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理解文章行文从容、语言优美的风格。
3、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1、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
2、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曰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3、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
2、品味语言,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是每年的5月初5,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包棕子,吃棕子,看赛龙舟……)
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二、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四、检查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字音、解词)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逐部分分析。
1、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
(1)端午风俗 (2)家乡鸭蛋 (3)端午鸭蛋
2、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哪些习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3、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
4、第一段的结构特点怎样?(总---分)
5、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 对家乡鸭蛋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幻灯显示分析)
6、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对家乡鸭蛋的感情。
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选段引袁枚《腌蛋》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直接引袁枚的文,而改为转述,效果有何不同?
7、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 这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结尾与文章内容无关吗?
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
9、小结全文
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
(回顾)课文的行文思路如何?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线索严谨吗?为什么?
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具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家乡的鸭蛋——鸭蛋的名声——鸭蛋的特色——端午的鸭蛋——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囊萤映雪的故事。)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所以汪曾祺的散文风格是:闲适自由
二、简介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
像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来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三、品味语言
(一)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二)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再找语句分析(片幻灯显示)
(三)小结:文章语言的特色1、口语色彩浓厚
2、带有文言色彩
3、善于语言“造型”
4、平淡有味
5、有点幽默: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四、总结全文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衷,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作者情系鸭蛋,实际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从2008年开始 ,我国的法定假日将作调整。(调整草案展示)
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
黄金周:“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1天;“十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保持不变;春节黄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
我们的政协委员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提案?难道是为了多休息几天吗?不是的,其实是为了让大家都记住这些节日,为什么要记住这些节日呢?
小结:因为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我们甚至可以透过这些传统节日,去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炎黄子孙。
六、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能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能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身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和作者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正如我的这节研讨课一样,让同学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同学终生受益的法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