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2023九上·龙岗期末)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
2.(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
C.巴黎圣母院
D.阿拉伯数字
3.(2023九上·龙岗期末)目前,印度的低种姓群众仍有1亿多人,他们中的大约2/3是文盲,半数是农民,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你认为“低种姓群众”指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和贱民
4.(2023九上·龙岗期末)如图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图,为有效统治该地区,古巴比伦王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5.(2023九上·龙岗期末)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
A.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C.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D.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6.(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活动课上学生研讨的内容涉及到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据此判断这节课探究的内容应该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7.(2023九上·龙岗期末)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城市自治 B.殖民扩张 C.君权神授 D.三角贸易
8.(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D.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9.(2023九上·龙岗期末)在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们向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挑战。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
A.哥伦布 B.但丁 C.伏尔泰 D.牛顿
10.(2023九上·龙岗期末)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异端邪说”是( )
A.人文主义思想 B.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自由、民主、博爱思想
11.(2023九上·龙岗期末)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12.(2023九上·龙岗期末)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3.(2023九上·龙岗期末)“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的猖獗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美国的独立
14.(2023九上·龙岗期末)如图简单勾勒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B.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15.(2023九上·龙岗期末)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推测这位开国者有可能是(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杰弗逊
16.(2023九上·龙岗期末)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17.(2023九上·龙岗期末)据新闻报道,预计2025年广湛高铁全线完工,届时两地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
A.斯蒂芬森 B.瓦特 C.本茨 D.富尔顿
18.(2023九上·龙岗期末)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和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9.(2023九上·龙岗期末)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完成了工业革命
C.自由、平等思想确立 D.出现了殖民帝国
20.(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21.(2023九上·龙岗期末)(2分)“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22.(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巴黎公社等,这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 )
A.民族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3.(2023九上·龙岗期末)(2分)“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情况最早应始于( )
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2023九上·龙岗期末)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材料二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材料三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材料四 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恒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帝国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指南针在欧洲引起了怎样的变化?
25.(2023九上·龙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共产党宣言》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生证”,它也是共产党的“身份证”。以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从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虚幻的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从列宁、斯大林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变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从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与本国国情和实践相结合的多国模式的成功探索……“《共产党宣言》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摘编自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简述《共产党宣言》的起草人。指出其出版时间。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分别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和长江、黄河流域孕育的,属于大河文明,而古希腊文明由海洋孕育的,属于海洋文明。
A项古巴比伦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符合题意;
B项古印度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符合题意;
C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符合题意;
D项中华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要求具备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上中的城岛上,它始建于12世纪中期,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它以圆顶、尖塔、匀称的结构和美观的外形闻名于世,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雨果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ABD三项都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巴黎圣母院不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与题干主题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低种姓群众”指的是首陀罗和贱民。
A项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不符合题意;
B项刹帝利属于第二等级,不符合题意;
C项吠舍属于第三等级,不符合题意;
D项首陀罗和贱民是“低种姓群众”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
4.【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古巴比伦成为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A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古巴比伦王国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B项民主共和,人民主权与古巴比伦无关,共和制是古罗马的制度,人民主权是雅典城邦民主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诸侯林立,封邦建国是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D项中央集权,地方郡县是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由此可知,外部推动指的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A项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是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所说的外部推动,符合题意;
C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二铜表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6.【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相关内容都出现于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最终推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因而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A项上古亚非文明错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相关内容都出现于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不符合题意;
B项上古欧洲文明不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古阿拉伯文明属于亚洲文明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C项亚洲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D项欧洲封建国家题干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等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及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要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A项城市自治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的开辟之后,不符合题意;
C项君权神授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三角贸易是从16世纪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8.【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是用战争冲突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马可 波罗来华是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更贴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A项帝国的扩张与崛起只符合“亚历山大东征”,不符合题意;
B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文明的吸引力以偏概全,只符合“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不符合题意;
D项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明的冲撞与融合,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神曲》,率先对教会进行批判,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不符合题意;
B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题意;
C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
D项牛顿是科学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知道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10.【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本题材料“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可知,这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宣扬君权神授,宣扬愚民政策,把一切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斥为异端邪说加以打击。14—16世纪,欧洲开始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教会的学说势不两立,被教会斥之为异端邪说。
A项人文主义思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人人生而平等思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共和”思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自由、民主、博爱思想是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异端邪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及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关键时间是14-16世纪。
11.【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里的“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历经千辛万苦,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A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和题干中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题干中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和题干中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和基础知识的识记。
12.【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并传遍世界。水稻、甘蔗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
A项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说法绝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并传遍世界。水稻、甘蔗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3.【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在三角贸易的过程中,欧洲的奴隶贩子到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的变化正是由于三角贸易猖獗导致的。
A项新航路的开辟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奴隶贸易的猖獗是发生题干变化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C项工业革命的完成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美国的独立不是发生题干变化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的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放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取得统治地位。1640年,英国议会与国王查理一世爆发冲突,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
A项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项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错误,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不符合题意;
C项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错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8世纪60年代开展了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15.【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家获得了独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制定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独立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A项拿破仑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华盛顿有可能是这位开国者,符合题意;
C项克伦威尔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杰弗逊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华盛顿历史功绩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华盛顿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
16.【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发生后,制宪会议制定了《人权宣言》。它提出的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A项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错误,《独立宣言》是为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颁布,不符合题意;
B项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错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分别是英、美、法三国的历史文献,不符合题意;
C项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错误,只有《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评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献内容以及特点,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的相同点。
1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A项斯蒂芬森发明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符合题意;
B项瓦特改良蒸汽机,不符合题意;
C项本茨发明了汽车,不符合题意;
D项富尔顿发明了汽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825年,英国的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蒸汽机。
A项珍妮机是纺纱机,不是动力机,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C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动力机器是瓦特蒸汽机。
19.【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先后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题干中这一巨变主要是指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A项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这一巨变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上半期,不符合题意;
C项自由、平等思想确立和题干识记“17~18世纪”不符,符合题意;
D项出现了殖民帝国和“17~18世纪”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一巨变的含义及学生利用史实阐释历史结论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的社会巨变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可知,此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景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A项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符合史实,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
B项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需要修改,符合题意;
C项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符合史实,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
D项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符合史实,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的原因是追求更大利润。
A项煤炭资源缺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劳动力较丰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海外市场广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追逐更大利润是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能力。要求具备知识的理解能力。
22.【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1871年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题干探究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A项民族解放运动错误,巴黎公社运动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材料不止提到杰出人物,还提到了巴黎公社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D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他们要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2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等,可知工业革命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试车成功。
ABD三项和题干现象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世纪初最早开始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
24.【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印度。
(2)地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故两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印度河一恒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显著特征是版图辽阔,地跨欧、亚、非三洲。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会;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进而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故答案为:(1)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印度。
(2)地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等相关史实。
25.【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
(2)观点:《共产党宣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论述: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欧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工人运动的开展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本题始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故答案为:(1)《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
(2)观点:《共产党宣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论述: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欧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工人运动的开展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历史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2023九上·龙岗期末)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分别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和长江、黄河流域孕育的,属于大河文明,而古希腊文明由海洋孕育的,属于海洋文明。
A项古巴比伦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符合题意;
B项古印度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符合题意;
C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符合题意;
D项中华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要求具备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
2.(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
C.巴黎圣母院
D.阿拉伯数字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上中的城岛上,它始建于12世纪中期,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它以圆顶、尖塔、匀称的结构和美观的外形闻名于世,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雨果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ABD三项都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巴黎圣母院不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与题干主题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3九上·龙岗期末)目前,印度的低种姓群众仍有1亿多人,他们中的大约2/3是文盲,半数是农民,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你认为“低种姓群众”指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和贱民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低种姓群众”指的是首陀罗和贱民。
A项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不符合题意;
B项刹帝利属于第二等级,不符合题意;
C项吠舍属于第三等级,不符合题意;
D项首陀罗和贱民是“低种姓群众”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
4.(2023九上·龙岗期末)如图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图,为有效统治该地区,古巴比伦王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古巴比伦成为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A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古巴比伦王国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B项民主共和,人民主权与古巴比伦无关,共和制是古罗马的制度,人民主权是雅典城邦民主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诸侯林立,封邦建国是西周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D项中央集权,地方郡县是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
5.(2023九上·龙岗期末)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
A.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C.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D.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由此可知,外部推动指的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A项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是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所说的外部推动,符合题意;
C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二铜表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6.(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活动课上学生研讨的内容涉及到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据此判断这节课探究的内容应该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相关内容都出现于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大化改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最终推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因而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A项上古亚非文明错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相关内容都出现于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不符合题意;
B项上古欧洲文明不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古阿拉伯文明属于亚洲文明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C项亚洲封建国家,符合题意;
D项欧洲封建国家题干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等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7.(2023九上·龙岗期末)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城市自治 B.殖民扩张 C.君权神授 D.三角贸易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及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要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A项城市自治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的开辟之后,不符合题意;
C项君权神授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三角贸易是从16世纪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8.(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D.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是用战争冲突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马可 波罗来华是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更贴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A项帝国的扩张与崛起只符合“亚历山大东征”,不符合题意;
B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文明的吸引力以偏概全,只符合“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不符合题意;
D项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明的冲撞与融合,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2023九上·龙岗期末)在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们向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挑战。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
A.哥伦布 B.但丁 C.伏尔泰 D.牛顿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神曲》,率先对教会进行批判,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不符合题意;
B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题意;
C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
D项牛顿是科学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知道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10.(2023九上·龙岗期末)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异端邪说”是( )
A.人文主义思想 B.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自由、民主、博爱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本题材料“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可知,这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宣扬君权神授,宣扬愚民政策,把一切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斥为异端邪说加以打击。14—16世纪,欧洲开始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教会的学说势不两立,被教会斥之为异端邪说。
A项人文主义思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人人生而平等思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共和”思想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自由、民主、博爱思想是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异端邪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的有关知识及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关键时间是14-16世纪。
11.(2023九上·龙岗期末)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里的“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历经千辛万苦,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A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和题干中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题干中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和题干中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和基础知识的识记。
12.(2023九上·龙岗期末)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并传遍世界。水稻、甘蔗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
A项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说法绝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并传遍世界。水稻、甘蔗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3.(2023九上·龙岗期末)“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的猖獗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美国的独立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在三角贸易的过程中,欧洲的奴隶贩子到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的变化正是由于三角贸易猖獗导致的。
A项新航路的开辟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奴隶贸易的猖獗是发生题干变化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C项工业革命的完成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美国的独立不是发生题干变化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角贸易的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放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3九上·龙岗期末)如图简单勾勒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B.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取得统治地位。1640年,英国议会与国王查理一世爆发冲突,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
A项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项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错误,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不符合题意;
C项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错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8世纪60年代开展了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15.(2023九上·龙岗期末)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推测这位开国者有可能是(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杰弗逊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家获得了独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制定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独立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A项拿破仑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华盛顿有可能是这位开国者,符合题意;
C项克伦威尔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杰弗逊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华盛顿历史功绩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华盛顿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
16.(2023九上·龙岗期末)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发生后,制宪会议制定了《人权宣言》。它提出的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A项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错误,《独立宣言》是为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颁布,不符合题意;
B项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错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分别是英、美、法三国的历史文献,不符合题意;
C项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错误,只有《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评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献内容以及特点,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的相同点。
17.(2023九上·龙岗期末)据新闻报道,预计2025年广湛高铁全线完工,届时两地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
A.斯蒂芬森 B.瓦特 C.本茨 D.富尔顿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A项斯蒂芬森发明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符合题意;
B项瓦特改良蒸汽机,不符合题意;
C项本茨发明了汽车,不符合题意;
D项富尔顿发明了汽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8.(2023九上·龙岗期末)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和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825年,英国的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蒸汽机。
A项珍妮机是纺纱机,不是动力机,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C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动力机器是瓦特蒸汽机。
19.(2023九上·龙岗期末)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完成了工业革命
C.自由、平等思想确立 D.出现了殖民帝国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先后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题干中这一巨变主要是指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A项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这一巨变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上半期,不符合题意;
C项自由、平等思想确立和题干识记“17~18世纪”不符,符合题意;
D项出现了殖民帝国和“17~18世纪”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一巨变的含义及学生利用史实阐释历史结论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的社会巨变的相关史实。
20.(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可知,此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景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A项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符合史实,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
B项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需要修改,符合题意;
C项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符合史实,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
D项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符合史实,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1.(2023九上·龙岗期末)(2分)“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的原因是追求更大利润。
A项煤炭资源缺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劳动力较丰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海外市场广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追逐更大利润是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能力。要求具备知识的理解能力。
22.(2023九上·龙岗期末)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巴黎公社等,这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 )
A.民族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1871年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题干探究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A项民族解放运动错误,巴黎公社运动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材料不止提到杰出人物,还提到了巴黎公社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D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他们要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23.(2023九上·龙岗期末)(2分)“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情况最早应始于( )
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等,可知工业革命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试车成功。
ABD三项和题干现象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世纪初最早开始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2023九上·龙岗期末)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材料二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材料三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材料四 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恒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帝国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指南针在欧洲引起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印度。
(2)地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故两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印度河一恒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显著特征是版图辽阔,地跨欧、亚、非三洲。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会;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进而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故答案为:(1)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印度。
(2)地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等相关史实。
25.(2023九上·龙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共产党宣言》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生证”,它也是共产党的“身份证”。以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从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虚幻的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从列宁、斯大林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变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从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与本国国情和实践相结合的多国模式的成功探索……“《共产党宣言》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摘编自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简述《共产党宣言》的起草人。指出其出版时间。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
(2)观点:《共产党宣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论述: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欧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工人运动的开展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本题始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故答案为:(1)《共产党宣言》的起草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
(2)观点:《共产党宣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论述: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欧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工人运动的开展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的产物,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识记历史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