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20: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gēng( )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zhé( )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2.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
株:
耒: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至,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本文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暮:傍晚。②令:派、使、让。③俟(sì):等待。
【资料袋】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在鲁国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在魏国时屡次打败秦国。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期返而食”的“返”与下文的 字相呼应,都有 的意思。
②“令人求故人”的“求”是 的意思;“方与之食”的“方”是 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7.根据故事内容,并结合资料袋,你认为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项籍①弃书捐剑
①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④,不足⑤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②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去:这里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籍的叔父 ④敌:抵挡,抵抗。 ⑤足:值得。 ⑥竟:完毕
8.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及填空。(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项籍最喜欢学习的是 。
9.从短文可知,刘邦和项籍打仗,项籍靠“ ”,而刘邦靠“ ”。最终,项籍失败是因为他“ ”了。
10.从故事中,我明白了( )
A.我们要博览群书,浅尝辄止。
B.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C.我们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技艺。
D.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胸襟和抱负。
短文阅读。
截竿入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⑤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握,持,拿着。 ②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③俄:一会儿,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以:用,使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横执之,亦不可入。( ) (2)俄有老父至。( )
12.选出句子的意思。
(1)计无所出。( )
A.他不能计算出竹竿的长度了。
B.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C.他的计划没有办法实行。
(2)遂依而截之。( )
A.于是就按照老人的方法截断竹竿。
B.于是就依靠着竹竿进了城门。
C.于是就按照老人的方法进了城门。
13.老人想出的是什么办法?用“——”画出来。你觉得老人的办法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寒三友
儿侍①父,立庭前。见梅树著②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③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④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注】①侍:侍奉。 ②著(zhuó):附着。 ③霜:霜降。 ④性:品性。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立庭前: ② 其性皆耐寒:
15.结合注释,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
16.“岁寒三友”指的是 、 、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7.请你完整地写出一句描写“岁寒三友”之一的古诗句。
小古文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zhuó)足,以②大醉,去,遗③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④度⑤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⑥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濯:洗。②以:因为。③遗:遗失。④公:这里指王华。⑤度:估计,猜测。⑥铤:同“锭”,货币的计量单位。
18.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公度其醒必复来( )。 A.重复 B.答复 C.再
(2)却不受( )。 A.但是 B.拒绝,推辞 C.退
19.读文中画横线句子想象当时情景,用自己的话把对话补充完整。
(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个人哭着来到这里)
王华迎上去说:“( )”
那个人说:“( )”
20.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华是一个( )的人。
A.聪明机智、知识渊博 B.有恒心、有毅力
C.信守承诺、遵守约定 D.拾金不昧、助人为乐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 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
2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2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5.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为:A.同“谓”,说;B.作为;C.是。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2)孰为汝多知乎?( )
26.文中“辩斗”的意思是 。两个小朋友“辩斗”的问题是 ,其中一个小朋友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的依据是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7.从这场“辩斗”中,你感受到了孔子和两小儿什么样的品质?
孔子:
两小儿:
28.“孔子不能决也”,正好印证了《论语》中的(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阅读小古文,完成后面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①,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行于郊衡④,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⑦。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薛谭、秦青:古代传说中秦国的两名善歌的人。讴:唱歌。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郊衡:郊外的大路。⑤抚节:按着节拍。⑥遏:阻止。⑦行云:飘浮的云。
2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谓尽之(认为)
B.遂辞归(告别)
C.薛谭乃谢求反(道谢)
30.读文中画“___”线句子,结合注释,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31.下列对这篇文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自谓尽之”。
B.薛谭头脑不清晰,缺乏艺术鉴赏力。
C.“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秦青唱歌技术的高超,艺术境界的高深。
3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薛谭是秦青的老师,他的歌声很动听。( )
②秦青用唱歌的方式为薛谭送别,是因为他很伤心。( )
3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
A.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B.王子猷(yóu)居山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③,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彷徨:徘徊的样子,走来走去,犹豫不决。④剡:剡县,今绍兴嵊州市。⑤造门:到了门口。
34.以上诗文中各自提到一对好友,文本A中的好友是 和 ;文本B中的好友是 和 。
35.下列选项中,与“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取之,信然。 B.清旦,衣冠而之市。
C.诸儿竟走取之。 D.我非生而知之者。
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7.上述诗文都通过主人公与朋友的交往,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谊。请比较两篇文本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出它们的不同点。
38.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玄鹤献珠①
哙参②,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弋人③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④,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⑤,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注释】①选自东晋人干宝所撰《搜神记》。玄鹤:黑鹤。
②哙参(kuài shēn):人名。
③弋人:射手。
④疮:伤口。
⑤之:它,指玄鹤。
(1)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养母”的意思是奉养母亲,和现在“养母”一词的意思不同。
②“为弋人所射”中“为”的意思是因为。
③文中“穷”的意思是困厄,处于困境。
④“以报参焉”中“报”对应现在的双音节“报答”。
(2)哙参和玄鹤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以下哪些成语和《玄鹤献珠》这个故事表达了同样的主题?( )
A.结草衔环
B.买椟还珠
C.投桃报李
3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③青之技④,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⑤于郊衢⑥,抚⑦节⑧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⑨行云。薛谭乃谢求反⑩,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释】①讴:唱歌。②秦青:秦国著名的歌唱家。③未穷:没有学完。④技:这里指歌唱技术。
⑤饯:设酒食送行。⑥衢:大路。⑦抚:打。⑧节:节拍。⑨遏:阻拦。⑩反:同“返”,返回。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弗止:
②乃谢:
(2)薛谭不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中的句子回答)
(3)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40.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面③;食不给④,啖⑤粥而读。∥既仕⑥,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⑦受贬,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昏怠:昏睡懈怠。③辄以水沃面:就用冷水洗脸。沃,洗。④给:供给⑤啖:吃。⑥既仕:做官之后。⑦谗:谗言,说别人坏话。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词。
①或:
②妻子: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哪句话写了范仲淹读书时的认真刻苦?用“﹏﹏﹏”画出来。
(4)这篇文言文的层次已用“∥”在文中画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结合这篇文言文分析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41.阅读理解。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 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④畏狐也。(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长:做……的首领。②信:言语真实,诚实。③走:逃跑。④以为:认为。
(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求”的意思是( )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2)下列对“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今天你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如果)今天你吃了我,就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D.今天你吃了我,就是接受天帝的命令。
(3)下面是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请在正确的句子后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④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4)狐狸和老虎象征了生活中的哪两类人?老虎的遭遇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系剑冢树
①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4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然(这样) B.系徐君冢树而去(坟墓)
C.徐君好季札剑(喜欢) D.北过徐君(经过)
43.翻译下列句子。
(1)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44.读完这个小故事,请结合文言文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针
①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本业:完成学业。
4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方:
欲: 还:
46.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的内容。
(1)问之( ) (2)学而时习之( )
4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江行日记一则(节选)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②鼓戛③,铮铮④有声,暗窗红火,任常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注释;①沙市:今湖北省荆州市。
②雪子:空中降落的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③戛(jiá):轻轻地敲打。④铮铮;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8.“欲”的意思是 ;“至”的意思是 。
49.“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 。这句话衬托出 。
50.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51.文中说“亦复有少趣”,联系全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两处)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 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②(jù)契 ③其舟曰:“是 ④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 ⑤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②遽:急忙,立刻。③契:刻。④是:这儿。⑤求:寻找。
52.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3.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
54.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概括。
55.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
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
56.文言文阅读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潜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俱以东度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③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度:晋王朝东迁。④居然:不费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元帝失色
②元帝异之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
④明日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明帝两次回答及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4)你认为明帝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57.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题。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②去之。又尝③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拾捡。②掷:丢弃。③尝:曾经。④同席: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⑤乘轩冕:乘车。
(1)给文中加点的“故”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故事
B.故意
C.原来
D.缘故
(2)短文围绕管宁、华歆两人写了几件事,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人曾一起在园中锄菜。
B.两人曾一起捡起了地上的黄金。
C.两人曾同席读书。
D.有人乘车经过时,只有华歆出门观看。
(3)用“/”给文中画“﹏﹏﹏”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你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行为吗?为什么?
58.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问学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②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③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④平公曰:“善哉!”
(1)解释加点词语。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
③何不炳烛乎
④善哉
(2)结合注释,翻译划线句子。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烛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黑暗。
59.画线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shǎo hǎo B.shǎo hào C.shào hǎo D.shào hào
6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何不炳烛乎?
6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62.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B.“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
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耕 折 2. 树桩。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3. 兔子跑到一个树桩前,撞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放下农具,守在树桩前,希望还有兔子来撞树桩。 4.不要心存侥幸,总想着不劳而获,寄希望于意外而不努力,这样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
5. 至 回来 找 才 6.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7.吴起是一个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的人。
8.足以记名姓而已 一人敌,不足学 万人敌
不成,去 又不成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兵法 9. 力 智 智穷 10.B
11. 也 来到 12. B A 13.以锯中截而入
我觉得老的办法不好,可以有更好的办法让鲁人执竿进城,不必损坏竹竿。
14. 站 全,都 15.看到梅花开花,松树、竹子都很茂盛。 16. 松 竹 梅 其性皆耐寒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要写出关于松竹梅其中之一的完整诗句即可)
18. C B 19. 您是在找金子吗? 对,我的金子在附近弄丢了,你有看到过吗? 20.D
21.B 22.B 23.D 24.C
25. C A 26. 辩论,争论 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太阳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 27. 实事求是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28.D
29.C 30.在郊外的路上,秦青一边打着节拍,一边高声歌词,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云似乎停止不动,鸟儿也被吸引过来,叽叽喳喳环绕。歌声、鸟鸣声在树林间回荡,久久没有散去。 31.B 32. × × 33.薛谭身上有可取之处。虽然他刚开始非常骄傲自大,自认为自己已经学到秦青的歌唱技艺了,但是后来他听到秦青的歌声之后跟秦青道歉,也改过自新了,可知他是知错就改的人。
34. 王观 鲍浩然 王子猷 戴逵 35.B 36.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37.文本A是送别友人,该词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文本B是由景物想到朋友,去寻找友人,注重寻友的过程。
38.(1) √ × √ √
(2)有爱心、孝顺 知恩图报。
(3)A
39.(1) 没有 道歉
(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知道自己歌唱的技巧、实力和秦青还相差很远,已经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3)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人不可骄傲自满
40.(1) 有时 妻子和孩子
(2)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3)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4) 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范仲淹是一个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人。
41.(1)B
(2)C
(3)②√③√
(4)生活中狐狸象征狡猾的人,老虎象征有权有势的人。老虎的遭遇告诉我们,时刻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42.D 43. 季札心里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别的国家,所以没有送给他。 我当初心里已经把这把剑送给徐君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44.我们应当向季札学习,做一个守信之人。
45. 离开 正在 想要 回去 46. 老媪 以前的知识 47.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48. 想,想要 到 49. 然而雪粒子敲打在竹林中,发出铮铮的响声 雪夜的静寂无声 50.B 51.①环境的清幽;②读书的悠闲;③炉火的温暖
52.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53.B 54.刻舟求剑 55.C
56.(1) 脸色。 对……惊奇。 听说。 第二天。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明帝的回答很机智,可以看出他反应迅速,聪明。
57.(1)C
(2)B
(3)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我赞同文中管宁的做法。因为和自己思想不一致、认识不相同的人是很难成为真心朋友的。
58.(1) 向 戏弄 点燃 说得好
(2)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3)学习在什么时候都是不会晚的,只要有着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59.D 60. 戏弄 为什么 61.我已经七十岁了,我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62.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