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9:02: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检测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一部分(1—6题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1)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 ( )梨花处处开。”
(2)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 露宿( )了。
(3)一处是:“xué ér bù yàn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 ),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5)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 )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6)我们决定把小茅屋xiū qì( )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2.请在下列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是 ,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优美的两句话是:“ , ”。
(3)杜牧《泊秦淮》中“ , ”两句化用典故,对只知选舞赏歌、沉湎酒色的统治者表达深深的谴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 下面片段描写中的两个画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2分)
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1)第①句重复累赘,应删去的一个词语是 。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是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作为作家和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曾经和张中行先生共同修润过课本的文字。
(2)啊,禾稻的香气多么浓烈! 碾着新谷的石磙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3)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A.介词 副词 拟声词 叹词 连词 B.连词 副词 叹词 拟声词 介词
C.连词 介词 叹词 拟声词 副词 D.介词 连词 拟声词 叹词 副词
6. 百善孝为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三种活动形式。(3分)
示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2)请你为七(1)班主题班会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
第二部分(7—24题46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4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 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2分)
8. “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2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其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①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②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③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李渔《闲情偶寄·桂》)
①斛(hú):容量单位。②次第:依次。③盈虚:比喻盛衰、兴亡等发展变化。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陶后鲜有闻 鲜:
(3)莫能如桂 如: (4)乃盈虚一定之理 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爱者甚蕃 缀行甚远 自视甚高
B.陶后鲜有闻 闻之于宋君 闻鸡起舞
C.中通外直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目中无人
D.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延年益寿之流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
12.【甲】【乙】两文都流露出作者对富贵的态度,请分析其异同。(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3—16题。(10分)
让阅读为青春增色
徐川
①最是书香能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个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②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必由之路。选一本好书入门,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唤醒阅读活力,让青少年愿意读、喜欢读、坚持读。“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由阅读兴趣激发到阅读习惯养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一阵”到“学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
③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④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在读的深度上,不能把读书学习狭义理解为学习知识,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担当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⑤“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加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城市创建,从阅览宣到图书馆、文化馆,从黑板报、宣传栏到文化墙……把读书的环境搭建起来,让读书的氛围浓郁起来,凝聚家、校、社会的强大合力,就能激发广大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热情,以阅读丰盈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0日第5版)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文章第③段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15.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②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讲述理由。(3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6.文章②③④三个段落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7—21题。(14分)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这,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池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儿角邮囊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去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 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17.作者在第②段中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2分)
18.阅读第③④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19.作者读父亲的信的感觉是什么 又是怎样看待父亲的信的 (用原文回答)(2分)
20.第⑥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21. 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得分 评卷人 五.名著阅读,回答22—24题。(6分)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它,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近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爱人、子女、父亲、母亲他们全都死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22.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 (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 (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2分)
23.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2分)
24.请用一句话概述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2分)
得分 评卷人 第三部分(25题 50分)
25.作文。(50分)
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 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请以《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①适当选材,写出真情实感和深刻内涵;②字迹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检测卷答案
1. yì lù,lù sù,学而不厌,悲天悯人,huǎng hū,修葺。
2.(1)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B 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学生”问“老师”不能用“不耻下问”,对象不合适。
4.(1)充满(2)在“一游”后面加上“的想法”。
5.C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性的判断。句(1)中第一个“和”用在“作家”与“教育家”之间,是表示并列的连词;“和张中行先生”修饰“修润”这一动词,为介宾短语作状语,这个“和”是介词。句(2)中“啊”表示感叹,是叹词;“辘辘”为石磙“碾着新谷”发出的声音,为拟声词。句(3)中“常常”修饰动词“感到”,为副词。故选C。
6.⑴① 开展“孝文化”知识竟赛 ②开展“孝心”主题手抄报评比③评选“最美孝心少年”。(3分)
⑵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淌着的就有“孝”。前人奉“考”为宗,今人仍需高举“孝”之旗。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践行“孝”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孝”,宣讲“孝”,或行“孝”。 (3分)
7. 轻较的家富,淡淡的月光,笼翠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难。(2分)
8.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情慨,增强了抒情效果。(2分)
9.(1)多 (2)少(3)比得上(4)道理(4分)
10.A【解析】A项,很;B项,听说/使听到/听到;C项,内,里/射中/范围内;D项,更加/益处/增加,(3分)
11.(1)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1分)
(2)繁荣到了极点就开始衰败,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 (1分)
12.同,都表现了对荣华富贵的嘲讽。(1分)异:【甲】文作者批判了当时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借以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乙】文作者更多的是感慨轻而易举得到的富费如同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失。(2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秋天里最香的花,没有什么比得上桂花,树是月亮上的树《传说中吴附在月亮上砍桂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只是它有缺游的地方,在于(开花时就)整棵树一起开放,不留一点余地。我写了一首叫《惜柱了的诗,说:“西风一阵阵地吹来,把万射的黄桂花变成飞灰。早知道花过几天都会调谢,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依次开放呢?”繁受到了极点就开始意默,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凡是富贵荣华一下子就得到的人。(他们)都是各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柱。
13.示例一:让阅读为青春增色。(2分)
示例二:广大青少年要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来提升自我。
14.比喻论证或喻证法、道理论证或引证法。(2分)
15.第②段(1分)。此论据讲述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与第②段的分论点一致(2分)。
16.不能调换(1分)。因为②③④段与第①段的相关表述一一对应,依次讲述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成效,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2分)。
17.因为“我”读了父亲的信,知道父亲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父亲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愧疚。(2分)
18.①认真②主动 ③短 ④随意(马虎)(4分)
19.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1分)
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1分)
20. 比喻。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3分)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地描写了“我”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抒发了对父爱的感动。(3分)
22.凡尔纳,尼摩(2分)
23.①头脑冷静;②勇敢而智慧;③富有正义感。 (2分)
【解析】根据选段中尼摩船长的语言“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和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而把战舰引向东方,表现出尼摩船长关键时刻的冷静沉着,有勇有谋;“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近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爱人、子女、父亲、母亲他们全都死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表现出他是一个反抗殖民主义者,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
24.把战舰引向东方,然后击沉了它。(2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