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五 第三课蒸汽的力量 精品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五 第三课蒸汽的力量 精品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9 10: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六讲?“蒸汽”的力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探讨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通过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
【学法指导】
1、总体上,要从背景、过程、意义等方面形成英国工业革命的概念,再从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的影响等诸方面形成工业革命这一概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抓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素,即“政治环境、资本、劳动力、市场”等关键词,通过知识迁移,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21·cn·jy·com
3、制作“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一方面进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面对成就表,谈谈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4、继续用图表的形式来梳理知识:工业革命的线性进程:棉纺织部门→ 动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运用思辩学习法,思考工业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关系。www-2-1-cnjy-com
5、可以重点从物质条件、重要保障等角度分析讨论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前提(社会条件):资产阶级【1】 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1*cnjy*com
(2)、条件:
①资金和海外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2】 。【来源:21cnj*y.co*m】
②劳动力和国内市场:【3】 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技术:【4】 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①开始的标志: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5】 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6】 ,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座【7】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了,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21·世纪*教育网
②新的生产管理形式: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8】 得到推广,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③动力革命:【9】 改良的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10】 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促进人类陆上交通的发展。【出处:21教育名师】
3、工业革命的扩展:
①扩展的原因: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②扩展的方向: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11】 广泛开展起来。
③扩展的影响:美国【12】 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摆脱了对英国机械的依赖。机械化生产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21*cnjy*com
4、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对英国和世界影响思考)
①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13】 ,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②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14】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职业结构: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为【15】 (主要是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劳动力条件。2·1·c·n·j·y
④思想文化: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16】 的诞生。
⑤工业革命还使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打造“世界工厂”
1、背景: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21教育网
2、措施:
①政治方面:
A对内政策:
●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次议会改革;建立了警察制度)
●运用【17】 经济思想发展经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18】 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852年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版权所有:21教育】
●进行【19】 ,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 、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B对外政策:对外推行【20】 ,强制推行自由贸易,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②企业界方面:A利用大工厂制在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B大力兴办【21】 ,传播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C积极参与海外殖民扩张,这极大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
3、表现: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22】 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www.21-cn-jy.com
②英国逐步取得【23】 的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概念解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原来互相分割孤立的各国、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致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
1、形成的条件
①、生产的互补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24】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25】 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引起交通工具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21cnjy.com
③、世界【26】 的形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19世纪6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27】 。
2、形成的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28】 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29】 。
3、成熟的标志:【30】 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知识拓展】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并扩展到德、意、俄等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征服世界的力量。
(2)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这是通过19世纪中期一系列革命和改革的途径实现的。①经历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英、法、美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扎根。②通过统一战争,德意志和意大利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步人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中欧和东南欧确立。③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明治维新,标志着俄国和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和亚洲确立。总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3)大批国家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另一个标志。它是通过殖民侵略和扩张的途径实现的。伴随着奴役和压迫,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在资本主义的纽带下连成了统一整体。
2、工业革命后殖民侵略的特点及其对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1)工业革命后殖民侵略特点:随着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相继完成,殖民侵略扩张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①主要目的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②主要方式是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廉价商品的“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以炮舰政策扩大侵略。③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亚洲。
(2)对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影响:①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作为经济侵略的手段,加剧了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②侵略国家与被侵略国家之间的冲突同时又是先进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冲突,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冲击了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不仅使自由劳动力得以出现,而且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3、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化专制政策;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时期,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⑵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上: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如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思想上: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以致用】
【例1】(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解析】答案选B。由题目中的信息“大工业仍使……”、“大工业创造了……”、“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强调了大工业即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A、C、D项错误。2-1-c-n-j-y
【例2】(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解析】答案选C。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故D项错误。
【例3】(2014·全国新课标Ⅱ卷·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答案选A。从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存在,故D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梳理空缺处答案
【1】代议制度
【2】海外市场
【3】圈地运动
【4】手工工场的发展
【5】棉纺织业
【6】珍妮纺纱机
【7】水力纺纱厂
【8】工厂制
【9】瓦特
【10】火车
【11】美洲
【12】机床
【13】社会生产力
【14】人口结构
【15】第三产业
【16】科学共产主义
【17】自由主义
【18】《国富论》
【19】法制化建设
【20】炮舰政策
【21】教育
【22】资本
【23】“世界工厂”
【24】国际交流
【25】交通运输业
【26】殖民体系
【2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8】“开国”
【29】“门户开放”
【30】国际经济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