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 课件(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 课件(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5: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联读
聆听历史回音,担当时代使命
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伟人,列宁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两位伟人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今天我们将通过他们的两篇演讲词,去感受两位革命导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他们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
导入:两位思想家,一对好朋友
1.梳理两篇文章的内容,感受演讲词的内容特点。
2.梳理两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感受演讲词的结构特点。
3.赏析两篇文章的精彩语句,感受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4.感受两位伟人的崇高使命感,树立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
学习目标
任务一:穿越演说时空,明确演讲内容
即兴演说
悼词
任务一:穿越演说时空,明确演讲内容
活动:初步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时间
场合
对象
主旨
1856年4月15日
纪念会
分析当前社会矛盾,指出无产阶级应当成为新生力量主宰世界的历史使命。
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与会群体
1883年3月17日
海格特公墓
赞颂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及其崇高精神,表达沉痛的悼念之情。
参加葬礼的人
任务二:细读文本内容,梳理演说思路
活动:细读文本,梳理演说思路,用思维导图呈现。
演讲导入
(1-2段)
演讲主体
(3-4段)
1848革命对于无产阶级运动意义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及其威力
提出社会矛盾
讽刺可笑态度
生产力与社会关系对抗
提出解决办法
悲观主义 逃避主义 妥协主义
工人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引出问题
揭示问题
解决问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任务二:细读文本内容,梳理演说思路
活动:细读文本,梳理演说思路,用思维导图呈现。
沉痛的悼念
(1-2段)
巨大的贡献(3-7段)
深远的影响
(8-9段)
作为科学家
作为革命家
辩证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其他科学领域
创办革命刊物
国际工人协会
理论贡献
实践功绩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述哀情
赞功绩
颂美德
任务三:品析演讲语言,体味演说魅力
活动:品析语句,感知演说魅力,两篇演说稿中有很多表达精彩的语句,找一找,品一品,按照表格提示要点进行赏读。
篇目:
重点词句 艺术手法 赏读
任务三:品析演讲语言,体味演说魅力
篇目: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重点词句 艺术手法 赏读
“干硬外壳” “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无底深渊” “汪洋大海” 比喻 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发动起来,将会产生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从而彻底摧毁欧洲社会现有体制。这样的表达既生动又有鼓动性,能点燃听众的激情,引导听众进入演讲情境。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 对比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他们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这些革命更具有革命性,在对比中昭示无产阶级才是当前时代下真正的革命家。
任务三:品析演讲语言,体味演说魅力
重点词句 艺术手法 赏读
“两万磅重的压力” “革命气氛” 比喻、 对比 “两万磅重的大气压力”比喻无产阶级革命气氛,并将其与1848年之前的革命气氛进行对比,提示听众去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造成的不易觉察的“革命气氛”,由此揭示无产阶级推动的革命即将到来的趋势。
“狡狯的精灵”“好朋友好人儿罗宾”“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 用典 比喻 这些形象都用来比喻革命,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强调革命的正面意义的同时,风趣幽默,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达到“会心一笑”的演说效果。
“红十字” “执刑者” 用典 用菲默法庭的典故,形象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最终会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任务三:品析演讲语言,体味演说魅力
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重点词句 艺术手法 赏读
“两点三刻” “停止思想” “还不到两分钟”“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讳饰,细节描写 “两点三刻”用词具体、准确,这对于在场所有人都是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的讳饰手法说出马克思逝世的事实,不渲染“哀痛”却不失哀痛,把握好了度。
“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 “尊敬、爱戴和悼念” 对比 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截然不同的态度,展现了马克思顽强的革命意志,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爱戴。
任务三:品析演讲语言,体味演说魅力
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重点词句 艺术手法 赏读
“毫不在意”“蛛丝”“拂”“回敬” 对比,比喻,细节描写 敌人对马克思的嫉恨、诬陷与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了鲜明,甚至将嫉恨,污蔑,诽谤看做将“蛛丝”一样无足轻重,万不得已只是“回敬”,而非“回击”,由此展现出马克思宽广的领袖气度与胸怀。
“敌人” “私敌” 对比 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是在政治观点上毫不含糊的坚强战士,但在生活上是宽宏大度的谦谦君子。
“将” “永垂不求” 想象 和所有的悼词不一样,他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将。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任务四:赓续时代使命,增进演说深度
畅所欲言:马克思、恩格斯主动肩负时代使命的精神对你有何启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任务四:赓续时代使命,增进演说深度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本单元的文章展现了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中任选一篇文章进一步研读,想想其中展现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对你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有何启发。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1.开头要先声夺人,有吸引力
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2.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进
并列式
递进式
对照式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写作技法
范文引路
我们的使命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使命》。
回望往昔,林觉民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责任,矢志拯救国家民族,视死如归。他拥抱时代、勇担重任、舍生忘死的人生选择,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的我们正青春,又身处和平盛世,那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使命就是提升自我,与国家与时代同频共振。
于自我,使命是专注于提升,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个时代,日新月异。高铁展现中国速度,5G方便人们生活,北斗为出行助力,新能源汽车降低碳排放……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诸多问题:许多明星艺人品行低劣,饭圈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为膨胀的私欲知法犯法,部分青年选择躺平而不作为……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却没能提升人的品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怎可在这个车轮滚滚的时代自蒙双目,自闭心神?回望,林觉民烈士面对着“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社会,发出“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的呼喊!正青春的我们,亦要紧追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素质,拒绝平庸,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范文引路
于社会,使命是无言的贡献,蜡炬成灰泪始干。
苏格拉底说:“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人生于世,如同行舟,有重物所压,才不易倾覆。林觉民爱人及人,虽难舍家中温情,但“以天下人为念”,“不忍独善其身”,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使命,英勇就义。消防官兵携灭火使命,在四川木里县与森林火灾搏斗,保护社会财产;青年子弟兵携救灾使命,在郑州7.20洪灾中勇敢奔赴,拯救生命。樊锦诗携考古使命,在茫茫大漠中一心为壁画,为社会文化传承做出贡献。他们每一个人,担起自己的使命,做自己该做的贡献。吾辈青年,当扎根厚土,茁壮枝干,披枝散叶,润泽周边,担起自己的使命,共推社会稳步向前。
范文引路
于国家,使命是矢志不渝的强国梦,任重而道远。
“你不是沧海一粟,你是整个海洋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21世纪是中国走向强国之际,不进则退。倘若我们青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宅在家里,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何谈自身的发展?何谈中国梦的实现?有这样一些人,他是顾诵芬,心怀强国梦,一步一个脚印,奠定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基础;他是彭士禄,心怀强国梦,一心为中国深潜事业,所设计的核潜艇保卫海疆;他是杨振宁,心怀强国梦,归国后为科研建设奔波,推动中国成为科研强国。他们,不畏前途漫漫,勇担强国时代使命。他们,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范文引路
若海上没有狂风,浪花很寂寞。若春天没有百花,大地很寂寞。若青春没有使命,青春很寂寞。愿我们每一位,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担起使命,为青春着色,为社会添彩,为国家滚滚向前的轮毂贡献一份力量。“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引路
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
1848欧洲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所确立的反动体系也还存在着。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应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逝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恩格斯作为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悼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贫困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据统计,1840年到1859年的20年间,马克思累计收入约4562英镑,其中2170英镑来自于继承亲友的遗产,2002英镑来自于恩格斯的资助。
有一种友谊叫“马恩”
“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952年)
“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即使我因此到新的结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
——恩格斯给马克思的回信(此时的恩格斯是某公司中一个收入低微的小办事员)
“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866年)
“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867年)
【注】据统计,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保存下来的通信,一共有一千多封。
“……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至多除几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很容易地做到。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写在临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