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古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语段阅读
1.(2024九下·江门月考)以下是广东学校网站关于学科节活动的一则推文,请根据要求完善这则推文,完成各题。
学科节设立的【A】初衷,是营造多元的学习氛围。①学生能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享受室与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核心素养。今年的学科节开展了多种项目活动,学生们都yǒng yuè ( )参与其中。
【项目-:制作粤剧花灯】②这一活动置在通过有趣且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粤剧这一中图传统艺术形式为目的。一些花灯的设计,虽说不上【B】巧妙绝伦,却也别出心裁,生动有趣。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项目二:绘制书画团扇】③学生通过绘制团扇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学习到包括扇而的半圆形、扇骨的弧线等与团扇结构相关的基本几何知识。数学与美术两个学科融合协作, xiāng dé yì zhāng( )。参加这个【C】階庸风雅的活动,④不仅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内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延伸拓展,还可以充分展示艺术才华和书画技能。
【项目三:制作“二十四节气”小摆件】学生们【D】辨识每个节气最突出的气候特点,并了解相应的民俗活动,动手制作一系列节气小摆件,更深刻地理解了节气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领悟yīn dì zhì y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yǒng yuè(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yīn dì zhì yí( )
(2)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下列选项中对语段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把“增强”改为“提升”。
B.句②:删掉“为目的”。
C.句③: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后加上“的魅力”
D.句④:“延伸”与“拓展”互换位置。
【答案】(1)踊跃;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2)C
(3)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踊跃yǒng yuè: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相得益彰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故答案为:踊跃;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2)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答案为:C
(3)句③“学生通过绘制团扇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这句话应该改为:通过绘制团扇,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属于语序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二、默写
2.(2023九下·龙岗期中)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6)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8)面对危难,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一句“ ,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临危受命的决心。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答案】(1)将军白发征夫泪
(2)伤心秦汉经行处
(3)五十弦翻塞外声
(4)杏花疏影里
(5)也无风雨也无晴
(6)瀚海阑干百丈冰
(7)雉从梁上飞
(8)受任于败军之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出师表;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五从军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要求学生把握好字形。本题的易错字有: (3)弦;(4)疏 ;(6)瀚、阑;(7)雉、梁;(8)汗青。
故答案为:(1) 将军白发征夫泪 ;(2) 伤心秦汉经行处 ;(3) 五十弦翻塞外声 ;(4) 杏花疏影里 ;(5) 也无风雨也无晴 ;(6) 瀚海阑干百丈冰 ;(7) 雉从梁上飞 ;(8)受任于败军之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默写。古诗文默写,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平时应读准字音,把握好字形,再对比译文,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最后,还应多练,筛选出易错字,针对性地强化记忆。关于理解性的默写,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学会以关键词为线索找出对应的原句。例如:(7)中的 “梁”不是“高粱”的粱。下面是“木”,和木头有关。 (8)中“ 慷慨赴死的大无畏 ”对应原句的“谁无死”。
三、诗歌鉴赏
(2024九下·罗城开学考)古代诗歌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咏雪”为主线,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景写春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既点明环境,又渲染送别氛围。
D.“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丽形象,体现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3.B
4.这几句诗句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成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建功立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3.ACD.正确。
B.有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故答案为:这几句诗句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成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 的特点。
6.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5.听觉;地势险要。
6.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5.“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据此可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听觉;地势险要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起到点明此曲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松柏冢累累 累累:
采葵持作羹 持:
不知饴阿谁 饴:
8.“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画线诗句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整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答案】7.众多的样子
8.夸张。突出从军之久。
9.抒发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文言实词;夸张
【解析】【点评】(1)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2)考查诗句的赏析。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①句意: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累累:众多的样子。
②句意:摘下葵叶来煮汤。持:拿着。
③句意:却不知送给谁吃。饴:同“贻”,送给。
故答案为:众多的样子;拿着;同“贻”,送给。
8.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意思是:老兵“十五”岁就随军队出征打仗,一直到了“八十”岁才返回家中。时间跨度十分长,由此可知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夸张。突出从军之久。
9.第一问。画线句的意思是: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从老翁不知道把做好的汤和饭送给谁吃,说明家中已了无亲人,可看出老翁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孤苦无依。从他老泪纵横可看出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
第二问。这首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联系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由此可知,整首诗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故答案为:抒发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四、综合题
10.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E.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 ——(谜底)陆游
【答案】(1)C
(2)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反映的主题的理解。A.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面是说故乡水舍不得“我”的离开,送“我”到万里之外,实则表现“我”对故乡的思念。B.诗句借“大雁”为自己捎信回家乡的愿望,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C.诗句描写山间傍晚时,飞鸟结伴归巢的情景,与“思乡”无关。D.诗句表现“吹芦管”引起出征者对家乡的思念,表达“思乡”的主题。故选C。(2)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谜底为陆游,结合示例可知,谜面出自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据此作答,示例: 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故答案为:(1)C (2) 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解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诗句进行作答。
11.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演绎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推广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答案】(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知识点】诗歌对联;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故选:CB;
(2)【咏经典】“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
故答案为:(1)C; B;
(2)咏诗词 弘扬传统
【点评】⑴第一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古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语段阅读
1.(2024九下·江门月考)以下是广东学校网站关于学科节活动的一则推文,请根据要求完善这则推文,完成各题。
学科节设立的【A】初衷,是营造多元的学习氛围。①学生能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享受室与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核心素养。今年的学科节开展了多种项目活动,学生们都yǒng yuè ( )参与其中。
【项目-:制作粤剧花灯】②这一活动置在通过有趣且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粤剧这一中图传统艺术形式为目的。一些花灯的设计,虽说不上【B】巧妙绝伦,却也别出心裁,生动有趣。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项目二:绘制书画团扇】③学生通过绘制团扇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学习到包括扇而的半圆形、扇骨的弧线等与团扇结构相关的基本几何知识。数学与美术两个学科融合协作, xiāng dé yì zhāng( )。参加这个【C】階庸风雅的活动,④不仅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内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延伸拓展,还可以充分展示艺术才华和书画技能。
【项目三:制作“二十四节气”小摆件】学生们【D】辨识每个节气最突出的气候特点,并了解相应的民俗活动,动手制作一系列节气小摆件,更深刻地理解了节气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领悟yīn dì zhì y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yǒng yuè(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yīn dì zhì yí( )
(2)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下列选项中对语段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把“增强”改为“提升”。
B.句②:删掉“为目的”。
C.句③: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后加上“的魅力”
D.句④:“延伸”与“拓展”互换位置。
二、默写
2.(2023九下·龙岗期中)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6)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8)面对危难,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一句“ ,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临危受命的决心。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三、诗歌鉴赏
(2024九下·罗城开学考)古代诗歌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咏雪”为主线,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景写春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既点明环境,又渲染送别氛围。
D.“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丽形象,体现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 的特点。
6.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松柏冢累累 累累:
采葵持作羹 持:
不知饴阿谁 饴:
8.“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画线诗句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整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四、综合题
10.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E.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 ——(谜底)陆游
11.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演绎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推广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踊跃;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2)C
(3)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踊跃yǒng yuè: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相得益彰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故答案为:踊跃;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2)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答案为:C
(3)句③“学生通过绘制团扇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这句话应该改为:通过绘制团扇,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属于语序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2.【答案】(1)将军白发征夫泪
(2)伤心秦汉经行处
(3)五十弦翻塞外声
(4)杏花疏影里
(5)也无风雨也无晴
(6)瀚海阑干百丈冰
(7)雉从梁上飞
(8)受任于败军之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出师表;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五从军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要求学生把握好字形。本题的易错字有: (3)弦;(4)疏 ;(6)瀚、阑;(7)雉、梁;(8)汗青。
故答案为:(1) 将军白发征夫泪 ;(2) 伤心秦汉经行处 ;(3) 五十弦翻塞外声 ;(4) 杏花疏影里 ;(5) 也无风雨也无晴 ;(6) 瀚海阑干百丈冰 ;(7) 雉从梁上飞 ;(8)受任于败军之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默写。古诗文默写,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平时应读准字音,把握好字形,再对比译文,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最后,还应多练,筛选出易错字,针对性地强化记忆。关于理解性的默写,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学会以关键词为线索找出对应的原句。例如:(7)中的 “梁”不是“高粱”的粱。下面是“木”,和木头有关。 (8)中“ 慷慨赴死的大无畏 ”对应原句的“谁无死”。
【答案】3.B
4.这几句诗句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成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建功立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3.ACD.正确。
B.有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故答案为:这几句诗句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成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答案】5.听觉;地势险要。
6.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5.“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据此可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听觉;地势险要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起到点明此曲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点明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答案】7.众多的样子
8.夸张。突出从军之久。
9.抒发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文言实词;夸张
【解析】【点评】(1)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2)考查诗句的赏析。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①句意: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累累:众多的样子。
②句意:摘下葵叶来煮汤。持:拿着。
③句意:却不知送给谁吃。饴:同“贻”,送给。
故答案为:众多的样子;拿着;同“贻”,送给。
8.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意思是:老兵“十五”岁就随军队出征打仗,一直到了“八十”岁才返回家中。时间跨度十分长,由此可知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夸张。突出从军之久。
9.第一问。画线句的意思是: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从老翁不知道把做好的汤和饭送给谁吃,说明家中已了无亲人,可看出老翁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孤苦无依。从他老泪纵横可看出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
第二问。这首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联系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由此可知,整首诗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故答案为:抒发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10.【答案】(1)C
(2)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反映的主题的理解。A.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面是说故乡水舍不得“我”的离开,送“我”到万里之外,实则表现“我”对故乡的思念。B.诗句借“大雁”为自己捎信回家乡的愿望,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C.诗句描写山间傍晚时,飞鸟结伴归巢的情景,与“思乡”无关。D.诗句表现“吹芦管”引起出征者对家乡的思念,表达“思乡”的主题。故选C。(2)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谜底为陆游,结合示例可知,谜面出自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据此作答,示例: 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故答案为:(1)C (2) 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解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诗句进行作答。
11.【答案】(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知识点】诗歌对联;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故选:CB;
(2)【咏经典】“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
故答案为:(1)C; B;
(2)咏诗词 弘扬传统
【点评】⑴第一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