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测量电压 第二课时 测量电压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5 测量电压 第二课时 测量电压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10 08: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四章
第五节 测量电压
第2课时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物理观念
1.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2.知道电源电压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科学思维
能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认识电路。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测量电池的电压、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2.通过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经历探究规律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信息的能力;
2.培养运用串、并联电路电压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意识,树立个性化的生活
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学习目标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因而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串联电路中的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导入新知
夜晚街灯场景,不同的电灯发光的亮暗程度不同,思考:照明电灯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它们发光的情况不同,而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难道是它们两端的电压各不相同吗?
电路中加在各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将三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组成混联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发光情况。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不同的电源所提供的电压是否相同呢?
合作探究
第一步: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不同型号的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V吗?
不同型号的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均为1.5V。
若将几节干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则串联电池组的电压是多少?
任务一、测量电池电压
讲解新知
总结: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实验发现: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为3V,三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是3.5V。
合作探究
任务一、测量电池电压
如图所示,两个灯泡L1、L2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AB、BC、AC之间的电压UAB、UBC、UAC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任务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分工,根据电路图进行实验,分别测出AB、BC、AC三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及时进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比较。
UAC/V UAB/V UBC/V
第一次
第二次
任务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合作探究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 Un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猜想:灯L1所在支路两端的电压UAC与灯L2所在支路两端的电压UBC之间的关系,并说出你的依据。
合作探究
任务三、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收集实验探究数据,把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电压表的位置 电压表的示数U/V
UAC(L1所在支路)
UBC(L2所在支路)
任务三、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合作探究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
U1=U2 =U3 = …… =Un
合作探究
任务三、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若用电压表测得一个电路中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能否说明这两个用电器一定是并联的?
学以致用
答案:不能。因为若两个用电器完全相同,两个用电器串联 时分得的电压相同,两个用电器并联时两端的电压也相同,故两个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任务三、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即:U=U1+U2 +…… + Un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 U = U1=U2 …… Un
归纳新知
1.我们教室内的多盏日光灯能够同时正常工作,它们之间是_____联的。每
一盏日光灯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V。
2.如图所示,将两个不同的小灯泡L1与L2并联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发现
L1比L2亮,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L2两端的电压U1、U2,会发现( )
C

220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李华按如图所示
的电路测得电压表V的示数是3.8V,电压表V1的示数是2.3V,则V2的示
数应该是( )
A.3.8V
B.1.5V
C.2.3V
D.6.1V
B
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灯泡都可以发光,若灯泡L1、L2
和L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和U3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U1=U2=U3
B.U1=U2+U3
C.U3=U1+U2
D.U2=U1+U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