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 ——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 ——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5-09 11: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
——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可列入世界艺术殿堂级的歌曲,作为一首劳动号子,它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描绘了黄河曲折迂回的特点,展现了陕北人民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乐观问上的精神风貌。全曲篇幅短小,为一部曲式,前12小节是主题及多次局部重复,所以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 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初听歌曲
1.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者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在1939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有一位年轻的音乐家放弃了在法国就职的优异条件,毅然回到了当时正处在被压迫、被剥削、被侵略的多灾多难的旧中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创作了大量的革命作品,用音乐向大众发出呼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三)复听歌曲
设问1:“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慷慨激昂,描绘了一幅黄河船夫在河面撑船载客的景象。
设问2:“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你听到了什么有特色的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西北民歌,表现了黄河两岸人民对黄河的热爱,同时又反映出他们敢于与黄河对抗的勇气与决心。歌曲运用陕北方言进行演唱,营造了一股浓厚的西北风味,旋律乐句每句末尾都有下滑音进行修饰,更加丰富了旋律,点缀了歌曲。
学唱歌曲
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 (重复)出现了几次 (5次)
1)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2)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
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 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娴熟、协调有序)
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
3)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
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强弱次强弱)
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
教学小结
《黄河船夫曲》赞颂了我们中华民族勇敢坚强、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而且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了气势磅礴的壮美之感。让我们在这种美的激励中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