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拓展复习篇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通过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体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历史,树立了民族自信。
C.为了让选择留校的学生们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学校举办了留校学生新春联欢会。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的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颂扬了周总理热爱劳动、以苦为乐的高尚品质。
C.“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颂扬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对人民群众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群众精神。
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海防战士的温暖人格。
3.下列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青年作家王刚到张编辑家做客,来到客厅,张编辑忙说:“小王今天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呀。”王刚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张编辑,我今天来舍下拜访,带来一篇拙作,想请您斧正。”
A.光临 B.舍下
C.拙作 D.斧正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早期代表作品,塑造“海燕”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B.“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赠序、书序(诗序)和宴集序。放在文章后面的叫“跋”。
C.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D.契诃夫,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反映出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况。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
5.艾青善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来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下面对名著诗句的出处和意象“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A.《北方》 土地 B.《太阳》 太阳
C.《镜子》 镜子 D.《光的赞歌》 火把
6.学校要编一本书《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诗歌最适合入选的一项是( )
A.《镜子》 《北方》 B.《鱼化石》 《我爱这土地》
C.《北方》 《我爱这土地》 D.《镜子》 《鱼化石》
7.下面选项是小明筛选出来为《水浒传》设计诗意腰封的备选诗歌选段,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鱼化石》节选)
B.我永远以坚苦的耐心,希望在铁黑的天与地之间会裂出一丝白线——纵使你像故意磨折我似的延迟着,我永不会绝望,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黎明怎不到来?”(《黎明》节选)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8.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 ;仁慈, ;同情, ;关怀, 。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
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二、基础知识综合
9.请欣赏下面一阕词的书法作品局部,回答相关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2)这首词的题目是 ,词作者是 (人名)
(3)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 (人名)
(4)请将作品的前三句正确、工整、规范地用简体字抄写下来。
三、综合性学习
10.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60字左右)
(2)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
栏目三:
(3)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颁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请你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 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 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 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智者歌其思” 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运用“比德” 方式, 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 余首, 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 与赞美有关的汉字, 无论指涉人还是事, 许多带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
③与此相应, 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 “诗言志” 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 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 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 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 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 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 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 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决不屈服, 奋起反抗, 保家卫国。值此期间,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 相伴而生的诗篇, 惊天地 , 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 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 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 哪怕倒在对手剑下, 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 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 其建构使命正面临变局, 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建构使命时,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 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 正当其时。
1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2.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简答。
13.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因为,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国家社会有重要关联, 正如古语所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 这部分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 方式。
C.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 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D.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有删改)
14.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15.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17.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做简要品析。
18.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五、作文
19.《我看》这首诗先细致地描写所看到的景象,然后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热望。请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主旨鲜明的文字。(300字左右)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B
6.C
7.C
8.B
9.(1)D
(2) 雪 毛泽东
(3)毛泽东
(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0.(1)【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栏目二【示例】诗海漫步
栏目三【示例】仰望星空
(3)【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11.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使命) 12.(1)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2)④—⑤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3)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个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 (原文: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也正由此入手) 13.C
14.“我”担心用旧土盖成的房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体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担心父亲盖屋只是为了自己住,不顾及儿孙。(意思接近即可) 15.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文章的主题:对旧土的深刻认识。 16.提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赏析点:将旧土赋予人的情感,从“喝”“唤醒”“醒着”“灵性”等词中任选一个赏析即可。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耕种的土地喻为母亲,将正在抽芽的小麦喻为孩子,说明了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18.不能。作者是从旧土得到人生启示的,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旧土,主旨是赞美旧土;水只是行文中唤醒旧土的重要因素之一。
19.示例:
我蹲下身,细细观察——它的叶子不仅颜色好看,形状也很特别,像一个桃形。叶片上还有晶莹的水滴,摇摇欲坠地缀在上面,仿佛就要滚落下来。顺着枝叶往下看,我惊呆了——水池旁已经剥落了油漆的墙的缝隙,正是这株山芋的出生地。它那嫩绿、纤弱的枝条正费力地从砖缝中挤出来,默默地述说着它那顽强的生命。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它的生长曲线怪异地呈“S”形。循着它曲美的身躯,我发现原来那是它在竭力逃脱阴暗的角落,努力向着阳光照耀的地方生长的轨迹。
站起身,再次凝视那株山芋,我不禁震撼了——一株山芋,竟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得那么蓬勃,它遇到了阻碍它生长的砖块,毫不退缩,反而勇敢地战胜它;出生地缺乏供它生存的阳光,它毫不丧气,反而去积极地追寻阳光。它没有抱怨造物主的不公,也不会自怨自艾,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是积极地战胜困难,顽强生长,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山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