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4: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故事情节:学生需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包括农夫如何得到兔子、他的心理变化以及最终的结果。
2. 领会寓意:学生要能够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即不应该依赖偶然的运气,而应该通过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生活。
3. 语言表达:学生应该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能够解释故事的寓意。
4. 拓展思考: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依赖运气与勤奋工作的关系。
重点难点:
1. 重点:
- 理解并背诵课文,特别是故事中的关键句子。
- 领会并能够解释故事的深层含义和教育意义。
2. 难点:
- 把握故事的寓意,尤其是将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启发:
1.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们有一天在树下发现一只死兔子,你们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点子,从而引入故事。。
2.历史背景介绍:
教师可以从介绍寓言故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入手,解释“寓言”是什么,它如何通过简单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然后宣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则古老的中国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二、生字学习,书写指导
1. 守:书写时,先写上面的“宀”,接着写“寸”部分。
2. 株:书写时,先写“木”部分,即先画一横线,然后在其下方画一竖线,再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接着写“朱”部分,即在“木”的右侧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最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
3. 待:书写时,先写“彳”部分,即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再画一横线。接着写“寺”部分,即在“彳”的右侧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最后在其下方画一横线。
4. 宋:书写时,先写“宀”部分,即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接着写“木”部分,即在“宀”的下方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
5. 耕:书写时,先写“耒”部分,即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接着写“井”部分,即在“耒”的右侧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最后在其下方画一横线。
6. 触:书写时,先写“角”部分,接着写“虫”部分。
7. 释:书写时,先写“采”部分,即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接着写“文”部分,即在“采”的右侧先画一横线,再在其下方画一竖线,然后在其右侧画一横线,最后在其下方画一横线。
三、作者简介
《守株待兔》是韩非子 五蠹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而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韩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主张法治至上,强调以法律为中心来治理国家,认为只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提出许多法家思想及法治理论,其中《五蠹》一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文分十七小节,论述了大量法家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批评与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韩非的文章以其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词锋锐利而著称,他在《五蠹》中举出了大量的事实,并通过对比指出了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他的写作风格直接且富有说服力,能够切中问题的核心。
四、理解故事,明白寓意。
1.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一是可以看注释,二是可以结合实际。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旁的七条注释。
2. 梳理文言文里的两类词语。
(1)一个字就可以表示一个词。
株——树桩 因——于是 释——放下 冀——希望
(2)古今异意。
现在,“行”和“走”都是走的意思。而在文言文中“走”的意思是——跑。用什么表示走呢?——行。
3.正向反向问答,熟悉注释中词语的意思。
4.结合注释,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5.交流分享:
宋人有耕者。——宋国有个农夫。
者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耕者,耕田的人,也就是农夫。
田中有株。——他的田地里有一根树桩。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触的意思是撞,颈指的是脖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只兔子跑过来一头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兔子没有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笑话。
6.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笑他什么?在文中画出原因。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大家笑他身为农夫不好好耕田,不务正业;笑他还想在得到兔子,不劳而获,尽想美事;兔子不可能天天撞死,而他却然发生的事情当必然,最后落得个田地荒芜,实在愚蠢。)
7.明确寓意。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五、说说身边的人和事
其实像种田人一样,因为一次碰到好运气,就想永远靠碰运气过日子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能说一说吗?
六、课外阅读
(过渡: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老师这还有一则寓言故事,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
1、自由读读寓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七、课文总结: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 五蠹》中的一个寓言,主要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在田边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便放弃耕作,天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撞而死的侥幸心理,希望再次获得兔子。然而,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耽误了农时,荒废了田地。
总结:
1. 故事情节:故事描述了一位农夫因为偶然得到意外之财(一只兔子),而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他放弃了日常的农耕工作,每天守在树旁希望能够再次捕获到兔子。但最终,他没有等来第二只兔子,反而耽误了正常的农活,导致收成失败。
2. 教育意义:这个寓言深刻地告诉我们,依赖偶然的运气或者意外的机遇是不可靠的,勤奋工作才是成功的基础。它警示人们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而应该脚踏实地去努力。
3. 思想内涵:韩非通过这个故事强调了法治和勤政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能依赖于偶然的因素,而应该依靠法律和制度以及人民勤劳的工作。
4. 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守株待兔》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劝诫人们勤奋工作的典故,并且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特点。
5. 语言学习:对于三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综上所述,《守株待兔》不仅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也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教育我们要勤奋工作,不应期待不切实际的好运,而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和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