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诗词曲阅读
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按照要求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 ,《石灰吟》就是 的意思。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①浑: ②清白: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3.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4.前两句诗将“烈火焚烧”与“ ”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 ;后两句诗表面上是说 ,实际上是诗人表明自己 。
课外阅读。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①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这究竟是为什么?
②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这究竟是为什么?
③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这究竟是为什么?
④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这究竟是为什么?
⑤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⑥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⑦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5.“不速之客”的意思是 ,诗中指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诗用语的独特。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原有的美好场景被战争破坏,突出表现了 。
7.“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的“春天”有两层含义,既指 ,又指 。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小节把蔚蓝色的大海说成海鸥的乐园,描写了本来应该很幸福的生活场景。
B.第2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坦克和大炮让沙漠不再安宁,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美梦。
C.第3小节“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中“搅”的意思是搅拌、掺和在一起。
D.第5小节中“祈盼”的意思是恳切盼望,这一词语体现出了作者殷切呼唤和平的心情。
9.“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内阅读。
繁星(七一) 繁星(一五九)
这些事—— 母亲啊!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天上的风雨来了,
月明的园中,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藤萝的叶下, 心中的风雨来了,
母亲的膝上。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0.这两首诗歌的作者是 ,这是作者的笔名,这个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 ”。
11.诗歌中加点的第一个“风雨”指( ),第二个“风雨”指( )
A.想象中的风雨 B.自然界中的风雨 C.生活中的挫折
12.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 之情。
我的祖国真美丽
祖国母亲我爱你,我用画笔为您庆生日。
我用绿蜡笔画森林,让祖国穿上绿衣裳。
我用黄蜡笔画太阳,让祖国四季如春暖洋洋。
我用蓝蜡笔画天空,让祖国的天空宽广又蔚蓝。
我用青蜡笔画楼房,让每个人都有温暖的家。
我用红蜡笔画笑脸,小朋友们载歌载舞乐哈哈。
13.根据儿歌内容选一选。(写序号)
①天空 ②笑脸 ③太阳 ④森林 ⑤楼房
我要用蜡笔作画为祖国庆生,我用绿蜡笔画 ,黄蜡笔画 ,蓝蜡笔画 ,青蜡笔画 ,红蜡笔画 。
14.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 : 、 、
15.仿照儿歌内容写一写。
我要用 蜡笔画 ,让 。
课内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 )诗人( ),他被称为( )。
17.解释诗中的词语。
妻子:( ) 青春:( )
18.这首诗中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听闻捷报后一刹那的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19.诗中点明诗人迫切归乡的诗句是 。
20.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终于结束,朝廷军队收复失地而( )的心情,表现了诗人( )之情。
21.写一句你积累的爱国诗句
22.阅读材料。
池上二绝
唐 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请品读第一首诗,说一说“山僧、下子”指的是什么?
(2)请发挥想象,简单描述一下第二首诗的意思。
(3)白居易有 之称,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至少写一句)
(4)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很多有关儿童的古诗,你能写出两句吗?
23.古诗词鉴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十五夜”指的是 节的夜晚,这个节日有 的习俗。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C.加点的“落”字使诗人的“秋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4)本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真挚动人,我能再写两句表达类似情感的诗: , 。
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4.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 喻为 ,把 喻为 ,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6.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的句子是( )
A.眉眼盈盈处 B.才始送春归 C.千万和春住
2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8.把诗句补充完整。
29.根据诗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 )
(2)“剑外”是当时叛军的根据地。 ( )
(3)“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心情的具体写照。 ( )
(4)“即从”“便下”写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要读得轻快、迅疾。 ( )
30.用自己的话写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31.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言志,词传情,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从“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感受朋友渐行渐远时李白的惆怅;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童孙未解供耕织, ”中感受诗人对乡村儿童的赞许;从孟郊《游子吟》中的“ , ”感受诗人笔下母爱的温暖。
延伸阅读。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32.“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 ,可以组词 。
33.写出下列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耕犁千亩实千箱( )
力尽筋疲谁复伤( ) ( )
34.把下面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35.在这首诗中,“ , ”是写病牛,“ , ”是抒情。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 的志向。
36.对比《病牛》,再读读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黄牛》,说说你从《老黄牛》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形象和精神。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阅读理解。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7.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 ,表现了诗人对 的同情。
38.这首诗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3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0.这句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41.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 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 ”的规劝。
42.展开想象,描绘画线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3.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 。
44.诗人去游园,恰逢主人不在,可以从诗句“ ”看出,也可以从诗题中的“ ”看出。但诗人没有扫兴,因为他看到了“ ”。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45.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语言幽默风趣。
B.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满园春色。
C.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诗人“小扣柴扉”但园主人却“久不开”,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
D.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前两句要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诗人的失望扫兴之感;后两句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
46.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句子是: , 。
读完这两句诗,我想象到的情景是: 。这两句诗说明了“ ”这一道理。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苏轼的“ , ”。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47.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48.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字母)
临行密密缝( )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49.意恐迟迟归( )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50.报得三春晖( )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51.这首诗把母爱比作 ,把自己比作 ,表达了 之情。
52.诗中“ , ”两句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对比阅读。
[甲]示儿 [乙]秋夜将晓①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三万里河②东入海,
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千仞岳③上摩天④
王师北定中原日, 遗民⑤泪尽胡尘⑥里,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忘王师⑦又一年。
〖注释〗①将晓:天将要亮。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③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④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53.甲诗和乙诗都是表达 的诗篇。
54.甲诗是陆游在 (什么时候)写给 (谁的),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 ”;诗人的遗愿是“ , 。”
55.乙诗前两句描绘了 ,这首诗中表达对统治者批评的诗句是“ , 。”
56.下列对甲诗乙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悲”字表现出诗人去世前悲凉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
B.甲诗的“元知万事空”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为下文的“但悲”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不怕死,只是为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C.乙诗的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乙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之情。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7.补充诗句。
58.“劲”有两个读音,读“jìn”时主要意思是“力气、力量”,读“jìng”时意思是“坚强有力”,在本诗中“劲”字应读 。
59.“咬”字在本诗中的意思是 ,它写出了竹子的 。
60.“任”的意思是 ,“尔”的意思是 。从“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我们能体会到竹子 的性格。
61.竹子的这一形象常用来形容( )
A.兢兢业业的劳动人民 B.攻坚克难的科研工作者 C.坚贞不屈的革命者
62.“东西南北风”喻指 ,第三句诗则表现出作者 的精神。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64.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65.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66.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7.把词补充完整,完整练习。
乞 巧
[唐]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半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几万条。
(1)“巧”的意思是 。这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 用五彩线穿针。
(2)七夕是指每年的 ,这一天是传说中 鹊桥相会的日子,这首诗表达了 的心愿。
(3)读诗句理解诗意,以下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B.这首诗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C.“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我几万条。”这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具体写出了各种不同的心愿。
(4)在《乞巧》中,人间女子对着月亮穿针引线,我想起张九龄曾有“ ,天涯共此时”的忧伤;读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想起刘禹锡“如今直上银河去, ”的畅想。
古诗对比阅读。
示儿 过零丁洋
[宋]陆游 [宋]文天祥
死去原知万事空, 惶恐滩头说惶恐。
但悲不见九州同。零丁洋里叹零丁。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人生自古谁无死,
家祭无忘告乃翁。
68.请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9.请在横线上把缺少的诗句填写完整。
70.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南宋战火纷飞的岁月,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愿望: ,在《示儿》一诗中 、 两个词都代指全国。
7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之情。表达这类情感的名言,我还知道这样一句: , 。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资料】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厚俸养廉,科举增设策论,晚年更主张改革内阁制度。
72.填空。
诗中“生气”指 ,“万马齐喑”比喻 。读了诗的前两句,我仿佛看到了
73.结合古诗和资料,想一想“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借此“风雷”比喻什么?
74.说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句意思:
表达情感:
75.阅读,完整练习。
乞 巧
[唐]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半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 几万条。
(1)把诗补充完整。
(2)“乞巧”的意思是 。这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 用五彩线穿针。
(3)七夕是指每年的 ,这一天是传说中 鹊桥相会的日子,这首诗表达了 的心愿。
(4)读诗句理解诗意,以下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B.这首诗表达了少女们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C.“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我几万条。”这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具体写出了各种不同的心愿。
(5)在《乞巧》中,人间女子对着月亮穿针引线,我想起张九龄曾有“ ,天涯共此时”的忧伤;读到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想起刘禹锡“如今直上银河去, ”的畅想。
阅读与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6.将诗句补充完整。
77.这首诗是围绕“ 、 ”两句展开的。其中“ ”和“ ”两个词语表现出了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78.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第一幅是过五岭,请照样子写出另外四幅。
79.有同学设计了下面这副对联,以表达对长征的敬意。在对联横线处填入短语,内容和形式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红军长征,跋涉①,丈量②;
下联:志士苦战,历经③,魂舞④。
A.①九死一生 ②千山万水 ③神州大地 ④华夏长空
B.①千山万水 ②神州大地 ③九死一生 ④华夏长空
C.①千山万水 ②华夏长空 ③九死一生 ④神州大地
D.①神州大地 ②华夏长空 ③千山万水 ④九死一生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0.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代的 ,是写给 的。
81.诗人抓住 、 这两种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 之情。
8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让人联想到“ ”这句俗语。
8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
84.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
85.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的第一句写了雨飘洒在京城的街道上,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点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诗人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86.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
87.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的。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诗的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顺滑、细密的特点。
D.“最是一年春好处”包含了诗人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明 于谦 吟咏 吟咏石灰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无论 还是 即使 也 3.A 4. 若等闲 顽强 石灰石甘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洁白的本色 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5. 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6. 对比 战争的残酷 7. 四季中的春天 没有战争的幸福生活 8.C 9.这句话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强烈不满、控诉与抗议。
10. 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 11. B C 12.对母亲的依恋和对母爱的赞颂
13. ④
③
①
⑤
②
14. 红彤彤 绿油油 金灿灿 15. 白色 彩色 天空变得五颜六色。
16. 现实主义 杜甫 “诗圣” 17. 妻子和孩子 春天 18.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0. 欣喜若狂 爱国 2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2.(1)“山僧”指的是住在山寺的僧人。“下子”指的是放下棋子。
(2)第二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白莲花,不知道怎么掩藏自己的行踪,只在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 “诗魔”和“诗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儿童散学回归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进花菜无从寻。
23.(1)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2) 中秋 赏月
(3)D
(4)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4.此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写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25. 水 眼波 山 眉峰 26.B 27.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和依依惜别之情。
28.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29. × × √ √ 30.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31. 孤帆远影碧空尽 也傍桑阴学种瓜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32. 月 15/十五 瘦弱 羸弱 33. 充实,满 又,再 哀 34.病牛耕耘千亩,换来劳动果实装满千座粮仓,但它自身精神却极为疲惫,力气也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35.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卧残阳”依然无怨无悔,为国操劳与奉献 36.我体会到了老黄牛不辞辛劳、勤勤恳恳、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形象。
37. 宋 范仲淹 渔民劳作的艰苦 劳动人民 38.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39.C 40.B 41. 吃鱼容易捕鱼难 江上往来人 42.示例: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上的渔夫正在捕鱼,那小小的渔船在波浪中飘摇颠簸,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被风浪隐没。
43. 宋 叶绍翁 遇到 我来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44. 小扣柴扉久不开 不值 一枝红杏出墙来 赞美 45.C 46.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园子里春意正浓,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 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47.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 48.A 49.B 50.A 51. 阳光 小草 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52.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53.爱国情怀 54. 临终前 儿子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5. 祖国壮丽的山河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忘王师又一年 56.B
57.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58.jìng 59. 竹子的根扎得结实 坚强 60. 任凭 你 无所畏惧 61.C 62. 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不屈不挠、坚韧顽强
6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5.我仿佛看到了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和听到了阵阵蝉鸣声在晚风吹送中绵延不绝的场景。从中感受到的是一幅乡村恬静自然、如画如梦的月夜美景。 66.C
67.(1)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月亮
(2) 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 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
(3)D
(4) 海上生明月 同到牵牛织女家
6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9.留取丹心照汗青 70. 祖国统一 九州 中原 71. 爱国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72. 朝气蓬勃的局面 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在封建专治统治下的人们都不敢说话,社会死气沉沉的。 73.“风雷”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比喻重大的变革。 74. 我希望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表达了诗人渴望出现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75.(1)丝
(2)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月亮
(3) 农历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 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4)D
(5) 海上生明月 同到牵牛织女家
76.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77.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 只等闲 78.越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翻岷山 79.B
80. 唐 韩愈 水部员外郎张籍 81. 小雨 草 热爱和赞美 82.一年之计在于春 83.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84.比喻。 瞧,蒙蒙细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那沙沙沙的声音,像种子发出新芽,如小草抽出嫩叶,又似竹笋冲出地面。 85. √ × √ × 86.“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将满城烟柳与淡远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 87.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