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请妥善保管以备考后讲评。
第I卷 阅读题(68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 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都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常常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的品格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3分)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二)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B.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违背
C. 甚不自是也 是:认为对
D.仆道不笃 笃:深厚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6.下列各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柳两文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立论。
B. 韩文侧重批判“不屑从师”,柳文侧重论证“师道之衰”
C. 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并意欲向他学习。
D. 柳文主要使用例证法,韩文则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法。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3分)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8.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此词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的句子是:“ , 。”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景象美丽而广阔、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施耐庵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棍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
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子,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1)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途经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交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先是吃酒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力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 拨草寻蛇”)、一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D.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
E.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2)小说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6分)
(4)请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等方面任选其一,结合全文赏析其艺术特色。(7分)
第Ⅱ卷 表达题(8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2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不足为奇 精巧绝伦
B.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
C.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不足为奇 巧夺天工
D.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不值一提 巧夺天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B.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惨剧的勇气。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本身的保护。
①中华民族大量的文化积累都以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留存
②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时期和众多的朝代更迭
③从传承的角度讲,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④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延续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
⑤最终也会导致中华民族文化本身的减损或消亡
⑥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或灭失
A.①③②⑥⑤④ B.②③①④⑥⑤ C.④②①⑥⑤③ D. ③②④⑥⑤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3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文化的。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16.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仔细阅读“全民健身日”标志图案,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一段说明文字,简要介绍这个图案。(不超过60个字)(3分)
(2)这个图案的寓意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分)
17.判定下面这首《红楼梦》中十二金钗判词所暗示的人物并简要分析。(5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苏格拉底
(2)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 ——卡托
(3)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新浪微博
要求: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