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节选)》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08: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茶馆》文学价值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
它就是《茶馆》。
茶馆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老舍及写作背景,了解话剧常识。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
赏析话剧人物及艺术特色,探究主旨内涵。
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作者介绍
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899~1966)
老舍简介
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代表作品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
短篇小说: 《柳家大院》、《断魂枪》 …
剧 本: 《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
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
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相关常识
话剧
剧本
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等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相关常识
剧本组成部分:
①台词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②舞台指示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简介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研读文本任务一:阅读文本,讲出故事梗概
茶馆
三幕剧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茶馆张贴“莫谈国事”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
王掌柜坚持改良,苦苦支撑茶馆
第二幕 民国时期
国民党和美国兵横行,政治空前黑暗
茶馆被霸占,王掌柜被逼上吊
第三幕 抗战胜利
第一幕:
时间是1898年初秋,维新运动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 不久,裕泰茶馆开张。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第二幕:
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茶馆改良了,一群大兵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给王利发送来了菜。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
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雇佣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儿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去西山找康大力)。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活动一:
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第一幕人物众多,按照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按照社会阶层给这些人物归类。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社会渣滓
活动二:
《茶馆》中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十多个,他们各有自己的经历,各有自己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请你梳理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并探讨其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简要概括节选第一幕呈现了哪些内容,并讨论探究其深意。
可分析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语言、动作等,来找情节背后的深意。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庞太监买妻
(9)常四爷被抓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民族资本家兴起又渺茫)
1.简要概括节选第一幕呈现了哪些内容,并讨论探究其深意。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庞太监买妻
(9)常四爷被抓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作者没有一句写政治,却通过人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全貌。
2.这一幕存在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又有何深意?
思考探究
封建主义走狗VS民族资本家
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思考探究
各阶层百姓VS戊戌变法革新派
“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①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对为之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
②他们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懒惰颓废,只要铁杆庄稼保住,哪怕被克扣一大半也不愿反抗,更不愿奋斗,奉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思考探究
民族资本家VS满清遗老
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秦仲义: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常四爷: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二人在救国方向、路线和目标上存在分歧,思想矛盾。
戏剧冲突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活动三:
第一幕中的八个事件,主要就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的。小组交流,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哪一个?从这一事件中的台词入手,结合文本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行为表现:多说好话,多请安,莫谈国事。
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人物形象
王利发
裕泰茶馆的掌柜、小商人阶级
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厌恶、仍笑脸相迎
乱世底层商贩维生之艰难 ↑
人物形象
乱世底层商贩
维生之艰难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性格特点: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爱憎分明,敢作敢当,富有同情心。
人物形象
常四爷
旗人、有闲阶级
对社会现状表达深切忧虑:
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感慨“乡下是怎么了”
同情她们,忧虑“大清国要完!”
“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 ↑
人物形象
晚清遗老中的
正义爱国之士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性格特点: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
他游手好闲,整日只知喝茶玩鸟。
行为表现:二德子找茬,他好言相劝;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维护朋友但又不敢出头。
人物形象
松二爷
旗人、有闲阶级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人物形象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性格特点:缺乏同情心,自信傲慢,敢于斗争
人物形象
秦仲义
民族资产阶级
人物行为表现:
让人将乡妇母女轰出去
居高临下,摆出主子的态度
针锋相对,不甘示弱
这一形象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
↑ 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
人物形象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人物形象
刘麻子奸诈狠毒,通过人口拐卖牟取暴利。一方面在穷人跟前卖弄本事,一方面在权贵跟前奴颜屈膝。
唐铁嘴是江湖骗子,为人油滑,投机钻营,吸大烟自甘堕落。在茶馆骗吃骗喝,厚颜无耻。
刘麻子、唐铁嘴等
社会渣滓
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作者借由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小茶馆大社会
活动四:
没有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一个个人物的展出,一个个情节的嵌入,使舞台呈现出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如同画卷逐渐展开。人物虽多,但大多单线联系,故事较为独立。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结构特色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语言特色
2.“开口响”——人物台词高度个性化
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王利发答话不是恳求不要提价,也不问提多少,而是在秦仲义面前非常顺从、谦恭、竭力奉承,可见他的乖巧玲珑,刻画了他的“圆滑”。
常四爷:“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①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为非,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
②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辱。可是……哈哈!
秦仲义
常四爷
③(自言自语)长辛店!长辛店!离这里不远啦!(喊)三爷,三爷!您倒是抓早儿买点菜去呀,待一会儿准关城门,就什么也买不到啦!嘿!
王利发
④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给我们分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吴祥子/宋恩子
2.“开口响”——人物台词高度个性化
语言特色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
潜台词
语言台词
这句话把马五爷的威势凸显出来,而这威势不过是依仗洋教的庇护,暗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威风。
1
马五爷:“二德子,你威风啊!”
侧面交代了一个社会现实: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2
王利发:“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语言特色
3.“想得深而说得俏”——丰富的潜台词
王利发:“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侧面交代了一个社会现实: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常四爷言辞犀利地回敬对方,明理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语言特色
马五爷:“二德子,你威风啊!”
这句话把马五爷的威势凸显出来,而这威势不过是倚仗洋教的庇护,暗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威风。
外国商品流入,大量侵占中国市场,这是当时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表现常四爷的正义感和爱国心。
常四爷:“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3.“想得深而说得俏”——丰富的潜台词
语言特色
写出农民已没有活路。反映了农村经济破产、地主残酷压榨农民、民不聊生的状况。
庞太监对买来的“妻子”没有任何同情,在他心中,这只是一个活的玩物而已。再次写出庞太监荒淫无耻、狠毒奸诈,没有一点人性和同情心。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康六:“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3.“想得深而说得俏”——丰富的潜台词
语言特色
这是一句典型的一语双关的台词,它既表示一局棋已经下完,也更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
茶客甲:“将!你完啦!”
3.“想得深而说得俏”——丰富的潜台词
语言特色
1.你外边蹓蹓吧。
2.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了。
3.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4.尊家吃着官饷。
5.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6.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7.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8.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4.地道“京味儿”——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9.您怎么这样闲在。
10.嗻。
11.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
12.改天过去给您请安。
13.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
14.呵,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了您好大半天了!
15.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
《茶馆》展现了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半个世纪的风云历程。你认为建国后在“裕泰茶馆”这一公共空间里可能会上演哪些故事?“裕泰茶馆”又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在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并进行续写。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