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祝福》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6: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祝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和意义。
【导学】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自学】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0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写成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二、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那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3.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4.补充资料
古代用孟、仲、季分别指代每一个季节的3个月。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仲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季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
四大绳索:族权,神权,夫权,政权。从一而终:民间说的“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
《周易》:“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旧三从四德:“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 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gōng即“女红”、“女功”。指通常由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五伦:旧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
5.文体知识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发展脉络: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钝响( ) 寒暄( ) 朱拓( ) 间或( )
悚然( ) 踌躇( ) 更事( ) 谬种( )
俨然( ) 雪褥( ) 瑟瑟( ) 尘芥( )
絮絮( ) 呜咽( ) 驯熟( ) 桌帏( )
讪讪( ) 咀嚼( ) 赏鉴( ) 渣滓( )
瞥( )见 拗不过( ) 蹙缩 ( ) 门槛( )
窈陷( ) 惴惴( ) 歆享( )
牲醴( ) 蹒跚( )
【互学】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梳理故事情节
1.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小说的情节。
顺序 情节 内容 时间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2.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思考: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展学】展示 自学 及 互学 成果
【教学】
1.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能分析其特点
【情境】小说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阅读小说,一定要认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在《祝福》中,鲁迅就成功地刻画了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我们来具体分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任务1】请大家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并对它们进行分析。
明确:
初到鲁镇时的祥林嫂:
分析:
“脸色 ,表示 ;
“两颊 ”,表示 ;
“顺着眼”,体现了 。
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给人的基本印象是: 。
(2)再到鲁镇时的祥林嫂:
分析:
“脸色 ”:表明 。
“ ” :表明 。
再到鲁镇的祥林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
(3)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
分析:
“ ”:说明 。
“ ”:说明 。
“ ”:说明祥林嫂 。
最后见到的祥林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
【情境】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写出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变化过程,无疑,眼睛的刻画是最重要的。鲁迅先生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祝福》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
2.请大家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并通过这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找 眼 睛 析 特 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 安分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行 乞——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2.我们深入分析了祥林嫂外貌上的变化,祥林嫂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她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完善下表,梳理祥林嫂的遭遇,说一说祥林嫂外貌变化的深层原因。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元年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深层原因:
【检学】
《祝福》中怎样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