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20:23:3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   
又何间焉    公与之乘    长勺   
【答案】g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曹刿 guì :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遍 biàn:遍及,普遍。
小信未孚 fú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间 jiàn :参与。
乘 chénɡ:共乘一车。
长勺 sháo: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故答案为:g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重点字词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乃入见 乃:   
(3)小信未孚 孚:   
(4)公将驰之 驰:   
(5)既克,公问其故 既克:   
(6)望其旗靡 靡:   
【答案】(1)参与
(2)于是,就
(3)使信服
(4)驱车追赶
(5)战胜齐军后
(6)倒下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句意: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句意: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乃:于是。
(3)句意: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4)句意: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驰:驱车追赶。
(5)句意: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既克:取胜后,此处指战胜齐军后。
(6)句意:远远看见他们的旗帜倒了。靡:倒下。
故答案为:参与;于是,就;使信服;驱车追赶;战胜齐军后;倒下。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的情况,平时要多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要有意识地整理和归纳。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3.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②必以   分   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④可以   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答案】尔(你);之;于;君(你);之;鼓;气;鼓;气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①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根据语境分析省略的部分,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因此横线上省略了第二人称代词尔(你)。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根据语境可知横线上要补充的是“之”(指衣服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和“于”(给)。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据此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充的内容为:君(你)。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这个条件)。⑤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因此横线上依次应该补写的词语是:鼓;气;鼓;气。
故答案为:①尔(你);②之 于;③君(你);④之;⑤鼓;气;鼓;气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省略的内容。
二、默写
4.理解文意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   。
(2)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3)关于曹刿为何追逐齐国军队的句子是:   ,   ,故逐之。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   。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文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考点:《曹刿论战》。重点及易错字:鄙;狱 ;察;辙;靡;焉。
故答案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三、语言表达
导学四课文的篇幅不长,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5. 摘抄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仿照示例,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示例】
曹 刿 (叩首行礼,镇定自若,开门见山)何以战?
鲁庄公 (大手一挥,自信满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 刿(①   )②   
鲁庄公 (③   )④   
6. 诸葛亮曾说:“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细读课文,分析曹刿的作用,填写在图中空白处。
【答案】5.[示例](1)摘抄略。①摇了摇头,不以为然,斩钉截铁;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战前:具有政治远见,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国君,明确指出两国交战不能依靠贵族和神明保佑,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可以应战战中:在战场上指挥镇定,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战机战后:理性分析战况,善于总结经验。明确作战靠的是勇气,巧妙发挥士气在作战过程中的作用。善于观察敌情,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最终大败齐军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做此类题,要理解课文内容,找准角度去分析,如从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概括。
(2)此题考查人物的作用。做此类题,可结合不同时间段进行分析,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作答。
5.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个人体味分析,再结合题意,模拟情景,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示例](1)摘抄略。①摇了摇头,不以为然,斩钉截铁;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要求,从“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在课文中,试着筛选重要句子进行分析,然后从个人感悟,历史背景等方面来谈。
故答案为:战前:具有政治远见,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国君,明确指出两国交战不能依靠贵族和神明保佑,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可以应战战中:在战场上指挥镇定,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战机战后:理性分析战况,善于总结经验。明确作战靠的是勇气,巧妙发挥士气在作战过程中的作用。善于观察敌情,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最终大败齐军
四、语段阅读
7.(2024九下·深圳月考)学校举行以“龙年说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览活动序言】
龙在中国文化中____。龙的形象从小耳rú(  )目染地固定下来,相对于西方传说中的“龙”,中国龙高贵、威武、美丽,澎pài(  )大气,无羽翼____腾云驾雾、纵横江海,它的出现往往代表着____、天下太平。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勇敢和奋进。龙年说龙添喜气,万事兴“龙”更奔腾。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耳rú(  )目染 ②澎pài(  )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举足轻重 又 顺风顺水 B.举重若轻 且 和风细雨
C.举轻若重 却 风和日丽 D.举足轻重 而 风调雨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龙是勇敢和奋进。
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龙是勇敢和奋进。
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勇敢和奋进的象征。
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意味着勇敢和奋进的象征。
【答案】(1)濡;湃
(2)D
(3)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ěr rú mù rǎn,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澎湃,péng pài。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或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引申为冲击。
故答案为:濡;湃
(2)举足轻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举轻若重:意思是指对待简单事情的认真态度,比喻办事细致入微。这里写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故用:举足轻重;
“无羽翼”和“腾云驾雾、纵横江海”指转折关系,用“却”或“而”;
顺风顺水: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和风细雨:意思是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风和日丽:意思指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这里写龙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年景好,故用:风调雨顺;
故答案为:D。
(3)缺少宾语,改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勇敢和奋进的象征。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五、综合题
预学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请充分利用工具书,完成下列任务。
8.查阅《古代汉语词典》,补全“狱”的义项。
狱(獄) y ù ①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
②   。
③罪,过失。
④   。张籍《山头鹿》诗:“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
——《古代汉语词典》
9.“小大之狱”中的“狱”字应解释为   。(填序号)
10.“狱”字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解释为“   ”。 比较古今的词义,想一想,它是怎么演变的? 再从文中找出一些词义发生变化的文言字词,写出这些字词的古义和今义。
11. 仔细推究这些文言字词词义的变化规律,并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答案】8.①争讼;②诉讼案件;④牢房,监狱
9.②
10.监狱从“狱”的四个义项推导其词义演变过程:人们往往会因为某些利益而产生争执,双方均不愿退让,这就发展成为“争讼”;进而对簿公堂,成为“诉讼案件”;官府依据相关法例审查判定属于哪一方的“过失、罪行”;被定罪者进“监狱”。由此可见“狱”字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扩充了新的意义和用法。[示例]“鄙”,古义是浅陋,目光短浅;今义是粗俗,低下。“牺牲”,古义是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是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是能够。“再”,古义是第二次;今义是又一次。
11.略。(提示:探究词义变化规律可从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原因入手,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虚化、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等。)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第(1)(2)(3)考查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第(4)结合词义题考查内容的探究。做此类题,要结合词义变化的特点,分析概括,还要审清题意再作答。
8.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蹲监狱?狱:争讼
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 贫困的人家租税负担太重而交纳不起,丈夫死了无钱埋葬儿子又因欠债关在监狱中。
故答案为: ①争讼;②诉讼案件;④牢房,监狱
9.小大之狱 :大大小小的案件。狱 :诉讼案件
故答案为:②
10.此题可结合词语出现在古代或现代的语言中,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意思,然后进行比较。
11.古今词语的意思总在发生变化。如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的转移,再接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   
②神弗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何以战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案】(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2)(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D
(4)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参政议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鄙”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福”这里是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A狱:古义是诉讼事件;今义多指监狱。B牺牲: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C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 。D古今意思相同,都是战争的意思。故选D。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曹刿是在齐国攻打自己的国家时请见鲁庄公的,他要向鲁庄公献计献策,目的是打败齐国保卫自己的国家,结果鲁庄公听取了他的正确建议,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危机关头,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使命和责任,而曹刿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也可表达不同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⑵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⑶ D
⑷ 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参政议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⑷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七、微写作
13.再读课文,借助“知识卡片”,简要剖析文章从邹忌的讽谏写到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写作特点。
【答案】[示例]本文虽没有明说齐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讽谏的功劳,但文章从邹忌的劝谏写到齐国的强盛,让读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当作因果关系来理解。这既能达到颂扬谋士策略的目的,又没有故意歪曲事实,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解析】【分析】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一个大兼并时代,国与国之间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战国策》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情状。其记言记事具有艺术虚构的特点,是史家之笔兼策士之辞。
本文虽没有明说齐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讽谏的功劳,但文章从邹忌的劝谏写到齐国的强盛,让读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当作因果关系来理解。这既能达到颂扬谋士策略的目的,又没有故意歪曲事实,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1.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2.运用类比、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
故答案为: 本文虽没有明说齐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讽谏的功劳,但文章从邹忌的劝谏写到齐国的强盛,让读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当作因果关系来理解。这既能达到颂扬谋士策略的目的,又没有故意歪曲事实,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等等。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   
又何间焉    公与之乘    长勺   
2.重点字词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乃入见 乃:   
(3)小信未孚 孚:   
(4)公将驰之 驰:   
(5)既克,公问其故 既克:   
(6)望其旗靡 靡:   
3.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②必以   分   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④可以   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二、默写
4.理解文意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   。
(2)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3)关于曹刿为何追逐齐国军队的句子是:   ,   ,故逐之。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   。
三、语言表达
导学四课文的篇幅不长,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5. 摘抄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仿照示例,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示例】
曹 刿 (叩首行礼,镇定自若,开门见山)何以战?
鲁庄公 (大手一挥,自信满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 刿(①   )②   
鲁庄公 (③   )④   
6. 诸葛亮曾说:“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细读课文,分析曹刿的作用,填写在图中空白处。
四、语段阅读
7.(2024九下·深圳月考)学校举行以“龙年说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览活动序言】
龙在中国文化中____。龙的形象从小耳rú(  )目染地固定下来,相对于西方传说中的“龙”,中国龙高贵、威武、美丽,澎pài(  )大气,无羽翼____腾云驾雾、纵横江海,它的出现往往代表着____、天下太平。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勇敢和奋进。龙年说龙添喜气,万事兴“龙”更奔腾。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耳rú(  )目染 ②澎pài(  )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举足轻重 又 顺风顺水 B.举重若轻 且 和风细雨
C.举轻若重 却 风和日丽 D.举足轻重 而 风调雨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龙是勇敢和奋进。
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龙是勇敢和奋进。
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勇敢和奋进的象征。
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意味着勇敢和奋进的象征。
五、综合题
预学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请充分利用工具书,完成下列任务。
8.查阅《古代汉语词典》,补全“狱”的义项。
狱(獄) y ù ①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
②   。
③罪,过失。
④   。张籍《山头鹿》诗:“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
——《古代汉语词典》
9.“小大之狱”中的“狱”字应解释为   。(填序号)
10.“狱”字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解释为“   ”。 比较古今的词义,想一想,它是怎么演变的? 再从文中找出一些词义发生变化的文言字词,写出这些字词的古义和今义。
11. 仔细推究这些文言字词词义的变化规律,并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六、文言文阅读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   
②神弗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何以战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七、微写作
13.再读课文,借助“知识卡片”,简要剖析文章从邹忌的讽谏写到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写作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g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曹刿 guì :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遍 biàn:遍及,普遍。
小信未孚 fú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间 jiàn :参与。
乘 chénɡ:共乘一车。
长勺 sháo: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故答案为:g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答案】(1)参与
(2)于是,就
(3)使信服
(4)驱车追赶
(5)战胜齐军后
(6)倒下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句意: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句意: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乃:于是。
(3)句意: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4)句意: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驰:驱车追赶。
(5)句意: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既克:取胜后,此处指战胜齐军后。
(6)句意:远远看见他们的旗帜倒了。靡:倒下。
故答案为:参与;于是,就;使信服;驱车追赶;战胜齐军后;倒下。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的情况,平时要多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要有意识地整理和归纳。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3.【答案】尔(你);之;于;君(你);之;鼓;气;鼓;气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①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根据语境分析省略的部分,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因此横线上省略了第二人称代词尔(你)。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根据语境可知横线上要补充的是“之”(指衣服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和“于”(给)。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据此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充的内容为:君(你)。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这个条件)。⑤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因此横线上依次应该补写的词语是:鼓;气;鼓;气。
故答案为:①尔(你);②之 于;③君(你);④之;⑤鼓;气;鼓;气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省略的内容。
4.【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文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考点:《曹刿论战》。重点及易错字:鄙;狱 ;察;辙;靡;焉。
故答案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5.[示例](1)摘抄略。①摇了摇头,不以为然,斩钉截铁;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战前:具有政治远见,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国君,明确指出两国交战不能依靠贵族和神明保佑,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可以应战战中:在战场上指挥镇定,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战机战后:理性分析战况,善于总结经验。明确作战靠的是勇气,巧妙发挥士气在作战过程中的作用。善于观察敌情,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最终大败齐军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做此类题,要理解课文内容,找准角度去分析,如从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概括。
(2)此题考查人物的作用。做此类题,可结合不同时间段进行分析,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作答。
5.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个人体味分析,再结合题意,模拟情景,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示例](1)摘抄略。①摇了摇头,不以为然,斩钉截铁;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要求,从“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在课文中,试着筛选重要句子进行分析,然后从个人感悟,历史背景等方面来谈。
故答案为:战前:具有政治远见,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国君,明确指出两国交战不能依靠贵族和神明保佑,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可以应战战中:在战场上指挥镇定,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战机战后:理性分析战况,善于总结经验。明确作战靠的是勇气,巧妙发挥士气在作战过程中的作用。善于观察敌情,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最终大败齐军
7.【答案】(1)濡;湃
(2)D
(3)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ěr rú mù rǎn,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澎湃,péng pài。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或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引申为冲击。
故答案为:濡;湃
(2)举足轻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举轻若重:意思是指对待简单事情的认真态度,比喻办事细致入微。这里写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故用:举足轻重;
“无羽翼”和“腾云驾雾、纵横江海”指转折关系,用“却”或“而”;
顺风顺水: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和风细雨:意思是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风和日丽:意思指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这里写龙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年景好,故用:风调雨顺;
故答案为:D。
(3)缺少宾语,改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勇敢和奋进的象征。
故答案为:C。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答案】8.①争讼;②诉讼案件;④牢房,监狱
9.②
10.监狱从“狱”的四个义项推导其词义演变过程:人们往往会因为某些利益而产生争执,双方均不愿退让,这就发展成为“争讼”;进而对簿公堂,成为“诉讼案件”;官府依据相关法例审查判定属于哪一方的“过失、罪行”;被定罪者进“监狱”。由此可见“狱”字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扩充了新的意义和用法。[示例]“鄙”,古义是浅陋,目光短浅;今义是粗俗,低下。“牺牲”,古义是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是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是能够。“再”,古义是第二次;今义是又一次。
11.略。(提示:探究词义变化规律可从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原因入手,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虚化、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等。)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第(1)(2)(3)考查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第(4)结合词义题考查内容的探究。做此类题,要结合词义变化的特点,分析概括,还要审清题意再作答。
8.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蹲监狱?狱:争讼
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 贫困的人家租税负担太重而交纳不起,丈夫死了无钱埋葬儿子又因欠债关在监狱中。
故答案为: ①争讼;②诉讼案件;④牢房,监狱
9.小大之狱 :大大小小的案件。狱 :诉讼案件
故答案为:②
10.此题可结合词语出现在古代或现代的语言中,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意思,然后进行比较。
11.古今词语的意思总在发生变化。如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的转移,再接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12.【答案】(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2)(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D
(4)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参政议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鄙”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福”这里是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A狱:古义是诉讼事件;今义多指监狱。B牺牲: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C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 。D古今意思相同,都是战争的意思。故选D。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曹刿是在齐国攻打自己的国家时请见鲁庄公的,他要向鲁庄公献计献策,目的是打败齐国保卫自己的国家,结果鲁庄公听取了他的正确建议,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危机关头,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使命和责任,而曹刿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也可表达不同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⑵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⑶ D
⑷ 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参政议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⑷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13.【答案】[示例]本文虽没有明说齐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讽谏的功劳,但文章从邹忌的劝谏写到齐国的强盛,让读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当作因果关系来理解。这既能达到颂扬谋士策略的目的,又没有故意歪曲事实,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解析】【分析】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一个大兼并时代,国与国之间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战国策》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情状。其记言记事具有艺术虚构的特点,是史家之笔兼策士之辞。
本文虽没有明说齐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讽谏的功劳,但文章从邹忌的劝谏写到齐国的强盛,让读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当作因果关系来理解。这既能达到颂扬谋士策略的目的,又没有故意歪曲事实,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1.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2.运用类比、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
故答案为: 本文虽没有明说齐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讽谏的功劳,但文章从邹忌的劝谏写到齐国的强盛,让读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当作因果关系来理解。这既能达到颂扬谋士策略的目的,又没有故意歪曲事实,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等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