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8 16:02:5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岳池期末)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2.(2022八上·龙岗期末)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来重庆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为中共七大召开做好准备
C.前来参加对日的受降仪式 D.防止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3.(2023八上·湘潭期末)“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2023八上·天元月考)这是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 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民谣最能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5.(2023八上·雷州期末)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这表明,湛江地区人民(  )
A.热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学革命
C.声援南昌起义 D.坚持抗日战争
6.(2023八上·博罗期末)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7.(2023八上·和平期末)美国的密勒氏报曾这样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上述评论说明了(  )
A.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 B.共产党重视农业农村问题
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D.土地改革能决定国家命运
8.(2023八上·南海期末)1946-1949年,解放军从127万人上升到358万人, 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这反映解放军(  )
A.重视思想教育 B.加强党的领导
C.实行战略转移 D.集中优势兵力
9.(2023八上·衡南期末)下面漫画《磨好刀再杀》意在说明蒋介石(  )
A.希望与毛泽东和谈的和平方案想法
B.“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C.谋划建立联合政府构想
D.确立“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
10.(2023八上·衡南期末)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约有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以上材料可用来研究人民解放战争(  )
A.发动的背景 B.发展的过程 C.胜利的原因 D.胜利的影响
11.(2023八上·辽源期末)有一个电影情节:在一幅军事地图前,一些解放军将领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徐州、碾庄、双堆集等地名。该电影情节可能预示着哪场战役即将开始(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2023八上·自贡期末)下图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情况,这次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指(  )
A.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B.地主减租减息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打土豪分田地
13.(2023八上·嵩明期末)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签署了(  )
A.国共合作宣言 B.“双十协定”
C.《论持久战》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4.(2023八上·青县期末)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由此,中共中央决定(  )
A.进行战略防御 B.发动三大战役
C.展开战略进攻 D.发起渡江战役
15.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救护伤员、传递信息的活动中。解放战争时期(  )
A.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
B.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立
C.人民解放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原则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16.(2023八上·雨花期末)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B.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17.(2024八上·从江期末)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8.(2024八上·封开期末)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19.(2023八上·龙岗期末)1949年1月,中共中央陆续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对旧保甲人员的处理办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职工工资薪水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等系列文件。这反映了当时(  )
A.解放战争结束 B.工作重心转移
C.社会性质改变 D.革命任务完成
20.(2024八上·潮南期末)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的言论(  )
A.推动了三大战役开始 B.鼓舞了军民取胜斗志
C.标志着渡江战役开始 D.宣告了南京政府覆灭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上·清苑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在图一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三的诗词所反映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一历史事件途中确定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是哪次会议
(3)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22.(2023八上·廉江月考)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事变”所指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人民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因此,图示所给战役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选项正确;
旧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与材料信息无关,A选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指的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信息无关,B选项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1931.9.18-1945.9 ,与材料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掌握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A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5年”“毛泽东来重庆”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是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A项正确;
中国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的4月到6月,早于“1945年8月”,排除B项;
对日受降仪式并不是重庆谈判的目的和内容,排除C项;
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后签订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的认识。
3.【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符合题意;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地区,排除A;
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地区,排除B;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流以北地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最后的米饭、布、亲骨肉等送上战场,这说明人民竭尽全力支援人民解放军,这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题干中没有显示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解放战争的进程,题干中没有提及解放战争的进程,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的影响,题干中没有提及解放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可知,题干现象表明广州人民热切期盼解放,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A项正确;
提倡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项;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排除C项;
抗日战争在1945年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广州人民热切期盼解放。
6.【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及所学可知,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就是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A项千里挺进大别山是题干里说的“插上一刀”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B项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不符合题意;
C项关门打狗锁锦州描述的是辽沈战役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
D项蘑菇战术胜陕北理解错误,1947年3月24日至5月4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相继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经过三战三捷,我军以2.6万的兵力,同接近我军十倍兵力的敌军作战。以伤亡22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军三个旅,1.4万余人,沉重打击了胡宗南集团,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密勒氏报评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影响。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高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材料所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说明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A项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材料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影响,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重视农业农村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土地改革能决定国家命运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放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废除封建剥削。
8.【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可得出解放军重视思想教育,A符合题意;
题干涉及的是把俘虏的国民党兵改造成解放军战士,没有涉及党的领导问题,排除B;
“实行战略转移”是指长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
题干涉及的是解放军人数变化和对俘虏国民党士兵的改造,无法得知“集中优势兵力”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到重庆进行谈判,图片《磨好刀再杀》,充分体现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B项正确;
希望与毛泽东和谈的和平方案想法是表面理由,与“磨好刀再杀”不符,排除A项;
谋划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与“磨好刀再杀”不符,排除C项;
确立“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与“磨好刀再杀”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946—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材料中众多民众参军、支援前线,说明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人民解放战争发动时的政治、经济等背景状况,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在不同时间点的战役取得的成就,排除B项;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在渡江战役之后,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徐州、碾庄、双堆集”等信息,联系所学,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先后在碾庄、双堆集歼灭大量军队,最后在陈官庄全歼了敌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淮海战役即将开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淮海战役以及历史意义,重点掌握三大战役的影响等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情况,这次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消灭封建剥削制度,A项正确;
实行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C项;
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蒋介石”、“毛泽东”、“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B项正确;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排除A项;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排除C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决定发动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符合题意;
进行战略防御在解放战争初期,排除A;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展开战略进攻,排除C;
三大战役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战役的结果,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D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各解放区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救护伤员、传递信息的活动中”体现了解放区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这主要源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支持解放战争,D项正确;
解放区农民支持解放战争和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无关,排除A项;
BC都不是广大民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6.【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同时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规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AC两项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符合题意;
D项商讨成立人民政权和重庆谈判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大别山”“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大别山1947年见证了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是在1946年,不符合题意;
C. 战略决战的开始 , 战略决战开始于1948年,不符合题意;
D. 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 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是在三大战役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大别山”“1947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8.【答案】C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和所学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C项正确;
1936年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排除A项;
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至1945年,排除B项;
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的认识。
19.【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中央发表的文件以管理和建设新解放的城市为主要任务,这反映了当时工作重心的转移,推进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A项解放战争结束错误,建国后,解放军还在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所以1949年1月时, 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不符合题意;
B项工作重心转移正确,符合题意;
C项社会性质改变错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不符合题意;
D项革命任务完成错误,1949年1月,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因此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A: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此时三大战役已经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可知,毛泽东的言论可以鼓舞军民取胜的斗志,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B项符合题意;
C: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项不符合题意;
D: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南京政府覆灭,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1.【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南昌起义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是什么 这一“红色政权区域”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渡江战役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知识点】红军长征;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二“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联系所学,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故答案为:(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渡江战役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22.【答案】(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理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
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知识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可得出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根据材料一“缓和国际视线”可得出缓和国际视线;根据材料一“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奷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除上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外,还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根据材料三“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可得出南京市民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是因为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故答案为:
(1)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2八上·岳池期末)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人民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因此,图示所给战役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选项正确;
旧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与材料信息无关,A选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指的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信息无关,B选项错误;
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1931.9.18-1945.9 ,与材料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掌握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2.(2022八上·龙岗期末)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来重庆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为中共七大召开做好准备
C.前来参加对日的受降仪式 D.防止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答案】A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5年”“毛泽东来重庆”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是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A项正确;
中国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的4月到6月,早于“1945年8月”,排除B项;
对日受降仪式并不是重庆谈判的目的和内容,排除C项;
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后签订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的认识。
3.(2023八上·湘潭期末)“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符合题意;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地区,排除A;
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地区,排除B;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流以北地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3八上·天元月考)这是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 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民谣最能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最后的米饭、布、亲骨肉等送上战场,这说明人民竭尽全力支援人民解放军,这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题干中没有显示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解放战争的进程,题干中没有提及解放战争的进程,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的影响,题干中没有提及解放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3八上·雷州期末)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这表明,湛江地区人民(  )
A.热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学革命
C.声援南昌起义 D.坚持抗日战争
【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可知,题干现象表明广州人民热切期盼解放,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A项正确;
提倡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项;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排除C项;
抗日战争在1945年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广州人民热切期盼解放。
6.(2023八上·博罗期末)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及所学可知,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就是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A项千里挺进大别山是题干里说的“插上一刀”所指的事件,符合题意;
B项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不符合题意;
C项关门打狗锁锦州描述的是辽沈战役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
D项蘑菇战术胜陕北理解错误,1947年3月24日至5月4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相继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经过三战三捷,我军以2.6万的兵力,同接近我军十倍兵力的敌军作战。以伤亡22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军三个旅,1.4万余人,沉重打击了胡宗南集团,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7.(2023八上·和平期末)美国的密勒氏报曾这样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上述评论说明了(  )
A.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 B.共产党重视农业农村问题
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D.土地改革能决定国家命运
【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密勒氏报评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影响。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高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材料所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说明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A项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材料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影响,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重视农业农村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土地改革能决定国家命运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放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废除封建剥削。
8.(2023八上·南海期末)1946-1949年,解放军从127万人上升到358万人, 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这反映解放军(  )
A.重视思想教育 B.加强党的领导
C.实行战略转移 D.集中优势兵力
【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可得出解放军重视思想教育,A符合题意;
题干涉及的是把俘虏的国民党兵改造成解放军战士,没有涉及党的领导问题,排除B;
“实行战略转移”是指长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
题干涉及的是解放军人数变化和对俘虏国民党士兵的改造,无法得知“集中优势兵力”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3八上·衡南期末)下面漫画《磨好刀再杀》意在说明蒋介石(  )
A.希望与毛泽东和谈的和平方案想法
B.“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C.谋划建立联合政府构想
D.确立“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
【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到重庆进行谈判,图片《磨好刀再杀》,充分体现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B项正确;
希望与毛泽东和谈的和平方案想法是表面理由,与“磨好刀再杀”不符,排除A项;
谋划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与“磨好刀再杀”不符,排除C项;
确立“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与“磨好刀再杀”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10.(2023八上·衡南期末)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约有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以上材料可用来研究人民解放战争(  )
A.发动的背景 B.发展的过程 C.胜利的原因 D.胜利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946—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材料中众多民众参军、支援前线,说明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人民解放战争发动时的政治、经济等背景状况,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在不同时间点的战役取得的成就,排除B项;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在渡江战役之后,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2023八上·辽源期末)有一个电影情节:在一幅军事地图前,一些解放军将领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徐州、碾庄、双堆集等地名。该电影情节可能预示着哪场战役即将开始(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徐州、碾庄、双堆集”等信息,联系所学,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先后在碾庄、双堆集歼灭大量军队,最后在陈官庄全歼了敌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淮海战役即将开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淮海战役以及历史意义,重点掌握三大战役的影响等史实。
12.(2023八上·自贡期末)下图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情况,这次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指(  )
A.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B.地主减租减息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打土豪分田地
【答案】A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情况,这次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消灭封建剥削制度,A项正确;
实行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C项;
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3.(2023八上·嵩明期末)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签署了(  )
A.国共合作宣言 B.“双十协定”
C.《论持久战》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蒋介石”、“毛泽东”、“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B项正确;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排除A项;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排除C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4.(2023八上·青县期末)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由此,中共中央决定(  )
A.进行战略防御 B.发动三大战役
C.展开战略进攻 D.发起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决定发动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符合题意;
进行战略防御在解放战争初期,排除A;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展开战略进攻,排除C;
三大战役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战役的结果,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救护伤员、传递信息的活动中。解放战争时期(  )
A.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
B.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立
C.人民解放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原则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答案】D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各解放区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救护伤员、传递信息的活动中”体现了解放区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这主要源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支持解放战争,D项正确;
解放区农民支持解放战争和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无关,排除A项;
BC都不是广大民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6.(2023八上·雨花期末)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B.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同时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规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AC两项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符合题意;
D项商讨成立人民政权和重庆谈判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2024八上·从江期末)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大别山”“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大别山1947年见证了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是在1946年,不符合题意;
C. 战略决战的开始 , 战略决战开始于1948年,不符合题意;
D. 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 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是在三大战役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大别山”“1947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8.(2024八上·封开期末)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和所学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C项正确;
1936年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排除A项;
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至1945年,排除B项;
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的认识。
19.(2023八上·龙岗期末)1949年1月,中共中央陆续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对旧保甲人员的处理办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职工工资薪水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等系列文件。这反映了当时(  )
A.解放战争结束 B.工作重心转移
C.社会性质改变 D.革命任务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中央发表的文件以管理和建设新解放的城市为主要任务,这反映了当时工作重心的转移,推进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A项解放战争结束错误,建国后,解放军还在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所以1949年1月时, 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不符合题意;
B项工作重心转移正确,符合题意;
C项社会性质改变错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不符合题意;
D项革命任务完成错误,1949年1月,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因此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0.(2024八上·潮南期末)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的言论(  )
A.推动了三大战役开始 B.鼓舞了军民取胜斗志
C.标志着渡江战役开始 D.宣告了南京政府覆灭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A: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此时三大战役已经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可知,毛泽东的言论可以鼓舞军民取胜的斗志,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B项符合题意;
C: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项不符合题意;
D: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南京政府覆灭,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上·清苑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在图一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图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三的诗词所反映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一历史事件途中确定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是哪次会议
(3)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南昌起义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是什么 这一“红色政权区域”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渡江战役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知识点】红军长征;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二“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联系所学,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故答案为:(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渡江战役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22.(2023八上·廉江月考)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事变”所指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理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
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知识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可得出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根据材料一“缓和国际视线”可得出缓和国际视线;根据材料一“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奷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除上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外,还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根据材料三“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可得出南京市民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是因为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故答案为:
(1)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军事行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原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转变为欢迎解放军;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且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