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前赤壁赋苏轼题解: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起源于战国末期的《荀子·赋》,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文体
分类: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前赤壁赋》与上学期的《阿房宫赋》皆属文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时人,代表作品: 《哀二世赋》《子虚赋》班固,字孟坚,东汉时人,代表作品:《两都赋》《汉书》扬雄,字子云,西汉时人,代表作品:《甘泉赋》《羽猎赋》张衡,字平子,东汉时人,著《灵宪》,发明“地动仪”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苏东坡”。眉州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门四学士宋四家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返回 元丰二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新法,被新党之人诬陷,因“谤讪朝政”的罪名身陷囹圄一百多天,牵连三十多人,史称“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质上是被监管起来,因而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际遇的最低谷,却成就了他的文名。元丰五年七月、十月两游赤壁,写下了千古美文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 壬戌之秋,七月 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公元纪年转换干支: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2.农历月份:春——1、2、3月 夏——4、5、6月
秋——7、8、9月 冬——10、11、12月
(季节又以孟、仲、季对应每季3月)
3.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朔:农历月初 望:农历每月十五 晦:农历月末)
4.泛:使···泛,使动用法。
5.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苏轼《赤壁赋》而得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明月之属客:劝客人饮酒。属:通“嘱”,倾注,引申为劝人饮酒。
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水面上风平浪静。主人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少焉:过了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纵:任
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往。
万顷:形容江面广阔。
浩浩乎:广大的样子。
冯:通“凭”,靠,依托。
虚:太虚,指天空。
御:驾御。
遗世:脱离尘世。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作者以优美概括的文字描绘出抒情主人公泛舟江上、聆听江声的乐趣。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棹:桂树做的棹。
兰桨: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
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到:“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倚歌: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循、依。
和:同声相应,唱和。
呜呜:象声词,常指凄凉的音调。
舞:使……起舞。
泣:使……泣
嫠妇:寡妇。
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正,使......端正。
西:向西,名作状。
东:向东,名作状。
缪:通“缭”,盘绕。
苍苍:深青色。
困:击溃
苏子忧伤得变了脸色,他整好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方:当。
下:攻下。
东:向东,名作状。
舳舻:指战船。
酾酒:斟酒。
横槊:横持着长矛。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什么地方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渔樵:打渔砍柴。
侣、友:意动用法,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一叶:形容船小。
匏樽:用葫芦做的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
蜉蝣:一种昆虫,生命短促,只能活几个小时。比喻人生短促。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像一张叶子似的小舟,举起葫芦似的酒器互相敬酒。人生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托在天地之间,像大海里一粒小米那样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哀:哀叹,形作动。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挟:持,带。这里指偕同。
抱:环绕
长终:长存始终。
骤得:多得,即多有所得。
托遗响于悲风:把洞箫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哀叹我辈的生命瞬息即逝,羡慕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我只想着挽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中遨游,环绕着明月直到永远。但是知道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幻想,所以只好借秋风里箫声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忧伤。 ”第2至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因箫声呜咽而触发的思古幽情。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斯:此,指水。
彼:那,指月。
卒:到底。
盖:这里表示假设语气。
曾:表示强调,有“竟然”的意思。
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且夫:况且。
苟:如果。
造物者:指天,指大自然。
无尽藏:佛家语,意谓无穷无尽的宝藏。
适:享用。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洗盏更酌:洗净酒杯,重新饮酒。
核:果品。
狼藉:凌乱。
相与:相互。
枕藉: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
既:已经。
客人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饮酒。直到菜肴果品统统吃光了,杯盘也杂乱的放着。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因为从思想上得到解脱而复喜。问题研讨:问题一: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
问题二: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问题三: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问题四: 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变) (不变)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水
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月
时刻在变——皆无尽也 物与我 (取) (不取)
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 文中客的一番感慨其实正是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苦闷、迷惘心境的写照。文中沿用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借此来表达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此种手法的好处是借“客”的名义制造矛盾的对立面,通过跌宕起伏的议论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问题五:文中的“客”到底是谁?是否是另一个“我”?主旨: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从时间、地点、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阐发的哲理比较《前后赤壁赋》时间:七月既望,初秋季节 十月之望 ,初冬季节
地点:黄州赤壁
景色: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宁静美好) (险怪可怕)
心情:乐-悲-乐 乐-悲
哲理:以主客对答,谈变 用鹤化道士,抒发超脱情
与不变之理 。主要是超脱 怀。但又反映了作者想要
地俯察人生与宇宙的哲理 摆脱现实苦闷而又不能摆
感悟 。 脱的痛苦。
唐宋八大家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著有《嘉祐集》。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苏辙,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
曾巩,字子固,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返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书一别之后
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
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
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
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书返回口吃不能剧谈
默而好深湛之思
清静亡为
少耆欲
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临川羡鱼
不如归而结罔
——《汉书·扬雄传》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