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9 18: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逆时针 D.顺时针
2.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绕着太阳自东向西旋转
C.公转周期大约为 24 小时
D.公转过程中,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居住在某地的人从未感受过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图中该地处于 (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4.在学习了地球仪之后,几位同学对学习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拿着地球仪展开了热烈的讨
论.你知道谁的说法是错误的吗( )
A.小明: 地球仪中地轴与赤道成 23.5°夹角
B.小强: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做的地球模型
C.玲玲: 地球仪是正球体
D.菲菲: 人们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5.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6.甲图示的是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昼长时间的变化,乙图示的是地球绕日公转。当该地昼长时间为甲图
中 P 点时, 地球大致位于乙图中的( )
第 1 页(共 11 页)
A .a B .b C .c D .d
7.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 A 点大致是一月初
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D.地球过 A 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 B 点
8.如图是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长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 1 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 2 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 2 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9.读北半球日照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1 页)
A.A 点在晨线上
B.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C.当天正午, 位于 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为 0
D.B 点所在为夜半球,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
10.下列现象中,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杭州夏季
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二 、填空题
11.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其中, 热带地区有
现象,温带地区 ,寒带地区有 现象。
12.2022 年 3 月 22 日(农历二月二十) 是举行金华市六校联谊模拟测试的日子。
(1)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2)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名称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第 3 页(共 11 页)
(2)地球自转方向是 ,自转周期是 .
(3)地球公转方向是 ,公转周期是 .
(4)地球运动到 点附近, 北京地区开始收割冬小麦;地球运动到 点附近, 北京地
区开始收获玉米;地球运动到 点附近, 北京人开始能在河面溜冰.
三 、实验探究题
1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 学校旗杆的影子, 一年中的不同季节, 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 。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找到相关证据, 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
呢?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 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 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 甚至没有, 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 说明
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 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


第 4 页(共 11 页)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
区,

⑸交流成果。
四 、解答题
15.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阳光照射地球情况如图中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乙中的 ( )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2)在一年中,绍兴这一天的 (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B.气温最低
C.同一物体正午时的影长最短
(3)要使绍兴地区底层住户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则两幢居民楼之间距离应按照 日的楼影来
计算。
第 5 页(共 11 页)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A
【解析】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 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本题考查了
地球公转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解: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根据题意.
故选: A.
2.D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 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
现象。
在解答本题时, 我们必须弄清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是指地 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约为 24 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 动,方向是由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约 365 天,并且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地轴是倾斜的, 且始终指 向北极星附近。据此分析,选项 A.C 是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选项 B 中地球公转的方向应为自西向
东。本题答案是 D。
3.A
4.A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 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
现象.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点, 属基础题.
解: A.地球仪中地轴与赤道成 90°夹角,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 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
研究方便而做的地球模型,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 21 长千米,这点儿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因此, 在
第 6 页(共 11 页)
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故 C 正确; 不符合题意.
D、人们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
意.
故选: A.
5.B
【解析】因为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有: 一、四季交替;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据此可判断选项。
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B 选项正确。
故选 B
6.B
【解析】春分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昼夜平分;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A.a 由乙图中可以发现整个地球被分为两半,一半位于昼半球,一半位于夜半球,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分, 昼夜平分, 因此 a 为春分,A 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的 b,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昼最长夜最短,而甲图中 P 点白昼时间最长,B
符合题意。
C、乙图中可以发现 c 表示整个地球被分为两半,一半位于昼半球, 一半位于夜半球,此时全球昼夜平
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分,昼夜平分, 因此 c 为秋分, C 不符合题意。
D、乙图中的 d,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昼最短夜最长,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7.D
【解析】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运动。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的。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
365.2422 天, 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有关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涉及的知识有: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③由于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日地距离随
地球公转而变化,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 1 月初,远日点时是 7 月初;④地球
第 7 页(共 11 页)
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变化而变化,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则较慢。本题答案是 D。
8.D
【解析】(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的正午, 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 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 一个地方正午的太
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事实上,同样长度的杆子,在同一天里, 纬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相同。
(2)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北纬 23.5°);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南纬 23.5°)。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A. 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故说法错误。
B、 图 1 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 此与地球自转有关, 故说法错误。
C、 图 2 中表示的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 此与地球公转有关, 故说法错误。
D、 图 2 中夏至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D
9.B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 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方向, A 点在昏线上,A 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 这一天柯桥地区昼夜等长, B 符合题意;
C、当天正午, 位于 D 地的旗杆杆影长度并不等于 0,C 不符合题意;
D、B 点所在为夜半球, 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导致的 ,D 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 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①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引起的,错误;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
自转引起的,正确; ③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 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第 8 页(共 11 页)
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 ⑤杭州夏季白昼长, 冬季白昼短, 昼长 夜短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是由
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正确。所以②③⑥由自转引起,C 选项正确。
故选 C
二 、填空题
11.阳光直射; 四季分明;极昼、极夜
【解析】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 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 围是 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66.5°N,南温带的纬度范
围是 23.5°S﹣66.5°S,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N﹣90°N,南寒带的纬度范
围是 66.5°S﹣90°S,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属于基础题。
12.(1)①(2)四季更替
【解析】 (1)3 月 22 日。太阳直射赤道, 为春分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①。 (2)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13.(1)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2)自西向东;一天
(3)自西向东;一年
(4)A;B;C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 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
现象.
解:(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3)
第 9 页(共 11 页)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4)结合图示得知: 地球运行至 A 点附近时,为北
半球的夏至,北京地区开始收割冬小麦; 运行至 B 点附近,时为北半球的秋分,北京地区开始收获玉
米;当运行至 C 点附近时,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北京人开始能在河面溜冰.
三 、实验探究题
14.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 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 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 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至日最小。(或者夏
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解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
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 处 90 , 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反
之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由上面的举例可知, 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 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 杆影越短; 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
午时旗杆的影子短, 说明太阳高度较大; 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
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故答案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 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 说明 太阳高度较大; 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
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四 、解答题
15.(1)B
第 10 页(共 11 页)
(2)C
(3)冬至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