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吴中期中)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图1是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处于长江流域,位于图2中①的位置,A项正确;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处于长江流域,图2中的②、③、④均不属于长江流域,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
2.(2023七上·扶绥期末)某校学生为了开展中国古代文明主题设计活动而搜集了一组图片,内容包括碳化稻谷、猪纹陶器、河姆渡人房屋遗址,据此可知( )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制陶工艺的发展 D.早期房屋的建造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碳化稻谷说明原始居民已经种植农作物;猪纹陶钵说明原始居民已经饲养牲畜;河姆渡房屋遗址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农耕生活,题干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生产工具的改进,B项不符合题意;
C:制陶工艺的发展,表述不全,C项不符合题意;
D:早期房屋的建造,表述不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2024·) 若给右图选定一个主题,合适的是( )
A.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B.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最有可能是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C项正确;
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洞穴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B项;
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2七上·龙岗期中)下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 )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流域 长江中下游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方式 原始农耕(种稻为主) 原始农耕(种粟为主)
A.早期的中华文明已经具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分析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可知,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房屋类型和生产方式适应其分别生活在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的环境和区域特点,表明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A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知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排除B项;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处于原始社会,尚未进入文明社会,排除C项;
材料表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无法得出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5.(2023七上·衡山期末)下列农作物中国最早种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玉米是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优良品种,①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小麦是在南北朝之后引进的,③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玉米是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优良品种,小麦是在南北朝之后引进的,①③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6.(2023七上·邵阳期末) 阳市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1 处,其中在距今近 5000 年的新宁白面寨遗址发现了 大量狞猎而得的动物遗散,而在距今约4000 年左右的础东天子坪遗址发现了发现大量柱洞 和炭化水稻遗存黄 材料反映出了( )
A.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 D.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其中在距今近 5000 年的新宁白面寨遗址发现了 大量狞猎而得的动物遗散,而在距今约4000 年左右的础东天子坪遗址发现了发现大量柱洞 和炭化水稻遗存 ”,可以看出,人类由狩猎改变为农业生产,反映了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题干中没有显示粮食保存技术 ,不符合题意;
C. 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 ,题干中没有显示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不符合题意;
D. 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题干中没有显示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3七上·衡阳期末)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 ”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体现纺织,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阐述制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的认识。
8.(2023七上·雨花期末) 实物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可共同印证( )
A.半坡居民的生产 B.炎黄传说的可信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原始农业的兴起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稻谷、猪纹陶钵、骨耜”和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来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共同证明了原始农业兴起,D符合题意;
图片印证的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不是半坡居民的生产,排除A;
图片印证的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不能印证炎黄传说的可信,排除B;
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信息,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3七上·百色期中)考古人员在回忆遗址考古时说:“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据此可推断出该遗址位于( )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靠打猎、采集为生,A项不符合题意;
B: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B项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北京市周口店的北京人靠打猎、采集为生,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六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已学会养猪。“他们”是 (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不符合题意;
B项半坡人六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已学会养猪,符合题意;
C项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年,在长江流域,不符合题意;
D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识记知识的能力。
11.(2023七上·三河月考)造成如图中这些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自然条件 C.劳动工具 D.宗教信仰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政治制度不是主要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虫蛇,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地,架空地板,可以防潮通风,防止野兽虫蛇侵袭。半坡位于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的气候。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B项符合题意;
C:劳动工具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
D:宗教信仰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房屋不同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12.(2023七上·满城期末)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的依据是( )
A.史书记录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现 D.专家口述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史书记录经后人加工而成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这一时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A项不符合题意;
B:神话传说经后人加工而成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这一时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没有文献记载,我们主要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作为根据,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方式,C项符合题意;
D:专家口述经后人加工而成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这一时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基本概念,准确识记考古发现的作用与地位。
13.(2020七上·乌兰察布期中)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骨耜是半坡原始就的成就;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成就,他们都是农耕文化,故D正确;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发明的,不属于农耕文化,③错误,故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4.(2022七上·南海期末)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C.掌握纺织制衣技术 D.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C项正确;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与石制、陶制纺轮无关,排除A项;
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与石制、陶制纺轮无关,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半坡人以手工业生产为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15.(2023七上·期末)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学者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的标准是:( )
A.人工取火的运用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群居生活的出现 D.磨制石器的使用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的石器,在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采集食物,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来获取食物,原始农业兴起。故许倬云认为划分“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未涉及火的使用,排除A;
群居生活的出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C;
磨制石器的使用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
【探究一:寻找证物】
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探究二:进行解释】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
(3)【探究三: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1)图1、图2;图4、图5;图3
(2)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3)依据:考古发现(或化石)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显示的是北京人的外貌,可以通过北京人图1头盖骨化石和图2牙齿化石来证实;②显示的是北京人的狩猎和采集生活,可以通过图4砍砸器和刮削器和图5鹿骨化石来证实;③显示的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可以通过图3被火烧过的朴树种子来证实;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 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 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
(3)依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显示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考古化石,通过它们来了解史前社会;
故答案为:(1)
第1空、图1、图2
第2空、图4、图5
第3空、图3
(2)
第1空、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第2空、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3) 依据:考古发现(或化石)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除了显示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所给的图片回答,注意图片下的文字提示;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仿照所给的示例 ,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材料显示的内容,津贴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吴中期中)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3七上·扶绥期末)某校学生为了开展中国古代文明主题设计活动而搜集了一组图片,内容包括碳化稻谷、猪纹陶器、河姆渡人房屋遗址,据此可知( )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制陶工艺的发展 D.早期房屋的建造
3.(2024·) 若给右图选定一个主题,合适的是( )
A.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B.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4.(2022七上·龙岗期中)下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 )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流域 长江中下游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方式 原始农耕(种稻为主) 原始农耕(种粟为主)
A.早期的中华文明已经具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
5.(2023七上·衡山期末)下列农作物中国最早种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23七上·邵阳期末) 阳市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1 处,其中在距今近 5000 年的新宁白面寨遗址发现了 大量狞猎而得的动物遗散,而在距今约4000 年左右的础东天子坪遗址发现了发现大量柱洞 和炭化水稻遗存黄 材料反映出了( )
A.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 D.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7.(2023七上·衡阳期末)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8.(2023七上·雨花期末) 实物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可共同印证( )
A.半坡居民的生产 B.炎黄传说的可信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原始农业的兴起
9.(2023七上·百色期中)考古人员在回忆遗址考古时说:“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据此可推断出该遗址位于( )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10.六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已学会养猪。“他们”是 (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11.(2023七上·三河月考)造成如图中这些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自然条件 C.劳动工具 D.宗教信仰
12.(2023七上·满城期末)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的依据是( )
A.史书记录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现 D.专家口述
13.(2020七上·乌兰察布期中)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2022七上·南海期末)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C.掌握纺织制衣技术 D.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15.(2023七上·期末)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学者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的标准是:( )
A.人工取火的运用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群居生活的出现 D.磨制石器的使用
二、材料分析题
16.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
【探究一:寻找证物】
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探究二:进行解释】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
(3)【探究三: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图1是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处于长江流域,位于图2中①的位置,A项正确;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处于长江流域,图2中的②、③、④均不属于长江流域,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生活在长江流域。
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碳化稻谷说明原始居民已经种植农作物;猪纹陶钵说明原始居民已经饲养牲畜;河姆渡房屋遗址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农耕生活,题干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生产工具的改进,B项不符合题意;
C:制陶工艺的发展,表述不全,C项不符合题意;
D:早期房屋的建造,表述不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最有可能是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C项正确;
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洞穴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B项;
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分析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可知,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房屋类型和生产方式适应其分别生活在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的环境和区域特点,表明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A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知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排除B项;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处于原始社会,尚未进入文明社会,排除C项;
材料表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无法得出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5.【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玉米是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优良品种,①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小麦是在南北朝之后引进的,③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玉米是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优良品种,小麦是在南北朝之后引进的,①③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其中在距今近 5000 年的新宁白面寨遗址发现了 大量狞猎而得的动物遗散,而在距今约4000 年左右的础东天子坪遗址发现了发现大量柱洞 和炭化水稻遗存 ”,可以看出,人类由狩猎改变为农业生产,反映了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题干中没有显示粮食保存技术 ,不符合题意;
C. 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 ,题干中没有显示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不符合题意;
D. 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题干中没有显示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 ”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体现纺织,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河姆渡人的农耕,未阐述制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稻谷、猪纹陶钵、骨耜”和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来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共同证明了原始农业兴起,D符合题意;
图片印证的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不是半坡居民的生产,排除A;
图片印证的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不能印证炎黄传说的可信,排除B;
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信息,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靠打猎、采集为生,A项不符合题意;
B: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B项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北京市周口店的北京人靠打猎、采集为生,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不符合题意;
B项半坡人六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已学会养猪,符合题意;
C项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年,在长江流域,不符合题意;
D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识记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政治制度不是主要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虫蛇,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地,架空地板,可以防潮通风,防止野兽虫蛇侵袭。半坡位于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的气候。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B项符合题意;
C:劳动工具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
D:宗教信仰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房屋不同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12.【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史书记录经后人加工而成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这一时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A项不符合题意;
B:神话传说经后人加工而成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这一时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没有文献记载,我们主要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作为根据,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方式,C项符合题意;
D:专家口述经后人加工而成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这一时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基本概念,准确识记考古发现的作用与地位。
13.【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骨耜是半坡原始就的成就;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成就,他们都是农耕文化,故D正确;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发明的,不属于农耕文化,③错误,故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4.【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C项正确;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与石制、陶制纺轮无关,排除A项;
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与石制、陶制纺轮无关,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半坡人以手工业生产为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15.【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与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的石器,在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采集食物,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来获取食物,原始农业兴起。故许倬云认为划分“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未涉及火的使用,排除A;
群居生活的出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C;
磨制石器的使用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即可作答。
16.【答案】(1)图1、图2;图4、图5;图3
(2)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3)依据:考古发现(或化石)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显示的是北京人的外貌,可以通过北京人图1头盖骨化石和图2牙齿化石来证实;②显示的是北京人的狩猎和采集生活,可以通过图4砍砸器和刮削器和图5鹿骨化石来证实;③显示的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可以通过图3被火烧过的朴树种子来证实;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 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 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
(3)依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显示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考古化石,通过它们来了解史前社会;
故答案为:(1)
第1空、图1、图2
第2空、图4、图5
第3空、图3
(2)
第1空、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第2空、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3) 依据:考古发现(或化石)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除了显示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所给的图片回答,注意图片下的文字提示;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仿照所给的示例 ,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材料显示的内容,津贴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