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2.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归纳明朝三位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3.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文艺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
教师:明朝的一部著作叫《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的目次为水、火、土、石、 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如禽、兽和人等。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新课讲授】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结合教材知识,从《本草纲目》内容、传播、影响三个方面介绍《本草纲目》。
多媒体展示材料: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教师我们从中能看出李时珍具备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济世情怀。
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三位医学家或药学家的名字,并结合医学成就引导学生填入正确的名字。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教师:《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教师提问: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如此编排呢?
学生回答:以农为本、重农的思想。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是一本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教师:多媒体给出下列表格,指导学生完成。
老师:随机请一名学生答题填表。
学生填表(说出正确答案):
老师提问:想一想,明朝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客观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和历史上的长城图]
图上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带领学生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嘉峪关和山海关图片]
引导学生理解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更好理解长城重要的作用。
教师总结秦长城与明长城在目的、起止点、建筑材质、作用、象征意义等方面比较异同点,如下表。
2.明北京城
教师结合教材知识从建造时期、组成、地位方面结合多媒体展示明朝北京城的概况: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多媒体展示《明朝北京平面城示意图》
教师提问:结合平面图及教材知识,说说北京城城市布局的特色。
学生回答: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三、小说和艺术
1.古典小说的高峰
[多媒体展示明朝时期的三部代表性小说]
教师:明朝时,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紧密结合,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人称“明代三大奇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2—83,分组派代表对这三本书进行介绍。
学生1回答:《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为流行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学生2回答:《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学生3回答:《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教师通过多媒体总结三部小说识记要点,如下表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小说文学发展的演变,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2.艺术的发展
教师提问:读教材P83,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学生回答:汤显祖。《牡丹亭》。《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3.书画名家
教师: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明朝的科技名著和建筑,我们感知到明朝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并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段科技发展史需要我们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