落下的直尺的过程中,身体哪些器官作出了反应?2、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那个位置的刻度。重复做3次,求出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步骤23、让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上述实验,求出被测试者数数时夹住尺上与0刻度距离的平均值。步骤3回答:在实验中,数数对反应时间有什么影响?4、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信号,测5次,求平均值。回答:比较步骤2和步骤4的反应时间,哪种情况反应的时间更短?步骤4书本101思考与讨论在上述实验步骤2中,被测试者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应答性反应?实验步骤4中参与的器官与实验步骤2有什么不同?
在实验步骤2中,眼(看)、耳(听)参与了接受信息;神经传导信息;脑处理信息;手(运动器官)和皮肤作出应答性反应。
在实验步骤4中,用耳代替眼来接受信息。在步骤3中,数数对反应时间有什么影响?
在步骤3中,由于一边数数,一边实验,这样会分散被测者的注意力,反应的时间会延长,求出的平均值一定大于步骤2的平均值。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当受到干扰时,同一个人反应速度会变慢, ,2、同一个人对不同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快慢不一样,3、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快慢不同1、在上述实验1中,分别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应答性反应?2、实验3中参与的器官与实验1有什么不同?讨论眼?神经传导?脑、脊髓?神经传导?手接受信息的器官眼睛换成是耳或皮肤。一、对刺激的反应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传导信息小结1.人的感觉器官有_、_、_、_、__等。眼 耳 舌 鼻 皮肤2. 人在接受刺激作出反应的全过程中,有许多器官和组织的参与,是一个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1)眼是视觉器官,在眼的视网膜上有__神经细胞,它能接受 __的刺激,产生刺激信号。
(2)鼻是嗅觉器官,在鼻黏膜上有__神经细胞,能接受__的刺激,产生信号。
(3)耳是听觉器官,在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分布着__细胞,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产生信号。
(4)舌是味觉器官,舌的味蕾中有丰富的__细胞。
(5)皮肤分布着四类感受器、__感受器、
__感受器、__感受器、__感受器,能感到种刺激产生信息。气味 光 感光 嗅觉听觉味觉热觉冷觉触觉痛觉各种感觉器官中的神经细胞的分布。树突细胞核轴突轴突的分枝神经元细胞体神经元小结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____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系统2.神经元的结构。神

元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轴突:较长,只有一条末端有轴突的分枝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脑脊髓脑神经
(12对)脊神经
(31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的分布小结: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1.脑神经:总共__,其主要功能是支配__和__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共有__。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__及__的感觉和运动。12对头部颈部31对四肢内脏3.植物性神经__人的意志所控制。不受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 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嗅觉语言运动皮肤感觉听觉视觉小脑脑干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脑干:位于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小结:1、脑主要分为__、__、__三部分。
2、大脑表面称为____,有许多_、_和_,使大脑皮层的__大大增加。
3、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___,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
3.脑干:主要控制____、____的运动。大脑 小脑 脑干沟 裂 回面积大脑皮层协调性循环系统呼吸系统1234561、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的结构名称:
(2)3的功能是____ 、 4的功能是____第3节 神经调节(二)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缩手的反射过程思考并回答: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怎样?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反射。 即应答性反应,即对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也可以来自体内的。缩手的反射过程什么叫反射?1、反射:人体通过________对各种刺激作出__________反应的过程叫反射。神经系统应答性练习5、捕蝇草遇到小虫的刺激迅速合拢。1、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4、人一听到谈论杨梅就会流口水。判断下列事例是否属于反射2、小鸟受惊飞走。3、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眨眼睛。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3、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提问:手碰到高温物体是如何产生反射的呢? 分析得:产生缩手反射的过程是,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进入神经中枢(在脊髓中),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我们将如上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1、反射弧: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2、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二、反射弧读图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4、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讨论:为什么缩手反射中,手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缩手中枢上肢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纤维手臂骨骼肌即效应器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神经冲动  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因此缩手反射是天生、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是低级的反射中枢,要受到大脑控制。如果大脑认为不应该缩手,事先有准备,就可能不发生缩手反射。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有时能控制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膝跳反射实验 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搭在另一条腿上。 另一个同学用手或带橡皮头的
小槌轻轻地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小腿不自觉的抬起股四头肌肌腱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股四头肌 膝跳反射是我们检查身体时常用的方法。想一想,通过检查膝跳反射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实验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膝跳反射过程与”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过程有什么不同 参与膝跳反射的神
经中枢属于较低级的中枢——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这种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 而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条件反射。此种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形成。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完成排尿活动.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什么证据能支持你的观点? 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但它又受大脑的控制。证据:1)如人一出生就有排尿现象,因此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但人又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它又受大脑的控制。2)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便溺。
3)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日常生活中,手如果被针扎了一上下,会马上缩回来,但打针时,你的手有没有马上缩回来呢?你知道原因吗? 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非条件反射。它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缩手反射中,有时可以不一下子缩回,这说明什么问题?脊髓的反射受大脑的控制。1、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产生兴奋 B.反射活动
C.反射弧 D.神经冲动
2.反射弧包括 ___、 ___、 ___、 ___、 __,缺少____,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课堂练习3.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 】
A.脊髓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大脑发育不完整D4.下列器官,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的是【 】
A.唾液腺 B.角膜  
C.韧带 D.膀胱D5、识图作答:
1)说出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6.若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称脊蛙。将脊蛙作如下实验:
(1)若将针轻刺青蛙后肢,就会发生屈腿反射。仿照课文内容叙述这一反射的全过程。当青蛙的皮肤受针刺激后,皮肤上__产生神经冲动,沿___传入___,经脊髓处理后沿___传至___——后肢骨胳肌,于是骨胳肌收缩使青蛙发生屈腿反射。(2)若当将蛙腿的皮肤剥去,重复(1)的实验,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1)的实验,结果也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缺少感受器,反射就无法进行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进行1、下列事例中属于条件反射【 】
属于非条件反射【 】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触电缩手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课堂练习课题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总 2课时
授课时间:2015.11.15
主备人




知识
目标
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3、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技能
目标
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情感
目标
通过读图、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在学习中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神经系统的结构
主备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新课引入:2分钟短片:动物遇到刺激时的各种行为表现。动物的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那么,人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有反应呢?
一.对刺激的反应
活动:
1、两个同学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
回答:在夹住落下的直尺的过程中,身体哪些器官作出了反应?
2、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那个位置的刻度。重复做3次,求出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3、让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上述实验,求出被测试者数数时夹住尺上与0刻度距离的平均值。
回答:在实验中,数数对反应时间有什么影响?
4、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信号,测5次,求平均值。
回答:比较步骤2和步骤4的反应时间,哪种情况反应的时间更短?
在上述实验步骤2中,被测试者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应答性反应?实验步骤4中参与的器官与实验步骤2有什么不同?
在实验步骤2中,眼(看)、耳(听)参与了接受信息;神经传导信息;脑处理信息;手(运动器官)和皮肤作出应答性反应。
在实验步骤4中,用耳代替眼来接受信息。
在步骤3中,数数对反应时间有什么影响?
在步骤3中,由于一边数数,一边实验,这样会分散被测者的注意力,反应的时间会延长,求出的平均值一定大于步骤2的平均值。
步骤2的反应时间更短,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对不同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快慢不一样,当受到干扰时,反应速度会变慢,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快慢不同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许多器官的参与。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神经元)。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学生活动:读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指认神经元各结构名称
  教师活动:通过边画简图,引导学生从树突与轴突的数量、形状、长短等特征来区分神经元的冲动传递方向,强调细胞体为神经元的主体部分。
  思考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怎样被接收的?
  过度: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被人体接受、传导后又是怎样进行快速处理的呢?
三.信息的处理
  1.神经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读图3-14
  讨论: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填写教材103页练习)
  教师活动:强调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们负责接受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由脑和脊髓发出,主要负责支配全身的感受与运动;植物性神经主管各内脏器官的感觉与运动等。(板书)
  2.脑
  学生活动:1)读图3-15、图3-16;
  ????????? 2)在人脑模型上识别脑结构的各部分,并说出名称;
  ????????? 3)讨论:脑的各部位分别有什么功能?
  ????????? 4)思考:人喝醉了酒时走路摇摇晃晃,是因为酒伤害到了脑的什么部位?
  ????????? 5)描述脊髓的横切面形状,讨论脊髓有什么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指认模型上大脑、小脑和脑干的位置,说明它们功能分工;强调左右大脑半球管理身体对侧的感觉与运动,各功能区既分工明确又协调联系,脑干主要控制循环与呼吸两个系统的运动,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人走路时摇晃晃,是因为酒伤害到了小脑。脊髓能完成躯体和内脏传来的一些信息处理工作、同时也是脑与躯体联系的结构。
  思考讨论:为什么我们每节课时间定为40分钟,课间必需休息10分钟?在这方面,你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学生活动: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展示各组有关脑科学的前沿动态。
大脑皮层(厚约2—3mm)是神经元细胞体(约140亿个)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人的大脑能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人的一生中实际只用了10%的神经元 。如何开发大脑的潜能是当代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结:
  人体感知信号、作出反应的基本过程为:
  接受信息→ 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信息的处理
  1.
  
  2.
课堂练习:
1、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中的(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脑神经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以下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____和____,并以____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__调节 。
2.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____来控制和调节的,____;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____。
各种感觉器官中的神经细胞的分布
(1)眼是视觉器官,在眼的视网膜上有__神经细胞,它能接受 __的刺激,产生刺激信号。
(2)鼻是嗅觉器官,在鼻黏膜上有__神经细胞,能接受__的刺激,产生信号。
(3)耳是听觉器官,在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分布着__细胞,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产生信号。
(4)舌是味觉器官,舌的味蕾中有丰富的__细胞。
(5)皮肤分布着四类感受器、__感受器、__感受器、__感受器、__感受器,能感到种刺激产生信息。
注意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传导的全过程。
“数数会使反应时间延长”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要专心的道理。
综合运用感觉器官比单独运用感觉器官要好,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读图能力的培养。
注意:学生对脑、大脑、小脑、脑干、大脑皮层几个科学名词不分清。
注意:回、沟、裂的区别
拓展:“植物人”是怎么回事?
医学专家强调,睡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将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出现一些不适,如头晕、头痛、心慌等,发生各种慢性生理疾病。
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
作业
作业本 第3节神经调节(一)完成
教后
随笔
1、信息的接收、传导与处理等过程以及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与引导学生读图,并且尽可能引入学生身边的相关现象加以讨论,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让学生举例身边的反射活动,并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各反射活动具体的反射弧结构,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什么是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2、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测量反应快慢,使同学们体验到了实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实验,也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加深了对知识难点的突破。
3、课堂上我选取了四位同学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只有一位同学测出来的数据符合客观规律,对另外三位同学的测量数据我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而不是否认他们不认真或改动数据,一方面保护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同学们尊重客观事实,遇到与规律不符仔细分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发现数数会使反应时间延长,使他们明白了一心不能两用的科学道理。让他们举出生活中有关的例子,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说开车不能打手机否则易出交通事故,有的说学习时不应该听音乐,否则学习效率不高等。
课题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2课时:总 2课时
授课时间:2015.11.16
主备人





知识
目标
1、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反射与反射弧。
技能
目标
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情感
目标
通过读图、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在学习中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脑的结构与功能,反射与反射弧
教学难点
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与处理
主备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1、神经元是构成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 和 构成
2、中枢神经系统由 和 构成。
新授课:
脊髓
(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2)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多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2、应答性反应,即对刺激而发生的反应
【读图】缩手反射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 热觉感受器 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导到 效应器 ,手会立即缩回。
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因此缩手反射是天生、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是低级的反射中枢,要受到大脑控制。如果大脑认为不应该缩手,事先有准备,就可能不发生缩手反射。
3、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如敌害、食物,液可以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疼痛性反射。
思考:打针时,虽然痛,但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什么?
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控制。
排尿反射
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膀胱肌收缩
尿道括约肌舒张
尿液排出
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讨论:
排尿的低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内,有尿意后不立即排尿,说明大脑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
如人一出生就有排尿现象,因此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但人又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它又受大脑的控制。
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便溺。
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实验】膝跳反射
敲打膝下韧带,感受器接受刺激;
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脊髓;
脊髓的神经中枢处理信息;
传出神经把指令传至肌肉;
小腿肌收缩,小腿踢出。
感受器:膝盖下面的韧带
效应器:腿部肌肉
神经中枢:脊髓膝跳反射中枢
1、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2、脊髓里的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属于较低级的中枢——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这种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
而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条件反射。此种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形成。
课堂学生归纳小结:你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
反馈:1、某成年人因车祸胸部处的脊髓受伤,出现小便失禁现象,这是因为( )
A、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受伤
B、大脑皮层上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受伤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受损伤
D、脊髓中传导束受损伤,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2、人在酒驾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
D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完成排尿活动.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
动物对具体信号能建立条件反射;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建立条件反射。
吃梅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
看到梅子流唾液是条件反射;
谈到梅子流唾液是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只有人类才具有。
铃声是无关刺激;
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形成条件反射后,铃声是条件刺激。
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3节神经调节(二)完成
教后随笔
1.应注意脑的功能区的作用,脑与大脑的区别.
2.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要重点讲解.注意结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