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芦花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芦花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0 10: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芦花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给课文每部分列小标题,积累优化小标题的经验,运用小标题串连法把握长文的主要内容。
2. 关注青铜和一般人做法不一样的细节,借助例子,运用提问和批注的方法去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通过打比方写一个句子,表达自己对“在苦难中成长”的体会。目标定位非常精准。
教学重难点:
1.给课文每部分列小标题,积累优化小标题的经验,运用小标题串连法把握长文的主要内容。
2. 关注青铜和一般人做法不一样的细节,借助例子,运用提问和批注的方法去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识芦花鞋,了解苦难
1.分别出示“青铜”“葵花”的名字,并简单介绍。
师:一个叫青铜。他是一个男孩子,是一个特别的男孩子。五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的大火。他成了——哑巴,不能说话。到了十一岁学校不收他,所以他只能在家里面放牛。
再看第二个是葵花。这是一个女孩子,是一个特殊的女孩子。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来他的爸爸带他到了青铜所在那个村叫大麦地。结果他的父亲又意外生亡。于是,他就成了一个孤儿。你看,就是这样两个苦命的孩子却意外地成为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部小说叫《青铜葵花》。
2.介绍小说《青铜葵花》和作者。
师:这本小说的名字叫《青铜葵花》,一共写了九章。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其中的第四章题目叫——芦花鞋。是曹文轩写的。(板书:曹文轩)
3.交流芦花鞋。
(1)师问:你见过芦花鞋吗 并出示文中句子: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2)读了两段文字,你知道芦花鞋是什么样的吗 引导小结特点:漂亮,厚实,暖。
(3)出示图片欣赏芦花鞋。
4.对比交流如今的鞋和芦花鞋。
(1)师问:看看你们脚上也穿着鞋,和芦花鞋比一比,谁的好?
(2)引导发现穿芦花鞋的本质是草鞋,穿芦花鞋的年代又穷又苦,生活又很难。
5.师板书课题:芦花鞋。齐读课题。
二、列小标题,讲述故事
1.思考读长文的方法
师:课文是一篇长文,有两千多字,原文还要长。那么读长文,怎么读呢
2. 回顾单元读长文的方法。
师:所以长文虽然很长,但是我们可以分成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读完一个部分要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部分写了什么,然后接着读下一个部分,明白了吗?
小结:《小英雄雨来》用序号分段,《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分段。[板:小标题]
《芦花鞋》用空行分了四个部分。【画四个横线]
3. 围绕芦花鞋列小标题。
出示要求①快②准③简短。
4.交流,小结:
(1)学生的小标题从最开始的“编鞋——卖鞋——买鞋——最后一双鞋”,到后来的“采花,编101双鞋——三天卖剩10双鞋——大雪天意外卖掉10双鞋——青铜卖掉了自己的鞋”。
(2)小结:列小标题,要想清楚围绕什么来列,靠谁串起来。比如,靠青铜串起来,就可以删掉青铜,这样能做到简短。
5.交流主要内容。
师:把这四个部分连在一起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苦难
(一)体会青铜做法不一样
1.师:“读了课文,觉得青铜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2.出示课文片段,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发现细节,体会情感。(板书 苦 难)
芦荡一望无际,芦花有的是,但青铜的挑选是十分苛刻的。手中的布袋里装着的:必须是最上等的芦花。他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采满一袋芦花。
油麻地的人以及到油麻地来卖东西的各式小贩,见到青铜从东头的桥上正往这边走时,会说:“哑巴又卖芦花鞋来了。“
芦荡一望无际,芦花有的是,但青铜的挑选是十分苛刻的。手中的布袋里装着的:必须是最上等的芦花。他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采满一袋芦花。
青铜会很早就站到油麻地那座桥头上一个最有利的位置。他用一根绳,拴在两棵树上,然后将芦花鞋一双一双地挂在绳子上……
已在冬季,天气很寒冷。尤其是在这桥头,北风从河面上吹上岸,刮在人的肌肤上,就像锋利的刀片一般。站不一会儿,脚就会被冻麻。
如果他看出有一个人想买,但又犹豫不决地走了时,他就会取下那双被那人喜欢上了的鞋,一路跟着。他也不说话,就这么执拗地跟着。那人忽然觉得后面有个人回头一看,见是他,也许马上买下了,也许会说“我是不会买你的芦花鞋的。”就继续往前走。青铜会依然跟着。那人走了一阵,心里很不过意,就又停住了。这时他会看到青铜双手捧着芦花鞋,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里满是诚意。那人摸摸他的头,便将他的芦花鞋买下了,并说一句:“这芦花鞋真是不错。’’
3.师“如果一般人编那么多的芦花鞋,一般人会怎么做?”
导感受青铜日子过得艰难,却和一般人不一样。
(二)做批注,感受青铜品质
1.出示作批注的要求:①问②答③启示
师补充:“问”,青铜哪里的做法和我们不一样;“答”,为什么和我们做的不一样;“启示”对我们来讲,有什么启示。
2.出示范例支架。
(1)出示片段: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蓬松松、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头年的不要,只采当年的。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2)问:可以采头年的,为何却不采?
答:青铜要采最好的芦花,编织最好的芦花鞋,卖出最好的价钱。
启示:在苦难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要认认真真做事,不能马虎了事。
3.生作批注。
4.生交流反馈。
青铜掉头往家里走去。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看。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师小结:青铜在苦难中保持乐观,在苦难中坚持,在苦难中仍然善良...现在,发现苦难不再是我们刚才所认识的苦难。
(三)用打比方,理解苦难
1. 师:现在我们来打一个比方。
2. 提出打比方的要求:①形象②意义
3. 出示打比方的句子:“在我的眼里,苦难就像 , 。
4. 生交流:
生:苦难就像头顶的乌云……在苦难的日子里,依然要诚实,善良,勇敢,坚强,有始有终,快乐成长,依然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四、连接原著,再识苦难
1.(出示文)曹文轩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一个后记,叫《美丽的痛苦》。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着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更不要以为只是从你们这里开始才有苦难与痛苦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
就在我写完《青铜葵花》后不久,我读到了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称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青铜葵花》要告诉孩子们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2.出示图文《青铜葵花》目录
师小结:什么意思呢?我们不一定能读得懂,读不懂得孩子回去以后要读一读这部小说。相信读了这部小说,你对苦难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你会走出你自己的成长之路。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