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香洲期末)下图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发展进程曲折 B.资金投入不足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部门比例不协调
2.(2023八上·富川期末)1927年,郑振铎在《上海的居宅问题》中写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着长辫子、戴红结帽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3.(2022八上·龙岗期末)火柴产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某同学收集了一组近代火柴盒的图片,其传递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4.(2022八上·深圳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60—70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5.(2023八上·天元月考)近 代 中 国民族工业 发展举步维 艰,但也曾 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下表反映的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局面出现在(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
厂家数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6.(2023八上·博罗期末)如下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7.(2023八上·南海期末)图片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题 29图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A.张之洞 B.邹容 C.詹天佑 D.张謇
8.(2023八上·衡南期末)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
9.(2023八上·朝天期末)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0.(2023八上·成都期末)“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民族救亡
11.(2023八上·嵩明期末)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这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
A.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B.教育的发展
C.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文学艺术的发展
12.(2023八上·栾城期末)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有些西化的青年,在教堂中举行“文明结婚”,但新式婚礼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怀疑和抵制,旧式婚礼仍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 )
A.完全西化 B.新旧并存 C.自由平等 D.崇洋逐新
13.(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下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
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
14.(2023八上·巧家期末)“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
C.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D.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
15.(2023八上·岳阳期末)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 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9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16.(2023八上·廉江月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其发展示意图。下列事件客观上减小了民族工业发展阻力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17.(2022八上·广东期末)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8.(2024八上·潮南期末)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占比例如题图所示。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资本输出 B.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C.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运输的需求 D.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转为顺差
19.(2024八上·潮南期末)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20.(2023八上·紫金期末)从晚清到民国,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如“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变化呈现的特征是( )
A.由浅入深 B.一脉相承 C.新旧并呈 D.男尊女卑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八上·佛山期末)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着中西新旧交融,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 创办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 迁徙校英华学院 传教士马礼逊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 创办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恭亲王奕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 创办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3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22.(2023八上·徐闻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 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 89亿元,人均只有2. 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 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 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严峻局势?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1869年和1913年重工业占比分别为8%和13%,轻工业占比分别为92%和%87,说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D项正确;
题干中没有体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所以不能体现发展进程曲折,排除A项;
题干中没有给出投入资金的数据,所以不能体现资金投入不中,排除B项;
题干中没有给出某地区发展的数据,所以不能体现地区分布不平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认识。
2.【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轿子与汽车”、“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存在社会习俗新旧混杂的现象。D项正确;
传统习俗与新习俗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传统习俗仍居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中只是说明多种交通工同时出现,无法得出交通状况混乱无序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中涉及到旧的社会习俗还是保留着,所以社会已经全盘西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习俗的认识。
3.【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火柴盒上印有“救国”“七七纪念”“振兴国货”“请用国货”等字样,这说明火柴制造者们想通过创办实业的方式救亡图存,D项正确;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追求,都是与材料联系不强,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实业救国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应“千呼万唤始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应“小荷才露尖尖角”,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忽如一夜春风来”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对应“忽如一夜春风来”,C项符合题意;
D:国民党统治后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对应“无可奈何花落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不符合题意;
B.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缓慢发展,不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掀起热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理解识记回答。
6.【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A项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与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C项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7.【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大生纱厂”开展与张謇有关。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D符合题意;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排除A;
邹容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
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实业家张謇的知识。难度适中, 分析图片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主义发展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清政府对民族工业仍然采取限制政策,因此张謇发起仕途投身实业,这既体现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也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抗,A项正确;
工商皆本论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观点,提高工商业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重义轻利,儒家的伦理思想。 意指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9.【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D项正确;
变法图强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A项;
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B项;
打倒列强与北伐战争有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A项正确;
“教育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
材料没有反映“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
“文学艺术的发展”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A:完全西化说法绝对,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有些西化的青年,在教堂中举行‘文明结婚’,但新式婚礼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怀疑和抵制,旧式婚礼仍占主导地位。”可知,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新旧并存,B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自由平等,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崇洋逐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发展缓慢。
ABD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以轻工业部门为主是题干图表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知,反映了《申报》刊登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有利于丰富民众的信息来源,C项正确;
题干并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报业顺利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申报》对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申报》的认识。
15.【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
A: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所以“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可能发生,故选A项。
B: 1909年8月,我国自行设计修筑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所以“1909年, 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可能发生,排除B项。
C: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所以“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可能发生,排除C项。
D:辛亥革命后,具有民族风情的中山装深受先进人士的青睐,所以“1919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可能发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生活风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生活风俗近代化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民族工业进行掠夺,民族工业萎缩,排除B项;
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排除C项;
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认识。
17.【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18.【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资本输出,A项不符合题意;
B: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会进一步威胁到民族企业的竞争力,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可知,1894—1914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运输业占比明显提高,说明中国市场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大大增加,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转为顺差,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图片解读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申报》创刊于1872年,停刊于1949年,所以存在时间最长的是《申报》,D项正确;
《中外纪闻》创刊于1895年8月,停刊于1896年1月,排除A项;
《国闻报》创刊于1897年10月,1898年被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排除B项;
《民报》创刊于1905年,停刊于1910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申报》相关知识的掌握。
20.【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由浅入深,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一脉相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可知,社会习俗新旧杂糅,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男尊女卑,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1.【答案】(1)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重要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有: 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京师大学堂创办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内地高校被迫南迁,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依据材料三信息“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以看出, 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 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 综合上述材料, 可以看出,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
故答案为:(1) 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 重要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分析识记时代背景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细心分析理解,理解教育的作用回答。
22.【答案】(1)特点: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
(2)问题: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
原因: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
(3)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4)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发展艰难曲折。(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可知,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年所开办的中国工厂面临的机遇有: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发展的上升趋势,国内市场有所扩大;地方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爱国运动有利国货销售。当年所开办的中国工厂面临的挑战有: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不稳定。
(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问题。根据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89亿元,人均只有2.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可知,中国近代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可知,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的严峻局势。
(4)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发展艰难曲折。
故答案为:
(1)特点: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
(2)问题: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原因: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
(3)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4)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发展艰难曲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信息。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香洲期末)下图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发展进程曲折 B.资金投入不足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部门比例不协调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1869年和1913年重工业占比分别为8%和13%,轻工业占比分别为92%和%87,说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D项正确;
题干中没有体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所以不能体现发展进程曲折,排除A项;
题干中没有给出投入资金的数据,所以不能体现资金投入不中,排除B项;
题干中没有给出某地区发展的数据,所以不能体现地区分布不平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认识。
2.(2023八上·富川期末)1927年,郑振铎在《上海的居宅问题》中写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着长辫子、戴红结帽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轿子与汽车”、“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存在社会习俗新旧混杂的现象。D项正确;
传统习俗与新习俗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传统习俗仍居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中只是说明多种交通工同时出现,无法得出交通状况混乱无序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中涉及到旧的社会习俗还是保留着,所以社会已经全盘西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习俗的认识。
3.(2022八上·龙岗期末)火柴产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某同学收集了一组近代火柴盒的图片,其传递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火柴盒上印有“救国”“七七纪念”“振兴国货”“请用国货”等字样,这说明火柴制造者们想通过创办实业的方式救亡图存,D项正确;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追求,都是与材料联系不强,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实业救国的认识。
4.(2022八上·深圳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60—70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应“千呼万唤始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应“小荷才露尖尖角”,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忽如一夜春风来”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对应“忽如一夜春风来”,C项符合题意;
D:国民党统治后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对应“无可奈何花落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
5.(2023八上·天元月考)近 代 中 国民族工业 发展举步维 艰,但也曾 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下表反映的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局面出现在(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
厂家数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不符合题意;
B.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缓慢发展,不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掀起热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理解识记回答。
6.(2023八上·博罗期末)如下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A项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与材料相符,符合题意;
C项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7.(2023八上·南海期末)图片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题 29图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A.张之洞 B.邹容 C.詹天佑 D.张謇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大生纱厂”开展与张謇有关。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D符合题意;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排除A;
邹容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
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实业家张謇的知识。难度适中, 分析图片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主义发展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3八上·衡南期末)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清政府对民族工业仍然采取限制政策,因此张謇发起仕途投身实业,这既体现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也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抗,A项正确;
工商皆本论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观点,提高工商业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重义轻利,儒家的伦理思想。 意指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9.(2023八上·朝天期末)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3八上·成都期末)“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民族救亡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D项正确;
变法图强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A项;
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B项;
打倒列强与北伐战争有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抗日救亡。
11.(2023八上·嵩明期末)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这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
A.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B.教育的发展
C.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文学艺术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A项正确;
“教育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
材料没有反映“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
“文学艺术的发展”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2.(2023八上·栾城期末)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有些西化的青年,在教堂中举行“文明结婚”,但新式婚礼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怀疑和抵制,旧式婚礼仍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 )
A.完全西化 B.新旧并存 C.自由平等 D.崇洋逐新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A:完全西化说法绝对,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有些西化的青年,在教堂中举行‘文明结婚’,但新式婚礼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怀疑和抵制,旧式婚礼仍占主导地位。”可知,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新旧并存,B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自由平等,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崇洋逐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
13.(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下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
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发展缓慢。
ABD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以轻工业部门为主是题干图表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4.(2023八上·巧家期末)“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
C.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D.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知,反映了《申报》刊登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有利于丰富民众的信息来源,C项正确;
题干并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报业顺利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申报》对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申报》的认识。
15.(2023八上·岳阳期末)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 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9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
A: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所以“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可能发生,故选A项。
B: 1909年8月,我国自行设计修筑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所以“1909年, 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可能发生,排除B项。
C: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所以“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可能发生,排除C项。
D:辛亥革命后,具有民族风情的中山装深受先进人士的青睐,所以“1919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可能发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生活风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生活风俗近代化的相关史实。
16.(2023八上·廉江月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其发展示意图。下列事件客观上减小了民族工业发展阻力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民族工业进行掠夺,民族工业萎缩,排除B项;
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排除C项;
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认识。
17.(2022八上·广东期末)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18.(2024八上·潮南期末)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占比例如题图所示。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资本输出 B.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C.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运输的需求 D.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转为顺差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资本输出,A项不符合题意;
B: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会进一步威胁到民族企业的竞争力,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可知,1894—1914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运输业占比明显提高,说明中国市场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大大增加,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转为顺差,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图片解读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19.(2024八上·潮南期末)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申报》创刊于1872年,停刊于1949年,所以存在时间最长的是《申报》,D项正确;
《中外纪闻》创刊于1895年8月,停刊于1896年1月,排除A项;
《国闻报》创刊于1897年10月,1898年被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排除B项;
《民报》创刊于1905年,停刊于1910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申报》相关知识的掌握。
20.(2023八上·紫金期末)从晚清到民国,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如“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变化呈现的特征是( )
A.由浅入深 B.一脉相承 C.新旧并呈 D.男尊女卑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由浅入深,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一脉相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可知,社会习俗新旧杂糅,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男尊女卑,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八上·佛山期末)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着中西新旧交融,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 创办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 迁徙校英华学院 传教士马礼逊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 创办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恭亲王奕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 创办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3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1)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重要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有: 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京师大学堂创办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内地高校被迫南迁,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依据材料三信息“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以看出, 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 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 综合上述材料, 可以看出,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
故答案为:(1) 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 重要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分析识记时代背景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细心分析理解,理解教育的作用回答。
22.(2023八上·徐闻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 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 89亿元,人均只有2. 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 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 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严峻局势?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认识。
【答案】(1)特点: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
(2)问题: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
原因: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
(3)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4)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发展艰难曲折。(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可知,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年所开办的中国工厂面临的机遇有: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发展的上升趋势,国内市场有所扩大;地方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爱国运动有利国货销售。当年所开办的中国工厂面临的挑战有: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不稳定。
(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问题。根据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89亿元,人均只有2.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可知,中国近代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可知,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的严峻局势。
(4)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发展艰难曲折。
故答案为:
(1)特点: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
(2)问题: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原因: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
(3)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4)中国近代工业体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发展艰难曲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信息。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