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臣之妻私臣
C.辍耕之垄上 D.何陋之有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C项和题干中的“之”均是“去、往”的意思。A.代词,指代见到的景象。B.助词,相当于“的”。D.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2.下列对文章《 陈涉世家 》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B.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吴广的智谋依次表现在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激怒众人。
C.文中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铺垫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C: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应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整体大意,把握相关语句,分析选择。
3.下列对加点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记载
B.吾闻二世少子也 闻:听说
C.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
D.
陈胜王 王:称王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志:志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4.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ù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铚(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烹”应读一声。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然足下卜之鬼乎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 ①②句都为反问语气。 ③④都为一般疑问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句子的语气。 主要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 一、陈述语气。 客观陈述事实,不包含强烈情感: 肯定陈述 你是学生。 强调陈述 是你弄错了。 否定陈述 他不愿意走。 二、祈使语气。要(请)求或禁止某些行为,感彩不强烈: 要求式 请把书递给我。 你还是去休息一下吧。 禁止式 不要动屋里的东西! 禁止吸烟! 三、感叹语气。对事物、行为表示赞赏或否定,有强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色彩: 主谓式:多么雄伟啊,长城! 他们是世界上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四、疑问语气。此种情况较为复杂,一般疑问句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所表达的疑问语气,可以分为四类: 1、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 是非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语调要变为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 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2、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 特指问句既可以使用升调,也可以使用降调。 特指问句只能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不能使用“吗、吧”。 3、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 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4、正反问句 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二、综合题
6.(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前言
《礼记》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纵古观今,有很多名士不为时代的车轮所裹携,保有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
面对生与义,孟子以“二者不可得兼,①____”做坚定选择,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②____”表献身之志;面对家与国,秋瑾以“③____,殊未屑”与过往生活决别;面对岁与志,韩愈以“④____,____”坦陈心志不辞衰老;面对物与我,范仲淹追求古仁人“⑤____,____”的豁达胸襟;面对顺与逆,苏轼以“⑥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书写不惧风雨随遇而安的宁静,刘禹锡以“⑦_______”思索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
本期专刊将从多角度展现文学社员的思辨读写过程与成果,以期思辨之光普照校园。
(1)小编审稿时发现有错别字,请你协助小编纠正加点字。
“携”改为 “决”改为
(2)补全“前言”中的古诗文名句。
(3)小编准备将以下诗中画线句编入“前言”部分,你认为合理吗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清明日独酌
(宋)王禹偶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英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释】①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任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冷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③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④离骚:这里指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离骚》。
【答案】(1)挟;诀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回首向来萧瑟处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我认为合适。这两句诗运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以隐士自比,写诗人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的情态,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与前言中历代名士所具有的精神境界一致。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1)裹挟 guǒ xié (动)(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
携 xié 携带。拉着(手)。组词:携带。
决 jué 决定,判决。组词:决定
诀别 jué bié (动)告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
(2)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萧瑟、僵、罔、殆、致”等字。
(3)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翻译为: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所以放到前言是合适的。
故答案为:(1)挟;诀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回首向来萧瑟处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我认为合适。这两句诗运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以隐士自比,写诗人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的情态,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与前言中历代名士所具有的精神境界一致。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①②③⑥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④⑤⑦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结合注释和诗人生平背景,分析诗句表达的诗人情感态度,分析是否和前言部分相吻合即可。
【译文】
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
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闲恨闲愁所到之处就萌生。
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
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三、文言文阅读
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7.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辍耕之垄上 辍:
②或说陈王曰 或:
③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之: 之: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0.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作者运用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胜渴望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乙]文写了陈胜为王后,追求物质享受,不能守信与人同甘,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C.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虽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
11.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7.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8.停止;有人;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去、往
9.①发布号令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②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10.C
11.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5)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主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乙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伴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分辩诉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作“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位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7.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故两个句子可划分为: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8.此题考查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辍”为“停止”的意思;“或”在此处是“有人”;“之”有多种用法,第一个“之”作代词,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第二个“之”作动词,“去,往”的意思。
9.此题除了句意要通顺之外,重点词语还要解释准确。“会计”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此处应为“集会,议事”;第二句中的“故人”应指“老朋友”,“由是”是“因此”的意思。“亲”在此处是“意动用法,”以......为亲“的意思。就是”把陈胜当作亲人,和他亲近的意思。
10.C 项中的”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是要求我们分析人物形象,这些事例,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有远见卓识。而不是”果断和勇敢“ABD正确。
11.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要求我们通读全文,联系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故事的时代背景,综合考虑;以及在此主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有关的启示。
四、综合性学习
12.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
名片正面:历史一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答案】(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诗歌对联;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时应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本题抓住“蚕室”“龙门”的比喻义进行理解。“蚕室”指受宫刑后容易中风而死,需要在像蚕室一样温暖不通风的密室里疗伤,待创口愈合后方能出来。“龙门”一般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邸。在此“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本题考查学生名片的设计能力。首先要研读示例,明确名片正面要体现设计角度、点明地名,背面要围绕正面设计的角度组织语言,体现此地的优势。答题时要注意重要提示信息: 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从司马迁的历史贡献的角度体现韩城的名人故里的价值。如: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故答案为: (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2)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提示语,联系对联的内容和相关的重点词语,结合人物的故事进行赏析。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名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名片的基本要求和特征,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表达。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臣之妻私臣
C.辍耕之垄上 D.何陋之有
2.下列对文章《 陈涉世家 》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B.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吴广的智谋依次表现在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激怒众人。
C.文中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铺垫作用。
3.下列对加点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记载
B.吾闻二世少子也 闻:听说
C.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
D.
陈胜王 王:称王
4.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ù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铚(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5.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然足下卜之鬼乎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②④
二、综合题
6.(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前言
《礼记》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纵古观今,有很多名士不为时代的车轮所裹携,保有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
面对生与义,孟子以“二者不可得兼,①____”做坚定选择,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②____”表献身之志;面对家与国,秋瑾以“③____,殊未屑”与过往生活决别;面对岁与志,韩愈以“④____,____”坦陈心志不辞衰老;面对物与我,范仲淹追求古仁人“⑤____,____”的豁达胸襟;面对顺与逆,苏轼以“⑥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书写不惧风雨随遇而安的宁静,刘禹锡以“⑦_______”思索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
本期专刊将从多角度展现文学社员的思辨读写过程与成果,以期思辨之光普照校园。
(1)小编审稿时发现有错别字,请你协助小编纠正加点字。
“携”改为 “决”改为
(2)补全“前言”中的古诗文名句。
(3)小编准备将以下诗中画线句编入“前言”部分,你认为合理吗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清明日独酌
(宋)王禹偶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英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释】①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任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冷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③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④离骚:这里指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离骚》。
三、文言文阅读
对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谁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彩,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7.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去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辍耕之垄上 辍:
②或说陈王曰 或:
③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之: 之: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0.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作者运用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胜渴望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乙]文写了陈胜为王后,追求物质享受,不能守信与人同甘,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C.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虽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鲜明地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
11.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四、综合性学习
12.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
名片正面:历史一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C项和题干中的“之”均是“去、往”的意思。A.代词,指代见到的景象。B.助词,相当于“的”。D.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2.【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C: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应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整体大意,把握相关语句,分析选择。
3.【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志:志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4.【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烹”应读一声。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答案】A
【知识点】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 ①②句都为反问语气。 ③④都为一般疑问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句子的语气。 主要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 一、陈述语气。 客观陈述事实,不包含强烈情感: 肯定陈述 你是学生。 强调陈述 是你弄错了。 否定陈述 他不愿意走。 二、祈使语气。要(请)求或禁止某些行为,感彩不强烈: 要求式 请把书递给我。 你还是去休息一下吧。 禁止式 不要动屋里的东西! 禁止吸烟! 三、感叹语气。对事物、行为表示赞赏或否定,有强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色彩: 主谓式:多么雄伟啊,长城! 他们是世界上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四、疑问语气。此种情况较为复杂,一般疑问句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所表达的疑问语气,可以分为四类: 1、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 是非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语调要变为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 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2、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 特指问句既可以使用升调,也可以使用降调。 特指问句只能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不能使用“吗、吧”。 3、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 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4、正反问句 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6.【答案】(1)挟;诀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回首向来萧瑟处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我认为合适。这两句诗运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以隐士自比,写诗人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的情态,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与前言中历代名士所具有的精神境界一致。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1)裹挟 guǒ xié (动)(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
携 xié 携带。拉着(手)。组词:携带。
决 jué 决定,判决。组词:决定
诀别 jué bié (动)告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
(2)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萧瑟、僵、罔、殆、致”等字。
(3)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翻译为: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所以放到前言是合适的。
故答案为:(1)挟;诀
(2)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回首向来萧瑟处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我认为合适。这两句诗运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以隐士自比,写诗人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的情态,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与前言中历代名士所具有的精神境界一致。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①②③⑥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④⑤⑦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结合注释和诗人生平背景,分析诗句表达的诗人情感态度,分析是否和前言部分相吻合即可。
【译文】
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
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闲恨闲愁所到之处就萌生。
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
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答案】7.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
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8.停止;有人;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去、往
9.①发布号令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②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10.C
11.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5)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主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乙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伴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分辩诉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作“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位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7.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故两个句子可划分为:①置 人/ 所 罾 鱼 腹 中②诸 陈 王 故 人/ 皆 自 引
8.此题考查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辍”为“停止”的意思;“或”在此处是“有人”;“之”有多种用法,第一个“之”作代词,代指陈胜称王这件事。第二个“之”作动词,“去,往”的意思。
9.此题除了句意要通顺之外,重点词语还要解释准确。“会计”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此处应为“集会,议事”;第二句中的“故人”应指“老朋友”,“由是”是“因此”的意思。“亲”在此处是“意动用法,”以......为亲“的意思。就是”把陈胜当作亲人,和他亲近的意思。
10.C 项中的”陈胜起兵前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举措体现出他的果断和勇敢 “是要求我们分析人物形象,这些事例,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有远见卓识。而不是”果断和勇敢“ABD正确。
11.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要求我们通读全文,联系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故事的时代背景,综合考虑;以及在此主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有关的启示。
12.【答案】(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诗歌对联;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时应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本题抓住“蚕室”“龙门”的比喻义进行理解。“蚕室”指受宫刑后容易中风而死,需要在像蚕室一样温暖不通风的密室里疗伤,待创口愈合后方能出来。“龙门”一般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邸。在此“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本题考查学生名片的设计能力。首先要研读示例,明确名片正面要体现设计角度、点明地名,背面要围绕正面设计的角度组织语言,体现此地的优势。答题时要注意重要提示信息: 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从司马迁的历史贡献的角度体现韩城的名人故里的价值。如: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故答案为: (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2)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提示语,联系对联的内容和相关的重点词语,结合人物的故事进行赏析。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名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名片的基本要求和特征,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表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