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末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9 17:31:30

文档简介

科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末
一、单选题
1.(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  )引起的。
A.微生物 B.蚂蚁 C.蟑螂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馒头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如霉菌、细菌等。
2.(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物品中。(  )不具有放大功能。
A.近视眼镜 B.老花眼 C.玻璃片
【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玻璃片是平面镜,不具有放大功能。
3.(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阳光如右图,(  )可能是夏季。
A.季节A B.季节B C.季节C
【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季节C可能是夏季。
4.(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面物体中与车轮具有相似结构的是(  )
A.升国旗装置 B.水龙头 C.转落刀
【答案】B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车轮、水龙头。升国旗装置利用了定滑轮的原理;转落刀利用了斜面原理。
5.(2021六上·越城期末)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  )。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
【答案】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同样长短、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斜面坡度越小,拧起来越省力。
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如右图,用一把剪刀剪纸,用(  )种剪法更省力。
A.A方法 B.B方法 C.A和B方法一样
【答案】A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用一把剪刀剪纸,阻力点靠支点越近。即用A种剪法更省力。
7.(2021六上·兴文期末)“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  )原理的结果。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秤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  )
A.切成醉末 B.制成玻片标本 C.涂上颜色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
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面是科学实验中制作绿藻玻片标本的三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⑧ B.②①⑧ C.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绿藻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所以制作绿藻玻片标本的三个步骤顺序是②③①。
10.(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杀灭所有微生物,你可以用下列(  )证据来反驳他。
A.微生物的生殖能力非常强
B.有些微生物有助于我们肠道消化
C.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它们能使人类和动植物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如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同时微生物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一面,比如有些微生物有助于我们肠道消化。
11.(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理论都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B.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是宇宙中心
C.“博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 A: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理论都认为地球是个球体,正确;
B: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是宇宙中心,错误;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C:“博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正确。
12.(2022六上·诸暨期末)小红在早上上学时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下午放学时看到太阳从西边落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
13.(2022六上·龙华期中)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几种解释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一半,照着的为昼半球,没照着的为夜半球,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所以地球上的昼夜不断交替,故C符合题意,AB错误。
14.(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  )的楼房影长来计算。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冬至日的楼房影长来计算,因为影子全年最长。
15.(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现象中不是因为四季变化引起生物行为的是(  )
A.黎明来临前公鸡打鸣
B.蛇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一些动物定期换毛
【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黎明来临前公鸡打鸣,这是因为昼夜变化引起的生物行为;
B:蛇用冬眠的方式过冬,这是因为四季变化引起的生物行为;
C:一些动物定期换毛,这是因为四季变化引起的生物行为。
1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家里用电器用电,1度约(  )元。
A.3.7 B.0.37 C.3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为1000瓦的用电器使用1小时的耗电量。家里用电器用电,1度约0.37元。
17.(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生活中的下列物品(  )应用了杠杆原理。
A.绞肉机 B.水果刀 C.镊子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镊子应用了杠杆原理;绞肉机应用了轮轴原理;水果刀应用了斜面原理。
1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印刷技术越发展,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越来越快,但也有人担心消耗的电能、纸张等社会资源越来越多,你认为(  )
A.更方便快捷,还需加快发展
B.消耗能资源来越多,需要停止发展
C.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注意节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解决资源消耗问题
【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 A:更方便快捷,还需加快发展,错误;应该注意可持续发展;
B:消耗资源来越多,需要停止发展,错误;应该注意节约资源,停止发展不现实;
C: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注意节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解决资源消耗问题,正确。
1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电脑在使用过程中最主要利用的能量转化是(  )
A.化学能转化成功能 B.电能转化成光能 C.电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脑在使用过程中最主要利用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成光能。
20.(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  )方法可以使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加快。
A.更换磁性更强磁铁 B.减少线圈匝数 C.减少电池的数量
【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减少线圈匝数、减少电池的数量可以使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减慢;更换磁性更强磁铁可以使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加快。
21.(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B.动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
C.能量看不见,无法感知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 A:地球上的能量都来自太阳,正确;
B:动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正确;
C:能量看不见,无法感知,错误;能量可以感知,我们可以看到光,听到声音,这些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2.(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技术发明,与信息的传播关系最紧密的是(  )
A.人造卫星 B.人类登月 C.火量探测
【答案】A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古时候人们需靠人力或物力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为了缩短信息传播的时间,现代人发明了利用无线信号传播的技术,发明了电视、电脑、电话等工具。人造卫星与信息的传播关系最紧密。
23.(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电力工人用激光清理高压电线上的杂物,是利用了激光(  )
A.锋利 B.有能量 C.很硬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运用。电力工人用激光清理高压电线上的杂物,是利用了激光有能量。
24.(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表为地球公转知识整理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25.(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功
C.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C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10月1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一种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一一酵母菌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一种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一一酵母菌的作用。
27.(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所以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小。
2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冰箱是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通过采取相对应措施,阻止霉菌的繁殖,就能有效地防霉。所以防止发霉可采用:太阳暴晒、低温保存、真空包装、加干燥剂。冰箱是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2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用通电导线接近指南针,通电时间越长,指南针偏转效果越明显。(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电池的通电时间应短暂些,因为线圈耗电量比较大,会损坏电池。
30.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里面含有淀粉等供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消耗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量的来源。
31.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和光能够在介质中运动,能够产生能量,是能量的形式。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
32.水在海洋、陆地上蒸发,主要是太阳在起作用。
【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水能够在海洋和陆地上蒸发,主要是太阳能的作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蒸发水分。
【分析】能量和能量之间可以通过某些形式相互转化。
33.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解答】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这些资源。
【分析】不可再生资源有煤炭、天然气等物质。
34.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自身需要的能量。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分析】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
35.(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例如夹、取等:而技术常常是一些物品,例如剪刀、木槛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例如剪刀、木槛等:而技术常常是一些物品,例如夹、取等。工具是为劳动而生,使工作更轻松、方便、省力;技术能使工具不断更新、进步,方便人们生活。
三、连线题
3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 培养微生物或菌落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答案】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在“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时,我们会用镊子是夹取实验材料;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是切片放置标本,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烧杯盛放液体;碘酒染色;小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四、探究题
37.(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微小世界。
新冠疫情的致病源是一种冠状病毒,它很小,需要放大5~10万倍才能有效观察到单个病毒。
(1)要看清楚单个病毒的形态,以下工具最合适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犝 C.电子显微镜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安放显徼镜→对光→上片→   →观察。
(3)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显徵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答案】(1)C
(2)调焦
(3)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冠状病毒,它个体极小,需要放大5~10万倍,才能有效观察到单个病毒,要看清楚单个病毒形态,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
(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取镜→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
(3)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碎标本。
3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能量。
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应选择图中的   和   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在电池数量相同时,   .
(2)通过对比甲和丙,我们可以确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3)小明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我们可以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
(4)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则电磁铁的(  )
A.磁力会发生改变 B.南北极会发生改变 C.耗电量会发生改变
(5)下列几组电磁铁中,可以吸起大头针数目最多的是(  )
A.串联三个电池、线圈为50圈的电磁铁
B.串联三个电池、线圈为25圈的电磁铁
C.串联两个电池、线圈为50面的电磁铁
【答案】(1)甲;乙;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2)电池数量
(3)N
(4)B
(5)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应选择图中的甲和乙进行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线圈圈数。我们发现:在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2)通过对比甲和丙,控制的变量是串联电池的节数,我们可以确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当接通电源时,甲、乙、丙三个电磁铁中,串联连接电池、线圈圈数多的丙产生的磁力最强,吸引的大头针最多。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说明甲装置铁芯下端是S极,则我们可以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N极。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或电池的正负极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所以串联三个电池、线圈为50圈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大头针数目最多。
3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地球的运动。
(1)模拟“谁先迎来黎明”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
(2)模拟“谁先迎来黎明”实验中,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  )先看到太阳。
A.北京 B.乌鲁木齐 C.西安
(3)5月8日下午2点,小明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纽约,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还是5月8日下午2点。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球在不停的自东向西自转
B.美国机场的时钟坏了
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1)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的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西安和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3)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当我们(东八区)0时,纽约(西五区)是11时,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所以5月8日下午2点,小明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纽约,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还是5月8日下午2点。
40.(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工具与技术。
(1)自行车的车把子主要运用了(  )的原理。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2)骑自行车爬坡怎样才能更省力 状状同学进行了“斜面的坡度与省力情况”的实验。
①状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设计一个   实验。
②实验中,状状把三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由低处沿斜面向上拉动,并测出拉力的大小。控动同一物体时,需要测量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为了提高每次实验的公平性,减小误差,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C
(2)对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拉动小车要匀速、缓慢
【知识点】斜面;轮轴
【解析】【分析】(1)自行车上应用了一些不同的简单机械原理,如车闸运用了杠杆原理,脚蹬子运用轮轴原理,刹车运用了杠杆原理,车把手运用了轮轴原理。
(2)①状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好标记,可以使控制的条件更清晰。
②实验中,文博把三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由低处沿斜面向上拉动,并测出拉力的大小。拉动同一物体时,测量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③为了提高每次实验的公平性,减小误差,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拉动小车要匀速、缓慢。
1 / 1科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期末
一、单选题
1.(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  )引起的。
A.微生物 B.蚂蚁 C.蟑螂
2.(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物品中。(  )不具有放大功能。
A.近视眼镜 B.老花眼 C.玻璃片
3.(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阳光如右图,(  )可能是夏季。
A.季节A B.季节B C.季节C
4.(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面物体中与车轮具有相似结构的是(  )
A.升国旗装置 B.水龙头 C.转落刀
5.(2021六上·越城期末)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  )。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
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如右图,用一把剪刀剪纸,用(  )种剪法更省力。
A.A方法 B.B方法 C.A和B方法一样
7.(2021六上·兴文期末)“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  )原理的结果。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  )
A.切成醉末 B.制成玻片标本 C.涂上颜色
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面是科学实验中制作绿藻玻片标本的三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⑧ B.②①⑧ C.②③①
10.(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杀灭所有微生物,你可以用下列(  )证据来反驳他。
A.微生物的生殖能力非常强
B.有些微生物有助于我们肠道消化
C.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1.(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理论都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B.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是宇宙中心
C.“博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12.(2022六上·诸暨期末)小红在早上上学时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下午放学时看到太阳从西边落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公转
13.(2022六上·龙华期中)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几种解释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14.(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  )的楼房影长来计算。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15.(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现象中不是因为四季变化引起生物行为的是(  )
A.黎明来临前公鸡打鸣
B.蛇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一些动物定期换毛
1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家里用电器用电,1度约(  )元。
A.3.7 B.0.37 C.3
17.(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生活中的下列物品(  )应用了杠杆原理。
A.绞肉机 B.水果刀 C.镊子
1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印刷技术越发展,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越来越快,但也有人担心消耗的电能、纸张等社会资源越来越多,你认为(  )
A.更方便快捷,还需加快发展
B.消耗能资源来越多,需要停止发展
C.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注意节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解决资源消耗问题
1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电脑在使用过程中最主要利用的能量转化是(  )
A.化学能转化成功能 B.电能转化成光能 C.电能转化成热能
20.(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  )方法可以使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加快。
A.更换磁性更强磁铁 B.减少线圈匝数 C.减少电池的数量
21.(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B.动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
C.能量看不见,无法感知
22.(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列技术发明,与信息的传播关系最紧密的是(  )
A.人造卫星 B.人类登月 C.火量探测
23.(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电力工人用激光清理高压电线上的杂物,是利用了激光(  )
A.锋利 B.有能量 C.很硬
24.(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下表为地球公转知识整理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25.(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功
C.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一种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一一酵母菌的作用。(  )
27.(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大。(  )
2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冰箱是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
2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用通电导线接近指南针,通电时间越长,指南针偏转效果越明显。(  )
30.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31.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32.水在海洋、陆地上蒸发,主要是太阳在起作用。
33.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34.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自身需要的能量。
35.(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例如夹、取等:而技术常常是一些物品,例如剪刀、木槛等。(  )
三、连线题
36.(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 培养微生物或菌落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四、探究题
37.(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微小世界。
新冠疫情的致病源是一种冠状病毒,它很小,需要放大5~10万倍才能有效观察到单个病毒。
(1)要看清楚单个病毒的形态,以下工具最合适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犝 C.电子显微镜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安放显徼镜→对光→上片→   →观察。
(3)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显徵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38.(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能量。
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应选择图中的   和   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在电池数量相同时,   .
(2)通过对比甲和丙,我们可以确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3)小明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我们可以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
(4)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则电磁铁的(  )
A.磁力会发生改变 B.南北极会发生改变 C.耗电量会发生改变
(5)下列几组电磁铁中,可以吸起大头针数目最多的是(  )
A.串联三个电池、线圈为50圈的电磁铁
B.串联三个电池、线圈为25圈的电磁铁
C.串联两个电池、线圈为50面的电磁铁
39.(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地球的运动。
(1)模拟“谁先迎来黎明”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
(2)模拟“谁先迎来黎明”实验中,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  )先看到太阳。
A.北京 B.乌鲁木齐 C.西安
(3)5月8日下午2点,小明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纽约,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还是5月8日下午2点。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球在不停的自东向西自转
B.美国机场的时钟坏了
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40.(2024六上·克拉玛依期末)工具与技术。
(1)自行车的车把子主要运用了(  )的原理。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2)骑自行车爬坡怎样才能更省力 状状同学进行了“斜面的坡度与省力情况”的实验。
①状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设计一个   实验。
②实验中,状状把三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由低处沿斜面向上拉动,并测出拉力的大小。控动同一物体时,需要测量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为了提高每次实验的公平性,减小误差,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馒头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如霉菌、细菌等。
2.【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玻璃片是平面镜,不具有放大功能。
3.【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季节C可能是夏季。
4.【答案】B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车轮、水龙头。升国旗装置利用了定滑轮的原理;转落刀利用了斜面原理。
5.【答案】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同样长短、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斜面坡度越小,拧起来越省力。
6.【答案】A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用一把剪刀剪纸,阻力点靠支点越近。即用A种剪法更省力。
7.【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秤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8.【答案】B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绿藻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所以制作绿藻玻片标本的三个步骤顺序是②③①。
10.【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它们能使人类和动植物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如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同时微生物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一面,比如有些微生物有助于我们肠道消化。
11.【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 A: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理论都认为地球是个球体,正确;
B: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是宇宙中心,错误;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C:“博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正确。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
13.【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一半,照着的为昼半球,没照着的为夜半球,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所以地球上的昼夜不断交替,故C符合题意,AB错误。
14.【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冬至日的楼房影长来计算,因为影子全年最长。
15.【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黎明来临前公鸡打鸣,这是因为昼夜变化引起的生物行为;
B:蛇用冬眠的方式过冬,这是因为四季变化引起的生物行为;
C:一些动物定期换毛,这是因为四季变化引起的生物行为。
16.【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为1000瓦的用电器使用1小时的耗电量。家里用电器用电,1度约0.37元。
17.【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镊子应用了杠杆原理;绞肉机应用了轮轴原理;水果刀应用了斜面原理。
18.【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 A:更方便快捷,还需加快发展,错误;应该注意可持续发展;
B:消耗资源来越多,需要停止发展,错误;应该注意节约资源,停止发展不现实;
C: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注意节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解决资源消耗问题,正确。
19.【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脑在使用过程中最主要利用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成光能。
20.【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减少线圈匝数、减少电池的数量可以使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减慢;更换磁性更强磁铁可以使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加快。
21.【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 A:地球上的能量都来自太阳,正确;
B:动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正确;
C:能量看不见,无法感知,错误;能量可以感知,我们可以看到光,听到声音,这些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22.【答案】A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古时候人们需靠人力或物力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为了缩短信息传播的时间,现代人发明了利用无线信号传播的技术,发明了电视、电脑、电话等工具。人造卫星与信息的传播关系最紧密。
23.【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运用。电力工人用激光清理高压电线上的杂物,是利用了激光有能量。
24.【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25.【答案】C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10月1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一种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一一酵母菌的作用。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所以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小。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通过采取相对应措施,阻止霉菌的繁殖,就能有效地防霉。所以防止发霉可采用:太阳暴晒、低温保存、真空包装、加干燥剂。冰箱是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电池的通电时间应短暂些,因为线圈耗电量比较大,会损坏电池。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里面含有淀粉等供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消耗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量的来源。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和光能够在介质中运动,能够产生能量,是能量的形式。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
32.【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水能够在海洋和陆地上蒸发,主要是太阳能的作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蒸发水分。
【分析】能量和能量之间可以通过某些形式相互转化。
33.【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解答】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这些资源。
【分析】不可再生资源有煤炭、天然气等物质。
34.【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分析】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
35.【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例如剪刀、木槛等:而技术常常是一些物品,例如夹、取等。工具是为劳动而生,使工作更轻松、方便、省力;技术能使工具不断更新、进步,方便人们生活。
36.【答案】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在“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时,我们会用镊子是夹取实验材料;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是切片放置标本,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烧杯盛放液体;碘酒染色;小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分。
37.【答案】(1)C
(2)调焦
(3)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冠状病毒,它个体极小,需要放大5~10万倍,才能有效观察到单个病毒,要看清楚单个病毒形态,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
(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取镜→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
(3)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碎标本。
38.【答案】(1)甲;乙;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2)电池数量
(3)N
(4)B
(5)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应选择图中的甲和乙进行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线圈圈数。我们发现:在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2)通过对比甲和丙,控制的变量是串联电池的节数,我们可以确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当接通电源时,甲、乙、丙三个电磁铁中,串联连接电池、线圈圈数多的丙产生的磁力最强,吸引的大头针最多。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说明甲装置铁芯下端是S极,则我们可以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N极。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或电池的正负极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所以串联三个电池、线圈为50圈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大头针数目最多。
39.【答案】(1)B
(2)A
(3)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1)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的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西安和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3)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当我们(东八区)0时,纽约(西五区)是11时,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所以5月8日下午2点,小明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纽约,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还是5月8日下午2点。
40.【答案】(1)C
(2)对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拉动小车要匀速、缓慢
【知识点】斜面;轮轴
【解析】【分析】(1)自行车上应用了一些不同的简单机械原理,如车闸运用了杠杆原理,脚蹬子运用轮轴原理,刹车运用了杠杆原理,车把手运用了轮轴原理。
(2)①状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好标记,可以使控制的条件更清晰。
②实验中,文博把三个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由低处沿斜面向上拉动,并测出拉力的大小。拉动同一物体时,测量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③为了提高每次实验的公平性,减小误差,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拉动小车要匀速、缓慢。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