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青春的细节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指导
学情分析
统编教材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教材容量非常大,教学时间却很有限,再加上两篇文章的学习对象是初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学生学习小说的能力不强,并且这两篇文章又放在第一单元,篇幅长,时代性比较强,所以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
自读目标
1.自主阅读两篇小说,随文批注笔记,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2.重点标记自己感受强烈的片断,留意其中是否有细节描写,并找找小说中是否还有更多的细节描写。
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喜欢读小说,那么在你读过的小说中有没有一个事物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呢?《药》中的“人血馒头”,《项链》中的“项链”等,这些都是小说中的物象细节,是作者为展开叙事而精心设计的重要道具,与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密不可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一个物件出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了某种特殊力量,恍如一个磁场,又恍如那个不可见的关系网中的一个结。”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小说中物象细节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不妨就从细节赏析角度来赏读茹志娟的《百合花》和铁凝的《哦,香雪》。
自读提示
《百合花》与《哦,香雪》是两篇令人激动的小说。正如单元学习任务所提示的那样,“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却是那样感人”。
《百合花》的故事把时代背景放在“1946年的中秋”,那是一个战争的年代。一名年青的通讯员战士,在中秋夜的总攻中牺牲,一个新婚的年轻媳妇把自己唯一的嫁妆——一条百合花被褥为战士送葬。
战争年代,一名普通战士的牺牲是很常见的;而人民解放军与人民建立的深厚情谊早已成为我们在战场上的致胜法宝。这样的题材似乎有点“普通”了,可茹志鹃通过大量巧妙的细节,将这篇小说写得曲折有致,感人至深。
自读提示
两文的情节链:
《百合花》
护送→借被→牺牲→盖被
《哦,香雪》
通车→看车→易物→被上车→夜归
寻物象、理情节:
1:速读《百合花》和《哦,香雪》,找出贯穿小说的核心物象,并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
核心物象:“百合花被”和“自动铅笔盒”。
主要情节:《百合花》:惜被子、借被子、献被子;《哦,香雪》:渴望铅笔盒、交换铅笔盒、带回铅笔盒。
核心物象贯穿了全文的主要情节,作为线索,使小说叙述更清晰紧凑。
借物像、析细节:
在文章中找出与“百合花被”和“铅笔盒”有关的语句,梳理文本中有关的细节描写的语句。
自读任务一
反复阅读自己感受强烈的片段,对自己留意到的细节描写,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并对其揣摩、分析和点评,形成一定的文字记录,以备自己能流畅完整地进行口头表达。
准备完成后,学生自由地口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允许学生听完同学的发言后进行问疑、异议和补充。老师要注意梳理学生的发言。
细节梳理示例:《百合花》
《百合花》
细节1:开头“1946年的中秋”看似普通的时间交代,却与后文总攻前的“白夜”环境(教材16页)形成呼应,表现出战斗的艰难和残酷,暗示通讯员的命运凶多吉少,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这是结构布局上的细节。
细节2:通讯员护送“我”时,自动等“我”,脸朝地面不看“我”等动作细节(教材12页),暗示了他的心理活动:负有护送“我”的责任,所以时时关注“我”;但又因为“我”是女同志,所以刻意地保持距离。表现了通讯员的负责、细心和羞涩的特点。
细节梳理示例:
《百合花》
细节3:通讯员步枪筒里插树枝的细节(教材13页),与后文“多了一枝野菊花”(教材16页)的情节相呼应,这表现出了通讯员作为一个年青人乐观心态,体现了他纯真的内心,也使得小说情节更加自然流畅。这也是结构布局上的细节。花草装饰点缀了枪筒,还有美好的自然景物压制邪恶的流血战争的意味,暗寓着作者的反内战思想,以及美好终将制胜丑恶的理想寄托。
细节4:“我”面对通讯员坐下时,对通讯员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教材13页),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通讯员的忸怩之态,增加了情节的趣味性,暗示了下文借被子的曲折过程。
细节5:通讯员看天、眼神示意“我”动身等动作描写(教材14页),想赶路却不敢直说,忸怩羞涩之态。
细节梳理示例:
《百合花》
细节6:乡干部的细致描写并非闲笔(教材14页)。这里可以看出乡干部为了支持解放军战斗付出的辛劳,表现出了解放军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借乡干部之口说出了“借被子”一事,为后续情节发展做了铺垫,结构上有承上启下之效。
细节7:“我”叫通讯员一同去借被,他“踌躇了一下”(教材14页)。一个动作细节表现出了通讯员的细腻心理。他的护送任务完成了,他想尽快回到前线准备战斗。但女同志这时喊他帮忙,又不好一口拒绝。
细节8:“我”叫通讯员带“我”去借不到被子的那家人家去看看,通讯员不愿去(教材14页)。这一系列的动作也写得很细。在情节上有设置悬疑,激发读者兴趣的效果,与后文的“受气”(新媳妇语)形成呼应,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又与后面“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教材14页)形成对比,表现通讯员的纯真和进步。
细节梳理示例:
《百合花》
细节9:新媳妇家的环境描写很细致(教材14页)。“蓝布红额的门帘”“鲜红的对联”暗示这家有喜事,为新媳妇的出场做准备。
细节10:新媳妇听我说话时的神情变化(教材15页)。开始是“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暗示着通讯员来借被时,至多是有点误会,而没有深重的矛盾,表现出年青人轻松活泼的心态,同时又进一步引起读者关于通讯员借被子情节的想象,丰富了文章内涵。后来“我”说完共产党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后,新媳妇不笑了。这一转变,与前文形成对比,体现了新媳妇的觉悟——这也可以看作是年青人的觉悟,也推动了后文借到被子等情节的发展。
细节梳理示例:
《百合花》
细节11:“我”借到被子后,通讯员的一系列表情动作。这处细节把通讯员赌气的神态写活了,正符合他年青人的脾气,与后文帮“我”抱被子,大踏步往前走的动作形成对比(教材16页)。这表明,通讯员被新媳妇的行为给感动了,并且为自己开始误会新媳妇而感到愧疚。
细节12:通讯员衣服上被撕破的口子(教材15页),这处细节颇为用心。一是与前文的慌慌张张出门形成照应,增加了情节的趣味性;二是引出了“我”要为通讯员补衣的情节,说明二人的革命情谊;三是这个口子成为了通讯员的显著特征,身份标记,为后文快速地从诸多伤员中认出通讯员做了准备。
细节13:得知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后,通讯员皱起了眉,表现出他的纠结愧疚。(教材15页)
细节14:新媳妇把百合花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教材16页),此处细节看似闲笔,偶然为之,却正与后文一位重伤员被安排在屋檐下的门板上的情节相照应(教材17页)。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个巧合,因为有了这一偶然之笔,使得通讯员恰好睡在这床被褥上的情节变得自然合理,后续新媳妇用这床被褥为通讯员陪葬也就顺理成章了。否则,直接安排通讯员睡在了百合花被上,或者让新媳妇把百合花被拿来给通讯员陪葬,都显得突兀生硬,削弱了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细节梳理示例:
《百合花》
细节15:战斗打响后,随着不断有伤员运来,“我”开始问些“没意思的问题”(教材17页)。这是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担心挂念,体现了纯洁的战友情谊。也暗示了通讯员将要牺牲的命运。
细节16:新媳妇两声短促的“啊”了一声(教材18页)。第一声“啊”揭示出了重伤员的身份,他就是通讯员,印证了读者的猜想,为小说推向高潮蓄力。第二声“啊”表明新媳妇在听完担架员介绍通讯员牺牲过程后的惊讶,为她对通讯员的敬佩痛惜之情做了预告。
细节17:新媳妇的忸怩羞涩完全消失了(教材18页)。这处细节与前文的羞怕形成对比,表现出通讯员的牺牲给新媳妇内心造成的冲击,她现在对通讯员充满了敬佩和痛惜之情。
细节18:新媳妇缝破洞(教材18页)。这是她寄托悲伤的方式,十分动人。
细节梳理示例:《哦,香雪》
《哦,香雪》
细节1:姑娘们打扮好去看火车(教材20页)。表现出姑娘们爱美的性格,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细节2:凤娇一边骂人一边不由自主地看“北京话”(教材20页)。表现出凤娇活泼的性格,及其复杂而细腻的心理。
细节3:香雪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地问话(教材21页)。表现她的羞怯,好奇。
细节4:姑娘们在火车开走后,依然能感受到火车“越来越轻的震颤”(教材21页)。这里表现出火车在她们内心留下的震撼,久久不能散去。
细节5:凤娇觉得“北京话”的白是天生的,不是捂白的(教材22页)。这一心理描写细腻地表现出了小姑娘心里的美好情思。
细节梳理示例:
《哦,香雪》
细节6:凤娇替香雪挎篮子(教材23页)。表现出二人真挚自然的姐妹之情,关心爱护香雪是凤娇的自然的行为。
细节7:香雪反问同学吃几顿饭(教材24页)。表现出香雪的单纯,她甚至感受不到同学的恶意。
细节8:香雪的木制铅笔盒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教材24页)。这处细节反映的是香雪的心理。她的纯真曾努力地保护着她不被伤害,但终于也禁不住虚荣与傲慢的一次次摧打,香雪的自尊心被伤害了,自卑心被唤醒了。
细节梳理示例:
《哦,香雪》
细节9:香雪在火车上看见了自己想要的铅笔盒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腻(教材25页)。表现了香雪的激动和期待。
细节10:香雪下车后胳膊里少了一只篮子,她把篮子塞在了送她铅笔盒的女生座位下面。这个细节表现了香雪的善良、纯真。
细节11:写香雪独自回台儿沟的路上,有意地提及了她的铅笔盒,是闪闪发光的(教材26页)。这表明了香雪得到铅笔盒时的兴奋和满足。
梳理总结
交流讨论,将讨论成果展示分享。
示例:
一、细节的分类:
1、独立的细节描写,包括:
动作的,如:《百合花》的细节2、4、5等,《哦,香雪》的细节1、2、6等。
外貌的,如:《百合花》的细节12、13等。
环境的,如:《百合花》的细节9,《哦,香雪》的细节8。
神态的,如:《百合花》的细节10、17等。
心理的,如:《百合花》的细节15,《哦,香雪》的细节4。
2、呼应的细节描写,如:《百合花》的细节1、3、6、8、12等。
3、对比的细节描写,如:《百合花》的细节10、11 等。
梳理总结(读以致用,促提升)
交流讨论,将讨论成果展示分享。
示例:
二、细节的作用:
1、情节的:增强情节的意蕴、内涵、趣味等;为后继情节做铺垫、埋伏笔;前后呼应,使情节更加流畅自然;承上启下……
2、人物的:塑造、突显、反映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3、主旨的:暗示、突出、深化、升华、丰富小说的主旨……
4、环境的: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某种氛围……
……
细节“重现”深意
反复出现的细节:
《百合花》:中秋月、两个干馒头、衣肩上的破洞、百合花被子;
为什么小说标题不叫百合花被子?
百合花具有象征意义:人性美
《哦,香雪》:铅笔盒
香雪拿着铅笔盒回到相传,有什么深意?
现代文明和乡土文明,相互融合,走向美好。
资料链接
茅盾:“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战火硝烟里的柔情青春。”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