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12—1962年间,殖民地题材的影片有900多部。电影中往往设置了“文明人”和“野蛮人”两种冲突角色,以文明对立和斗争呈现“文明使命”的愿景。这说明( )
A.殖民地解放成为国际关注热点 B.科技进步推动了殖民扩张进程
C.电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 D.美、苏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夺激烈
2.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受到士人的欢迎,在当时十分畅销,因此常被一些从事刻书出售的书坊盗印。这令朱熹很气愤,只好写信给县官和挚友,希望他们能帮忙追讨书版。这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B.活字印刷书籍不受官府保护
C.南宋印本图书商业传播 D.朱熹著作成为科举考试依据
3.下表展示的是洪堡和蔡元培两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成就及主张。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威廉·冯·洪堡(德国) 蔡元培(中国)
1809年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1916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很快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A.两者主张直接受益于拿破仑的国民教育思想
B.前者体现了大学逐渐世俗化与商业化的趋势
C.后者“定位”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
D.都对大学教学宗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正确定位
4.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柱国大将军杨坚“晋封隋王”,到公元960年后周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中国历史又一次经历了“波峰波谷”的庚续发展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发展期”的文化现象是( )
A.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B.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
C.私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D.编修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明朝的《永乐大典》开篇道:“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约2000名学者耗时五年编纂成此书。该书的编纂( )
A.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B.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行科举考试
C.说明教育日益世俗化与商业化 D.推动了私学教育的兴盛与发展
6.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这说明( )
A.现代教育成果显著 B.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备
C.国民综合素质提升 D.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7.近代图书馆建立的“目的在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之如何,皆得有适当之读物。苟年龄太幼不能诵读者,则为之备置图画”。据此可知,近代图书馆( )
A.使得国人乐于接受西方的观念 B.具备了一定服务公众的职能
C.推动传统藏书楼走向现代化 D.转变了国人对大众文化的认知
8.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并于1893年做出修正。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使用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表明,欧洲图书馆( )
A.担负着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责 B.逐渐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C.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 D.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9.如表所示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部分)。博物馆定义的演变反映出( )
时间 定义
1946年 博物馆这个词包括藏品对公众开放的所有艺术的、技术的、科学的、历史的或考古的机构
2007年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2023年 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A.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凸显 B.博物馆经营的非市场化
C.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D.科技拓展了博物馆功能
10.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是( )
A.安条克 B.帕加马 C.亚历山大城 D.波斯波利斯
11.19 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 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 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12.“当弗朗斯瓦·昂博瓦兹·狄杜于1787年设计出一次完成一印张的印刷机时,旧印刷业还停留在谷登堡的时代。假如谷登堡借尸还魂,走进路易十六登基后不久的法国印刷厂他立即会感到像回到家里那样熟悉,只有个别细节有点陌生。”作者意在说明( )
A.“新一代的书籍”尚未出现 B.欧洲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C.谷登堡印刷机已臻于完善 D.欧洲印刷技术革新缓慢
13.著名史学家姚大力指出: “尽管不必采用绵密引征和系统论证的阐述形式,大众史学在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在此意义上,一个写不出高水平的大众史学作品的知识生产群体,竟然能一批接一批地产出被纷纷自诩为高水平的专业化学术著述,这种现象本身就极应该加以怀疑的。”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严密论证是实现历史价值的主要途径
B.大众史学更能代表历史学发展的水平
C.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还原历史图景
D.专业化学术著述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
14.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常常提到他曾参考过的文件和碑铭”;波里比阿提出史家必备的三个条件,其中包括“搜集、分类并消化书面史料的能力”;吉本谈到,他在使用原始资料时十分注重审查,写作时讲究材料的来源;尼布尔更是宣称,他对待文字史料就像“解剖家解剖身体”一样。由此可知( )
A.史料解读离不开史学家的历史想象力 B.史料分析基于史学家的历史解释能力
C.史料研究对于史学家治史的重要价值 D.史学著述依赖于史学家对史料的推断
15.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该纪念馆的建立有助于( )
A.增进移民国家认同意识 B.杜绝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发生
C.完善全球难民救助机制 D.加深人们对法西斯侵略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儒家经典及有关书籍成为当时出版物中的大宗。此外,政府的法令和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明中叶之后书籍的印刷范围日益广泛,医书、日用便览、童蒙读本等日用参考书也都大量刻印出来,文学书籍的出版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前代。明代刻书地点分布很广,最为著名的有福建建阳、南京、苏州。明代的图书出版主要仍是雕版印刷,刻书事业的经营者仍像唐末五代以来一样,包括政府官刻和私人两种,私人又分私家刻书和书坊刻书。书籍附图,到了明代更为盛行和精妙,书坊把精美的绘画当成吸引读者购买书籍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南炳文《明史》
材料二:大革命以前的法国,狄德罗(1713-1784)和达郎贝尔(1717-1783)的《百科全书》以其新颖观念和广泛传播冲破王政时期书业管理制度的藩篱,催生了近代出版业。在18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伦敦成了世界书籍之都;一年一度的盛大书市吸引全欧书商汇集在德国菜比锡。出版业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出版业借助欧洲大陆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和扫盲教育的成果,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几乎全体居民,大众文化于1860年至1880年之间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到了1905年,巴黎的一本书印数可达十万,而在1912年的德国火车站候车室就有书籍由售了。
——摘编自莫里耶《突飞猛进的一百年——从欧洲近代出版业的诞生到大众文化的勃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出版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版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17.郭沫若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一生中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反对旧礼教旧社会的战斗中,有着他这一位旗手;在当前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
——1940年11月周恩来《纪念郭沫若先生创作二十五周年特刊》
书籍 原作者 出版时间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德国) 初版于1922年4月10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鲁拜集》 欧玛尔·海亚姆(波斯) 初版于1924年1月1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河上肇(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初版于1925年5月商务印书馆
《政治经济学批判》 卡尔·马克思(德国) 初版于1931年12月上海神州国光社
《生命之科学》 威尔斯(英国) 初版于1934年商务印书局
《美术考古一世纪》 德亚多尔夫·米海里司(德国) 初版于1948年8月上海群益出版社
——摘自《郭沫若译作选》
材料二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来,东西方文化就如同两条彩带缠绕在中华民族精神转型和发展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先贤们主动吸纳西方先进的价值理念,构建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而翻译西方经典名著,宣扬域外先进精神理念,以此教化国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则是其中主要的途径之一。深谙其道的郭沫若也同样延续着相同的文化路径,将翻译活动作为自我文化建构的出发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译作再版梳考》
(1)材料一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帮助。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翻译活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木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他经常整理经典,并且将理论内容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众多科学思想。朱熹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他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朱熹强调在进行自然知识学习时,不仅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升华到人的社会以及道德层面上。他还认为为学需要先穷理,而要穷理则必先读书,这是因为“天理”的精髓和底蕴均蕴藏在圣贤书中。
——摘编自李宏爽《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康有为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 梁启超也曾在《格致学沿革考咯》一文中写道:“培根常日格致之学,必当以实验为基础;又曰,一切科学,皆以数学为其根。”首倡近代科学教育的严复提出“凡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他要人应用科学方法于事事物物,实在为科学教育之极致。改良主义者们希望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代替《四书》《五经》等旧知识,他们还主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仿照西方模式在中国建立具有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张改革科举、学以致用,并希望把“西学”列入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牛楠《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党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在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科技成果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摘编自王建锋《浅析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朱熹、维新派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并谈谈你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成立国家档案馆、并规定其除了保存国民议会的档案文件外,还要集中保管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的公共文件。1790年11月5日颁布“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规定每一个行政区政府各机关的档案都要移交行政区档案馆保存,地方档案馆体系开始形成。1794年“穑月七日档案法”明确规定,中央国家档案馆对各地区档案馆实行指导和监督。内政部在1841年4月24日颁布了《各省和各地区档案整理和分类基本条例》。拿破仑三世统治法国期间(1852—1870年)。政府搜集、整理档案文献,设立档案职业准入资格,建立专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婷婷《法国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英国自1838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共档案法》,1958年重新颁布,1967年以来都有不断的修订。英国公共文件办公宣曾对档案接收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凡档案在形成单位保管满30年,必须移交给公共文件办公室保管,并向社会无偿提供利用,达到资源共享”。英国档案工作部门严格执法,加强对档案移交部门的指导监督。档案工作部门有权对档案移交部门管理利用中的不当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等。1947年成立的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员来自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或专业团体。协会通过定期召开档案工作专业会议和出版专业刊物,来增进档案人员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档案法规的贯彻实施。
——摘编自罗《《英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与现代英国档案管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法国、现代英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12—1962年,殖民地影片众多,通过角色冲突宣传民族解放意识,传播意识形态,这说明电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电影的作用,未体现国际关注热点信息,排除A项;电影与殖民扩张进程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受到欢迎并畅销,但常被书坊盗印,这导致朱熹向县官和挚友求助以追讨书版,这反映了当时印本图书在商业上有广泛的传播和市场需求,C项正确;虽然程朱理学确实受到官方的推崇,但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印刷方式(活字印刷或雕版印刷)以及官府对印刷书籍的保护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朱熹的著作与科举考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和中国)。根据材料“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洪堡和中国蔡元培,都对大学教学宗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正确定位,促进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直接受益于拿破仑的国民教育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排除B项;戊戌变法中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 建立宋朝。581年-960年是隋唐五代时期。理学形成是在宋朝,不属于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现象,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8世纪属于唐朝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 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 国家颁行的药典,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和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和所学可知,《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A项正确;《永乐大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永乐大典》的编纂行为是官方行为,与教育日益世俗化与商业化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永乐大典》的编纂与推动私学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实至名归”,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高等教育,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教育,未体现国民综合素质提升,排除C项;材料与政治民主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皆得有适当之读物”可知,图书馆面向公众,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提供适当的读物,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具备了一定服务公众的职能,B项正确;图书馆不仅仅有西方书籍,并非只传播西方观念,且材料未提及国人通过图书馆接触了解西方科学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藏书楼发展为近代图书馆,不能得出藏书楼走向现代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图书馆对国人思想的影响,不能得出转变了国人认知,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欧洲公共图书稳步发展,面向群体逐渐放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说明欧洲图书馆逐渐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B项正确。存文化典籍的职责是图书馆的职责,但材料强调其服务公众,排除A项;“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1946年到2023年,博物馆的角色和功能经历了扩展和深化。社会功能的凸显体现在博物馆越来越多地被看作是服务于社会和其发展的机构,不仅仅是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场所,A项正确;根据“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可知,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不等于非市场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现遗产保护理念在人心中的影响,无法得出“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结论,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凸显”,而“科技拓展了博物馆功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 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图书馆、动植物园,还有专门 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 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C项正确;安条克、帕加马是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化中心,但不是缪斯宫所在地,排除A项、B项;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古都,被亚历山大东征军占领,不是缪斯宫所在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可以看出先进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文物搜集来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物搜集的作用,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民众与文物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西方学者的回击,体现的是民族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旧印刷业还停留在谷登堡的时代。假如谷登堡借尸还魂,走进路易十六登基后不久的法国印刷厂他立即会感到像回到家里那样熟悉,只有个别细节有点陌生”可知,1787年的法国印刷业与谷登堡时代的印刷业差别不大,由此说明欧洲印刷技术的革新比较缓慢,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的发展,而不能说明是“新一代的书籍”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使印刷机器的进步,并不能说明欧洲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排除B项;“已臻于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姚大力认为大众史学在还原历史、反映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方面,其要求并不低于专业化的学术写作。他甚至提出,如果一个知识生产群体无法写出高水平的大众史学作品,那么他们声称能产出高水平的专业化学术著述是值得怀疑的。姚大力强调大众史学需要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和总体历史图景,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来还原历史图景,C项正确;姚大力的核心观点并不是“严密论证是实现历史价值的主要途径”,而是“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还原历史图景”,排除A项;虽然姚大力强调了大众史学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说大众史学就更能代表历史学的发展水平,排除B项;姚大力的观点中并没有提及专业化学术著述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这属于过度推断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不论是波里比阿提提出的史学家必备的三个条件还是吉本以及尼布尔都强调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的作用,要使用史料进行史学研究,通过分析,明确史料的价值,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需要想象力分析史料,排除A项;材料注重的是使用史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非史学家的历史解释能力,排除B项;材料更多的是关注史料的真实和客观而非对史料的推断,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中国上海修建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相关信息,“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等,都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法西斯侵略的认识,起到了警示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移民国家认同的信息,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建立和全球难民机制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特点:出版内容涉及面广(从儒学经典、政府政令到日用参考用书和通俗读物);出版物数量、品种多,超越前代;出版业地域分布广泛,以南方为主;经营方式多元;讲求营销手段;以雕版印刷为主。(三点)
原因:八股取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南方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雕版印刷技术更为成熟。
(2)时代背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启蒙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近代出版业的产生;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书籍市场的扩大;教育普及、识字率提升,读者群体扩大带动出版业兴盛;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版业的发展;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兴起,阅读群体扩大,有利于出版业发展。(回答4点)
(3)作用:保护与传承人类文明;提升国民的文化修养;推动科技与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回答3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明洪武年间,儒家经典及有关书籍成为当时出版物中的大宗。……明中叶之后书籍的印刷范围日益广泛,医书、日用便览、童蒙读本等日用参考书也都大量刻印出来,文学书籍的出版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前代。”可得出出版内容涉及面广(从儒学经典、政府政令到日用参考用书和通俗读物);出版物数量、品种多,超越前代;由材料“明代刻书地点分布很广,最为著名的有福建建阳、南京、苏州。”可得出出版业地域分布广泛,以南方为主;由材料“明代的图书出版主要仍是雕版印刷,刻书事业的经营者仍像唐末五代以来一样,包括政府官刻和私人两种,私人又分私家刻书和书坊刻书。”可得出经营方式多元;以雕版印刷为主;由材料“书籍附图,到了明代更为盛行和精妙,书坊把精美的绘画当成吸引读者购买书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得出讲求营销手段。
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明洪武年间,儒家经典及有关书籍成为当时出版物中的大宗。”及所学可得出八股取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由材料“文学书籍的出版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前代”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由材料“明代刻书地点分布很广,最为著名的有福建建阳、南京、苏州。”及所学可得出南方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由材料“明代的图书出版主要仍是雕版印刷”可得出雕版印刷技术更为成熟。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由材料“大革命以前的法国,狄德罗(1713-1784)和达郎贝尔(1717-1783)的《百科全书》以其新颖观念和广泛传播冲破王政时期书业管理制度的藩篱,催生了近代出版业。”及所学可得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启蒙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近代出版业的产生;由材料“在18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伦敦成了世界书籍之都;一年一度的盛大书市吸引全欧书商汇集在德国菜比锡。”及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书籍市场的扩大;由材料“出版业借助欧洲大陆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和扫盲教育的成果,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几乎全体居民,大众文化于1860年至1880年之间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及所学可得出教育普及、识字率提升,读者群体扩大带动出版业兴盛;结合所学可得出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版业的发展;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兴起,阅读群体扩大,有利于出版业发展。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由材料“明洪武年间,儒家经典及有关书籍成为当时出版物中的大宗。此外,政府的法令和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及所学可得出保护与传承人类文明;提升国民的文化修养;由材料“出版业借助欧洲大陆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和扫盲教育的成果,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几乎全体居民”及所学可得出推动科技与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人类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17.(1)通过郭沫若的创作和翻译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翻译外国文献来启迪民智、推动社会进步;郭沫若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的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知识分子们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通过郭沫若的翻译作品,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2)中国近代翻译活动始于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等,以期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翻译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郭沫若及其作品是其中的典型,郭沫若翻译的一系列著作大多在上海出版,说明近代上海出版业的发展;其翻译的著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近代的翻译活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启发了民智,解放了思想;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例如,由于历史条件和文化差异的限制,一些翻译作品可能存在误解和误读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看待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帮助:由材料一中“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及表格中郭沫若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翻译的著作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可知,我们可以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翻译外国文献来启迪民智、推动社会进步;由“在当前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可知,郭沫若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的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知识分子们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由表格中郭沫若翻译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可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2)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评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背景是: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大量翻译西方著作。由材料一中的表格信息“初版于1922年4月10日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于1931年12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初版于1948年8月上海群益出版社”等及所学可知,作为近代中国诸多翻译家之一的郭沫若,他的译著大多是在上海出版;由表格中的翻译书籍《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美术考古一世纪》等可知,郭沫若翻译的著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一定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启发了民智,解放了思想;局限:些翻译作品可能存在误解和误读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的态度是: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看待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和意义。
18.(1)朱熹: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注重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背景:宋代科技的进步;理学的兴起;科举制的完善;书院教育的发展。
维新派:特点:具有开创性;注重科学知识与方法;重视教育的现代化;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传播;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2)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认识:传承我国科学教育思想的精华;科学教育是培育人才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坚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等。
【详解】(1)本题为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南宋、近代(中国)。朱熹:特点:根据材料“他经常整理经典,并且将理论内容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众多科学思想”可知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材料“朱熹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可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根据材料“朱熹强调在进行自然知识学习时,不仅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升华到人的社会以及道德层面上”可知注重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背景:结合朱熹为南宋理学家,从宋代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可知宋代科技的进步;理学的兴起;科举制的完善;书院教育的发展。
维新派:特点:根据材料“康有为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可知具有开创性;根据材料“他要人应用科学方法于事事物物,实在为科学教育之极致”可知注重科学知识与方法;根据材料“改良主义者们希望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代替《四书》《五经》等旧知识,他们还主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仿照西方模式在中国建立具有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可知重视教育的现代化;根据材料“他们还主张改革科举、学以致用”可知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背景:结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维新变法得代表人物,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西学传入和近代化探索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传播;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2)本题为特点、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当代(中国)。创新:结合邓小平理论相关知识可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材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据材料“是我们党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可知把科学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
认识:根据材料“在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科技成果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可知传承我国科学教育思想的精华;根据材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可知科学教育是培育人才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结合科学教育发展途径可知坚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等。
19.(1)作用: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借鉴;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相同点:都强调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管理与监督;都运用立法手段加强档案管理;都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管理机构。(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不同点:现代英国档案事业起步晚,但后来成立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提高。
(3)共同因素:政府的高度重视;档案从业者的努力;经济社会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法国)。据材料一“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成立国家档案馆、并规定其除了保存国民议会的档案文件外,还要集中保管国家机关和地方机关的公共文件”可知,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借鉴;据材料一“国家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体系开始形成”可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据材料一“政府搜集、整理档案文献,设立档案职业准入资格,建立专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助力;结合所学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考虑。
【小题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法国)与现代(英国)。相同点:据材料一“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成立国家档案馆”“规定每一个行政区政府各机关的档案都要移交行政区档案馆保存”“中央国家档案馆对各地区档案馆实行指导和监督”与材料二“凡档案在形成单位保管满30年,必须移交给公共文件办公室保管”“1947年成立的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可知,都强调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管理与监督;据材料一“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穑月七日档案法”“内政部在1841年4月24日颁布了《各省和各地区档案整理和分类基本条例》”与材料二“《公共档案法》”可知,都运用立法手段加强档案管理;据材料一“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成立国家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体系开始形成”与材料二“英国公共文件办公室”“1947年成立的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员来自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或专业团体”可知,都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管理机构。不同点:据材料二“英国自1838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共档案法》,1958年重新颁布,1967年以来都有不断的修订”可知,现代英国档案事业起步晚;据材料二“1947年成立的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员来自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或专业团体。协会通过定期召开档案工作专业会议和出版专业刊物,来增进档案人员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档案法规的贯彻实施”可知,成立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提高。
【小题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法国)与现代(英国)。据材料一“法国国民议会”“每一个行政区政府各机关的档案都要移交行政区档案馆保存”“政府搜集、整理档案文献”与 材料二“英国自1838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共档案法》,1958年重新颁布,1967年以来都有不断的修订”可知,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材料一“档案馆”与材料二“公共文件办公室”可知,档案从业者的努力;结合所学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等角度考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