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同步训练必刷单元综合复习卷(原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同步训练必刷单元综合复习卷(原卷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9 18:13: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综合复习(原卷版)
选择题
1.如图,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那么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  )
A.AB B.DF C.DE D.EF
4.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线段 B.角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5.如图图形是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P是 外的一点,M,N分别是 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 OA 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 MN 上,点P关于 OB 的对称点R恰好落在 MN 的延长线上. 若 , , ,则线段 QN 的长为 (  )
A.1 B.1.5 C.2 D.2.5
如图,四边形 中, ,在 、 上分别找一点 ,使 周长最小时,则 的度数为(  )
A. B. C. D.
8.如图,已知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中BC的中点,BC=2,点E是AC边上的动点,则BE+ED的和最小值为(  )
A. B. C.3 D.
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 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B+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是(  )
A. B. C. D.
10.如图,将矩形ABCD沿EF翻折,使B点恰好与D点重合,已知AD=8,CD=4,则折痕EF的长为(  )
A.4 B.5 C. D.
填空题
11.如图,3×3方格图中,将其中一个小方格的中心画上半径相等的圆,使整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共有   个。
12.小明从镜子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13.折纸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如图所示,一张长方形纸片,先将纸片沿折叠,再将折叠后的纸片沿折叠,使得与重合,展开纸片后若,则   
14.如图,AB 是半圆O的直径,且AB=8,点C为半圆上的一点.将此半圆沿BC所在的直线折叠,若恰好过圆心O,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15.如图,直线,点A在直线上,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于B,C两点,以点C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与前弧交于点D(不与点B重合),连接,,,,其中交于点E.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
①;②;③;④;⑤若,则与的周长差1.5.
综合题
16.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都是格点.
(1)画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
(2)写出AA1的长度.
17.如图,已知的边,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连结.
(1)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写出一组即可)
(2)若的周长为,求边.
18.请将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如图,已知,,分别,相交,,平分,求的度数.
解:∵(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分(已知),
∴∠= ▲ ∠ ▲ =70°(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  )
(2)如图,,,,分别与,相交,且,求证.
证明:∵(已知),
∴(  ),
∵(  ),
∴(  ).
又(已知),
∴∠ ▲ =∠ ▲ .
∴(  ).
19.已知直线,点E在、之间,点P、Q分别在直线、上,连接、.
(1)如图①,过点E作,为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完成下列解题过程:
,(已知),

▲ , ▲ ( ),

.
(2)如图②,请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平分,平分,当时,直接写出的度数.
20.同学们热爱数学,对数学知识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表达.
(1)王玲同学在探究“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活动中,通过如下的折纸方式找到了符合要求的直线.
①如图1,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BC,在BC外取一点P.过点P折叠纸片,使得点C的对应点落在直线BC上(如图2),记折痕DE与BC的交点为A,将纸片展开铺平.则 ▲ .
②再过点P将纸片进行折叠,使得点E的对应点落在直线DP上(如图3),再将纸片展开铺平(如图4).此时王玲说,PF就是BC的平行线.王玲的说法正确吗?请写出过程予以证明;
(2)李强同学在王玲同学折纸的基础上,补充了条件:如图5,连接DF交AB于点G,连接EF,并在EF上找一点H,使得,试判断线段HP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1.在中,,线段、分别平分、交于点G.
(1)如图1,求的度数;
如图2,求证:;
(3)如图3,过点C作交延长线于点D,连接,点N在延长线上,连接交于点,使,若,,求线段的长,
2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同学都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在学面直角坐标系后,小明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下面的文字材料:
在x轴上有两个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0)和(c,0),则这两点所成线段的长为|a﹣c|;同样的,若在y轴上的两点坐标分别为(0,b)和(0,d),则这两点所成线段的长为|b﹣d|.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1,P2,其坐标分别是(a,b)和(c,d),分别过这两点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P1Q=|a﹣c|,PQ=|b﹣d|,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线段P1P2的长为.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7,﹣2),B(7,7),则线段AB的长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M(﹣4,3),N(8,﹣2),则线段MN的长为   .
(3)若点C在y轴上,点D的坐标是(﹣3,1),且CD=5,则点C的坐标是   .
(4)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求△ABC周长的最小值.
23.在中,.
(1)如图1,在边上找一点E,连接,使得,过点B作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G,延长,交于点D.若,求的长度;
(2)如图2,在内部找一点E,连接,将绕点E旋转至交于点O,使得,连接,取的中点D,连接.求证:;
(3)如图3,在(2)问的条件下,若,且,交于点R,点P为线段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着R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当线段长度最小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 PR:AQ的值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旋转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综合复习(答案解析版)
选择题
1.如图,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 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故答案为:D.
3.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那么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  )
A.AB B.DF C.DE D.EF
【答案】B
【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与△DEF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
∴△ABC≌△DEF,
∴AC=DF.
故答案为:B.
4.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线段 B.角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C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 A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故B项不符合题意;
C 、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故C项符合题意;
D、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如图图形是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笛卡尔心形线”和“科克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共有2个,
故答案为:B.
6..如图,P是 外的一点,M,N分别是 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 OA 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 MN 上,点P关于 OB 的对称点R恰好落在 MN 的延长线上. 若 , , ,则线段 QN 的长为 (  )
A.1 B.1.5 C.2 D.2.5
【答案】B
【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
∴PM=MQ,PN=NR,
∵PM=2.5cm,PN=3cm,MR=7cm,
∴RN=3cm,MQ=2.5cm,
即NQ=MR MQ-RN=7-2.5-3=1.5(cm).
故答案为:B.
7.如图,四边形 中, ,在 、 上分别找一点 ,使 周长最小时,则 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作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
∵∠DAB=120°,
∴∠AA′M+∠A″=180° 120°=60°,
∵∠MA′A=∠MAA′,∠NAD=∠A″,
且∠MA′A+∠MAA′=∠AMN,∠NAD+∠A″=∠ANM,
∴∠AMN+∠ANM=∠MA′A+∠MAA′+∠NAD+∠A″=2(∠AA′M+∠A″)=2×60°=120°,
故答案为:C.
8.如图,已知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中BC的中点,BC=2,点E是AC边上的动点,则BE+ED的和最小值为(  )
A. B. C.3 D.
【答案】B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B′、B′D,交AC于E,此时BE+ED=B′E+ED=B′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B′D就是BE+ED的最小值,
∵B、B′关于AC的对称,
∴AC、BB′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ABC是边长为2,
∵D为BC的中点,
∴AD⊥BC,
∴AD= ,BD=CD=1,BB′=2AD=2 ,
作B′G⊥BC的延长线于G,
∴B′G=AD= ,
在Rt△B′BG中,
BG= =3,
∴DG=BG﹣BD=3﹣1=2,
在Rt△B′DG中,BD= .
故BE+ED的最小值为 .
故选B.
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 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B+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BD,交AC于O,
∵正方形ABCD,
∴OD=OB,AC⊥BD,
∴D和B关于AC对称,
则DE交于AC的点是P点,此时PB+PE最小,
∵在AC上取任何一点(如Q点),QB+QE都大于PB+PE即DE的长,
∴此时PB+PE最小,
此时PB+PE=DE,
∵正方形的面积是16, 是等边三角形,
∴BE=AB= ,
即最小值是4.
故答案为:C.
10.如图,将矩形ABCD沿EF翻折,使B点恰好与D点重合,已知AD=8,CD=4,则折痕EF的长为(  )
A.4 B.5 C. D.
【答案】D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于H,则,
四边形为矩形,
,,,,

矩形沿折叠,使B点与D点重合,
,,,


设,则,
在中,,

解得:,
,,


四边形是矩形,
,,

在中,,
故答案为:D.
填空题
11.如图,3×3方格图中,将其中一个小方格的中心画上半径相等的圆,使整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共有   个。
【答案】3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在3个空白的角落处的小方格中分别画上半径相等的圆,即可得到轴对称图形.
故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共有3个.
12.小明从镜子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答案】15:01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知实际时间为15:01;
故答案为:15:01
13.折纸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如图所示,一张长方形纸片,先将纸片沿折叠,再将折叠后的纸片沿折叠,使得与重合,展开纸片后若,则   
【答案】17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对顶角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90°,
∴∠GEF=∠BFE=62°,
∴∠AEF=180°-∠GEF=118°,
由题意得:∠A′=∠A=90°,∠A′EF=∠AEF=118°,∠DGH=∠D′GH,
∴∠A′EG=∠A′EF-∠GEF=118°-62°=56°,
∴∠A′GE=180°-90°-∠A′EG=34°,
∴∠DGD′=∠A′GE=34°,
∴;
故答案为:17.
14.如图,AB 是半圆O的直径,且AB=8,点C为半圆上的一点.将此半圆沿BC所在的直线折叠,若恰好过圆心O,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答案】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点O作OD⊥BC于点D,交于点E,连结OC,
则点E是的中点,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点O为的中点,
∴S弓形BO =S弓形CO.
在Rt△BOD中,OD=DE= R=2,OB=R=4,
∴∠OBD=30° ,∠AOC= 60°,
∴S阴影= S扇形AOC = = .
【分析】过点O作OD⊥BC于点D,交于点E,则点E是的中点,连结OC,由折叠可得S弓形BO =S弓形CO,根据S阴影= S扇形AOC 即可求解.
15.如图,直线,点A在直线上,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于B,C两点,以点C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与前弧交于点D(不与点B重合),连接,,,,其中交于点E.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
①;②;③;④;⑤若,则与的周长差1.5.
【答案】①②③④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
∴,
根据作图可知,,
∴,故①正确;
②根据作图可知,,,
∵,
∴,
∴,
∴,故②正确;
③∵,,
∴,
∵,
∴,
∴,
∴,故③正确;
④∵,
∴,故④正确;
⑤在上取点F,使,连接,如图所示:
∵,
∴,
∵,
∴,
∴,
∴,,
∴,
∴,
∵,
∴,
∴,
∵,
∴,
即,
∵,
∴,
即,
∵,

∴,故⑤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综合题
16.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都是格点.
(1)画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
(2)写出AA1的长度.
【答案】(1)解: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解:由网格可得:AA1的长度为:10;
【知识点】作图﹣轴对称
【解析】【分析】(1)由网格图的特征并结合轴对称的性质可求解;
(2)由网格图的特征可求解.
17.如图,已知的边,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连结.
(1)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写出一组即可)
(2)若的周长为,求边.
【答案】(1)
(2)解:∵为的垂直平分线,

∴的周长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1)解:∵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
∴BD=AD,∠EDB=∠EAD=90°,
又ED=ED,
可证(SAS)
则AE=BE.
【分析】(1)本题直接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全等,即可知AE=BE。
(2)由上题可知AE=BE,则BC=CE+AE,因为 的周长为,边 ,可知CE+AE=7a,则BC=7a。
18.请将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如图,已知,,分别,相交,,平分,求的度数.
解:∵(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分(已知),
∴∠= ▲ ∠ ▲ =70°(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  )
(2)如图,,,,分别与,相交,且,求证.
证明:∵(已知),
∴(  ),
∵(  ),
∴(  ).
又(已知),
∴∠ ▲ =∠ ▲ .
∴(  ).
【答案】(1)解:(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分 (已知),
(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证明:(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又(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熟悉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是解题关键。根据平行线,得出三类角(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关系,或根据角度的关系判定直线平行。(1) 由AD∥BC得 ,由平分得 ,则;(2)由得;结合得;结合可得,则有.
19.已知直线,点E在、之间,点P、Q分别在直线、上,连接、.
(1)如图①,过点E作,为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完成下列解题过程:
,(已知),

▲ , ▲ ( ),

.
(2)如图②,请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平分,平分,当时,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3)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2)如图,过点E作EH∥AB,


(3)如图,过点E作EH∥AB,过点F作MF∥CD,
, EH∥AB,MF∥CD,
EH∥CD,MF∥AB,

平分,平分,
MF∥CD,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过点E作EH∥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3)过点E作EH∥AB,过点F作MF∥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20.同学们热爱数学,对数学知识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表达.
(1)王玲同学在探究“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活动中,通过如下的折纸方式找到了符合要求的直线.
①如图1,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BC,在BC外取一点P.过点P折叠纸片,使得点C的对应点落在直线BC上(如图2),记折痕DE与BC的交点为A,将纸片展开铺平.则 ▲ .
②再过点P将纸片进行折叠,使得点E的对应点落在直线DP上(如图3),再将纸片展开铺平(如图4).此时王玲说,PF就是BC的平行线.王玲的说法正确吗?请写出过程予以证明;
(2)李强同学在王玲同学折纸的基础上,补充了条件:如图5,连接DF交AB于点G,连接EF,并在EF上找一点H,使得,试判断线段HP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90;
②证明:与重合,

又,

由①知,


(2)解:,理由如下:
由②知,,
又,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①由折叠可得∠PAC=∠PAB.
∵∠PAC+∠PAB=180°,
∴2∠PAB=180°,
∴∠PAB=90°.
故答案为:90.
【分析】(1)①由折叠可得∠PAC=∠PAB,根据平角的概念可得∠PAC+∠PAB=180°,据此求解;
②由题意可得∠EPF=∠E′PF,根据平角的概念可得∠EPF+∠E′PF=180°,则∠EPF=90°,由①知∠PAB=90°,则∠EPF=∠PAB,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2)由②知P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FD=∠AGD,由已知条件可知∠HPF=∠AGD,则∠HPF=∠PFD,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21.在中,,线段、分别平分、交于点G.
(1)如图1,求的度数;
(2)如图2,求证:;
(3)如图3,过点C作交延长线于点D,连接,点N在延长线上,连接交于点,使,若,,求线段的长,
【答案】(1)解:在中


∵平分、平分
∴,

在中

(2)解:作平分交于点

∵,


∵,



(3)解:作交延长线于点
作交延长线于点
作于点
∵平分






∴平分
∵,

∵平分,,


∴平分



由(1)得





由(2)得






作于点,于点,于点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得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进而求出的度数;
(2)作平分交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利用"SAS"证明得到,再利用"SAS"证明得到,进而证明;
(3) 作交延长线于点,作交延长线于点,作于点 作于点,于点,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证明得到进而证明得到利用等面积法,得到,求出MG的长度,进而即可求解.
2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同学都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在学面直角坐标系后,小明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下面的文字材料:
在x轴上有两个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0)和(c,0),则这两点所成线段的长为|a﹣c|;同样的,若在y轴上的两点坐标分别为(0,b)和(0,d),则这两点所成线段的长为|b﹣d|.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1,P2,其坐标分别是(a,b)和(c,d),分别过这两点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P1Q=|a﹣c|,PQ=|b﹣d|,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线段P1P2的长为.
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7,﹣2),B(7,7),则线段AB的长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M(﹣4,3),N(8,﹣2),则线段MN的长为   .
(3)若点C在y轴上,点D的坐标是(﹣3,1),且CD=5,则点C的坐标是   .
(4)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求△ABC周长的最小值.
【答案】(1)9
(2)13
(3)(0,5)或(0,-3)
(4)解: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D(-1,4),连接BD交y轴于点C,则此时△ABC周长最小,
∵CA=CD,AB为定长,
∴△ABC周长=AB+AC+BC=AB+CD+BC=AB+BD为最小,
则,
同理可得:,
故△ABC周长的最小值=AB+AC+BC=AB+CD+BC=AB+BD=.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三角形的综合;直角坐标系内两点的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1)
故答案为:9;
(2)
故答案为:13;
(3)设C(0,a),

解得a=5或-3,
即点C的坐标为(0,5)或(0,-3)
故答案为:(0,5)或(0,-3);
【分析】(1)由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计算即可求解;
(2)由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计算即可求解;
(3)设C(0,a),由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解得a=5或-3,即可得到答案;
(4)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D(-1,4),连接BD交y轴于点C,则此时△ABC周长最小,根据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计算AB和BD的长,然后相加即可得到答案.
23.在中,.
(1)如图1,在边上找一点E,连接,使得,过点B作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G,延长,交于点D.若,求的长度;
(2)如图2,在内部找一点E,连接,将绕点E旋转至交于点O,使得,连接,取的中点D,连接.求证:;
(3)如图3,在(2)问的条件下,若,且,交于点R,点P为线段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着R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当线段长度最小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解:∵,
∴,
∵,
∴,
在中,
∵,,
∴,
在和中

∴;
(2)解:如图所示,延长到G,使,连,
∵D为的中点,
∴,
在和中
∴,
∴,
∵,
∴,,
由旋转知:,
∴在和中,
∴,
∴,
∴,
∵,
∴,
∴;
(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3)如图所示,
由(2)得:
∴ DC=FD 即 FC=2DC
∵ FC=2AE
∴ AE=DC
由(2)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ED=45°
∵ ∠AED+∠CDE=90°
∴ ∠CDE=45°
∴ AE∥DC
∴ 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
∴ AR=
以AR为边,在AR左侧作等边三角形AMR,点P在AB上,连接PR,顺时针旋转60° ,得到RQ,连接PM,AQ
∴ PR=RQ,∠PRM=∠QRA=60°-∠PRA
∴(SAS)
∴ PM=QA
∴ AQ长度最小时,即PM最小。
∴ PM⊥AB,此时PM最小
∵ ∠MAR=60°
∴ 在中,∠PAM=30°,则PM=AM=AR=AC,AP===
∴ 在中,PR====
∴ PR:AQ=():(AR)=: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