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河西期中)《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 人、秦朝人的祖先…… 。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
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反映了当时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尧因舜“孝”进行推荐,后来舜继尧位,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位子的传递方法禅让制,A项正确;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B项;
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国王或皇帝的位子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项;
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
3.(2024·)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 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华夷有别 B.民族差异 C.民族认同 D.国家统一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了心理支持,C项正确;
华夷有别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民族差异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国家统一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认同观念的相关史实。
4.(2022七上·龙岗期中)《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 )
A.神农最早发现百谷
B.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
C.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D.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可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神农氏开始教导民众进行农耕生产,说明中国农业历史悠久,C项正确;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排除A项;
“百草”泛指农作物,因此材料不能体现医药学的产生,排除B项;
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5.(2023七上·衡阳期末)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大禹 B.炎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大禹和蚩尤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炎帝、黄帝联盟战败蚩尤后,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C项正确;
大禹最重要的功绩是治水有功,建立夏朝,晚于炎帝和黄帝时期,排除A项;
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败于黄帝和炎帝联盟,排除B项;
D项中大禹和蚩尤均非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人文初祖相关知识的掌握。
6.(2023七上·期末)“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元谋人 B.半坡人 C.蚩尤部落 D.华夏族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D项正确;
元谋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与题干内容“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不符,排除A项;
半坡人,是指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与题干内容“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不符,排除B项;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蛋尤,与题干内容“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华夏族的认识。
7.(2023七上·内江期末)《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曾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 )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无私奉献的精神
C.爱国主义的精神 D.民族主义的精神
【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艰苦奋斗的精神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三过家门而不入”可知,大禹治水的事迹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B项符合题意;
C:爱国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民族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8.(2023七上·岳池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列出了关键词: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他学习的人物是( )
A.尧、舜 B.伶伦、蚩尤 C.伏羲、女娲 D.炎帝、黄帝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A项不符合题意;
B:伶伦制作音律;蚩尤是炎黄时期一个部落的首领,B项不符合题意;
C:伏羲、女娲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黄两个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9.(2023七上·巴中期末)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如图)。以“寻根祭祖黄帝陵,勤力同心创伟业”为主题,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创伟业的美好愿景,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这是因为黄帝( )
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各界导报记者杜静波摄)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在阪泉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C.教民开垦耕作,制作生产工具 D.有很多发明创造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二帝组成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0.(2023七上·都昌月考)“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答案】C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女娲补天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炎黄二帝战蚩尤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和结合所学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C项符合题意;
D:尧舜禅让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1.(2024七上·潮南期末)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发生过很多大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了水患,造福了人民。他所治的“水”是( )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淮河
【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禹采用疏导的方法,解除了黄河水患,A项符合题意;
B:长江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珠江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淮河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禹的功绩,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2.(2024七上·期末)炎帝和黄帝生活时代大约在( )
A.距今四五千年 B.距今五六千年
C.距今六七千年 D.距今七八千年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故选B项。
距今四五千年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排除A项。
距今六七千年是半坡氏族时期,排除C项。
距今七八千年是河姆渡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帝和黄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远古传说的相关史实。
13.(2024七上·期末)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他是中华医学的创始人
D.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14.(2023七上·江汉期末)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 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全部来源于炎帝和黄帝
B.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炎帝和黄帝因治理水患得到尊崇
D.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可知,这说明炎帝姜姓系统和黄帝姬姓系统在中国姓氏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B项正确;
炎帝姜姓系统和黄帝姬姓系统占99%,排除A项;
治理水患的是大禹,排除C项;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有些还需要考证,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炎帝、黄帝以及人文初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2023七上·西山期末)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下面流程图标题的 是( )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尧舜禹时期,实行将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贤德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就是禅让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各部族的统一 ,题干中没有显示各部族的统一 ,不符合题意;
B.大禹治水,题干中没有提及大禹治水,不符合题意;
D.华夏族的形成,题干中没有显示出华夏族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广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
我先 ”。
——孙中山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
指的是哪场战争?
(2)根据材料三,请你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字母代号)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黄帝和尧、舜、禹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轩辕:黄帝;战争:涿鹿之战。
(2)排列:CAB。
(3)品质: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严于律己,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
(1)轩辕:根据所学可知,轩辕是黄帝的名字。
战争:根据所学可知,“平定蚩尤乱”指的是炎帝和黄帝结成的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所以,相关战争是涿鹿之战。
(2)排序: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故材料二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顺序依次是C、A、B。
(3)品质: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创造指南车”,尧发明历法,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禹采取疏导之法治水,说明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品质;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历时十余年,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了他们具有活简朴、关心百姓、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品质。
故答案为:
(1)轩辕:黄帝;战争:涿鹿之战。
(2)排列:CAB。
(3)品质: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严于律己,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传说时代的尧舜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河西期中)《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 人、秦朝人的祖先…… 。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2.(202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反映了当时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3.(2024·)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 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华夷有别 B.民族差异 C.民族认同 D.国家统一
4.(2022七上·龙岗期中)《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 )
A.神农最早发现百谷
B.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
C.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D.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
5.(2023七上·衡阳期末)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大禹 B.炎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大禹和蚩尤
6.(2023七上·期末)“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元谋人 B.半坡人 C.蚩尤部落 D.华夏族
7.(2023七上·内江期末)《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曾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 )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无私奉献的精神
C.爱国主义的精神 D.民族主义的精神
8.(2023七上·岳池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列出了关键词: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他学习的人物是( )
A.尧、舜 B.伶伦、蚩尤 C.伏羲、女娲 D.炎帝、黄帝
9.(2023七上·巴中期末)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如图)。以“寻根祭祖黄帝陵,勤力同心创伟业”为主题,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创伟业的美好愿景,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这是因为黄帝( )
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各界导报记者杜静波摄)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在阪泉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C.教民开垦耕作,制作生产工具 D.有很多发明创造
10.(2023七上·都昌月考)“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11.(2024七上·潮南期末)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发生过很多大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了水患,造福了人民。他所治的“水”是( )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淮河
12.(2024七上·期末)炎帝和黄帝生活时代大约在( )
A.距今四五千年 B.距今五六千年
C.距今六七千年 D.距今七八千年
13.(2024七上·期末)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他是中华医学的创始人
D.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4.(2023七上·江汉期末)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 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全部来源于炎帝和黄帝
B.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炎帝和黄帝因治理水患得到尊崇
D.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
15.(2023七上·西山期末)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下面流程图标题的 是( )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广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
我先 ”。
——孙中山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
指的是哪场战争?
(2)根据材料三,请你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字母代号)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黄帝和尧、舜、禹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
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尧因舜“孝”进行推荐,后来舜继尧位,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位子的传递方法禅让制,A项正确;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B项;
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国王或皇帝的位子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项;
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
3.【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了心理支持,C项正确;
华夷有别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民族差异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国家统一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认同观念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可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神农氏开始教导民众进行农耕生产,说明中国农业历史悠久,C项正确;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排除A项;
“百草”泛指农作物,因此材料不能体现医药学的产生,排除B项;
神农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人文初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5.【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炎帝、黄帝联盟战败蚩尤后,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C项正确;
大禹最重要的功绩是治水有功,建立夏朝,晚于炎帝和黄帝时期,排除A项;
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败于黄帝和炎帝联盟,排除B项;
D项中大禹和蚩尤均非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人文初祖相关知识的掌握。
6.【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D项正确;
元谋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与题干内容“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不符,排除A项;
半坡人,是指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与题干内容“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不符,排除B项;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蛋尤,与题干内容“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华夏族的认识。
7.【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艰苦奋斗的精神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三过家门而不入”可知,大禹治水的事迹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B项符合题意;
C:爱国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民族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8.【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A项不符合题意;
B:伶伦制作音律;蚩尤是炎黄时期一个部落的首领,B项不符合题意;
C:伏羲、女娲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黄两个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9.【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二帝组成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0.【答案】C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女娲补天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炎黄二帝战蚩尤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和结合所学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C项符合题意;
D:尧舜禅让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1.【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禹采用疏导的方法,解除了黄河水患,A项符合题意;
B:长江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珠江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淮河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禹的功绩,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识记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2.【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故选B项。
距今四五千年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排除A项。
距今六七千年是半坡氏族时期,排除C项。
距今七八千年是河姆渡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炎帝和黄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远古传说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14.【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可知,这说明炎帝姜姓系统和黄帝姬姓系统在中国姓氏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B项正确;
炎帝姜姓系统和黄帝姬姓系统占99%,排除A项;
治理水患的是大禹,排除C项;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有些还需要考证,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炎帝、黄帝以及人文初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尧舜禹时期,实行将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贤德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就是禅让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各部族的统一 ,题干中没有显示各部族的统一 ,不符合题意;
B.大禹治水,题干中没有提及大禹治水,不符合题意;
D.华夏族的形成,题干中没有显示出华夏族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16.【答案】(1)轩辕:黄帝;战争:涿鹿之战。
(2)排列:CAB。
(3)品质: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严于律己,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
(1)轩辕:根据所学可知,轩辕是黄帝的名字。
战争:根据所学可知,“平定蚩尤乱”指的是炎帝和黄帝结成的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所以,相关战争是涿鹿之战。
(2)排序: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故材料二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顺序依次是C、A、B。
(3)品质: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创造指南车”,尧发明历法,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禹采取疏导之法治水,说明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品质;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历时十余年,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了他们具有活简朴、关心百姓、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品质。
故答案为:
(1)轩辕:黄帝;战争:涿鹿之战。
(2)排列:CAB。
(3)品质: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严于律己,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传说时代的尧舜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