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积累运用--2024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真题演练
湖南专用
一、选择题
1.最适合用来表达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的一副对联是( )
A.树下芳草无穷绿,坛前鲜花别样红 B.不舍青青校园草,难忘款款恩师情。
C.楼道直通逐梦路,课堂常聚报国心。 D.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
2.下列诗与传统节日不一致的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寒食)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3.在设计黑板报栏目的时候,轩轩为“风华正茂”版块设计了四种字体,请根据下面对书写体式的判断,选出描述正确的一项( )
① ② ③ ④
A.第①幅字是楷书,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第②幅字是行书,特点是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C.第③幅字是隶书,特点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D.第④幅字是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4.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传统文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下面对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相关诗句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的一篇赠序。
C.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元代张养浩,其中“山坡羊”是曲牌名。
6.下列古诗中的节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7.下面是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出处:21教育名师】
C.《腊八粥》一文通过八儿等粥和吃粥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八儿家浓浓的亲情。
D.《匆匆》这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8.诗句中,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样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9.最适合形容老师春风化雨般育人精神的一句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奶奶每天带着小孙子去跳舞,奶奶总记不住动作,小孙子却学会了,这真是( )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1.为了减少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政府推出了很多创新之举,这真是( )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2.语句中习俗与寓意不对应的是( )
A.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B.端午节在家门口插艾草有辟邪祈福之意。
C.建筑物上雕刻蝙蝠寓意驱赶蝙蝠。
13.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二、填空题
14.根据情境填空。
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时光匆匆而过,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想到了《长歌行》中的名句“百川东到海, ”和朱自清写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感谢老师的教导,用“穷则变, , ”教导我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用“ ,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劝诫我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不断地保持进步。
15.整本书阅读。完成32—33题。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你一定被小说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将要表演课本剧。如果由你出演,你会扮演下面人物中的哪个人物?这个人物出自于哪本名著?请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两个故事。
孙悟空 诸葛亮 林黛玉 鲁智深 薛宝钗
武 松 贾宝玉 唐 僧 刘 备 赵 云
我会扮演 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出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
请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两个故事: 、 。
16.默写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未遮山,( )乱入船。
( )忽吹散,( )水如天。
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17.古诗词默写。
(1)《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
(2)《七律·长征》: ,大渡桥横铁索寒。
(3)《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 。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听取蛙声一片。
18.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门前流水尚能西! ”是苏轼坦荡旷达的胸襟;“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21·世纪*教育网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 ”来解读。21*cnjy*com
(3)经典名著中不乏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耐庵的《 》(填作品名)中,花荣射箭技术令人焚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填人名)神机妙算,被称为“智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苏七块的 (填人物本领)堪称绝活。【来源:21cnj*y.co*m】
19.“中华魂与中国根”:
(1) 如图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 (字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
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
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
20.基础知识填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2)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5)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6)他山之石, 。
(7)《三国演义》中 (填人名)“草船借箭”大败曹军。
(8)《七步诗》中抒发曹植内心悲愤的诗句是: , 。
(9)问渠哪得清如许, 。
(10)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四面楚歌——(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 入木三分——( )
三、语言表达
21.阅读名著时,要学会对名著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下面提供了三部名著,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名著中的某个人物,写出自己的评价。www.21-cn-jy.com
名著 你要评价的人物 你的评价
《三国演义》
《小英雄雨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
A.这副对联描写了春天花坛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结合对联中的“不舍”“难忘”“恩师情”可知,这副对联表达了对老师与母校的感激之情。
C.这副对联表达了学子对理想的追逐与爱国的赤子之心。
D.这副对联用于劝诫人努力学习。
故选B。
2.C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传统节日的识记。
A.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诗句描写的是中秋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一致;
B.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傍晚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诗句描写的是寒食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一致;
C.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诗句描写的是重阳节不是端午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不一致;
D.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意思是:家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句描写的是七夕节,因此本句诗与传统节日一致;
故选C。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字体的识别和鉴赏。
隶书:结构扁平,笔法奇纵,有自然浑厚之风,也有古朴感,但比篆体稳重、秀丽;
楷书:形体方整、端正,笔画平直清晰,笔调灵活、书写简便;
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行书:书写快速,字形灵动奔放,如行云流水。
A.第①幅字蚕头燕尾,是隶书;
B.第②幅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
C.第③幅字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是篆书;
D.第④幅字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习俗与诗句的掌握。
D.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习俗,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是专指中秋的明月。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故选C。
6.B
【详解】
考查诗歌的理解和重要节假日。
①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描写的是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阵阵轰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描写的是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描写的是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21·cn·jy·com
整理顺序为③④①②。
7.A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有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1-c-n-j-y
B、C、D正确。
8.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A.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句意: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这句诗表达了思乡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B.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句意: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表达了惜别之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浙东》,句意: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美好而真挚的祝愿,将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故选A。
9.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A.出自杜甫的 《春夜喜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常用于赞美老师春风化雨般育人精神。21*cnjy*com
B.不适合。出自杜甫的 《春夜喜雨》,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C.不适合。出自元代的《争报恩》,句意:路遥:路途遥远。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故选A。
10.B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名人名言的理解记忆能力。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二: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B.句意: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C.句意: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结合“奶奶总记不住动作,小孙子却学会了”可知相符的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故选B。
11.B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记忆能力。
A.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句意: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B.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句意: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2·1·c·n·j·y
C.出自《易经·系辞下》,句意: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化,变化了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由“政府推出了很多创新之举”可知相的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故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B正确。
C.有误。建筑上雕刻蝙蝠的寓意象征着吉祥幸福,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里,蝙蝠纹就被当作福气的象征。21cnjy.com
故选C。
13.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句中“潜”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轻、细、密的特点,饱含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自己问自己答,运用了设问修辞。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劲竹刚毅的性格。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柳色新。”意思: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这是陈述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14. 何时复西归 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 变则通 通则久 良药苦口利于病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何”“复”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微”“融”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通”“则”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药”“病”的正确写法。
15. 孙悟空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所给的人物中选择你想扮演的一个人物,并写出这个人物出自哪本名著和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两个故事。注意故事和人物不要对应错。
如:我会扮演诸葛亮,这个角色出自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两个故事有:火烧新野、初出茅庐。
16.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卷地风来 望湖楼下 宋 苏轼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和作家作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
书写时要注意“黑、翻、墨、跳、卷、楼、轼”容易写错。
17.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金沙水拍云崖暖 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是眉峰聚 稻花香里说丰年www-2-1-cnjy-com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留”“清”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崖”“暖”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将”“黄”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峰”“聚”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稻”“说”的正确写法。
18. 休将白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唱黄鸡 视死忽如归 何当金络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水浒传 诸葛亮 正骨拿环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
(1)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休、将、唱、黄、视、忽、归、何、络、脑”的正确书写。
(2)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穷、变、通、久”的正确书写。
(3)结合日常学习积累,可知施耐庵,字肇 ( http: / / www.21cnjy.com )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生于兴化白驹镇,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被称为智绝;苏七块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人物,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民国初年,苏七块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在天津卫挂头牌,堪称绝活。
19. 行书 D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用行书写的。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2)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
A.此句形容草书字体。
B.此句形容楷书字体。
C.此句形容柳公权的行书作品《蒙诏帖》,气势奔腾,用墨枯涩虚松,但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故选D。
20. 只缘身在此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磨万击还坚劲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可以攻玉 诸葛亮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项羽 曹操 赵高 王羲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1)出自【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出自【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出自【清】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出自【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出自【唐】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先秦佚名的《鹤鸣》。
(7)《三国演义》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故“草船借箭”大败曹军的是诸葛亮。
(8)《七步诗》【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出自【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0)四面楚歌:讲述了项羽之死的经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带领军队去攻打张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军队长时间行军在荒山野岭,找不到充足的水源,士兵经不住日晒,纷纷倒下。曹操看到此景,知道如果找不到水源,使不得身体和心里都会失去战斗力,他思前想后,突然对士兵大喊:前面有梅园,结了很多又大又酸甜的梅子,大家坚持到那就有梅子吃了。士兵在他的话刺激下,都开始分泌口水,短时间内缓解了口渴,最终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王羲之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21.雨来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少年。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
评价: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小英雄雨来》,人物:雨来。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雨来的性格特点是活泼调皮、聪明机智、孝顺父母。他还特别勇敢,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他还有点倔强,热爱祖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保尔·柯察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他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诚实,宽容,勇于奉献,不为命运所屈服。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忍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