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司马光
王安石
答
司
马
谏
议
书
导入
王安石和司马光,既是朋友又是政敌,两人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
尽管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 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又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日后在新旧党争时,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
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本文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概括其主要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回信的结构脉络,认识书信中的论辩结构,学习驳论文写作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其简洁严谨,理足气盛,寓刚于柔的说理艺术。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领略王安石作为改革家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因守旧派反对,前后两次被罢相,后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写作背景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此文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写作背景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
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罢黜新法
答司马谏议书
“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司马光曾担任右谏议大夫
书:书信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答司马谏议书”,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文体知识
辟邪说
pì
胥怨者民也
xū
冀君实或见恕也
jì
shù
度义而后动
duó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dù
难壬人
nàn rén
不恤国事
xù
强聒
guō
重念
chóng
会晤
wù
读文正音
任务一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鄙人王安石陈述:昨天承蒙您赐教,我私下认为和君实您交往相好很久了,但是(咱们)议论政事(意见上)常常不一致,(这是我们)所持的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既使想要勉强解释几句,最后也一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为自己一一辩解,又考虑到蒙受您的优厚对待,在书信往来时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说出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宽恕我。
……的原因
详细
在
通“辩”,分辩
勉强唠叨、解释
被
原因
主张
示转折,却
私下
陈述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以为
招致
指教我
用来做……
读书人
怨恨和指责
本来
排斥
批驳
整顿财政
替
形作名,有利的事业
是
施行
负有专责的官吏
把
状语后置句
从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清楚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侵官权,生事端,征民利,拒纳言。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定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施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来兴起有利的功业并消除种种弊端,这也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言献媚之人,这也不是拒绝采纳大家的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之言,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它会是这样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领教
顾念、忧虑
认为正确
考虑
计划
因为
仅仅
相怨
来
估量
形作名,好的事情
形作动,献媚
把
名作动,做
名作动,施恩惠
作为
因为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顾念国家大事、同流合污,向众人谄媚当作好的事情。因此,皇上才想到变革这种情况,那么我不估量敌对者的多少,想要拿出力量帮助皇上来抵抗这股势力,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百姓人民都抱怨,不仅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就去行动,认为正确就没什么值得后悔的缘故啊。如果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的大有一番作为,施恩惠给人民,那么我承认 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情都不做,守着前人所做的就可以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任务二
概括观点,理清论辩结构
1.第一段中,王安石道出他写信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信中措辞如何?这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样的形象?
2.第二段中,王安石在信中批驳了司马光的哪些指责?他是如何辩驳的?
3.第三段中,王安石在信中追述“盘庚之迁”是为了表明什么?
在这之后,他说“某知罪矣”,这是在向司马光道歉认错吗?
4.信件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1.第一段中,王安石道出他写信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①原因:政见不合、矛盾不可调和
“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②目的:回应司马光的抨击,陈说推行新法的缘由。
“具道所以”
信中措辞如何?这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样的形象?
①措辞:
措辞彬彬有礼。蒙教,上报,见恕……
语调含蓄委婉。强聒,不宜卤莽,冀君实或见恕也
暗藏锋芒。终必不蒙见察、不复一一自辨
②形象:
有礼节、有风度、有风骨的政治家形象。
2.第二段中,王安石在信中批驳了司马光的哪些指责?面对司马光的指责?他是如何辩驳的?
司马光的指责: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侵官:增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
生事: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
征利:设法生财,与民争利
拒谏: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
王安石的辩驳
君主任命,朝廷认可
沿袭先王之政,兴利除弊
为天下理财
拒绝不当言论、巧言献媚、
①辩驳前,先提出“名实问题”,先立于高处,揭露事情的本质,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先问是不是,再说好与坏)
②驳“侵官”:指出变法是 “受命于人主”,自己与大家在朝廷公开地议论修订,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推行,名正言顺,“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③驳“生事”:“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④驳“征利”:只用“为天下理财”一句已足,这是在为天下征利。“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
⑤驳“拒谏”: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人”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
⑥最后讲到“怨诽之多”: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
3.第三段中可以看出来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变法?
他在信中追述“盘庚之迁”是为了表明什么?
在这之后,他说“某知罪矣”,这是在向司马光道歉认错吗?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百姓得过且过)
士大夫多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官员不恤国事、献媚讨好)
上乃欲变此。(皇上欲变法)
②借古论今,以确凿的史实针砭当时士大夫的流俗,一方面证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表明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退却,明确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绝不动摇,增强了说服力。
③这不是向司马光认错。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普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改革“认错”,反而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
4.信件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古代书信的套语,使全文结构更严谨。
任务三
细思熟虑,探究驳论艺术
王安石的批驳有何特点?他用了什么方式驳倒对方?
①定原则。从“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出发,反驳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儒者判定是非,名与实必须相符。而对方所加给新法的种种罪名与实际不相符,就可以从根本上驳倒对方。
②扣帽子。抓住问题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在驳斥的同时指责司马光忤逆“人主”旨意,违背“先王”之政,不愿为天下兴利除弊,将司马光置于壬人邪说代言人的难堪境地。
③言辞锐利,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固前知其如此。
④揭露本质。自己早料到会有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揭露反对变法的声音实为怨恨和诽谤。举“盘庚之迁”的例子,表明自己不会为怨诽之多而退缩的坚定态度。
主题小结
本文王安石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司马光,收到了这样一封回信,你会怎样回复王安石呢?试着在王安石的这封回信中找一找反驳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有哪些可反驳的点,找出一点进行反驳。
①不为侵官:
原来就有相关部门负责讨论法度、设置职能机构,现在王安石在朝堂上对此做出改变,就是剥夺了相关部门的职权,就是侵官。
②兴利除弊:
如今天下疾苦,变法并没有兴利除弊,还有奸佞小人在变法中搜刮百姓,弊处更大了。
③为天下理财:百姓本来就没什么钱,王安石现在这么做等于加重赋税,强制借贷,这就是侵犯百姓的利益。
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识记重点字词
2.预习《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