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模拟试卷(试题)
2023-2024下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tōng xiāo fèi téng jù jù jiǎo
( ) ( ) 恐 ( ) 一应 ( )全 ( )拌
二、选择。(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宝藏 矿藏 藏书 B.避开 僻静 批改
C.花圃 普遍 朴素 D.凶恶 可恶 厌恶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万不得以 心平气和 行善积德 B.优哉游哉 悄然无声 随心所欲
C.雪玉高原 得意洋洋 乌合之众 D.流水潺潺 跃跃欲试 翻箱到柜
3.下列对成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走马观花 (跑) 见微知著 (隐约、细微)
B.司空见惯(作风) 声泪俱下 (一起、同)
C.无独有偶(成双) 赴汤蹈火 (热水)
D.万象更新(变更) 不以为然(对、正确)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江上的秋风送来了阵阵愁绪,在外漂泊的游子不禁掩面叹息。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小学六年的生活正如一段美妙的旅行。
D.公园的桃花含羞待放,迎接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
5.下列句子中,画线俗语的使用与语境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妈妈的话你不爱听,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记住有好处。
B.王爷爷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但衣食不愁的他依然节俭,他常常教育孩子:“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及时孝顺长辈,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D.弟弟读书不用功,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塞尔玛的作品,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展现了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B.词和诗都讲究押韵,必须符合一定的音律规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宋朝著名词人王观的作品,“卜算子”是这首词的前半部分题目。
C.《游园不值》中的“不值”可以理解为没有遇到,体现诗人失望而归的心情。
D.《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以“女儿忆父亲”的视角写了四件事,言语间透露出对革命者的敬仰,也饱含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三、根据要求,完成填空。(5分)
(1)纤纤擢素手, 。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4)门前流水尚能西! 。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④。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⑤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 长城一带。塞,边塞。②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③何遽(jù): 怎么就,表示反问。④髀(bì): 大腿骨。⑤引弦 (xián): 拉开弓弦。
(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近塞上之人( ) 有善术者 ( ) 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2分)
(3)下列与“虽与之俱学”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而疑邻人之父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3分)
五、名著阅读。(15分)
鲁滨逊漂流记 (节选)
①初见那个可怜的家伙时,我看他身材合宜,四肢挺直结实,年纪看来约二十五六岁。他的面目一点也不狰狞可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 非常英俊,脸上既有一种男子汉的英勇气概,又有欧洲人那种和蔼可亲的样子,这种温柔亲切的样子在他微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告诉他,他的名字叫“星期五”,这是我救他命的那一天。
②回到家里的第二天,我就考虑怎样安置星期五的问题。我又要让他住得好,又要保证自己绝对安全。 为此,我在两道围墙之间的空地上, 给他搭了一个小小的帐篷,这小帐篷搭在内墙之外,外墙之内。我在入口处做了个门柜和一扇木板门。 门是从里面开的。 一到晚上, 我就把门从里面闩上, 同时把梯子也收进来。这样,如果星期五想通过内墙来到我身边,就必然会弄出许多声响, 也就一定会把我惊醒。此外,我每夜都把武器放在身边, 以备不时之需。
③过了几天,我教他打谷,并把谷筛出来。 不久以后,他打谷筛谷就做得和我一样好了。我等他打完谷之后,就让他看我做面包、 烤面包。 没过多久,他也能做面包、烤面包了, 而且做得和我一样好。
④有一天,天气晴朗,我和星期五偶然走上岛东边的那座小山顶。星期五全神贯注地朝大陆方向眺望了一会儿, 忽然出乎意外地手舞足蹈起来: “噢,真高兴!真快活!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自己的部落了!”这时,我只见他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欣喜。他双眼闪闪发光, 流露出热切、兴奋和神往的神色,仿佛想立刻返回他的故乡似的。
⑤我对他说,我们可以动手造一条大船,让他坐着回家。他一句话也没有说,脸上显出很庄重、很难过的样子: “你为什么生星期五的气 我做错了什么事 ”我问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并告诉他,我根本没有生他的气。 “没有生气!”他把这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没有生气为什么要把星期五打发回家 ”我说: “星期五,你不是说你想回去吗 ” “是的,是的,”他说, “我想我们两个人都去, 不是星期五去, 主人不去。”没有我,他是绝不想回去的。 我说: “我去! 但是, 星期五,我去那儿有什么事好做呢 ”他马上回答说: “你可以做很多好事。你可以教我们这些野人成为善良的人, 有头脑的人, 和气的人,使他们过一种新的生活。”“不行, 不行, 星期五。”我说。他听了我的话,立即跑去把他日常佩戴的那把斧头取来交给我。
⑥“你给我斧头干什么 ”我问他。 “拿着它,杀了星期五吧!”他说。 “我为什么要杀星期五呢 ”我又说。他马上回答说: “你为什么要赶走星期五呢 拿斧头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他走。”他说这几句话的时候,眼睛里噙着眼泪。我当时就对他说,只要他愿意跟我在一起,我再也不打发他走了。
(有删改)
(1)将选文按时间顺序分成四个部分,照样子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
初识“星期五”→ → →
(2)在跟“星期五”相处的过程中,“我”的感情发生的变化是 ( )。(2分)
A. 喜爱—防备—同情——欣赏 B.喜爱—防备——欣赏—信任
C. 亲近—害怕—信任—欣赏 D. 亲近—防备—喜爱—信任
(3)选文表现了“星期五”的什么特点 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并从文中找到两个能证明这个特点的理由写在横线上。(3分)
(4)细读选文第⑤自然段,推断在“星期五”的心目中,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5)文中关于“星期五”的几件事情中,哪件写得最详细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4分)
六、现代文阅读。(16分)
少年书架
季羡林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我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 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
着淡淡的黄。将它们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 来年春天, 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我一进门就呆住了, 老师客厅的一面墙, 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 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看呆了, 书, 可以这样放, 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 自己钉在墙上的, 美其名曰: 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 细腻, 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书立,俨然一个小书架。这小小发明, 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 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 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 能上学读书, 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 什么时候, 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呢
⑨那是一个秋日, 天, 蓝蓝的, 几片厚厚的白云, 暖暖轻轻地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 “够了, 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 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道。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 不知所措了, 我仿佛看见了, 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 千挑万拣,拣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 用砂纸, 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 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 油漆……放了学的我, 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 蹲在一边, 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 阳光, 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 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 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 一遍又一遍,慢慢地, 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 在心里, 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 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 它在身边, 不离不弃, 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如今家里早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 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有删改)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四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6分)
①“我”来到老师家,看到巨大的书架,感到十分震撼,内心很羡慕。
②
③
④
(2)“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3)文中画线句子分别是什么描写 从这几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3分)
(4)“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这句话中的“撑”能否换成“挺” 为什么 (4分)
七、习作表达。(35分)
生活中会有很多人、事、物看似平凡,却给你的生活注入正能量,在你的成长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迹。请以“‘你’是生活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让真情自然流露。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注意字迹工整,书写5分。
参考答案
一、通宵 沸腾 惧 俱 搅
二、 1. C 2. B 3. B 4. C 5. D 6. B
三、(1)札札弄机杼
(2)今夜月明人尽望
(3)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4)休将白发唱黄鸡
四、(1)靠近 擅长,精通 缘故,原因
(2)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
(3) B
(4)福祸是相互依存的,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因此我们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遇到好事时要不骄不躁,遇到坏事时也要学会泰然处之。
五、(1) 安置“星期五” “我”教“星期五”打谷、筛谷和做面包“星期五”不愿离开主人
(2) B
(3)特点:聪明
理由①:过了几天,我教他打谷,并把谷筛出来。不久以后,他打谷筛谷 就做 得 和我 一 样好了。
理由②:我等他打完谷之后,就让他看我做面包、烤面包。没过多久,他也能做面包、烤面包了,而且做得和我一样好。
(4) 在“星期五”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善良、文明、和气的人。
(5)“星期五”向往回到他的故乡,但又不愿离开主人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样写突出了“星期五”对主人的依恋,以及在“星期五”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善良、文明的人。
六、(1)②“我”在书桌上用字典搭了一个“小书架”,并向父母炫耀。
③父亲到包装厂捡来木料,为“我”制作了一个书架。
④“我”对这个书架十分喜爱,它陪伴着“我”成长。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架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
(3)第一句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第二、三句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到母亲因为“我”对书的喜爱而感到自豪,但是又因为无法满足“我”的小心愿而内疚;通过父亲帮“我”做书架的过程可以看到父亲为做这个书架想尽办法,十分辛苦,流露出深深的父爱。
(4)不能换。 “撑”字更有力量感,体现出这个书架为“我”打开了文学之门并伴随“我”成长,也代表着父母对“我”的成长之路给予的支持和力量。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