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经省略)下列按照甲、乙、丙顺序不合要求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
C.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过氧化氢、氧气、水
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NaOH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加水充分溶解后,滴加CaCl2溶液
B 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 加适量KC1溶液,过滤
C 鉴别氯化铵、尿素和氯化钾三种化肥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D 除去ZnSO4溶液中的H2SO4 加入足量氧化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3.关于下面两组对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 ②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A.两个实验方案设计均合理 B.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实验②中右瓶变瘪的程度更大 D.实验②反应后向右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冒气泡
4.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
A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B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C 区分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测溶液的pH
D 鉴别化肥NH4Cl和NH4NO3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A.A B.B C.C D.D
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 B.H2O2、H2O、O2
C.NaOH、Na2CO3、NaNO3 D.Fe2O3、FeCl3、Fe(OH)3
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小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了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甲 乙、丙、丁…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常见的合金 不锈钢、焊锡、生铁
C.常见的还原剂 氢气、木炭、一氧化碳
D.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孰石灰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NaNO2 有类似 NaCl 的咸味,可用于烹调
C.氮气性质不活泼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D.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8.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水中共含有各不相同的七种离子:Ag+、K+、Cu2+、Fe3+、Cl﹣、OH﹣、NO3﹣,测知甲厂的废水pH=13,则甲厂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A.K+、Cl﹣、NO3﹣、OH﹣
B.K+、NO3﹣、OH﹣
C.K+、Cl﹣、OH﹣
D.K+、OH﹣
9.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K2CO3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资料:①吸收池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钾溶液所起的作用是:富集空气中的CO2,为合成甲醇提供CO2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之一是K2CO3
C.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是:加快CO2的逸出,以便及时为合成塔提供CO2
D.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在发酵面团中加入含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Na2CO3
B.Ca(OH)2
C.CaO
D.NaCl
二、填空与简答
11.
(1)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②用井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该井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③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 。
④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 性。
(2)请从元素C、H、O、N、Na中选择,用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用作调味品的酸 ; ②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④具有挥发性的一种碱 。
1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相关问题:
(1)盐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酸,它们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和 (填写符号);它们在工业上常用于金属除锈,写出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我市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呈酸性,应选用 试剂(指示剂)检验该废液。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选用 处理该废液。
(3)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现有Ba(NO3)2溶液、稀硫酸、Na2CO3溶液、KOH溶液和CuSO4溶液。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能够与上述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并有沉淀生成的物质,写出该反应 。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硝酸铵溶液
13.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片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中,石蕊试液变 色。
(2)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
(3)盐酸的性质②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填一种即可)。
14.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1)外观呈灰白色的肥料是 ;有刺激性气味的肥料是 。
(2)鉴别硝酸钾和硫酸钾的方法是: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 。
(3)为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增强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选择施用的化肥是 。
(4)石灰氮(CaCN2)是一种固体肥料,遇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氨气(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N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5.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F 。
(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
16.“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如下图所示)。
(1)沉淀A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填空)。
(2)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填写字母序号)。
A 静置混合物,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加CaCl2溶液,如果无沉淀,则过量
B 向溶液M中滴加Na2CO3溶液,如果有沉淀,则过量
(3)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 (填“有”或“无”)白色沉淀,则洗涤干净。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
称取该纯碱样品21.5g,加入到盛有150g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样品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62.7g.
(1)求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假如称量准确,通过计算得到的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数值偏小,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7.实验小组同学验证Ca(OH)2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灯泡变亮的同时,两个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且阳极附近出现了白色浑浊。小组同学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一】甲同学认为:白色浑浊物是Ca(OH)2。
【实验一】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浊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仍有白色浑浊。
【猜想二】乙同学认为:白色浑浊物中含有CaCO3。
【实验二】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浊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白色浑浊消失,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注射器内稀盐酸推入瓶中,并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I.白色浑浊消失,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II.检测到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1)用石墨电极验证Ca(OH)2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两个电极上产生大量气体,发生的是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提出白色浑浊为Ca(OH)2的理由是 。
(3)由实验三得出的结论是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交流】
(4)实验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气泡的可能原因是 。
(5)丙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用铂(Pt)电极代替石墨(C)电极完成图1所示实验,其目的是 。
四、计算题
18.实验室中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9.2g,向该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到50g混合溶液,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此时溶液的溶质有_________.
(2)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酸反应能生成水,故选项A正确;
B.碳酸钙高温煅烧能生成氧化钙,但是不能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B错误;
C.碳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C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氧气,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B
【详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水充分溶解后,碳酸钠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能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但不能验证NaOH在空气中部分变质,故该选项错误;
B、AgNO3能与适量KC1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和KNO3溶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该选项正确;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和氯化钾均不能,不能鉴别,故该选项错误;
D、H2SO4能与足量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进行对比试验时,实验②中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应该相等,故不正确;
B、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不正确;
C、实验②中右瓶变瘪的程度更大,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故正确;
D、实验②中右瓶中的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观察到产生气泡,故不正确。
4.C
【详解】A、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炭粉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杂质未被除去,原物质被除去,违背除杂原则,故A选项错误;
B、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得到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的溶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无法实现NaCl和CaCO3的分离。可以根据二者溶解性不同,通过溶解、过滤、蒸发进行分离,故B选项错误;
C、区分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酸溶液)呈酸性,pH<7;稀氢氧化钠溶液(碱溶液)呈碱性,pH>7,则分别测溶液的pH小于7的为稀盐酸,pH大于7的为稀氢氧化钠溶液,故C选项正确;
D、鉴别化肥NH4Cl和NH4NO3:取样,加熟石灰研磨,两者都属于氨态氮肥,都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5.C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详解】A、碳在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符合要求;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了水,该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符合要求;
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硝酸钠不能一步转为碳酸钠,该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该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符合要求。
故选:C。
6.D
【详解】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指粉尘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是空气污染物的一部分,故A正确;
B、不锈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常见的合金,故B正确;
C、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属于常见的还原剂,故C正确;
D、常见的碱有烧碱、熟石灰等,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常见的碱,故D错误。
故选D。
7.A
【详解】A.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很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符合题意;
B.NaNO2有毒,不可用于烹调,不符合题意;
C.氮气虽然不支持燃烧,但其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故不能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D.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其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痕迹,并不是因为能够导电,不符合题意。故选A。
8.C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在溶液中若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详解】甲厂的废水pH=13,甲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铁离子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银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银离子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氯离子不能与银离子共存,氯离子在甲厂,甲厂含有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还含有阳离子钾离子,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铜离子在乙厂,乙中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则甲厂含有的离子为K+、Cl﹣、OH-,故选C。
9.D
【详解】A、碳酸钾溶液所起的作用是:富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合成甲醇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碳酸氢钾分解生成碳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碳酸钾可以循环利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C、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是:加快碳酸氢钾的分解,从而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以便及时为合成塔提供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合成塔中,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D。
10.A
【详解】试题分析:要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那么该物质与酸反应生成气体。Na2CO3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
考点:物质与酸的反应
11.(1) 吸附 硬水 与水和氧气隔绝 强烈的腐蚀性
(2) CH3COOH CH4 NaHCO3 NH3 H2O
【详解】(1)①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②用井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该井水是硬水,软水泡沫丰富,不易起浮渣
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故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与水和氧气隔绝
④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2)①用作调味品的酸是食醋,含有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
②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④具有挥发性的一种碱是浓氨水,化学式为:NH3 H2O。
12. H+ Fe2O3+6HCl=2FeCl3+3H2O 石蕊试剂 熟石灰 NaHCO3+HCl =NaCl+H2O+CO2↑ 2 NaOH+ CuSO4=Na2SO4+Cu(OH)2↓
【详解】(1)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故有共同的性质。氧化铁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石蕊遇到酸性溶液变为红色,故可以用石蕊试剂检验。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废水。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
(4)A、稀盐酸与硝酸钡、硫酸、硫酸铜不反应,稀盐酸可以与Na2CO3溶液、K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是不生成沉淀。
B、氢氧化钠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2 NaOH+ CuSO4=Na2SO4+Cu(OH)2↓。
C、硝酸铵只有氢氧化钾反应,没有沉淀。故填:2 NaOH+ CuSO4=Na2SO4+Cu(OH)2↓。
13.(1)红
(2)金属单质
(3)
(4)硝酸银或AgNO3
【详解】(1)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盐酸显酸性,所以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红;故填:红;
(2)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碱、盐等反应,故A表示金属单质;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酸与盐的反应一定要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选择的盐与盐酸反应时一定会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该盐可以是硝酸银,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填:硝酸银。
14. 磷矿粉 碳酸氢铵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 硝酸钾 CaCN2+3H2O=CaCO3↓+2NH3↑ 35%
【详解】(1)磷肥外观呈灰白色,上述几种化肥中,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填磷矿粉;
碳酸氢铵受热或受潮后分解受潮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刺激性气味的肥料是碳酸氢铵,故填碳酸氢铵。
(2)钡离子能够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鉴别硝酸钾和硫酸钾的方法是: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故填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
(3)氮元素能够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元素能够增强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所以加入的肥料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即硝酸钾,故填硝酸钾。
(4)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氨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N2+3H2O=CaCO3↓+2NH3↑;
CaCN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5%,故填35%。
15. HCl CuSO4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O+H2SO4=CuSO4+H2O 单质
【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根据“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硫酸会转化成酸B,所以B是盐酸;根据“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为氢氧化钙;根据“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是氢氧化钠;根据“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E为亚铁离子的溶液;根据“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则F为硫酸铜;根据“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所以推测G是氧化铜,H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B为HCl,F为CuSO4;
(2)C转化为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A是硫酸,G是氧化铜,则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4)A、B为酸,C、D为碱,E、F为盐,G、H为氧化物,故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点睛】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6. CaCO3 B 偏大 无 98.6% 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详解】[方案一]沉淀分析法
(1)纯碱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加入氯化钙之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沉淀A的成分是CaCO3。故填:CaCO3
(2)确定某物质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某物质,判断是否发生原来的反应和出现同样的现象,若出现同样的现象则说明过量,若没有出现原来的现象,则刚好完全反应或已过量;或者检验溶液中有没有氯化钙,可以采用碳酸钠来检验,若有沉淀,则氯化钙过量,若没有沉淀则没有过量;因此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正确方法是:向溶液M中滴加Na2CO3溶液,如果有沉淀,则过量;而静置混合物,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加CaCl2溶液,如果无沉淀,则可能是刚好完全反应或过量;故填:B
(3)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则称量得到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偏大,通过计算使得碳酸钠的质量也偏大,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会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大;因为滤液里面肯定含有氯化钠,因此可以通过检验有没有氯离子来判断沉淀A有没有洗涤干净,因此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故填:偏大;无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
(1)假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50g+21.5g-162.7g=8.8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8.6%。故填:98.6%
(2)假如称量准确,通过计算得到的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数值偏小,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得称量时液体的质量增大,导致计算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使碳酸钠的质量偏少,造成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17. 2H2O2H2↑+O2↑ Ca(OH)2已经饱和,水因反应而被消耗,使体系内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 白色浑浊物中有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含量较少,使反应生成的CO2太少,没有明显逸出 探究白色浑浊物的产生与石墨电极有关
【详解】(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饱和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水因为电解而部分被消耗,所以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3)由图象可知,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浑浊物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因为碳酸钙的含量较少,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太少,所以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气体逸出;
(5)用铂(Pt)电极代替石墨(C)电极完成图1所示实验,其目的是探究白色浑浊物的产生是否与石墨电极有关。
18.(1)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氯化钠(2)10.6%(3)10%
【详解】(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和氯化钠。A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此时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
(2)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
x=5.3g,y=5.85g,z=5.55g;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