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1: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青山埋了怎样的忠骨?
青山埋了谁的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岸英(1922年10月24-1950年11月25),男,汉族,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2020年7月2日报道,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1年9月,“抗美援朝精神”被列入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历史背景
自由朗读,圈画出
生字、词语。
我会读
我会写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
下意识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读一读
一、标注拼音。
奔赴 ( )
黯然 ( )
特殊 ( )
拟定 ( )
课堂练习

àn
shū

词语解释
二、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由两部分组成,选取了两个典型场景。这两部分描述
的时发生在不同时间的。
第一部分(1~4)写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
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5~10)写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
这一问题时,内心经过了艰难的抉择,最终决定将爱子
归葬在朝鲜的决定。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
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
一只接着一只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这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已经热了几次的饭菜,一支
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虽然没有撕心裂肺地呼喊,没有泪流
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他用无声的肢体语
言传递着那心如刀割的痛,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
无比悲痛的心情。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这是毛主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喃喃”这里指主席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个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主席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强忍”的意思是强迫忍住。“眷恋”指主席对岸英的深切地留恋。这是主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 对主席来说诗歌非常艰难的抉择,“强忍”“眷恋”写出了主席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无限哀伤。
毛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面,这种他很快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这是毛主席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孩子相见,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放在上面。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这是毛主席的神态这和动作描写。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黯然”是本文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漫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内心无比悲痛: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踌躇”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心理描写
这是毛主席的心理描写。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
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从小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长时间。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反问句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完全褪去了伟人光环的父亲的形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马革事尸”出自《后汉书,马接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厅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从小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长时间。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反问句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完全褪去了伟人光环的父亲的形象。
句子解析
1、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句子解析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4):写毛泽东收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电报后极度悲痛的
2、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记录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请你搜集资料,与同学分享分享。
想一想,有什么关于战争的古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