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2.唐雎不辱使命
知识积累6.特殊句式认知
(1)倒装句式
“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
(2)判断句式
①“非若是也”中的“……也”表判断。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中的“……者,……也”表判断。
③“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中的“……也,……也” 表判断。
综合探究 二 综合探究
1.关键语句翻译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2)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译文:秦王(吓得)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严重)到这(地步)!”2.重点难点分析
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点拨:①通过对话,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两个对立存在的人物在身份、地位、目的,乃至性格、思想、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来突显人物。3.文章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词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4.人物形象解析
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不畏强暴,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是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暴君,他色厉内荏的形象反衬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