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人教版6小数加减法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下人教版6小数加减法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1-18 22:51:22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单元备课
第( 六 )单元
教材分析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课时安排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减法 二课时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课时
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引导发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预设: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预设: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预设: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小数加法出示:(1)教师: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1: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求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2: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2)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预设:学生: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3)教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4)教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预设:学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学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5)教师:有的同学借助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预设:学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预设: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学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7)教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预设:学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2.小数减法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学生: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学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预设:学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学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3.比较内化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三)知识运用1.基础练习:教材第72页,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6 .07+4 .89 5 .64-1 .782.综合练习(1)教材第74页第3题。教师: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是多少?预设:学生1:要想知道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我们需要先确定0千克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学生2:左图一个杯子重0.35千克,右图杯子和水共重0.95千克。教师:杯里有水多少千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学过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0.95-0.35=0.60(千克),小数的末尾有“0”,我们将“0”去掉,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四)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预设: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作业 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 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 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1)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3)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4)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 (5)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2、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 (1)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小结: 小数的加 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3、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P74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呢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随堂练习注意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本课作业  一、口算。  102+0.3=  112-1.02=  4.5-0.01=  2.13-0.02=   3.41+0.2=  2.1+2=  0.3+0.7=  3.4+1.6=   7.6-0.5=   3.7-0.9=  二、用竖式计算,并进行验算。  5.46+4.72=   105.5-5.94=  5.8+55.33=  12.05+0.57=  4.952+6.25=  8.05-0.57=
板书设计 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部分位数不同,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化成相同的小数,再按照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计算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