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答案
1. C 2.A 3.B 4.B
5.①材料一采用了破立结合(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先是逐一批驳“模仿说”“表现说”
“形式说”“本源说”存在的理论缺陷,然后阐述了古德曼“何时为艺术”的提法并肯定了
其合理性,最后肯定中国哲学美学中二元范畴之间的关联、转换和渗透的方法论观念,提出
“必须要高度关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的观点;(2 分)材料二采用了立论的论证方式。
首先提出观点:艺术应有界限,对艺术界限的认识要随着艺术实践的变化而变化。接着以“书
法的界定”为例来证明观点;(2 分)②材料一侧重从“艺术史的理论层面”探讨如何确定
“艺术边界”;(1 分)材料二侧重从“实践层面”(书法界定)探讨如何确定“艺术边界”。
(1 分)
6.B 7.A
8. ①开篇提到灰尘,是简描人物形象,介绍场景,表现了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人物深深的
孤独感和无力感,以景、事代情,为下文触景生情,转入伊芙琳的内心世界做铺垫。
②第二次提及灰尘,不断与灰尘抗争,总也清扫不完,可知室内灰尘遍布,让人疲惫不堪,
这是主人公当前所处困境的形象表达,是日复一日压抑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
③第三次提及灰尘,呼应开篇,这一回环的描写,既可将人物思绪拉到现实,使情节自然连
贯,又可以引发读者的关注,通过人物凝视静听的外表与波澜起伏的内心构成强烈的对比,
丰富对人物的认识,使作品更有感染力,深化主题。(每点 2 分)
9. ①通过伊芙琳的视角,有利于对不同时空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回忆,对主人公大致的生活
经历和复杂的人生体验以及内心深层的意识活动,表现更自由更灵活。
②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深处痛苦的挣
扎,展示“自我”意识活动的变化,丰富人物形象,描写人物行动范围更广。
③伊芙琳是一个女性形象,她的逃离的失败不单是她个人生活的悲剧,从伊芙琳的视角,能
更好地映照社会现实,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
④从伊芙琳的视角透视,能使读者更加切身感受女性的内心世界,对女性的苦难生活和命运
产生关注与同情,促使女性不断追求独立和自由,勇敢追求幸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任
意 3 点即可,每点 2分)
10. CEG 11.C 12.A
13.(1)(赵绰)渐渐因为明智能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 (省略句,落实“稍”、
“明干”、“见”)
(2)适逢独孤皇后在座,就下令赏赐赵绰两金杯酒,并且连金杯也赏赐给他。(“会”、“后”、
“并杯”,句意 1 分)
1
15.C
16.运用典故(1 分),通过“白眼”刻画了七叔祖恃才傲物的性格;(2 分)通过“举觞三百
杯”,运用夸张的手法(1 分),表现其畅饮的豪情与不羁,表达了作者对七叔祖的才情和傲
岸性格的赞美。(2 分)。
17.(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8.①以拟人手法写草芽,把草芽写作婴儿,把“我”的情感灌注在景物之上,写出了草芽
的人情;②以直接的抒情,写出草芽初萌的欢喜,实则是人的欢喜。(4 分。每点 2 分。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本句使用非主谓句,虽不使用判断动词“是”,却表达了强烈的判断的意味,以感叹的方
式寄托了更强烈的情感。(2 分)
20.①第一处“地下”指地面以下,是种子萌芽前的处所。②第二处“地下”一语双关,既
指地面以下,也是相对于“天上”而言,表达黑影与光明的距离。③两处“地下”相呼应,
意蕴又有所升华。(4分)
21.C
22. ①对视网膜刺激较大;②相比于蓝光是否损害视力;③儿童的晶状体澄清透明(每空 2
分)
23.作文(略)
2江苏省盐城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意到这种情况,那么中国哲学和美学正好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观念。较之于西方,中国哲学
和美学的一个特征尤其明显,那就是强调二元范畴之间的关联、转换和渗透,而不是两者的对立、排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2024.4) 斥和冲突。这为我们解决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倾向提供了可能性。
命题人: 审核人: 从中国哲学的理念来看,艺术与非艺术的这种复杂关系不足为奇。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划出黑白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明的两极,艺术与非艺术各自有所归属。但实际情形是一种进退消长的变动边界,在艺术和非艺术的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黑白两极之间,存在着广大的相互融汇的灰色地带。中国式的哲学智慧提醒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它们往往比艺术领域本身更具备生产性和创新性。这一点已为艺术史的发展所证
材料一: 明,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黑白之间划界,而是应把注意力投向广大的灰色地带。
在当代美学中,坚持寻找艺术边界的探索从未停歇。西方美学中一种具有长久影响的学说是模仿 (摘编自周宪《换种方式说“艺术边界”》)
说,要旨是认定艺术有别于其他事物或活动的典型征兆是它对实在世界的模仿。但问题在于,模仿实 材料二:
在世界并非艺术的唯一特权,仅从这个条件来考量艺术与非艺术的差异,往往很难说清。 我始终觉得,既然认定是一门艺术,就理应有它最基本的边界和底线、内涵与外延,不能无原则、
模仿说衰落之后,其他种种新学说纷至沓来。由于浪漫主义的影响,由于艺术家的情感和想象被 无休止地去所谓拓展和丰富,否则就完全没必要划分和界定不同的艺术门类及相关创作形式了。但是
推崇,一些美学家虔信艺术与非艺术的主要差异在于其情感表现性。从浪漫主义美学,到托尔斯泰的 每一种门类及其形式,它们的边界和底线究竟在哪里,内涵与外延究竟如何把握、如何区分,这是不
艺术表现论,再到克罗齐-柯林伍德“表现说”,各种强调情感表现的理论蔚为大观。但是,情感表现 容易明确做到的,甚至说,只能在不断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去逐渐清晰、完善对它们的认识,而
也并非艺术的唯一特性,它几乎存在于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如果只从情感表现来界划艺术的边界, 且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语境下,还会随时出现新的情况和可能,产生新的认识,做出新的调
显然会碰到许多麻烦和困难。 整与再定义,并非一成不变。
学者们对二者进行了归纳,模仿说强调艺术作品与实在世界的关系,而表现说聚焦于艺术品与艺 比如对书法的界定,它的历史价值与新的时代内涵是否需要重新赋予和注入,以及具体的创作手
术家的关系。随着 19 世纪现代主义艺术自主性概念的流行,美学家们不再关注艺术品与外在方面(社 法、表达方式等,是否也都要有所相应调整或改变?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像近些年一直争
会、艺术家或欣赏者等)的关联,而是日益关注艺术品自身所特有的某种审美或艺术的特征。英国美 论不休的现代书法,包括所谓的“丑书”“乱书”“盲书”“射墨”等诸多新品类、新形式、新花样,
学家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说堪称此一理论的范本。在贝尔看来,一切可以称为艺术品的事物都有一 究竟算不算书法,有没有相应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意义?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主义的艺术边界论逐渐流行。 很多艺术家在创作如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水墨等作品时,根本就不用毛笔,材料中也只包含传统
海德格尔则主张“本源说”,他告诫人们要跳出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循环论证,去寻找一个更高的 的纸和墨,对于这类作品,倘若还继续拿传统的笔法标准和单纯的水法、墨法标准来评判,显然不合
范畴——艺术。但关于艺术边界的假说和结论,实际上都离不开对艺术品的探讨。如果我们不能弄清 适。务必要另立标准,打破固有的审美定势与相关思维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实验艺术、新艺术的
艺术品的特性,就无法明确地划出艺术的边界。至此,我们碰到了一个界定艺术边界的方法论难题: 发展和进步,也才更加符合当下多元化的诉求,否则便如坐井观天,陷在传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究竟是以局部来规定总体呢,还是以总体来涵盖局部?这个总体性与局部性的矛盾构成了艺术边界讨 (摘编自王进玉《艺术的边界和突围》)
论的方法论张力,颇有些类似于阐释学“循环”,即究竟是从局部开始解释文本呢,还是先从整体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把握文本?海德格尔本源说的思路显然是后一种,即首先要把握整体再谈及局部,所以艺术家和艺术 A.作者认为,英国美学家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理论堪称界划艺术边界的范本,为划定艺术边
品必须依赖于第三者——艺术;而我们引证的模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则代表了另一方向的努力, 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局部出发来规定艺术的边界。 B.模仿说强调实在世界,表现说强调艺术家,形式说强调艺术品与外在方面的关联,三者界划艺术边
一般来说,从整体上探究艺术边界,往往会带有指向唯一条件的倾向,实际上一旦进入艺术边界 界的出发点不同。
的局部性分析(而这是难以回避的),就会依据不同的要素(艺术品、艺术家或欣赏者或其他),形成 C.实验艺术、新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另立标准,打破固有的审美定势与相关的思维理念。
多重因素的局面。今天看来,唯一条件的理路显然已不合时宜,因为就艺术发展的复杂现状而言,不 D.中国哲学和美学强调二元范畴之间的关联、转换和渗透,能够解决划定艺术边界的问题。
可能有一个唯一的条件来界定艺术的边界。所以就出现了另一种思路,不再抽象地讨论艺术特性,而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是考察在何时何地艺术才存在。分析哲学家古德曼把“何为艺术”的追问,转换为“何时为艺术”的 A.材料一在态度上有倾向性,分析“模仿说”“表现说”等学说,是为了显示出中国哲学和美学理论
问题,这就颠覆了美学家长久以来不分具体情境和功能的传统理路。在他看来,“何为艺术”根本就 上的优越性。
是一个错误的提问,一件物品之所以在某个时间成为艺术品,而在其他时间不是,“正是由于对象以 B.材料一列举了多种界划艺术边界的学说,在对这些学说阐释时采用并列结构,思路清晰。
某种方式履行符号的功能,所以对象只是在履行这些功能时,才能成为艺术作品”。这一思路与艺术 C.材料一第四段采用类比论证,更好地说明了探索界定艺术边界过程中所碰到的方法论难题。
史的事实是完全相符的。 D.材料二第二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有效论证了观点。
种种划定艺术边界的尝试,都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但实际情况是,艺术和非艺术之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古德曼“何时为艺术”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间并无如此分明的边界,他们的交互渗透不但是常见的,而且经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我们注 A.博物馆里陈列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展品,在原始阶段,并不以艺术形式呈现,或者说是当时并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没有这个概念。 她不会因为离开这家店而难过的。
B.《向日葵》独特的艺术性表现在它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理解,展示出梵高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在她的新家,在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情况不会如此。到那时她就结婚了——她,伊芙琳。人们
C.毛笔书法,最开始是一门实用艺术,到现在则变成了一门可供欣赏、收藏的纯粹艺术,实用性几乎 会尊重她。她不会像她妈妈那样被对待。他们成长的时候,父亲从未像喜欢哈利和厄尼斯特那样喜欢
不存在了。 过她,因为她是个女孩。现在没有人保护她了。厄尼斯特已经死了,而哈利在做教堂装饰生意,几乎
D.安迪·沃霍尔把复制印刷的肥皂盒放到美术馆展场,作为艺术品参展,这就是著名的《布里洛盒子》。 总是在乡下奔波。此外,每星期六晚上,为了钱的事总免不了争吵,这也使她开始感到说不出的厌烦。
4.小刚根据材料梳理出一份表格,请指出对表中几种学说归纳总结不准确的一项(3 分)( ▲ ) 这是辛苦的工作——一种辛苦的生活——但是她现在马上就要离开这种并非一无是处的生活了。
她将和弗兰克去开拓另一种生活。弗兰克是个好人,有男子气,心胸开阔。她要和他一起乘夜船
学说 理论局限 归纳总结
离开,做他的妻子,和他一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生活。她多么清楚地记着她第一次见他时的情景呀:
模仿说 模仿实在世界并不是艺术的唯一特权 那时他寄宿在大路旁的一间房子里,她也常常去那里。这仿佛是几个星期前的事情。他站在门口,鸭
表现说 情感表现并非艺术的唯一特性 舌帽推到了脑袋后面,散乱的头发垂在古铜色的脸上。后来他们就认识了。他每晚都在商店外面接她,
然后送她回家。他带她去看《波希米亚女郎》[注],她和他一起坐在剧院的雅座区,虽不习惯却觉得很
形式说 “有意味的形式”只是艺术的一个局部 惬意。起初,她觉得有了男朋友挺兴奋的,后来便渐渐喜欢他了。当然,她父亲发现了他们的关系,
本源说 “艺术”只是一个抽象的、不能涵盖复杂变动的、局部的概念 便禁止她与他有任何来往。
“我知道这些当水手的家伙。”他说。
A.四种学说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思考艺术划界问题,犯了二元对立的错误。
一天,她父亲与弗兰克吵了一架,从那以后,她不得不偷偷地与他见面。
B.四种学说缺少实证和实验,全凭个人的感受和经验,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大街上夜色深沉。她腿上的两只白信封变得模糊不清。一封是写给哈利的,另一封是给她父亲的。
C.四种学说都落入了不分具体情境和功能的传统理路,犯了静态、僵化、脱离实际的错误。
她最爱厄尼斯特,但也喜欢哈利。她注意到她父亲近来变老了,他会想念她的。有时候他会很慈祥。
D.“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从局部出发规定艺术的边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不久前,她生病卧床一天,他给她读鬼怪故事,还给她烤了面包片。
5.两则材料都围绕“艺术边界”问题展开论述,但论证方式和论述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时间正在流逝,可她仍然坐在窗边,头倚着窗帘,闻着沾着灰尘的印花布窗帘的气味。在街道尽
▲
头,她听见手风琴在演奏。她知道那个曲子。奇怪的是它竟然恰恰在今夜传来,使她想起自己对母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的许诺——她曾许诺一定要尽力维持这个家。她记起了母亲病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她沉思冥想之际,她母亲一生可怜的景象如同符咒压在了她的心头——平平凡凡耗尽了生命,
伊芙琳
临终都操碎了心。她浑身颤抖,仿佛又听见母亲的声音愚顽不停地说着: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我亲爱的孩子!我亲爱的孩子!”
她坐在窗旁,望着暮色侵占街道。她的头靠在窗帘上,鼻子里是沾着灰尘的印花棉布的气味。她
她蓦然惊恐地站了起来。逃!她必须逃走!弗兰克会救她。他会给她新的生活,也许还会给她爱
累了。
情。而她需要生活。为什么她不应该幸福?她有权利获得幸福。弗兰克会拥抱她,紧紧抱住她。他会
街上行人稀少,从尽头一座房子出来的那个男人正路过这里往家走,她听得见橐橐的脚步声。以
救她的。
前那里曾是片空地,晚上他们常和别家的孩子在那玩。后来一位从贝尔法斯特来的人买了那片地,盖
……
了房子——不是他们那种褐色的小房子,而是明亮的砖房,带有闪闪发光的屋顶。以前,这条街上的
在北墙码头,她站在拥挤的人群当中。他拉着她的手,她知道他在对她说话,一遍遍谈着航行的
孩子们常在那块空地上一起游戏——有迪因家的,瓦特家的,邓恩家的,小瘸子基厄夫,还有她和她
事儿。码头上挤满了带着棕色包裹的士兵。透过候船室那些宽大的门,她瞥见了巨大的黑色船体,停
的弟妹们。他们那时似乎非常快乐。她父亲当时并不那么坏;而且,她母亲还活着。那是很久以前的
泊在码头的墙边,舷窗里亮着灯。她没有答话。她感到脸颊苍白发冷,由于痛苦的迷思,她祈求上帝
事了;如今她和弟妹们都长大了,母亲也已过世。蒂茜死了,瓦特一家已迁往英格兰。一切都变了。
指点迷津,告诉她该怎么做。大船在雾中鸣响悠长而哀婉的汽笛。如果她离开,明天就会和弗兰克一
现在她也要走了,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她的家。
起在海上,向布宜诺斯艾利斯驶去。他们的船位已经订好。在他为她做了这一切之后,她还能后退么?
家!她环顾四周,再看看房间里所有熟悉的物品;多年以来,她每周都把这些东西擦拭一次,不
痛苦激得她一阵恶心,她不停地翕动嘴唇,无声而热切地祈祷着。
知道灰尘究竟是从哪儿来的。也许她再也看不见这些熟悉的物品了,她做梦也没想到会离开它们。
一阵钟声敲响了她的心房。她觉得他抓紧了她的手:
她已经同意出走了,离开她的家。那样做明智吗?她尽力从每个方面权衡这个问题。无论如何,
“走吧!”
她在家里有吃有住,周围有她从小就熟悉的那些人。当然,她得辛苦劳作,不论是家里的活还是店里
大海在她的心中汹涌澎湃。他正在把她往汪洋里拖呀:他会把她淹死的。她用双手紧紧抓住铁栅
的活。倘若他们知道她跟一个小伙子跑了,那些人在店里会说她什么呢?盖文小姐会感到高兴的。她
栏不放。
总是显摆比她强,尤其是有人听着的时候。
“走啊!”
“希尔小姐,你没看见这些女士们在等着吗?”
不!不!不!这是不可能的。她的手拼死抓着铁栅杆。挣扎在汪洋大海之中,她发出一声痛苦的
“请你打起精神来,希尔小姐。”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叫喊。 信,其可失乎 ”上忻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
“伊夫琳!艾薇!” 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
他从栅栏那边跑过来,叫她跟上。有人喊他快往前走,可是他仍然对着她喊叫。她把苍白的脸庞 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入阁。绰矫言:“臣更不理
朝向他,茫然,像一只无助的动物。她望着他,眼神中没有爱,没有告别,也没有相识之意。 旷,自有他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
——选自《都柏林人》(有删改) 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他事,而妄.言.求入,三也。”帝解颜。
[注]由出生于都柏林的爱尔兰作曲家米歇尔·威廉·巴尔夫谱曲的三幕歌剧,讲述一个男子救了一个 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
女孩,却惹怒了她父亲,后来又将她绑架的故事。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
A.小说中有许多意味丰富的细节,例如街道那边的新房子与当地的不同,“带着闪闪发亮的屋顶”, 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 ”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
让人想到与现实不同的新生活。 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B.同《玩偶之家》一样,小说通过“父亲”等男性形象,揭示了男权社会的自私虚伪,伊芙琳决定 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
离开也与娜拉出走相似。 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上为之流涕。
C.小说第四段使用了意识流中的内心独白技巧,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把人物的意识活动间接 (摘编自《北史·赵绰传》)
呈现于读者,自始至终指导着读者的阅读,是读者的现场指挥。 [注]①辟:偏,即处事偏颇。
D.小说中对比手法运用得很充分,往昔与今日、现实与想象、离开与留下等多层次的对比共存,又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不断转化与消解。 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7.关于小说的结尾,下面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旷又告少卿赵绰 A 滥免 B 徒囚 C 帝使信臣 D 推验 E 初无 F 阿曲 G 帝怒命 H 斩之。
A.伊芙琳在临行前的最后时刻反悔了,不论对于她自己,还是对于读者,这一结果都很出人意料,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结尾处情节的突转为小说增添了戏剧色彩。 A.矜,指怜悯、同情,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中的“矜”词义相同。
B.汹涌的大海,既是伊芙琳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又隐喻着未知的陌生世界,大海这一意象反复出 B.固,指坚决、坚持,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的“固”词义不同,用法相同。
现,表明正是对未来的恐惧使她决定留下。 C.厌蛊,厌恶蛊术。蛊术,古人以言语诅咒或法术等方式使仇敌受到祸害的巫术。
C.小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叙写伊芙琳渴望逃离家庭,摆脱目前的处境,对她最后的放弃却写得相当 D.妄言,随意、胡乱地说,与上文“绰矫言”即诈称、假托他事以求面君相对应。
简短,这种详略安排使得结尾更加动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D.小说结尾部分多重声音交织在一起,人群的喧扰声、弗兰克的呼唤声、轮船的汽笛声形成宏大的 A.材料一的谚语意为人总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恶习,总认为自家庄稼比别家壮硕,因为人对自己所
合奏,与伊芙琳内心的声音形成呼应。 亲近喜爱之人或物往往会偏爱。
8.小说前后三次提到灰尘,各有什么作用?请简析。(6 分) B.赵绰向文帝力争来旷法不当死,文帝生气拒听其言,赵绰假称不再申诉来旷的案件,被文帝重新召
▲ 见,最终来旷被流徙广州。
9.小说大部分情节采用伊芙琳的视角进行叙述,有何艺术效果?(6分) C.在刑部侍郎辛亶穿绯裈这件事上隋文帝量刑过重,赵绰宁死也要依法而行;大理卿薛胄处理案件合
▲ 情合理,两人都有执法公平宽容的名声,十分称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D.赵绰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又执法平允、谦逊谨慎,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后,先授其为大理丞,后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又迁大理少卿,但文帝因赵绰骨相不该富贵并未授予高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材料一: (1)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4分)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 ▲
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4分)
(节选自《四书章句集注·大学》) ▲
材料二: 14.材料一列举了人易偏颇的五种表现,而赵绰处事公允平正,请结合文本,说说赵绰的言行与哪几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 种“偏颇表现”不相符。(3 分)
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 ▲
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5~16 题。 18.文中第一段描写“我”眼中的草芽,人与芽情意相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
过方城寻七叔祖①旧题 得的。(4分)
黄庭坚 ▲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19.请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 分)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
周鼎不酬康瓠②价,豫章③元是栋梁材。 20.文中加点的两个“地下”表意有所不同,又有关联,请简要分析。(4 分)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
【注】①七叔祖:黄注,黄庭坚的叔祖父。②康瓠:破瓦壶,多喻庸才。③豫章:大木,樟类乔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蓝光是指可见光中的蓝色部分。一般情况下,所谓的有害蓝光是指高能短波可见光,其波长为
A.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注力排南山的壮气豪情。 400~450 纳米。蓝光波长较短,蕴含较高能量, ① ,因此过多蓝光进入眼睛可能造成视网膜损
B.“野马”“尘埃”指游动的雾气,运用典故,表达对如今风流消散的叹息。 伤。那我们日常接触的蓝光算不算“过多”?这方面还无法穷理尽微。电子设备屏幕的蓝光被认为会
C.五六两句对仗工整,语句深沉蕴藉,表达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感到愤懑。 导致视疲劳,增加视网膜黄斑病变的风险,但这些说法缺乏实验证据支持。如果你每天面对显示屏的
D.尾联表达了黄庭坚挥泪离开是因为感悼于七叔祖怀才不遇的现实遭遇。 时间特别长,防蓝光眼镜能帮你减少蓝光的影响。 ②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对昼夜节律的影
16.诗歌颔联历来受到评家称赞,试分析“白眼举觞三百杯”一句的妙处。(6分) 响。视网膜中的光敏感神经节细胞对蓝光最为敏感,而与昼夜节律的调控中枢——视交叉上核相连。
▲ 因此,蓝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比其他颜色的光都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此外,蓝光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不同。蓝光通过晶状体进入视网膜,晶状体对蓝光有一定过滤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眼睛的晶状体会自然变黄,吸收更多蓝光,从而导致蓝光透过率下降; ③
(1)贾谊《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在对陈涉和九国的对比中,体现二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 蓝光透过率很高,因此,蓝光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大量研究表明:过多使用电子设备会对儿童的视力
“ ▲ , ▲ ”。 和睡眠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这是否完全由蓝光引起,短期内还无法寻根究底,但限制儿童面对屏幕的
(2)屈原在《离骚》中,用“ ▲ , ▲ ”两句写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 时间显然很有必要。
己,可早上进谏晚上即遭贬黜。 21.下列选项中的“颜色”与文中画横线处的“颜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3)《陈情表》中,描写李密辛酸悲苦的命运世人和天地神明皆知的句子是“ ▲ , A.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 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D.准确句读,能显出古文学者的真颜色。
谁也无从知道地.下.沉睡着多少花草树木的种子,但蛰伏在地表的,总是预先感知到春天的来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我在原野上停下来,像俯身照看婴儿的苏醒,这些布在泥土上星星点点的草芽,它们尖尖的,泥土都 15 个字。(6 分)
被顶起一个个小小的堡垒来,它们探着头,好像有什么危险就会随时缩回泥土里。但是在不经意间, ▲
它们便展开两瓣厚厚的小叶子——你似乎看到了那种来自植物的快乐和惊喜——汲取着春天的风和 四、写作(60 分)
雨。不久它们就会展开身手,撑开大片大片的叶子,直起自己的枝枝干干,专注地按着自己的方式成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长。 2023 年 12 月 20 日上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
初芽面对的环境也是严峻的,时令仅仅是二月,冬天的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小河的残冰还覆盖 盘点 2023”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危”当选年度国际字。有人说,当今世界危机四伏,多重挑战交
在叮叮咚咚的流水上面,这时的风,还裹挟着丝丝冷气,天气晴阴不定、乍暖还寒……蚂蚁还待在洞 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各国都面临各自的难题,个体也常陷入各自的迷茫;
里,没有来地面找食物。早春的使者,原野上的杏树、桃树和榆树还在酝酿着千树万树的繁花,地上 也有人说,危机是我们舒适区的边界,在危境中寻求机遇,每一次艰难跨越都促进一段成长。
的大多草木尚顶着上一年的荒芜等待观望,它们等待着一位自然界的英雄和先行者为它们开辟道路, 以上论述对即将成人的青年学子具有启示意义。“五四”将至,学校各班将举办相关内容的主题
引领它们前行。这时原野上小小的草芽,如同自告奋勇的先行者和英雄,一挺身,窜出黑暗低层,来 班会,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到光明世界!这自然界多么优美的语言和启蒙。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原来光明与黑暗,不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不是一个在咫尺,另一个却在天涯,它们中间只 不少于 800 字。
隔薄薄的一层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