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通过了25m,那么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距离是( )
A.15m B.5m C.10m D.75m
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相同的是(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4.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 )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三要素
B.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C.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D.至少要改变力的一个要素
5.关于公式G=mg,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力是质量的g倍
B.g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C.在同一地点,g为定值
D.在质量一定时,不同地区,重力随g的变化而变化
6.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和一个重物制成的铅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来源:21cnj*y.co*m】
A.铅垂线的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图甲中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墙体是否竖直
C.图乙中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窗台是否水平
D.在月球表面不能用铅垂线来检查物体是否竖直
7.如果没有重力,那么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
D.用力将鸡蛋扔到地上,鸡蛋不破
8.理想实验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以下物理规律,应用这一物理学方法得出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 B.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光的反射定律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0.若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应满足的条件是( )
A.方向相同
B.作用点相同
C.三要素都相同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1.用测力计两次拉动同一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两次运动的速度分别为1米/秒和2米/秒,测力计两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
A.F1=F2 B.F1=2F2 C.F2=2F1 D.F2=0.5F1
12.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装置,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量是( )
A.斜面的倾斜角度
B.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C.小车释放时的运动状态
D.小车释放时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
13.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些碳酸镁粉末,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样做的目的是( ) www-2-1-cnjy-com
A.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
B.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为了减小摩擦
14.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15.如图所示是三峡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决定大坝坝底所受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大坝的高度 B.水库中水的体积
C.水库中水的质量 D.水库中水的深度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4分)
16.某司机收到一张超速罚单,他研究抓拍照片时发现,其中一张照片拍摄于18时32分11.047秒,此时汽车前轮恰好经过地上的一条黑线;另一张拍摄于18时32分11.197秒,此时汽车后轮恰好经过黑线。已知他驾驶的汽车前、后轮间的轴距为2.25米,该路段限速60千米/时,则此时汽车的实际速度为 米/秒,该司机 (填“有”或“没有")超速。21cnjy.com
17.重0.06N的羽毛球竖直上升,则羽毛相对地面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慢,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此过程中羽毛球的重力势能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羽毛球上升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0.15N,则羽毛球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N.
18.据报道,“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已顺利落月。月球车在地球上时质量为 140kg,当它到月球上,用磅秤称它的质量时磅秤的示数为 kg,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时其示数与在地球上相比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9.一切物体在______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20.“泼水节”是云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从科学角度分析,泼水的原理是:水原来与脸盆一起向前运动,当脸盆突然停止运动时,脸盆中的水由于 仍然要 ,于是水就从脸盆中泼了出去。
2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伞和运动员受到的阻力与 力是一对平衡力。若伞和运动员共重800牛,则伞和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方向 。
22.分析下列与摩擦有关的现象,回答问题。
(1)机器转动时,由于摩擦会使零件磨损,因此人们常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来 摩擦;在移动笨重的物体时,可在下面垫几根滚木,这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的方法来 摩擦。
(2)为了防止浴室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在浴室地面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这样做的目的是 ;冰雪天气外出的汽车轮胎上常套上铁链子,目的是 ;根据气垫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人们制造出了 。
2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 F乙,p甲 p乙(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4.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2)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①比较图甲和图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21*cnjy*com
③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 ,理由:
。
25.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小梦对此很感兴趣,围绕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究。
(1)小梦分别对物体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受到摩擦力情况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图像,如图甲所示,请比较图像中A、B两点处力的大小(填“>”、“<”、“=”或“不能确定”):
①FA fA:②FB fB。
(2)摩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断地进行着改进,火柴的擦燃就是一例,如图所示,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乙(a)替换成图乙(b)的式样,这样设计的现实意义是 。
26.“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下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27.如图所示为小科自制的探究力的三要素的装置,直尺与吸盘之间用胶水固定,直尺上固定有A、B、C、D四个挂钩。
(1)当弹簧测力计以2牛的拉力分别水平向左拉A、C挂钩时,观察到拉 钩时,直尺偏转的程度更大,该实验可说明力的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若要说明力的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有影响,则可选用 挂钩,运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法。【出处:21教育名师】
四、解答题(共18分)
28.(6分)如图所示,小明用 10 牛的力拉着一物块在地面上加速向右前进,同时地面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 3 牛的阻力。请画出物体所受拉力和阻力的示意图。
29.(6分)冰上速滑比赛等一些急速运动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常常要向内侧倾斜。小奇对此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慧说:“要想转弯,就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产生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奇觉得“要想转弯,就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并说明理由。
30.(6分)相关法规规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能超过7×105帕。一辆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货车,车与货物的总质量为1.3×104千克,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3米2,g取10牛/千克。则:
(1)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按照规定的标准,这辆货车是否超载?
(2)若要使货车对路面的压强符合规定的标准,则至少需要从这辆货车上卸下多少千克的货物?
答案解析部分
1.C
【解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2)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
(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4)速度单位之间存在关系,可相互进行换算,1米/秒=3.6千米/时。21·世纪*教育网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该物体的速度为:,即该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5m,因此第3s内通过的距离是5m。
故选B。
3.B
【解析】分析两个力的三要素,然后确定哪个要素相同即可。
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书的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书上,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因此相同的是力的大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所以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从改变力的三要素入手,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即可改变力的作用效果,D选项正确。
故选D
5.A
【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为一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地面上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
A、质量和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所以重力与质量不存在倍数关系,故A错误。
B、,即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故B正确。
C、g值地球及位置与关,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g为定值,g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
D、g值地球及位置与关,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g的值不同,所以在质量一定时,不同地区,重力随g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6.D
【解析】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如果窗台和铅垂线的方向垂直,说明窗台水平,则乙图中利用铅垂线检查窗台是否水平。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的),如果墙与铅垂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墙和铅垂线平行),说明墙壁就是竖直的,则甲图中利用铅垂线检查墙体是否竖直;故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7.D
【解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成熟的苹果会下落,杯中的水倒出来会向下流,灰尘落地。
A、成熟的苹果在重力作用下落向地面,如果没有了重力,苹果不会落向地面,故A不符合题意。
B、茶杯中的水因为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入嘴里,如果没有重力作用,则杯中的水就不会再向下流,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顾B不符合题意。
C、飞扬的灰尘,落下来是由于重力作用,如果没有了重力,灰尘永远留在空中,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将鸡蛋扔在地上鸡蛋会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重力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A
【解析】(1)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下滑,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远,于是推测如果阻力变成0,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进而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2)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出的,没有用到理想实验法。
(3)利用激光笔和反射定律演示器分别对比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关系,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从而得到光的反射定律。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没有使用理想实验的方法。
A、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下滑,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远,于是推测如果阻力变成0,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进而得到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故A正确。
B、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出的,没有用到理想实验法,故B错误。
C、利用激光笔和反射定律演示器分别对比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关系,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从而得到光的反射定律,没有使用理想实验的方法,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没有使用理想实验的方法,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C
【解析】可根据三位科学家的出生年代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排序。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因此中间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伽利略认为物体不受力速度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右边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1564年;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他出生在1643年,因此三种观点形成的顺序为②③①。
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10.D
【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判断。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若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那么这两个力必须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A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用测力计两次拉动同一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物体受到平衡力,即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F1=F2=G,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实验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在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实验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需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所以,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是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故答案为:B。
13.A
【解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等。
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些碳酸镁粉末,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通过减小压力的方式减小摩擦力,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A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分析。判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不变,就看h变不变。要清楚h是指液面到试管底部的垂直距离。
由图可知,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液面到试管底部的深度在变大,根据p=ρgh可知,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变大。
故答案为:A。
15.D
【解析】液体压强使坝底的水喷射而出,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就能找出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的因素。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15;没有
【解析】 根前后两个时刻相减得到两张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轿车的前、后轮的轴距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实际速度,与限速比较可知是否超速。
根据题意可知,两张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t=18:32:11.047-18:32:11.197=0.15s,
轿车的前、后轮的轴距s =2.25m,
则轿车的速度:,
所以他没有超速。
17.运动;运动状态;变大;0.21
【解析】(1)羽毛球竖直上升过程中,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羽毛球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2)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慢,是由于受到向下的重力的作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羽毛球竖直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4)羽毛球所受0.06牛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为羽毛球竖直上升,所以0.15牛的阻力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是相同的,F合=0.15N+0.06N=0.21N.
故答案为:运动;运动状态;变大;0.21.
(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3)重力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www.21-cn-jy.com
18.140;变小
【解析】根据质量的属性和G=mg分析解答。
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磅秤的示数不变,还是140kg。
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根据G=mg可知,用测力计称重时示数比地球上的示数将变小。
19.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惯性
【解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
(2)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原来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它为止。21教育网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
故答案为:不受力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惯性2-1-c-n-j-y
20.惯性;向前运动
【解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解答。
水原来与脸盆一起向前运动,当脸盆突然停止运动时,脸盆中的水由于惯性仍然要向前运动,于是水就从脸盆中泼了出去。
21.重;800牛;竖直向上
【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解答。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 伞和运动员受到的阻力竖直向上,它们的总重力竖直向下,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因此二者为平衡力;
(2)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伞和运动员受到的阻力与总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阻力为800N,方向竖直向上。
22.(1)减小;减小
(2)增大摩擦;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气垫船
【解析】(1)根据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答;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等。
(1)机器转动时,由于摩擦会使零件磨损,因此人们常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在移动笨重的物体时,可在下面垫几根滚木,这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2)为了防止浴室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在浴室地面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摩擦;冰雪天气外出的汽车轮胎上常套上铁链子,目的是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根据气垫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人们制造出了气垫船。
23.=;>
【解析】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液体压强应根据压强公式p=ρgh,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其大小。
(1)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甲=F乙=G水。
(2)因两容器都装有等质量的水,水的密度相同,由图可知,S甲h乙;根据压强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
故答案为:=;>。21·cn·jy·com
24.(1)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乙;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能;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解析】(1)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保持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
(3)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进行实验。
(4)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需保持在液体的深度相同,深度不同。
(1)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保持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甲、乙两图符合条件,且由图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图乙、丙中,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深度相同,密度不同,图乙和图丁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为:(1)液面高度差;(2)①乙;②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③不能;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5.(1)=;>
(2)增大摩擦
【解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图象中A点,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的推力与此时的静摩擦力平衡,则FA=fA;由图可知,静摩擦力逐渐增大,物体在该过程中始终静止,故推力也逐渐增大,推力最终增大到fmax相等,即F0=fmax。
当静摩擦力增大为最大静摩擦力时,最大静摩擦力会突变为滑动摩擦力,此时有fB<fmax。
图象中横轴表示推力的变化情况,当推力增大为F0以后,推力还在增大,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B点时的推力FB>fmax>fB。
(2)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2(a)替换成图2(b)的式样,不难看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大,所以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变大。
故答案为:(1)=;>;(2)增大摩擦。
26.(1)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解析】(1)首先用单摆实验研究有空气阻力时摆球的摆动情况,然后再推测没有空气阻力时摆球的运动情况,最后再研究既没有空气阻力又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上小球的运动情况,进而得到实验结论;
(2)如果要使得到的结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那么就要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据此解答即可。
(1)阻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有空气阻力的C实验肯定排在第一位;然后再研究只没有空气阻力的摆球的运动情况,因此A排在第二位;最后再借助斜面上的小球研究既没有空气阻力又没有摩擦阻力时的运动情形,因此B排在第三位,那么正确的顺序为:CAB。
(2)笛卡尔的观点只是说明了物体运动时不受力的运动规律,没有涉及物体静止时的运动规律,因此与牛顿第一定律相比缺乏全面性。
故答案为:(1)CAB;(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27.(1)A;作用点
(2)A、B;控制变量
【解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当弹簧测力计以2N的拉力分别水平向左拉A、C挂钩时,此装置类似于我们开门或关门,吸盘的位置相当于门轴,离轴越远时越省力,或者在力的大小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观察到拉A挂钩时,直尺偏转的程度更大,此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该实验可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若要说明力的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有影响,可选用A、B挂钩,因为A、B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方向不同,运用到的试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解:如图所示:
【解析】力的示意图是指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拉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右边缘上,拉力的方向沿绳子斜向右上方,拉力的大小为10牛;阻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牛。
29.正确;因为运动员转弯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受到力的作用。
【解析】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据此分析解答。
30.(1)解:货车对路面的压力F=G-mg=1.3×104千克×10牛/千克=1.3×105牛,货车对路面的压强帕,因为1×106帕>7×105帕,所以这辆货车超载。
(2)解:若要使货车对路面的压强符合规定的标准,则货车对路面的压力F'=p'S=7×105帕×0.13米2=9.1×104牛,至少需要从这辆货车上卸下的货物受到的重力△G=△F=F-F'=1.3×105牛-9.1×104牛=3.9×104牛,则至少需要从这辆货车上卸下的货物的质量△m==3.9×103千克。
【解析】(1)根据F=G=mg计算货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货车对地面的压强,最后与规定压强进行比较即可;
(2)首先根据F'=p'S计算符合规定标准时货车对路面的压力,再根据 △G=△F=F-F' 计算需要从上面卸下的货物重力,最后根据 计算需要卸下的货物质量。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