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考复习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赏析之炼字赏析
目
录
中考复习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壹
考点解析
贰
方法讲解
叁
随堂练习
肆
学考链接
考点解析
第壹章
中华传承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与题目
炼字特点
炼字相关题型
考点解析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
1.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 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 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 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炼字特点
何为炼字:
相传,北宋声誉蜚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轻风口细柳 淡月口梅花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山谷认真地思索后,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苏东坡和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
炼字特点
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分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 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炼字特点
中华传承
明考点:
“炼字”即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炼字设问方式知多少?
1.诗中的“XX”字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2.“XX”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这些设问方式可以怎么分类呢
炼字相关题型
炼字相关题型
析题型1、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定向赏析)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比较赏析)3、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自主赏析)给字题不给
中华传承
炼字相关题型
方法学习
第贰章
中华传承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文本标题一
文本标题二
文本标题三
炼字鉴赏方法
编辑您的文本标题
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
壹
贰
叁
方法学习
方法一 :从修辞(表现)手法入手
1、明确修辞(表现)手法:“衔”运用了拟人手法
2、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还原诗句情景(表达效果+内容):
“衔”生动形象地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两山含着夕阳的情形
3、辩明字-意关系(说明该字在表现环境特点或者全诗主题或情感方面的作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示例:“衔”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两山含着夕阳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方法学习
方法二、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
1、解释词语的含义(语境义):“横” 是横坐之意。
2、回归原诗(还原诗句情景):“横”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的调皮姿态。
3、辩明字-意关系:(说明该字在表现环境特点或者全诗主题或情感方面的作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示例:“横”是横坐之意,“横”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的调皮姿态。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方法学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指谢,南齐著名诗人。
从炼字角度来说,领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
不给字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找准切入点
A、明确修辞(表现)手法
B、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
(2)回归诗句:
将该字还原于诗词,具体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
(3)辨明字-意关系:说明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划重点:释含义、点手法--描景象--明情境,表情感
随堂练习
第叁章
中华传承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文本标题一
文本标题二
文本标题三
中华传承
即学即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中华传承
即学即练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6.“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的“透”字极富表现力,请赏析其妙处,
①“透”字是动词,意思是穿透。“虫声新透绿窗纱”,也就是说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穿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子里。诗人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表现出盎然春意和诗人体察自然界的细微。
链接中考
第肆章
中华传承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文本标题一
文本标题二
文本标题三
链接中考
(江苏盐城·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瓜洲渡
王士禛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①,叶叶轻帆起白鸥。
(注释)①荠:荠菜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三、四两句。
“浮”“起”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远景层层的树木如同漂浮的荠菜江面上航行的帆船如同飞翔的白鸥,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
学习小结
1、什么是“炼字”
你能说出“炼字”题的几种设问方式吗
2、古诗词中所“炼”字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和效果 解答“炼字题”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分析所“炼”字的两个切入点是什么
观看
感
谢
中华传承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问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思路解析】:题干已点明三四两句中“斗”“攒”两字用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分析时应联诗句上下文语境,具体解说这两个字“生动传神”体现在哪里,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斗”在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用“斗”字,则将江两岸的山崖比拟化了,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
示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问题:“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
【思路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认为哪个字好,都需要阐明理由,给出的理由要合理。若是认为“望”字更好,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照应题目中的“登台”;二是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若是认为“空’字更好,要把握好诗歌意境和作者心态这两点:一是营造空旷的意境,二是流露出超然(或悠闲、闲适、安闲)的心态。
★【技巧点拨】
学生在解答炼字类题目时,通常存在孤立字词、割裂理解、词不达意等问题,而没有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并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评析诗词炼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词性入手
古人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炼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主要充当谓语,因而根据所陈述主语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当主语是人时,它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意境更加耐人寻味。
(2)当主语是物时,它往往使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描写对象以人情、人性美或是活化物象,化静为动。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考查的重点。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炼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锤炼形容词的效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精妙的形容词可以突出描写对象形、声、色等方面的特点,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2)有些形容词不仅写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还传递出人物的情感。
(3)形容词还可以活用做名词或动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3.炼数量词
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炼数量词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
(1)锤炼数量词可以让描写更加细腻、准确。
(2)锤炼数量词还可以有夸张的效果,增强语言的气势与感染力。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炼叠词
炼叠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音韵美,还可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更为充沛的情感。
(2)叠词的表达功能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内涵。
(3)有些叠音词具有摹声的效果,使诗歌生动形象。
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作》)句中的“漠漠”与“阴阴”这两个叠词分别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前者开阔,后者幽深,形容贴切。
5.炼副词
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二、从描写对象人手
特定的描写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的诗句当中。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人手
诗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炼字时,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观察的角度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离别孤寂的意境。
四、从表达效果人手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炼、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分析:“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从结构作用人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渡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分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膦”、“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六、从文化知识人手
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平时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时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应对自如。
例: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之处(即“诗眼”)的理解,实际就是炼字的考查。如果平时对“折柳”这个文化知识有所了解,解答这个问题则不难?其实,教材中有关“柳”意象的诗歌很多,如《诗经》中的“昔我往已,杨柳依依”,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根据传统文化的解析,“柳”谐音“留”,希望留下,有依依不舍的意思。
七、从文学常识人手
主要是指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
例: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析:“阔”字更好,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八、从联想想象人手
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作者的用字之妙。
例: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从词语意义入手
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这首诗的末句,“应有”比起.“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分析:“应有”更好。“应有”就是应该会有,这种存在与作者的期望是相符的,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是客观存在,没有悬念,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没有“应有”那么妙。
十、从情感人手
情感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
例: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分析: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