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化藏在传统习俗里》《文化藏在诗词里》《传统习俗里的文化》《饺子里的文化》《汉字里的文化》《昆曲里的文化》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赏兰园,观得青山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文化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文化藏在▲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文化藏在传统习俗里
不受君王任用的屈原,悲戚投江,而有了端午节;为天下着想的嫦娥,泪奔广寒宫,而有了中秋节;互相相爱的牛郎织女,只能靠喜鹊搭桥在七夕见面,而有了情人节。其实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更多的是文化与故事。
鞭炮声窜进了我的耳朵,而这一窜就是15年,大街小巷无一处不是张灯结彩,祝贺恭喜声随着鞭炮烟雾飘到人们的心坎里,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热闹的湖畔旁,有人吃着香气扑鼻的粽子,有人正等待着中午要立蛋的时间,而更多的人正为一旁奋力比赛划龙舟的选手加油打气,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明月当空的夜晚,有人正围着火炉烤肉,有人正放着绚烂的烟火,而更多的人正分享着自家的月饼,边欣赏那雪白的玉盘,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在热闹的餐桌上,围着好久不见的亲戚,有人正发着红包,有人喝着热腾腾的鸡汤,有人吃着象征步步高升的萝卜糕,而我正把这一幕烙在心坎上,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欢乐的外婆家,有人泡着茶讨论着刚刚的龙舟比赛,有人正雀跃地让大家看他立好的蛋,而我正把粽子放进蒸笼里,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温馨的气氛里,有人用关爱的眼神注视着小宝宝熟睡的脸庞,有人和新手妈妈讨论着育儿方法,有人正把恭贺声布满了整间房子,而我正吃着弥月油饭,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这些传统文化让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了,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与家人密不可分一样,它让大家放下了手机,尽情享受相聚的欢乐时刻,并期许我们能把传统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这样充满美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了文化,看见了传承。
【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请以“文化藏在____.里”为题作文。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传统文化无处不在,现代的许多习惯也是由传统习惯影响。但必须区分好的文化与糟粕的区别,我们要弘扬正确的文化观,切莫错误地选择了错误的糟粕文化。
【例文1】
文化藏在传统习俗里
不受君王任用的屈原,悲戚投江,而有了端午节;为天下着想的嫦娥,泪奔广寒宫,而有了中秋节;互相相爱的牛郎织女,只能靠喜鹊搭桥在七夕见面,而有了情人节。其实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更多的是文化与故事。
鞭炮声窜进了我的耳朵,而这一窜就是15年,大街小巷无一处不是张灯结彩,祝贺恭喜声随着鞭炮烟雾飘到人们的心坎里,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热闹的湖畔旁,有人吃着香气扑鼻的粽子,有人正等待着中午要立蛋的时间,而更多的人正为一旁奋力比赛划龙舟的选手加油打气,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明月当空的夜晚,有人正围着火炉烤肉,有人正放着绚烂的烟火,而更多的人正分享着自家的月饼,边欣赏那雪白的玉盘,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在热闹的餐桌上,围着好久不见的亲戚,有人正发着红包,有人喝着热腾腾的鸡汤,有人吃着象征步步高升的萝卜糕,而我正把这一幕烙在心坎上,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欢乐的外婆家,有人泡着茶讨论着刚刚的龙舟比赛,有人正雀跃地让大家看他立好的蛋,而我正把粽子放进蒸笼里,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温馨的气氛里,有人用关爱的眼神注视着小宝宝熟睡的脸庞,有人和新手妈妈讨论着育儿方法,有人正把恭贺声布满了整间房子,而我正吃着弥月油饭,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这些传统文化让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了,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与家人密不可分一样,它让大家放下了手机,尽情享受相聚的欢乐时刻,并期许我们能把传统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这样充满美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了文化,看见了传承。
【例文2】
文化藏在诗词里
文化,藏在诗词里。徜徉在诗歌中,于平仄格律中品顿挫之美,于血泪凝结中味家国之思,于斟酌赏读后蓄壮志豪情。
在那些优雅美丽的诗行中,我看到了自然之景,景中情理。
那贺知章的柳,点染了春的靓丽,那白居易的桃花,装点了大理寺的盛景,更有那杨万里的小荷,缀满了小池塘的夏日。有情才有景,所以便可体会到文字背后的闲适愉悦,幸福从容。寓情于景者有之,寓理于景者更不在少数。看苏轼在西林寺壁上写下的诗篇,道出了人生哲理“身在此山不识山”;看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包含了不负韶华的美好期盼;看陆游笔下的柳暗花明,昭示人们没有过不去的坎壈。
在那些敏锐独到的诗行中,我看到了时代之弊,愁肠百结。
怀才不遇,人才辱没,李商隐巧用典故,借贾生之题抒心中愤恨;亡国之恨,歌女犹唱,杜牧以小见大,借商女之行表满腔愁怀;朱门酒肉,百姓冻馁,杜甫对比描写,借悬殊贫富写百姓之苦。被悲愤苦痛填满胸襟的诗人们写出隽永的诗篇,让更多人意识到社会的问题-不识人才、不爱家国、不行善事,以诗向众人发出了由衷的呼吁。
在那些流淌热血的诗行中,我看到了凌云壮志,拳拳爱国心。
那位梦中满是铁马冰河的人啊,清醒时仍关心大宋军队的战况;那位铡刀下高呼的人啊,临死前仍要歌颂为国为民的碧血丹心;那位被贬离京的壮士啊,离愁萦绕却还要化成春泥,培育后代。这些爱国诗人心很大,大到要装着一个国家。夙夜兴叹,寝不能寐,还有比他们更痴情的人吗?他们用文字承载自己满溢的豪情,感召着每个时代的人,让大家在历史的山谷中传递情感,慰藉雄心。
你曾读过许多壮丽诗篇,遇到含蓄深刻的句子或许会发出一声慨叹,却不曾深入剖析,带入到背景,带入到人物,便也无法与作者共鸣。然而,这些词句,本就是万般思量后的成果,它们中的一个字乃至标点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字里行间浓缩着的深厚情感,只有读者苦苦思索,方能实现与文章思想的碰撞。
读诗词,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个藏在文化里瑰丽富足的世界!
【题目】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
请以“_____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分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请以“ 里的文化”为题作文。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比如我们可以补充题目为“传统习俗里的文化”,文化在这里指从小到大,我们耳闻目睹的一些传统习俗,如端午节佩戴香包、中秋吃月饼、春节不能扫地倒垃圾,如祭祀时求平安符、焚香烧纸,如不能分“梨”送“钟”,搬家要挑吉日等等。
从主题上而言,从传统习俗的角度呈现习俗给我们的影响,应做到文章要表现真善美的主题。从内容上而言,可以写一首古诗、一副对联、一阕词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魅力。
【例文1】
传统习俗里的文化
不受君王任用的屈原,悲戚投江,而有了端午节;为天下着想的嫦娥,泪奔广寒宫,而有了中秋节;互相相爱的牛郎织女,只能靠喜鹊搭桥在七夕见面,而有了情人节。其实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更多的是文化与故事。
鞭炮声窜进了我的耳朵,而这一窜就是15年,大街小巷无一处不是张灯结彩,祝贺恭喜声随着鞭炮烟雾飘到人们的心坎里,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热闹的湖畔旁,有人吃着香气扑鼻的粽子,有人正等待着中午要立蛋的时间,而更多的人正为一旁奋力比赛划龙舟的选手加油打气,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明月当空的夜晚,有人正围着火炉烤肉,有人正放着绚烂的烟火,而更多的人正分享着自家的月饼,边欣赏那雪白的玉盘,在这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在热闹的餐桌上,围着好久不见的亲戚,有人正发着红包,有人喝着热腾腾的鸡汤,有人吃着象征步步高升的萝卜糕,而我正把这一幕烙在心坎上,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欢乐的外婆家,有人泡着茶讨论着刚刚的龙舟比赛,有人正雀跃地让大家看他立好的蛋,而我正把粽子放进蒸笼里,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在温馨的气氛里,有人用关爱的眼神注视着小宝宝熟睡的脸庞,有人和新手妈妈讨论着育儿方法,有人正把恭贺声布满了整间房子,而我正吃着弥月油饭,在这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这些传统文化让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了,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与家人密不可分一样,它让大家放下了手机,尽情享受相聚的欢乐时刻,并期许我们能把传统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这样充满美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了文化,看见了传承。
【例文2】
饺子里的文化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包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
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锅里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例文3】
汉字里的文化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从古代到现代,至今已有几4年的历史文化,从古代的毛笔字,到现代的硬笔书法,一点一滴都是积累了古代的经验,先人的经验。
以前的我,并不知道汉字有多么重要,写字只是潦草几笔,根本没有深入、认真地去写,去练。从而也导致了我的语文成绩也不好。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都只用输入法这种简便、快捷的方式代替书写,使现在的人们字体越来越差,反倒忽视了练字。也便某些人写字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但人们也没有过多的在意。近几年,练字也开始重视了起来,练字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
我记得,在我10岁那年,我看古代电视剧他们拿笔的姿势很好看,写出来的字也是字正腔圆。便想起了爷爷曾经也是个书法家,我便高兴地去找爷爷,央求他教我练毛笔字。起初,爷爷问我:“乖孙女,为什么要学练字啊!”我说:“因为毛笔字姿势好看,字正腔圆。”爷爷点了点头。他从他的书房里拿出了他的文房四宝,教我握笔的方式和写字的姿势,可我端正好我的态度开始写,可我写出来的字简直和古人就是天差地别,直至写了很多之后还是没有改变,爷爷便叹气道:“毛笔字倒你们这代已是失传,就连硬笔书法也被你们写的潦潦草草,回想以前的书法家颜真卿,王羲之等,他们的字可以说是行云流水,铿锵有劲。可到了你们这一代,写字像得了软骨病,没有骨头,写出来的字松松散散,歪歪扭扭。”我听了爷爷这番话,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毕竟汉字怎么说也传承了几千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也要叫上我的好同伴一起练字。
自从我练完字,字也看着好看,精神了,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汉字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我们要将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不能让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汉字。汉字里承载着几千年文化,里面也载着古人发明汉字艰苦的历史文化故事。
【例文4】
昆曲里的文化
昆曲,起源于昆山,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唱腔,现又被称为昆剧。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诠尽一生,唱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叹人之为学,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昆剧《顾炎武》, 感触颇多,可以说这是顾炎武一生的诗意栖居。
每次去亭林公园的时候,都会看到那么一座须发飘飘的大儒雕像,他高大而神圣。这就是每个昆山人都引以为傲的顾炎武。顾炎武出生在明朝江东的名门望族,与黄宗羲、珠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这座雕像后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就是顾炎武留下的旷世警言。
昆曲是我国的国粹,是昆山的骄傲。一个人,一段文。全剧由《思归》、《诀母》、《惊碑》、《对狱》、《论试》、《问陵》 六出折子戏串起演绎了顾炎武的一生。其中第二场《诀母》最后一幕 最为我感动,经历苏州屠城的顾炎武归家,大义凛然与母亲(其母后绝食殉国)诀别,忠孝不能两全的顾炎武泣涕着退场,走向更深刻更艰险的人生之路。
后来的《对狱》诠释了顾炎武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清廷的抵抗,面对中华文脉的断裂,他唯有用残存的生命续写文人的担当。而《论试》则是顾炎武思想的转折,面对妻别,紧接又遭遇弟子请辞,促使子然一身的顾炎武重新思考自己与家、与国、与天下如何自处。
最后一后幕《问陵》顾炎武向少年康熙发出了振聋发聘聩的世纪叩问:何谓亡国 何谓亡天下 更是振奋人心。最终,他留下了一 句旷世警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纵观全剧,顾炎武对家人朋友情深义重,但是他为了救护中华文明的残存碎片,舍弃小家,为大家,为中华文明而奋斗了一生。这样的大家情怀,这样的大局意识更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而我们现在生活在时代的甘露下,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将优良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生淡泊名利,凸显了一个真学者的品质:一生不倦奋斗,影响着代代仁人志士;一生博学于文,激励中华民族万千儿女。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未来,好昆山的未来,我为伟大的顾炎武喝彩,为精彩绝伦的昆曲喝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