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9 16: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美国迈克尔·H·哈特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排在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秦始皇 D.汉高祖
2.2022年4月4日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地记录了国脉的时代延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关于隋朝大运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五大水系
3.隋唐时期创立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曾经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官队伍的建设和知识分子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开放性与严密化是它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趋势。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 运河的舟楫之便,使中国南北相隔千里之遥的许多文化遗产在各有特色的同时,保持着惊人的相似性。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南北地区文化交流
C.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D.加速了政治中心转移
5.纵观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发现隋朝具有与秦朝相同的历史贡献。这一贡献是(  )
A.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B.征发劳力,营建东都
C.联系南北,开通运河
D.改革官制,创立科举
6.缪凤林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7.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8.大运河和万里长城,这两项伟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①有利于抵御外敌的入侵
②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发展
③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隋朝仅历二世而亡,隋炀帝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问政事 B.骄奢淫逸
C.滥用民力 D.统治残暴
10.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朝代。下列属于隋朝对中国历史作出的贡献的是(  )
①重新统一了全国
②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③创立了科举制
④开通了大运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面的示意图中问号处应填入(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12.《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到:“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3.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文中的“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14.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 )
A.秦朝统一全国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隋军南下灭陈 D.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1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16.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
A.邗沟一江南河一通济渠 B.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邗沟
C.通济渠一邗沟一江南河 D.通济渠一江南河一邗沟
1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人士通过科举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这表明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为: ( )
A.品德 B.才能 C军功 D.血缘
18.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可能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19.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注: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0.(河北唐山期末)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
材料二 公元583年,隋文帝打破了以往根据门阀等级而选拔人才为统治阶级所用的举士方法,采取一些较为简单且无严格程序的考试,按照国家统一需要的人才科目,不分身份阶层地位直接从社会中考评人才。隋炀帝于大业二年(606年)开始设立进士科,完善了通过平等考试从社会中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且较之以前更加严格。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皇帝统治时期选拔人才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在当时的重要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咎问题。
材料一 (大业)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漕运》
材料二 (大业六年)十二月,敕开江南河。自京口直余杭郡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欲东巡会稽。 ——《大业杂记》
材料三 (大业三年六月)戊子,车驾顿榆林郡。(炀)帝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二与隋朝的哪一建设项目有关 修建该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的“涿郡”“余杭”分别是指现在的哪个城市
(3)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隋炀帝进行这些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这些建设和隋朝灭亡有没有关系 为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1).材料一对大运河的评价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2).材料二对大运河的评价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材料三 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材料四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3).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
(4).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 与材料一中的制度相比哪种更好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5ADDBA 6-10BBDAC 11-15DBCCA 16-20CBCBB
(1)可自由报考;择优录用;选人标准严格等。
隋文帝用考试的办法选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等。
22、(1)开凿大运河 巩固隋朝的统治
(2北京 杭州
(3)①巡游,炫耀兵力。②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4)有关系,隋炀帝滥用民力,是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23、(1)肯定,看到了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因为大运河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否定,看到了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因为大运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3)①依据门第出身。
②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普通人才高八斗也很难步入仕途。
(4)①科举制。②材料二的制度更好。③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