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20: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 ,意思是 ,杜处士最爱的是 ,从原文中的“ ”这句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2.读例句,仿照着写一写。
例:“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当问 , 当问 。
3.古文语言凝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想象一下牧童“拊掌大笑”时的动作、神态等,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
4.“人问之”中的“之”指 。
5.写出画“_____”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6.“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 。
7.古代关于聪明孩童的故事还有 、 。
文言文阅读。
余①幼时即嗜②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①余:我。②嗜(shì)学:爱好读书。③假借:借。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⑤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里。
A 走送之
①跑;②走路;③离开。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①以为是这样;②因此。
9.作者记叙借书、抄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请用原文回答)
10.用“_____”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
11.“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2.你还知道哪位名人或身边人好学的故事?请写一个事例说明观点。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3.选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填序号。
(1)尝与诸小儿游( ) A.品尝 B.曾经
(2)竞走取之( ) A.争着跑过去 B.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3)唯戎不动( ) A.唯一 B.只有
(4)取之,信然( ) A.的确如此 B.相信
1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15.文言文中常会将句中的人物省略,但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你能在空白处补出吗?
(1) 端坐不倒。
(2) 近视之。
16.“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1)因为 ,所以 。
(2)之所以 ,是因为 。
17.说说猎人为什么终身不复猎?
同学们还拓展阅读了其他名人故事,请你也来读一读,完成练习。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中①,群儿谋②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③浮出。
——《邵氏见闻录》
[注释]①穴:洞;②谋:出主意,想办法;③遂:于是,就。
1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彦博少时:年幼,幼小
B.群儿谋取之:文彦博
C.彦博以盆取水:用,拿
19.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B.遇到事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
C.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积极动脑思考。
21.乐乐读完故事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彦博能够想到灌水取球这样的好办法呢?于是乐乐上网查阅了资料,得知文彦博自小勤学好问、博学多识,是北宋第一贤相。正如王充所言:“智能之士, , 。”我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我的问题是
阅读。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    ,终身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2.按原文填空。
23.解释加点的词语。
善哉:
汤汤:
24.伯牙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和志向,文中哪些语句写了锺子期都能听得明明白白?用“____”画出来
25.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好的琴师了
B.认为世上再没有人愿意听他弹琴了
C.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6.自这个故事之后,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这样的人不容易寻觅到,即人们说的“ ”。
文言文阅读。
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晋代著名书法家。③布:铺,展开。④裘:毛皮的衣服。⑤因:于是。
2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欧阳询尝行(曾经)
B.晋索靖所书(写)
C.良久而去(不一会儿)
D.三日方去(才)
28.文中“及疲,乃布裘坐观。”这句话的意思是 。
29.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用文中语句填空。
→下马伫观→ →宿其旁观
30.文章主要通过对欧阳询动作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欧阳询是一个 的人。
经典故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③。
【注释】
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②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③大学:大学问家。
31.由这个故事你想到的成语是    。
A.废寝忘食
B.随月读书
C.凿壁偷光
32.匡衡的勤奋学习,使我想到《论语》中的这句话:“我非生而知者, , 。”
33.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3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阅读。
燧(suì)人钻木取火
燧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③鸮(xiāo),以口啄树,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地面积一万顷。③若:像。
3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知道
B.至于其国:到达
C.息此树下:休息
D.圣人感焉:感谢
36.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用“_____”画出来。
37.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为什么?
38.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燧人是什么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广陵散绝》,完成练习。
广陵散绝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吾靳固不与④,《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⑤,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⑥。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国魏的中散大夫。临:面对。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弹此曲。③散:指《广陵散》。④靳:爱惜。⑤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就学的学生。⑥文王:即西晋司马昭。
链接: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史称“嵇中散”。时司马昭弑君篡位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后招忌恨被杀。
39.根据文意,下列哪个字的理解有误( )
A.之(指琴) B.尝(品尝)
C.固(坚持) D.寻(不久)
40.下列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
A.嵇中散/临刑/东市 B.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C.吾/靳固/不与 D.太学生/三千上/书
4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向文王上书三千言,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B.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嵇康拜他们为师,文王不同意。
C.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嵇康不同意。
D.三千位太学生向文王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文王不同意。
42.结合短文及链接相关信息,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嵇康形象?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石,以昭炯戒。”
4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 (2)学而不思则罔( )
(3)王生益愠( ) (4)不应而还走( )
4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3)王生益愠( ) (4)迨年事蹉跎( )
45.下列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
4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8.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读书三要
盖①士人②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③,第三要有恒④。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⑤;有识则知学问无尽⑥,不敢以一得自足⑦,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⑧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①盖:句首的发语词。②士人:读书人,泛指知识阶层。③识:见识。④恒:恒心。⑤下流:下等,劣等。⑥尽:穷尽。⑦足:满足。⑧断:绝对。
49.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 、 、 。
50.作者为了说明“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举了两个典故,分别是 、 。
51.丁丁同学阅读了《上下五千年》之后,觉得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历史知识,常常在同学们面前自夸。下面内容用来劝告刘明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B.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C.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52.从文中看,士人读书要做到“三有”,请结合自身谈谈其中哪个方面对自己的成长更重要。
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本业:完成学业。
5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方:
欲: 还:
54.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的内容。
(1)问之( ) (2)学而时习之( )
5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②而愎③,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④之,即赦⑤免罪。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②忍:残忍。③愎:固执任性。④愍:哀怜。⑤赦:帝王的诏书、命令。
5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尝:曾经 B.旁人言之 言:语言
C.但屡顾帝 但:只,仅仅 D.我当设奇以激之 奇:巧妙的计策
5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2)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
58.你认为东方朔的计策“奇”在哪里?
思辨性文本阅读(二),完成练习。
慎行论(节选) 《吕氏春秋·论》
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注释:(1)孰,深,透。这里引申为深思熟虑,全面思谋。(2)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沟。(3)计,谋划。(4)行,行动。(5)则,那么。
5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君子计行虑义 小人计行其利
60.“行不可不孰。”用现代汉语改为肯定句:
61.“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写出句子的意思。
62.多项选择:原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
A.直接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
63.对比阅读,注意加点的字,试着解释句子的意思。
(1)行不可不孰。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犬情深
咸溪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注],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忽目盲,不能进牢而食。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旁。及白者死,埋之山麓间,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
【注释】狡狯:聪灵。
6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畜二犬( ) (2)后白者忽目盲( )
(3)花者衔饭吐而饲之( ) (4)及白者死( )
6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
(2)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
66.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意写出一点。
文言文阅读。
①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②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钱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③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6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填序号)
6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山中之虎
B.与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
C.其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
D.而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
6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由是:
(2)钺贩盐市中 市: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5)母又复杖之 杖:
70.对选文画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71.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72.翻译句子。
(1)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
(2)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文言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
文徵(zhēng)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①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②苟且③,或答人简札,少④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⑤精妙。
[注释]①率(lǜ):标准。②尝:曾经。这里“未尝”指从来没有。③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④少:通“稍”,稍微。⑤益:愈加,更加。
73.联系上下文,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并在正确答案下画“√”。
①或答人简札(A.或者 B.有时)
②日以十本为率(A.太阳 B.每天)
③必再三易之不厌(A.改变,更换 B.交换)
④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缘故 B.所以)
74.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的意思是: 。
75.阅读文章,请用“ ”标划出文徵明书法“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
7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阅读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两则故事,完成练习。
①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①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②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④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⑤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①同“猝”,突然。②霖雨:连绵大雨。③操: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凉。】
②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话:
③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77.【资料衔接】伯牙是春秋时期人,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人们称他的音乐为“ ”,你还可以用 来形容乐曲高妙。(填成语)
78.【字词理解】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钟子期辄穷其志 ( )
A.即,就 B.总是 C.古代车厢的左右两板
(2)江边曾会君 ( )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锺子期
(3)此曲终兮不复弹 ( ) A.终于 B.终归 C.结束
79.角色体验】走近伯牙和子期的内心,理解画“_____”句子的意思。
80.【信息提取】用“____”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
81.【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因的句子是
82.【个性感悟】读了伯牙在子期墓前写的话,你体会到或者明白了什么?
阅读理解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③。暮而果大亡④其财。其家甚智⑤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②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③云:说。④亡:失去,丢失。⑤智:认为聪明。
8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大雨) B.暮而果大亡其财(夜晚)
C.其家甚智其子(甚至) D.而疑邻人之父(却)
84.借助注释,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筑,必将有盗。
85.富人家财产被盗的原因是 。
86.“其子”和“邻人之父”说了同样的话,富人为什么会“智子”而“疑邻”呢?
87.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富人说些什么?
阅读与欣赏。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境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晋代书法家。③布:铺开、展开。④裘:皮衣。⑤因:于是。
88.照样子,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卑——碑(古碑)
—— ( )
—— ( )
89.加点的字意思与另外两个不同的一项是
①良久而去
②挥之不去
③三日方去
90.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所创造的字体被后人称为 。你所知道的书法家还有 。(至少写一位)
91.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用原文作答)。
→ → →(宿其旁观)
92.短文中对人物的 描写非常传神,从中能感受到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hào 喜欢 戴嵩的《牛》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 学 师 工 匠 3.牧童看到了这幅画,用手捂住嘴,然后拍手哈哈大笑。
4.王戎 5.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6.如果李子好吃,必然很快被人们吃掉了,而树上留下了这么多李子,则说明李子不好吃 7. 司马光砸瓮救友 曹冲称象
8. ① ② 9.余幼时即嗜学 10.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11.不可以。体现出“我”还书必守期,对待还书这件事极其重视,所以别人才愿意再借。 12.示例:我还知道匡衡好学的故事。匡衡家中贫穷没钱买灯烛,他在墙壁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这就是著名的凿壁借光,后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3. B A B A 14.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跟从。
15. 母熊 猎人 16. 恐石落伤其子也 死而不倒者 死而不倒者 恐石落伤其子也 17.猎人被母熊濒死救子的母爱行为感动了,所以终身不复猎。
18.B 19.文彦博用盆装来水,灌入树洞中,皮球慢慢浮了出来。 20.C 21.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文彦博想到了“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的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22.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不复鼓琴 23. 好啊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4.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25.C 26. 知音 高山流水
27.C 28.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 29. 驻马观之 布裘坐观 30.刻苦、专心致志
31.C 32.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33.主人奇怪地问匡衡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里的书全部读一遍。” 34.我明白了只有刻苦勤学,才能有所收获。和匡衡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好,我以后一定不会再懒惰,会更加努力学习。
35.D 36.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 37.“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因为我知道正常的树木都是怕火的,并且我见过最大的树木只有二三十米那么高,文中的燧木不仅是火树,而且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 38.我认为燧人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的人。
39.B 40.D 41.D 42.嵇康是一个才识过人、性格刚烈的人。
43. hào wǎng yùn xuán 44. 通“记”,记住 劝说,读“shuì” 更加 时光白白流逝 45.D 46.C 47.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8.李先生认为“善学者”就是要勤于思考。
49. 有志 有识 有恒 50. 河伯观海 井蛙窥天 51.B 52.我觉得“有恒”对我的成长更重要。我有理想,又热爱学习,但是学习生活中,经常又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又想退缩。如果具有恒心的话,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向理想前进,相信一定会有成就。
53. 离开 正在 想要 回去 54. 老媪 以前的知识 55.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56.B 57. 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武帝)于是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赦免了奶妈的罪过。 58.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人手,实施计谋。
59. 道义,大义 利益,名利,好处 60.做事情行动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61.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名利和好处而谋划做事,实际上他就已经获得了人心向背的真正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理和大义了。 62.ABCD 63. 做事情行动前,一定不能不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人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圣贤之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忍耐的呢?
64. 养 突然 喂养 等到 65. 主人用草铺在房檐外让它睡在那里。 花狗于是每天早晚都前往(埋葬白狗的地方),在埋葬(白狗)的地方默默伤心,像悼念的样子,很久才返回。 66.写出了动物之间相互友爱的感情,告诉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和睦相处,互助互爱。
67.④ 68.A 69. 因为这样,因此。 市场,集市。 脸色。 高兴的样子。 杖打。 70.归钺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71.①关心后母为其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72. 家境贫穷,后母就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很生气,就赶走了他。 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73. B B A B 74.文徵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75.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76.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77.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78. B C C 79.伯牙一开始弹奏的是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后来又弹奏大山崩裂的声音。 80.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81.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82.我感受到伯牙和子期的友情深厚,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明白了知音难觅,要珍惜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83.C 84.(如果)不(赶紧把墙)修筑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85.墙被大雨毁坏了,又没有及时修补。 86.因为富人和自己的儿子亲近,相信他,所以认为他聪明;而邻居不是自己亲近的人,所以怀疑邻居的劝告是不怀好意。 87.如果不事先调查,只用感情的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88. 氐 底 底下 奇 骑 骑马 89.② 90. 欧体 颜真卿、柳公权 91. 驻马观之 下马伫立 布裘坐观 92. 动作 欧阳询积极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